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财务分析在企业年金运营中的应用

动态财务分析在企业年金运营中的应用

赵国庆[1]2004年在《动态财务分析在企业年金运营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自上个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社会保障危机之后,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一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热潮,各国纷纷推出了发展企业年金的政策主张并得以实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都按照一个多支柱的模式进行改革。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也显示同样趋势。由于我国的企业年金才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对企业年金运行管理的各方面都尚未完善。通过本论文的研究,试图结合最新规定和办法,了解我国企业年金管理运作与国外的现实差距,并重点从理论上分析应用动态财务分析管理企业年金投资运营中面临的风险。本论文首先从企业年金的一般概念出发,介绍了年金发展过程及各阶段的特征,并分别阐述了国内外企业年金的运作管理现状及制度,分析了我国各类相关机构在最新的年金办法框架下各自发展企业年金的有利机会。此外由于我国从政府、相关金融机构到企业各环节在年金运作方面的缺陷,指出随着市场的发展年金运营风险管理必然要加强。针对我国企业年金的市场化发展将面临日益凸现的风险问题,本文的重点是将企业年金系统视作资产/负债管理系统,运用动态财务分析对企业年金面临的风险进行管理。针对企业年金面临的投资风险,建立了一个适合于企业年金的简单随机DFA模型。在模型中考虑了“资产”、“负债”、“缴费”和“投资”这四大模型要素,以及影响这四大模型要素的主要风险因素。本文最后给出了某国有电力公司的企业年金案例,并展示了如何使用DFA比较分析各种财务策略优劣的过程,进一步说明了DFA在企业年金中的应用价值。

周睿[2]2016年在《动态财务分析在新华人寿保险公司年金营运管理中的应用》文中提出企业年金是一种补充养老保险,中国自2004年开始企业年金市场化运作。近十二年来,企业年金市场整体发展速度仍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但是国内的金融机构对其的热情丝毫不减,热衷于对企业年金管理资格的申请。新华人寿保险公司由于第二批申请受托人未能获批,直接导致发展到现在,新华人寿保险公司企业年金业务方面仍然基础薄弱,并且拥有众多强劲的竞争对手。面对这样的外部环境,新华人寿保险公司未来如何规避企业年金业务风险是决定该业务成败的重要因素,也是十分必要的研究课题。论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以及数据分析法。通过对新华人寿保险公司的企业年金业务目前资源配置,技术支持,内部监管,风险控制建设这四个现象的描述,并且细致分析,发现新华人寿保险公司在企业年金业务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问题成因。分别是资源整合机制不健全、风险控制队伍建设落后、内部控制不完善、专业化能力有限这四个方面的成因。根据新华人寿保险公司的实际情况,构建动态财务分析模型,并把模型适当简化运用到新华人寿保险公司的企业年金营运业务中。通过对数据结果的举例分析,以达到控制风险,增加盈余的目的。最后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动态财务分析在新华人寿保险公司年金营运管理实施的保障措施及运行效果,从根本上解决新华人寿保险公司企业年金业务明显存在的风险问题,也对于完善动态财务分析方法在我国的应用做出一定的贡献。

