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均匀性脂肪肝超声诊断分析-附66例报道

非均匀性脂肪肝超声诊断分析-附66例报道

龙平(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超声科530011)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1)14-0013-02

【摘要】目的探讨非均匀性脂肪肝的声像图特点。方法对66例确诊为非均匀性脂肪肝患者的声像图进行全面分析。结果根据声像图表现,将非均匀性脂肪肝分为3型:I型(局限浸润型)10例,占15.15%,显示为肝内小片状强回声光团,单发或多发,形状不规整,边缘尚清。Ⅱ型(叶段浸润型)19例,占28.79%,脂肪浸润的范围较大,累及的区域正好与肝的叶段范围相吻合。声像图表现为较粗、较高的高回声位于肝段或肝叶,其余肝叶或肝段则为正常的肝组织回声。Ⅲ型(弥漫非均匀浸润型)37例,占56.06%,大部分肝实质被脂肪浸润,残存小片状正常区示弱回声区,这一型在非均匀性脂肪肝中最多见,易误诊为肝内肿瘤。声像图表现为回声增强细密的肝实质内,出现一个或多个低回声区,边缘清楚,常为三角、长条或不规则状,少数表现为类圆形。结论超声能够根据声像图表现判断非均匀性脂肪肝的脂肪分布特点,做出超声诊断,而局限浸润型与弥漫非均匀浸润型脂肪肝应注意与良、恶性肿瘤相鉴别。

【关键词】脂肪肝超声检查

脂肪肝是一种临床常见病,近年来有上升趋势[1-2]。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脂肪肝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已成为严重威胁人们健康,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非均匀性脂肪肝是肝脂肪不均匀分布所致,属于脂肪肝的特殊类型,其在肝内表现形式多样,有些特征与肝占位相似,较难鉴别,因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缺少特异性,并且病变有可移性,如果忽视将会加快病情的发展,最终可能会形成肝硬化[3]。故早期发现与早期治疗对于病变发展极为重要,这已成为超声领域研究新课题[4]。笔者对66例已确诊的非均匀性脂肪肝患者的B超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非均匀性脂肪肝66例,其中男47例,女19例。年龄40岁~82岁,平均46.7±5.2岁。全部病例均接受腹部超声检查。

1.2检查仪器使用PhilipsSonos5500及7500型超声诊断仪,凸阵式探头,频率为3.5~7.5MHz。

1.3检查方法受试者均晨间空腹,常规扫查肝、胆、脾;重点观察肝脏形态、大小及内部回声,肝内管道结构,对有脂肪肝内部图像特征作详细记录和统计。

2结果

2.1诊断标准参照文献[5]:I型(局限性浸润型):显示为肝内小片状强回声光团;Ⅱ型(叶段性浸润型):脂肪浸润的范围较大,累及的区域正好与肝的叶段范围相吻合;Ⅲ型(弥漫性非均匀性浸润型):大部分肝实质被脂肪浸润,残存小片状正常区示弱回声区,这一型在非均匀性脂肪肝中较多见,易误诊为肝内肿瘤。

2.2检查结果66例非均匀性脂肪肝,分型为I型10例(15.15%)、Ⅱ型19例(28.79%)、Ⅲ型37例(55.06%)。

3讨论

3.1非均匀性脂肪肝的特点超声声像图观察显示,弥漫性脂肪超声透声性差,远区衰减,肝内血管明显减少,纹理不清,这是由于肝细胞内的脂质是以脂蛋白颗粒的形式沉积的,这种微小的颗粒增加了声束传播中的界面,使得大部分声束发生反射、散射,很少部分声束发生透射、绕射,因而组织前部回声增强,组织后方回声衰减、失落[6]。非均匀性脂肪肝的特点是不均匀的脂肪浸润占据肝实质的大部分,呈高回声,边缘不整,其间夹杂的正常肝组织呈岛屿状相对低回声区,常使检查者产生错觉将正常肝区误为“病灶”。肝脏局灶浸润型脂肪肝呈高回声,边界较清楚,不规则,要与肝癌或肝血管瘤鉴别。与弥漫性脂肪肝相对而言,两者可互相转化。前期仅局限于小片肝实质,声像图表现为多发性强回声结节,继而可发展为非均匀性弥漫性脂肪肝。整个肝脏弥漫性浸润,仅残存小片正常或相对正常的肝实质区,多见于肝被膜下、胆囊床或门静脉主干分支区,好发于肝左叶,声像图上表现为在强回声性肝实质内,出现边缘清晰的弱回声区,呈类圆型或斑片状,但无肿块效应,无血管绕行或中断,甚至可见门静脉正常延伸人该区等声像图征。

