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处理中个性化护理的效果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处理中个性化护理的效果观察

(名山区人民医院四川雅安625100)

【摘要】目的: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处理中个性化模式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急救效率、急救效果以及对护理满意度差异性。结果:急救效率方面,观察组急救时间、出诊反应时间、发病至入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急救效果方面,观察组急救诊断率、急救成功率以及成功转运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度方面,对照组满意度为76.67%,观察组达到93.33%.对比之下,组间各项数据差异显著。结论:个性化护理可显著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处理速度与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急性心梗;急救效果;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3-0014-02

Theeffectof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intheemergencytreatmentinpidualizednursingobservation

ZhengYunxiu

Mingshandistrictpeople'shospitalSichuanya'an6251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implementationofemergencytreatmentinpatientswith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intheapplicationofpersonalizationmode.MethodsSelectof60patientsadmittedinourhospitalinrecentyearsinpatientswith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mi),wererandomlypidedintocontrolgroupandobservationgroup.Thecontrolforroutinecare,observationgroupimplementpersonalizednursingintervention.Comparedtwogroupsofpatientswithemergencytreatmentefficiency,theeffectoffirstaidandnursingsatisfactiondifference.ResultsFirstaidefficiency,emergencytimeobservinggroup,reactiontime,tovisitahospitaltimeweresignificantlyshorterthanthecontrolgroup.Effectoffirstaid,observationgroup,emergencydiagnosticrate,successrateofemergencyandsuccessrate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econtrolgroup.Satisfactionwithsatisfaction,controlgroupwas76.67%,theobservationgroupand93.33%incontrast,group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thedata.ConclusionInpidualizednursingcarecansignificantlyimprovepatientswith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emergencyprocessingspeedandsatisfaction.

【Keywords】Thepersonalizednursing;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Firstaideffect;satisfaction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死亡率高的风险,当患者劳动过度、情绪激动时均可能诱发该疾病,一旦发病必须及时抢救,挽救心肌功能、疏通梗死血管[1]。个性化护理指的是根据患者发病时具体情况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利于护理效率的提升[2]。本文采用对比方法研究了个性化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处理中的应用,取得了满意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7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患者共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中男患与女患比例为17:13;年龄区间处于58~72之间,平均年龄(61.5±4.8)岁。观察组中男患与女患比例为16:14;年龄区间处于56至73之间,平均年龄(62.9±4.3)岁。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均存在腹部胀痛、胸部疼痛、呼吸困难等急性心梗症状,具有可比性。

1.2一般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在接到急诊抢救电话后及时反应并出诊。对患者实施全面的、详细的全身检查,观测生命体征变化情况,采用18导联心电图[3]。观察患者心脏状态,根据主治医师对患者病情的评估实施常规急救处理,包含扩张血管、充分吸氧、抗凝、镇痛、镇静、建立静脉通路等,若患者合并心搏骤停、心室颤动、心律失常则对症处理[4]。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具体如下。

1.2.1及时出诊

制定出诊相关规范,提升每位急诊人员的业务素质。在接到急救呼叫电话后应简单扼要的询问病情,并迅速派出车辆。所有出诊人员均应严格遵循出诊规范,医院加强对相关医护人员的培训工作,充分考虑人文因素,提高急救人员素质。在接听电话后应简单明了的询问患者病情以及发病原因,并迅速根据患者具体地址派出急救车辆。出诊后应主动联系患者家属并在电话中详细指导自行急救操作方式以及注意事项。车辆行驶过程中由出诊护理人员联系患者家属,告知其在旁处理方案,进一步询问病情,指导基础急救。

1.2.2急诊护理

为患者的急诊需个性化,根据患者发病时间、病情严重程度等实施即时操作,初步评估病情并予以基础急救操作,不必等待主治医师评估病情。急救操作中必须保持安静,避免患者家属在旁边的焦急心理或行为影响到急救效率。禁止患者实施任何剧烈运动,通常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明显胸部压榨性疼痛,此时在用药时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缓解其不安的情绪,增强患者治疗信心。急救过程中必须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而穿刺的快速性、准确性是保障其生命安全的重要条件。急救医护人员必须保障熟练穿刺,尽可能一次性穿刺成功并根据患者病情建立多条通路,保障后期用药的便捷性。急救过程中应严密监视患者生命体征,包含血压、心率等等,一旦出现异常必须及时抢救并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做好预防护理。尽可能详细记录急救过程中的各项操作,为后期诊断与治疗提供必要依据。