梅静[3]2007年在《我国企业年金的资产负债管理研究》文中认为我国正以一个发展中国家的身份步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增长不能够同步进行,这加重了我国基本养老保障制度的责任。现收现付制的基本养老保险不能有效地解决老年人口的生活问题,给后代留下了入不敷出的隐患。我国政府在借鉴各国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由国家主办的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以及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叁个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由企业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将成为我国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企业年金基金的规模日趋扩大。企业年金基金的本质属性是老年经济保障性,即保障年金制度能实现退休收入的功能,同时它具有资金的属性,要求保值增值。企业年金基金在退休之前不能领取,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基金在长期的积累过程中受益人要承担替代率风险、投资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和偿付能力风险,企业年金怎样规避以上风险,实现其基本功能,资产负债管理方法不失为年金计划风险管理的一个很好选择。资产负债管理是为实现一定的财务目标而对资产和负债在战略上进行一系列的调整活动,即对资金的来源和运用在总量、结构、速度等方面进行协调,以实现资金的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的要求。资产负债管理最初应用于商业银行来规避利率风险,但是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资产负债管理的应用扩大到保险行业。本文在分析了企业年金资金的来源和运用的基础上探讨企业年金运营引入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性。由于我国企业年金起步晚,且受各方面条件限制,资产负债管理的理念在企业年金运营管理上也是刚刚开始。在企业年金的实际运作过程中,资产负债管理的应用有待发展。本文选择此课题进行研究分析,希望能在理论上进行一些可行的探索。一、论文的主要内容本文分为四章,基本内容及结构如下:第一章分析了我国企业年金计划发展现状,为企业年金引入资产负债管理做铺垫。本章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我国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必要性以及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企业年金的发展状况。并分析了我国选择DC计划模式作为年金基金来源的必然性。我国企业年金基金的来源方式主要是年金计划参与者的缴费及缴费投资运作所获得的投资收益。随着我国年金基金规模的扩大,年金基金的保值增值成为首要的问题。因此第二部分分析了企业年金基金资产的运用现状,首先对企业年金基金资产投资的大环境—资本市场进行分析。其后介绍在现行的资本市场下,政府对企业年金基金资产投资的政策规定。第叁部分是我国目前企业年金基金的来源及运用状况存在的问题,企业年金资金来源方面存在单一筹资模式的制约、年金积累量得不到有效扩张的问题。年金资金运用方面存在年金基金运作缓慢的问题,受我国目前资本市场的现状及政府投资政策的影响,年金基金的保值增值无法得以保证。同时我国企业年金的风险管理方面不尽如人意。第二章阐述了资产负债管理的理论及技术方法,并介绍资产负债管理在我国商业银行和寿险公司的应用现状。本章首先介绍了资产负债管理的理论起源及应用资产负债管理应遵循的原则。资产负债管理最先应用于商业银行规避利率风险带来的资产和负债不匹配的问题。随着金融管制的放松和全球化趋势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的推陈出新,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加剧,资产负债管理理论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从传统的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发展成为资产负债表外管理和集成化资产负债管理理论,而资产负债管理的应用也不再限于规避利率风险,着眼点是从企业整体管理角度对整个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全面考察。随着在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不断发展的同时,资产负债管理的技术也由原来的简单的缺口模型发展为动态偿付能力分析及多阶段资产负债模型。因此第二节介绍了比较常用的资产负债管理的的技术方法。第叁章是国际企业年金资产负债管理的发展及借鉴,为后文我国企业年金的资产负债管理提供建设性意义。本章首先介绍了国际上常用的几种资产负债管理的检测方法及其优缺点。其后第二节分析了国际企业年金基金的运用现状,可以看出:国际上企业年金基金投资工具多样化;注重资产配置现状,分散了投资风险;在适度承担风险的基础上,提高了年金基金的投资收益率。第叁节介绍了国际企业年金资产负债管理监管现状以及对我国企业年金资产负债管理的启示。目前各国并没有把企业年金的资产负债监管纳入到正式的文本中,但资产负债管理的理念却在其监管方式中得以体现。国际上对企业年金的监管方式主要有两种:审慎人监管模式和严格限量监管模式,这两种模式分别对年金合同条款、市场准入条件、年金基金投资组合等进行不同的约束,两种监管模式各有自己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通过对国际企业年金资产负债检测方法及基金的应用状况和监管状况进行介绍,可以看出:我国企业年金应逐步放宽对投资工具的限制,拓宽投资渠道,创新投资工具;强化资产负债管理理念的构建;同时应引入风险监管的理念。第四章是我国企业年金资产负债管理的探索,本章是本文的重点,也是笔者研究思想的集中体现。本章从我国企业年金基金面临的风险,资产负债管理的作用,以及对我国企业年金基金的资产负债管理的探索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本章第一节分析了我国企业年金基金的特点及面临的风险,企业年金的特殊性决定了年金基金具有长期性、巨额性及保值增值的属性,同时年金基金又面临着替代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投资风险、偿付能力风险等风险。第二节从企业年金的功能及资产负债管理的作用上分析我国企业年金引用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性。第叁节则介绍了对我国企业年金资产负债管理的探索。本节先阐述了企业年金的资产负债管理应遵循的程序是:首先,确定资产负债管理的目标,即通过资产负债控制日常现金流量和相关风险,有利于全面掌握公司的偿付能力状况;通过资产负债管理进行全方位的风险管理,在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实现年金基金的保值增值。其次,分析年金基金面临的资产、负债风险;然后根据所选择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选择适用的资产负债管理方法。由于资料的有限性,本文以博时基金为例,介绍了我国企业年金目前资产负债管理的现状,我国目前企业年金的资产负债管理集中体现在资产配置上。在结合我国企业年金资产负债管理的现状的基础上,笔者从年金基金的来源及年金资产的运用两方面提出强化我国企业年金资产负债管理的建议。从年金基金的来源方面来讲,在企业年金的资产负债管理方面,应加强企业年金精算体系的建立,设定合理的缴费水平;应加强企业年金产品的创新,设计出适合企业自身经济情况的年金计划,并采取措施加强管理,使企业和个人的缴款尽快转到托管人的账户,尽快进入投资运作阶段。从年金基金的运用方面来讲,在企业年金的资产负债管理方面,应加快金融领域调整、改革和监管的步伐;促进金融产品的创新,有效的利用金融衍生工具;促进企业年金投资产品多元化,科学设计投资组合;加快投资专业队伍建设,提高投资管理人员素质;加大企业年金投资监管的力度,降低投资风险。二、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1、选题角度及视角的创新本文的选题持着辩证发展的观点,文章的条理结构及研究分析也充分体现了该观点。全文在较全面分析企业年金基金的筹资模式和投资运作的基础上,充分论述我国企业年金运营管理引入资产负债管理的必要性,阐述我国企业年金实施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性。对于怎样实施资产负债管理,尽力构建一个较为清晰的框架结构,即根据确定的资产负债管理目标,在分析年金资产负债面临的风险的基础上,再根据所使用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选择合适的资产负债管理技术。目前,国内对该方向的研究较少,希望本文能有一些贡献。2、完善企业年金资产负债管理的建议本文围绕完善企业年金资产负债管理这个重心,以现实可能性和可行性为基础,从企业年金基金的来源和运用两方面提出强化我国企业年金资产负债管理运用的几点建议。