3.2非均匀性脂肪肝与恶性肿瘤声像图鉴别本组66例,超声显示特征为肝内小片状强回声光团10例(15.15%),符合局限性浸润型;其次是脂肪浸润的范围较大,累及的区域正好与肝的叶段范围相吻合有19例(28.79%),符合叶段性浸润型;本组超声大部分肝实质被脂肪浸润,残存小片状正常区示弱回声区为37例(56.06%),弥漫性非均匀性浸润型,这一型在非均匀性脂肪肝中多见,易误诊为肝内肝瘤。对于弥漫非均匀浸润型中声像图表现为类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回声区和局限浸润型中表现为强回声团者,需要与肝内其他良、恶性肿瘤相鉴别[7]。肝瘤或肝转移瘤多表现有立体感的球形病灶有较明显的占位效应,其病灶密度较不均匀且更高于脂肪浸润;肝血管瘤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以从血流情况分析判断;肝脓肿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晰,边缘密度高,部分可见壁后增强效应。小肝癌低回声型的图像:癌肿回声水平低于周围肝组织,及边界清楚,内部回声均匀;肝脓肿早期声像图:早期局部水肿时,病灶呈现较清楚的低回声区,边界尚清楚,内部回声均匀;转移性肝癌低回声型声像图,癌肿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内部回声呈低回声,直径小于3cm;再要同肝血管瘤声像鉴别,肝内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强回声,分布均匀,边界清晰,后方回声无衰减,瘤体与组织问有小血管的管道形相。笔者体会鉴别要点一是无包膜周边无声晕;二是正常组织的低回声区或脂肪浸润的强回声内问有血管穿行,且血管无受压浸润、变形、移位;三是结合肝脏整体回声表现,非均匀性脂肪肝声像图的最大特征是占位效应。对各种图像检查仍难以定性的病例,或是在脂肪肝基础上发生的肝癌、肝转移癌等诊断有难度时,可在超声引导下对低回声和强回声分别活检,对于明确诊断是有必要的。

总之,脂肪肝的临床诊断困难,往往确诊需要肝穿刺病理确诊。B型超声检查做为一种无创、方便、经济、易重复、普及率高的检测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脂肪肝的临床诊断,诸多临床医师常以B超检查作为诊断脂肪肝的首选方法[8]。

由于脂肪肝是可逆的,如果忽视可增加危险程度。因此,加强病情监测是非常必要的[9]。超声检查由于无创伤、无痛苦、无电离辐射影响[10],又经济、快捷的特点,是做好病情监测的最佳手段。对是否有脂肪肝存在,可以为首选检查方法,B超检查可基本判定肝内脂肪的分布,做出弥漫性及非均匀性脂肪肝的诊断,对预防及治疗脂肪肝病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馥华,韩孝波.脂肪肝超声分型初步探讨[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23(1):22-23.

[2]姚光弼主编.临床肝脏病学[M].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50-558.

[3]YohanesBuang,Ph.D.a.Dietaryphosphatid-ylcholinealleviatesfattyliverinducedbyoroficacid[J].Nutrition,2005,21:867-873.

[4]雷玉峰,刘家寿.中老年人非均匀性脂肪肝超声诊断38例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06,15(2):149-150.

[5]苏丽华,梁莹,递彦飞,等.非均匀性脂肪肝的超声研究[J].中华现代影象学杂志,2005,2(4):55.

[6]李汉英,袁莉芳,董常峰,等.超声组织定征对均匀脂肪肝分度的测量研究[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5,4(6):263.

[7]刘利平,董宝玮,于晓玲.超声造影对脂肪肝内低回声病变病灶类型诊断的应用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0,26(4):336-339.

[8]季榕,姜波.B型超声对脂肪肝诊断指标体系及诊断价值的实验研究[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7,10(4):223-225.

[9]JikoYamadaa,HirofumiTomiyamaa,Elevatedserumlevelsofalanineaminotransferaseandgammaglutamyltranfferasearemarkersofinflammtationandoxidativestressindependentofthemetabolicsyndrome[J].Atherosclerosis,2006,189:198-205.

[10]吴恩惠,冯敢生.医学影像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3-16.

标签:;  ;  ;  

非均匀性脂肪肝超声诊断分析-附66例报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