1.2.3心理护理

通常患者发病后会存在严重恐慌、焦虑等不良情绪,患者家属也会由于情绪激动可能做出影响急救效率的举动。急性心肌梗塞死疼痛感明显,病情进展快,若患者出现消极心理可能对抢救效果产生不良影响。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心理状况展开鼓励与安抚,实施心理疏导。可先取得患者信任,让其提升治疗自信心。部分患者家属由于对急救流程的不了解,在急救过程和转运过程中情绪焦躁,也会影响到对患者的病情监测以及急救效率。因此在心理护理中也需加入对患者家属的情绪稳定控制。

1.2.4转运护理

在实施基础性急救处理后观察患者病情,若逐渐缓解可转送至医院。急救过程中与患者家属沟通的护理人员应详细告知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由于转运使患者需移动身体,且路上交通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无法预估的因素可能造成病情反复。转运期间必须令患者保持平卧位,避免出现急性心梗并发症,确保静脉通路通畅。

1.3满意度判定标准

采用匿名问卷调查方式了解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以急诊处理护理操作为主要调查项目,在匿名问卷调查表上标注满意、比较满意以及不满意三种程度,将调查表放置在楼层接诊室门口。患者或其家属在自主意愿下填写调查表。在研究结束后由护理人员计算护理总满意度,总满意度为满意率与比较满意率之和。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本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工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则表示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急救效率

统计两组患者急救时间、出诊反应时间以及发病至入院时间。结果显示,观察组各项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急救重点在于提升效率,尽快改善患者心梗状态。个性化护理在急诊处理中主要表现为对患者病情的针对性评估,不必拘泥于常规急诊处理中对患者实施全面、详细的全身检查,以免浪费宝贵的急救时间[5]。护理人员可根据自身经验以及患者病情实施提前急救操作,例如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实施吸氧操作操作等,为转运以及到达医院后的抢救做好准备[6]。

传统常规院前急救过程中多将重点放在急救操作上,包含抗凝治疗、镇痛镇静治疗、血管扩张、吸氧以及建立静脉通路,在护理方面重视程度略显不足。作为常见心血管疾病,当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时会存在明显心脏疼痛、呼吸不畅情况,该疾病的病死率相对较高,与院前急救关联密切,在入院前患者发生死亡的几率可达到45%以上。在实施急诊操作时,应尽可能保证镇定,避免慌乱造成紧张情绪的加重。可在安静状态下限制患者动作,询问患者是否存在胸部压榨性疼痛、急救过程中与患者多实施口头交流,以安慰为主,鼓励患者自行控制情绪,调节呼吸状态。接诊后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尽快穿刺,减轻痛苦程度。在急诊护理过程中由另一名护理人员询问患者家属相关信息,包含患者的基础疾病、发病诱因、发病时间等。急救期间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并发症,并记录好各项急救措施。

在个性化护理模式中,急救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身体疼痛不适感关注程度更强。由于自身医疗素质的提升,急救护理人员更能够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程度,在整个急救过程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加强了对患者情绪以及患者家属情绪的照顾。急性心肌梗死会造成患者剧烈疼痛,而疼痛往往引发烦躁、紧张心理,不良情绪会造成其在急救过程中出现抵触情绪,不利于各项急救操作的顺利展开。个性化护理下护理人员更重视患者感受,例如在穿刺时应尽可能提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程度;询问患者是存在的不适感以及对疾病的担忧感,告知其急救的成功性,可提升患者治疗信心。院前急救的有效程度直接关系到心肌梗死的成功治疗程度。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实施了个性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在急救效率方面,急救时间、出诊反应时间、发病至入院时间分别为(19.6±3.8)min、(50.9±8.4)s、(2.5±0.4)h。急救效果方面,急救诊断率、急救成功率、成功转运率分别为96.67%、96.67%、100%,所有患者均成功转运。满意度方面,个性化护理的实施能够让患者得到更为针对性的护理服务,根据患者的切实需求以及具体病情实施必要的护理干预,因此在急救效果上明显更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也更高。研究中,对照组满意度为76.67%,观察组则达到93.33%。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处理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显著提升急救效率、急救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倩萍,黎仲雅,梁燕青.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v.11;No.20517:77-78.

[2]陈淑芳,吴洁华,何亮.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5,v.21;No.40029:86-87.

[3]张梅.用优化的急诊护理模式对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抢救护理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6,v.1418:16-17.

[4]黄英茹,化璐璐,张亚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v.320:140-141.

[5]赵青,赵海,张青春.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16,No.8002:46.

[6]李丹丹.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v.1622:279-280.

标签:;  ;  ;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处理中个性化护理的效果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