陈婧[4]2013年在《动态财务分析在我国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2012年,各国政府为刺激经济扩张而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全球财产保险保费加速增长。瑞士再保险亚洲首席经济师黄硕辉表示:“随着车险市场的放开,保险公司拥有更多的定价自由权,市场放开和解除管制的趋势将令消费者受益,并有助于改善行业的总体效率和竞争力。”保险业是我国金融业的支柱行业之一,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不仅有利于应对灾害事故风险,而且能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稳定运行。我国于1980年恢复保险行业以来,保险业得到了健康、持续和快速的发展。伴随着保险业业务量的增长,保险公司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也发生着剧烈的变化。保险公司经营环境风险、承保风险、理赔风险、分保风险、信用风险、巨灾风险、投资风险等风险加剧。另外,日益频繁的自然灾害使保险业承担的巨灾损失金额越来越高,所面临的巨灾风险加剧,资金流动性风险越来越大。保险公司是典型的负债经营型企业,其资产负债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保险公司自身抗风险能力以及经营稳定性和盈利性,因此资产负债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增加企业价值的一个重要途径。目前,资产负债管理方法多为传统的、静态的方法,如现金流匹配技术、现金流测试技术、免疫技术等,它们有各自的优点,但也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伴随着保险公司经营外部环境风险的不断增大,传统的、静态的资产负债管理方法已经难以应对经济环境中日益复杂多变的风险,因此动态财务分析作为一种动态的、先进的技术应运而生。动态财务分析(Dynami c Financial Analysis, DFA)主要考察保险公司所面临资产负债风险、承保风险和投资风险,建立数量模型将影响公司的诸多风险考虑在内,随机的、动态的预测公司未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达到帮助公司规避风险、实现盈利、增加企业价值的目的。当前我国对于资产负债管理的研究仍停留在传统的、静态的分析方法上,对于DFA的研究也处在刚刚起步阶段,缺乏深入详细的探讨,而在实体公司的应用就更是没有。基于上述背景和我国现状,本文借此学位论文机会对DFA这种新型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并进一步探讨其在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的实际应用。本文在对全文总体概述和对所读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首先从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技术的发展历程说起,阐述了资产负债管理的涵义以及该理论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分析了目前财产保险公司应用的资产负债管理技术,归纳出财产保险公司实行动态资产负债管理的必要性;接着介绍了DFA的主要方法以及框架、结构,对影响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风险进行分类,再针对财险公司面临的关键风险因素进行DFA各个模块的构建与参数估计;然后以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PICC P&C)为案例,分析说明DFA在我国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中的应用;最后总结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及不足,并对未来研究工作进行展望。

李学红[5]2009年在《我国企业年金基金财务综合评价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虽然我国企业年金基金财务管理的文献有财务评价方面的研究,但缺乏以我国企业年金基金财务报告反映的财务指标为主要依据的财务综合评价的研究。因此,探索以我国企业年金基金财务报告反映的财务指标为主要依据的财务综合评价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借鉴企业财务综合评价的主要指标,结合企业年金基金财务报告的特点,构建企业年金基金财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由于我国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的实践还处于刚起步的阶段,目前我国尚无成型的企业年金基金财务报告可供作为样本,所以本文选取24个开放式基金年度财务报告作为替代样本,应用因子分析方法,从11个财务指标中提取5个因子作为评价的主要指标。提取的因子分别体现基金的:(l)盈利和发展情况、(2)固定收益资产和权益资产配置情况、(3)保值增值和现金偿债情况、(4)货币资产配置情况、(5)资产偿债情况,从而可对基金的业绩从多角度、分层次进行分析,获得比较客观全面的评价。本文借助企业年金基金财务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基金综合得分,根据综合得分情况进行排名,并撷取榜单中颇具代表性的基金,针对财务状况进行了点评。

刘佳[6]2005年在《我国寿险公司企业年金运营的资产负债管理初探》文中提出随着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步伐加速,企业年金也被推向前台,成为各方瞩目的焦点。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最初的建立仅被作为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并未得到人们的关注,当然,这和我国特定的社会文化制度有关,政府一直是坚强后盾。但是,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趋严重,以及国家基本养老负担的日益沉重,使得政府不得不重新界定职责,开始以行动来支持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发展,以便从无限责任向有限责任转变。于是,企业补充养老保险重新浮现在人们的视野焦点中,并被赋予了新的词意-“企业年金”。发展企业年金给我国的寿险公司提供了良好机遇-拓展业务及扩充可利用资金,寿险公司多年的团险业务则是经营企业年金的基础,只是我们不能仅单纯地关注经营,保证经营状况的稳定更是必需的。随着企业年金基金规模的逐渐扩大,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必定受到考验,为了更好地控制风险、保证偿付能力,维持公司良好的营运状况,企业年金运营的资产负债管理应被给予充分重视,因为,有效地实施资产负债管理是关键。我国保险业由于起步晚,且受各方面条件限制,资产负债管理的理念在寿险公司也仅仅刚开始,更不用谈对企业年金运营的资产负债管理。但这并不表示它不会开始并发展,我们应以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所以选择此课题进行研究分析,希望能有一些贡献。一、论文的主要内容本文是针对我国寿险公司企业年金运营的资产负债管理进行初探研究。全文共分叁章:第一章 我国寿险公司企业年金运营的现状。本章重在从寿险公司主体分析企业年金的运营。首先,从整体上对企业年金在我国的发展状况、运作模式及运行状况作了概括分析。第二节,从寿险公司主体出发对企业年金发展作深入分析。目前,寿险公司仅是出售企业年2金产品,即主要作为产品提供者和管理者。政府的支持给企业年金的发展带来良好机遇,而金融混业引发的行业间和市场开放后行业内外的竞争压力则是我国寿险公司面临的大挑战。但是我国寿险公司也有自身的经营优势:对比外资保险机构,我国寿险公司具有相当的文化和网点优势。尽管外资极力倡导本土化,并且联盟国内实力强大的合作伙伴,但其公司本身具备的成熟制度和运作规则在我国企业年金这个新兴市场中,未必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而且多年来国内寿险公司建立的根据地也不是那么容易被摧垮的。市场需要时间来证明,而时间也是我们进行变革的有力条件。其次,对比其他金融机构,我国寿险公司对偿付能力的管理、资产负债管理及账户管理等一系列优势也十分明显。进一步说,企业年金的发展给有资格参与其中的金融机构都提供了机会,虽然金融诸业间的竞争结果还不能得知,但有点可以肯定:这样的竞争会加速企业年金的发展,更多的人会从中受益,对我国寿险公司来说也是提升自身实力的好机会。 第二章 寿险公司企业年金的资产负债管理。在借鉴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发展是比较明智的选择。本章比较了美国私营养老金、英国职业年金发展历程,得到可供我国借鉴的经验:产品创新;企业年金必须与资本市场协同发展;有效地资产负债管理;鼓励 DC 计划但不排斥 DB 计划。对我国寿险公司来说,这些都非常有参考价值,特别是英美国家对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视及有效利用,这更值得我们重新审视资产负债管理的价值。由此,第二节全面分析企业年金进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意义。资产负债管理的实质即风险管理,本节首先对寿险公司企业年金产品固有和面临的风险一一进行分析,并结合寿险公司实际问题论证了进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原因与必要。外部的投资问题,内部经营理念的错位及资产与负债的脱节等最终都可能引发偿付能力危机,寿险公司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就不得不重新考虑经营管理策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实施资产负债管理。本章的最后则阐述了寿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一般理论与业绩测量的技术方法,这为企业年金有效地实施资产负债管理提供了可能性和现实基础。3第叁章 完善企业年金资产负债管理的构想。本章是全文的重点,也是笔者研究思想的集中体现。从如何对企业年金进行资产负债管理及强化企业年金资产负债管理两方面进行论证阐述。第一节,首先对企业年金进行了投资的相关分析,本着从产品出发进行投资选择,解析了可用工具,以便更好地对负债进行资产匹配。接着,用免疫技术说明如何对企业年金实施资产负债管理,实现资产负债匹配。其实,上述的分析更多的是理论基底,在当前多数寿险公司看来,要实施必须具备相当的条件,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只是,不能就此来回避理论技术的应用,理论联系实际依旧是最可行的道理。从我国目前情况观察,为了有效地对企业年金实施资产负债管理,则需要足够的条件进行支撑,所以第二节着重阐述了强化企业年金资产负债管理的建议。最重要是制度环境,在这里,笔者认为需要明确一下政府的职责,政府对企业年金发展的支持,原本出自于政府负担过重,放入市场环境中,符合了运行的实质,也能推动企业年金在市场化竞争中寻求到最适合的方式。所以,为了不再使该由市场化运作完成的事物依然背负行政指令,政府应真正站在一种宏观调控的高度,尽力创造有利的制度条件去支持企业年金发展?

李金玲[7]2010年在《中国大型国有企业企业年金计划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寻找合适的计划模式类型,论证在我国实行分段型企业年金计划是必要且可行的。该研究符合党中央改善民生、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对应对我国老年化社会出现的新问题,深化养老体制改革,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有重要意义,是亟待解决、惠及亿万员工的重大课题。针对课题的特点,采用比较分析法、系统分析法、实证研究法、精算分析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社会保障问题给我国的财政压力越来越大,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亟待建立。企业年金作为重要的第二支柱,目前仍没有找到合适的计划模式,这成为制约其快速发展的瓶颈。本文在企业年金的理论分析和对国内外企业年金制度状况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企业年金的模式选择,提出应建立DB-DC分段型企业年金的观点。其次,深入分析了DB型(待遇确定型,Defined Benefit)和DC型(缴费确定型,Defined Contribution)企业年金模型,对其优劣进行了比较研究。本文提出的DB-DC分段型企业年金计划既可以享受到DB型计划安全稳定的未来年金保障,又可以通过DC型计划来最大化收益,在降低总的风险的同时仍能够继续提供可观的养老金,是符合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特点的企业年金计划模式。本文建立了DB-DC分段型企业年金计划模型。DB-DC分段型企业年金计划模型在给付期的年金待遇是确定的,而在积累期的DC计划阶段由职工自己承担投资风险,因此会造成不同职工企业年金待遇水平的不一致。当进入DB阶段时,企业进行统一账户管理,企业会根据不同职工的不同积累水平设定不同的缴费率,积累额多的职工降低缴费率,积累额少的职工增加缴费率,来调整DC计划阶段所形成的差异。再次,对DB-DC分段型企业年金财务运营模式、会计处理的各个阶段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段型企业年金的特殊性在会计假设、会计目标、会计原则、会计要素、会计环境等构成中都有体现,可以按照基金的投资运作过程分为筹资、投资运营和给付叁个环节。本文根据账户积累额和替代率测算计划筹资额,规范了基金投资运作模式、管理模式、风险控制及补偿、投资监管等机制,标准化了基金给付的计发办法、权益授予、支付条件、支付方式、账户转移、结算和封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分段型企业年金基金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及信息披露的处理模式,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分段型企业年金计划财务会计体系。最后,以内蒙古自治区包钢稀土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观测其在企业年金建立、运营和分配期间的财务状况,结合本文研究结果进行了实证研究。论证了DB-DC分段型企业年金方案的可行性和缴费模型的准确性,对大型国有企业执行待遇衔接方案进行了精算分析,确保方案的实施不会出现资金极度短缺问题,可以实现平稳过渡。

刘颖[8]2009年在《我国企业年金基金投资风险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老年是大多数人必然要经历的人生阶段,“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也是人类社会一直追求的理想目标。随着劳动能力的减弱,经济收入的减少,老年人需要有保障的收入来源来帮助其安享晚年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世界各国纷纷建立了包括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性养老计划在内的叁支柱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在世界范围内来看,企业年金已经发展成为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主要支柱,建立企业年金可以使员工在退休后除了有基本生活保障外还有补充性的养老保障,有利于提高职工退休后的生活水平。我国目前已初步确立了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养老叁者构成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虽然我国企业年金仍处在起步阶段,但随着我国日益步入老年社会,我国企业年金市场潜力非常巨大,据世界银行预测,到2030年我国企业年金市场将成为世界第叁大企业年金市场。因此,企业年金基金关系到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建设,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按照我国《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的规定,我国企业年金基金实行市场化运作。而任何一个企业年金计划,在瞬息万变的资本市场运作以获取收益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投资风险,安然公司的案例以及上海社保基金案的教训告诉我们,在企业年金基金投资于资本市场以获得收益的同时,必然会伴随着高风险。如果不能对投资风险加以有效防范,不仅企业年金投资的增值目的不能实现,其自身安全也会受到威胁,职工退休后的生活质量也将得不到保障。因此,研究企业年金基金投资风险的控制是具有理论和现实双重意义的。加之我国现在又处在08年开始的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机下,加强对年金基金投资风险的控制更是尤为迫切。在此背景下,基于我国企业年金基金投资及风险控制研究的欠缺,本文旨在研究基于财务视角的我国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着重分析其投资所面临的风险,进而探讨对年金基金的投资风险进行控制的策略。论文在归纳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企业年金基金为研究背景,企业年金基金投资风险为主线,重点结合我国现实情况对企业年金基金投资风险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索。从本文具体的结构看,本文共分为六章:第1章,导论。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思路以及结构安排。第2章,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的文献综述。总结了国内外关于企业年金基金投资方面的主要观点和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指出本文研究的主要方向。第3章,企业年金基金及其投资运营基本原理。本章是全文的理论基础,分析界定企业年金、企业年金基金的概念以及我国企业年金制度与运营过程;明确我国企业年金投资现状、主客体、模式以及管理流程,为研究企业年金基金投资风险及其控制做理论上的铺垫。第4章,我国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运营风险问题。本章在对企业年金基金投资风险进行识别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情况分析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决策风险、投资客体风险、信托-委托代理关系下形成的风险链以及企业年金基金投资风险产生的原因,为研究我国企业年金基金投资风险控制做准备。第5章,我国企业年金基金投资风险的控制。本章是论文的核心部分,旨在研究我国现有企业年金基金投资风险控制问题。在提出风险控制程序和借鉴国外企业年金基金风险控制的基础上,分别从财务监管和政策控制两方面入手提出我国企业年金基金投资风险的控制策略。其中,在财务监管方面,提出采用VaR法度量风险以加强控制以及引入路透年金指数来加强投资业绩考核等;.政策控制方面则针对我国现有投资配置、信息披露、准入退出机制、风险补偿机制等状况进一步进行分析,讨论如何加强我国企业年金基金投资风险控制。本文的主要贡献:1.从财务视角分析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环节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年金基金的市场化运作包括了筹资、投资和分配叁个环节,其中的投资环节形成了独立的资金流转过程,客观上已构成了一系列完整的财务活动内容。因此,也势必涉及到对企业年金基金投资整个资金流转与财务流程的运作管理,以及发挥财务管理职能,对企业年金基金财务投资运营实施全程监管和运营结果进行绩效评价等企业年金基金财务管理内容。由于我国企业年金制度起步较晚,已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相对于建立基本养老金制度的企业比例较低,因此学术界对企业年金的研究多集中在制度及体系的构建方面,或是从精算角度考虑企业年金筹资、分配模式等;而实务界对投资环节和投资模式等方面的研究也由于实践的缺乏导致主要是照搬国外的研究和模式。因此,本文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状分析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环节的主客体,模式以及管理流程等问题,力图从财务视角分析企业年金基金运营情况。2.关于我国企业年金基金投资风险研究我国学者对于年金基金投资风险管理方面研究多集中于保险资金、’社保基金或是基本养老保险等方面,或多是从法律或者制度角度的宏观层面为出发点来探讨企业年金基金运营的投资风险等问题,从财务角度专门针对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风险管理进行系统研究的相对较少。本文把企业年金基金投资风险界定为对企业年金基金进行投资过程中,由于各种主观原因(如投资决策失误、投资组合选择不当等)和客观原因(经济的周期性、利率波动、政府政策变化等)的影响,导致未来收益低于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并按照资产性质将企业年金基金风险划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在排除了系统性风险之后,从年金基金的基本管理主体出发,着重对引起财务风险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风险形成的原因,具有一定的针对性。3.关于企业年金基金投资风险控制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用财务管理、投资学的相关理论,结合我国目前企业年金基金市场的发展和金融投资环境,分析了我国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风险及控制策略,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风险控制的前瞻性。本文从财务监管和政策控制两方面入手探讨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风险控制。其中,在财务监管方面,除了理论研究以外,还探讨了相关的具体指标,如衡量风险和收益的VaR度量法、利用相关会计信息进行定量分析的财务分析评价指标、运用路透年金指数等,以加强对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过程中风险的监测及控制。而在政策方面则是结合我国现状,对投资配置、信息披露、准入退出、风险补偿机制进一步提出意见和建议。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由于我国建立企业年金基金的企业数量较少,并且鉴于管理能力的限制以及企业年金信息披露制度的不完善,使得企业年金的建立不甚规范,大部分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的数据难以取得,给研究带来了一定的障碍。同时,也由于个人能力、实践经验、篇幅和相关资料所限,本文存在以下的缺陷或不足,有待进一步研究改进:1.本论文在对许多问题的探讨中,由于数据的缺乏,没有涉及到包含具体数值指标的操作性办法,而是基于一个审慎的考虑,仅限于对基本思路的提供。2.由于企业年金基金风险的研究涉及领域颇多,且需要结合具体投资策略进行分析,因此对其中一些问题本文仍未能全面涵盖,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因此,随着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今后应从实证研究的角度,结合企业具体投资策略对企业年金基金的整个投资过程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同时,利用规范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分别深入探讨适用于我国不同治理结构的企业所适用的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问题,从而深入研究企业年金基金的治理效率及其绩效评价。这些有待进一步完善的方面是基于财务视角我国企业年金基金研究的重要方向,也是本人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方向。

万志刚[9]2010年在《引入VaR的企业年金基金投资风险预警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企业年金是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二大支柱,其安全与完整直接关系到我国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我国2006年正式允许企业年金基金进入资本市场,实行多元化投资运营,以确保基金保值增值。然而企业年金基金进入资本市场,必然面临各种基金投资风险,如何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企业年金基金投资所面临的风险,便成为学术和理论界关注的重点问题。预警是进行风险控制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加强企业年金基金投资风险预警研究,对防范和化解企业年金基金投资风险,保证企业年金基金安全,提高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建立具有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的企业年金基金投资风险预警系统。首先,对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的风险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阐述了近年来新出现的金融风险管理工具VaR(Value at Risk)或称风险价值法,再论述企业年金基金投资风险预警中引入VaR的必要性。其次,分析了企业年金基金投资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基础,不仅提出构建企业年金基金预警系统的原理、思路和原则,还进一步阐述该系统的构成和运行步骤。再次,构建企业年金基金投资风险预警系统,其中包括引入VaR的企业年金基金投资风险预警指标预测子系统、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企业年金基金投资风险评价子系统、企业年金基金投资风险警报子系统和排警子系统的构建。最后,对引入VaR的企业年金基金投资风险预警系统进行了案例分析,以检验预警系统的可行性。

吴可夫[10]2010年在《公允价值会计的内部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公允价值会计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世界性难题。无论是从会计理论研究的方法论视角和会计计量视角,还是从产权理论视角和契约理论视角,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选择都具有历史必然性,公允价值会计是21世纪会计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显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日益融合。内部控制的完善程度及执行情况将对会计信息产生重大影响,“风险”成为公允价值会计与内部控制的契合点,并将处于长期的动态完善的过程中。由于多方面原因,《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公允价值》尚处于研究与起草阶段,时间上远远落后于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这对于正确实施公允价值会计和审计是极为不利的。因此,研究公允价值会计的内部控制问题,必将有助于推动公允价值会计理论研究和实务开展,拓展内部控制的研究领域,为构建公允价值内部控制规范、进而正确和有效实施公允价值会计和审计提供指导和参考。基于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系统,公允价值会计的保障体系分为信息输入阶段的环境保障、信息生成阶段的质量保障和信息输出阶段的评价保障。公允价值会计的保障体系是一个互动的整体,内部控制贯穿保障体系始终,对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实施全程关注,是整个保障体系的核心。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公允价值会计实施的前提条件。从产权、契约、决策有用性和风险管理等视角分析,公允价值会计与公司治理紧密相关;在公允价值会计方面,审计委员会的基本功能是确保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无重大差错;公允价值内部审计是一种风险导向审计,本文从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传递过程讨论相关职责划分和内部审计程序;公允价值会计契约的不完备引发其诚信需求,应从制度体系和信誉机制着手寻求公允价值会计诚信的实现路径。有效的风险评估是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重要保证。“无重大差错”观念的提出为使用估价技术计量公允价值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公允价值会计风险分为环境风险和内部风险两大类,可以扩展到公允价值审计风险和公允价值财务分析风险,公允价值会计职业判断也可以扩展到审计师的职业判断和财务分析师的职业判断。公允价值会计的控制活动是根据公允价值会计风险的评估结果,结合风险应对策略所采取的、确保公允价值会计内部控制目标得以实现的方法和手段。本文分别讨论了运用市场法、成本法和收益法等估价技术的内部控制要点,认为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改善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企业应根据互联网和公允价值信息流的特点设计并运行公允价值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体系。本文从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基本定位和制定、公允价值的定义、层级和披露等方面提出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设计构想,比较各具体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的有关规定与国际会计准则和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之间存在的差异,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加紧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公允价值》。笔者认为,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第一,首次尝试将公允价值会计和内部控制研究结合起来;第二,构建了公允价值会计的保障体系,提出内部控制是公允价值会计保障体系的核心;第叁,界定了公允价值会计风险及其控制目标,分析了运用公允价值估价技术的风险控制要点。同时,公允价值会计和内部控制均为极具挑战性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加之作者在学识水平和研究能力上的局限性,结合两者进行研究更是一项任务繁重的系统工程。本文研究的主要不足之处在于:第一,没有对文中提出的有关命题进行实证检验;第二,“内部环境”和“控制活动”部分仅集中篇幅对某些方面作了重点讨论,内容安排不尽全面;第叁,对公允价值会计风险的界定尚不成熟,有待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动态财务分析在企业年金运营中的应用[D]. 赵国庆. 天津大学. 2004

[2]. 动态财务分析在新华人寿保险公司年金营运管理中的应用[D]. 周睿.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6

[3]. 我国企业年金的资产负债管理研究[D]. 梅静. 西南财经大学. 2007

[4]. 动态财务分析在我国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 陈婧. 西南财经大学. 2013

[5]. 我国企业年金基金财务综合评价的研究[D]. 李学红. 兰州商学院. 2009

[6]. 我国寿险公司企业年金运营的资产负债管理初探[D]. 刘佳. 西南财经大学. 2005

[7]. 中国大型国有企业企业年金计划模式研究[D]. 李金玲. 燕山大学. 2010

[8]. 我国企业年金基金投资风险控制研究[D]. 刘颖. 西南财经大学. 2009

[9]. 引入VaR的企业年金基金投资风险预警系统研究[D]. 万志刚. 长沙理工大学. 2010

[10]. 公允价值会计的内部控制研究[D]. 吴可夫. 湖南大学. 2010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动态财务分析在企业年金运营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