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弱电一体化中的防强电干扰技术研究

强弱电一体化中的防强电干扰技术研究

(紫金铜业有限公司364200)

摘要: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智能建筑设计日渐盛行,成为建筑设计发展的主流趋势,而强弱电一体化是建筑智能化设计的关键,工作人员必须结合建筑工程实际情况,在设计过程中合理应用防强电干扰技术,以此为实现强弱电一体化奠定坚实基础,并保证弱点系统平稳运行。基于上述背景,本文简要概述了强弱电一体化基本情况,并探讨了强弱电一体化中的防强电干扰技术,以期能为建筑设计智能化发展提供有效的借鉴经验。

关键词:强弱电一体化;强电干扰;防控技术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智能化和自动化发展趋势日渐明显,工作人员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合理融入各种先进技术,其中防强电干扰技术优势明显,能够满足智能建筑强弱电一体化的要求,并减少成本投入,为后期精细化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此在建筑工程开展过程中,工作人员应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合理应用防强电干扰技术,进而提升我国建筑行业智能化发展水平。

1.强弱电一体化基本情况

目前,强弱电一体化日渐成为我国建筑工程设计的重点,工作人员在具体设计中必须实现强电的弱电化,在传统设计中,习惯将电源设定为220v,其中调节阀、传感器和变送器等均采取这一电源标准,但是控制信号或测量的电压多属于低压范畴。在这样的情况下,电气管线敷设、产品制造和系统运行均会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一旦出现强电窜入弱电回路问题,必然会损坏设备,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安全事故,威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基于此强电弱电化操作意义明显,工作人员应对调节阀、传感器和变送器等执行器进行低电压供电,以此保证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平稳性。但是强电弱电化仅对回路进行控制,自动化系统中的主回路仍使用220v或者380v,基于此系统中依旧存在弱电系统和强电系统,在强弱电一体化要求下,强电系统和弱电系统同时安装在同一控制柜或者配电柜之中,进而极大地缩减了二者之间的连线,降低了电气柜组合的施工量,缩短了工期并降低了工程施工成本。此外,自动化系统中的全套设备均可在厂家完成生产,在简化系统安装与调试工程的同时,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2.强弱电一体化中的干扰问题

在实现强弱电一体化过程中,强、弱电系统安装在一个电气柜中,二者之间回路距离较短,同时还会出现信号连线相互交错的问题,弱电系统极易受到强电系统影响,因此有效防止强电系统干扰弱电系统至关重要。在强弱电一体化运行中,强电系统内的设备构成了弱电系统的干扰源,而弱电系统中诸如数字电路、微处理器和线性集成电路等半导体器件成为敏感接受器件,干扰源通过干扰信号的耦合,被传送至敏感接受单元,从而对弱电系统造成干扰,其中干扰信号的耦合包括两种形式:第一,传输耦合,具体包括电缆耦合和导线耦合,被视为源自“路”的干扰;第二,辐射耦合,具体包括传到耦合和感应耦合,被视为源自“场”的耦合。

3.强弱电一体化中的防强电干扰技术

3.1合理应用弱电系统抗干扰技术

强电干扰信号主要通过传输耦合和辐射耦合两种方式传播,基于此在防强电干扰过程中可通过切断“路”“场”的传播路径,进而消除公共阻抗,达到良好的抗干扰效果。例如在我国某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工作人员在自动化系统强弱电一体化设计过程中开展有效的防强电干扰工作,具体措施如下:第一,有效隔离,导线传统是强电干扰的主要途径,主要表现为控制线、信号线和电源线入侵,以隔离信号线入侵为例,工作人员采取脉冲电压器隔离或者光电器件隔离方式,对于模拟信号而言,工作人员可安装隔离放大器,将主回路和信号输入回路进行隔离,隔离放大器选择iso130型号,并采取光或磁耦合的方式实现信号输入。其中iso130隔离放大器是一种模拟输入、输出器件,在应用中放大器频响设置为85Hz,漂移设置为1.8mv,非线性则以0.25%为宜。同时在具体作业过程中,工作人员对其内部模拟输入实施了A/D转换处理,并开展了有效的光检测和放大滤波等处理工作;第二,合理屏蔽,对于强弱电一体化电气柜而言,屏蔽弱电系统尤为重要,工作人员可设置屏蔽层,以此对经空间传输的电磁干扰信号进行有效阻挡,在具体屏蔽作业时,工作人员必须根据磁场频段选择合适的屏蔽措施,其中高频段主要选择电磁屏蔽,低频段则主要选择磁层屏蔽,而静电屏蔽则适用于高、低频段。并且静电屏蔽操作简单,工作人员只需在相互干扰的导电体之间放入金属板,并保证金属板接地性能良好即可,而电磁屏蔽则对屏蔽材料要求较高,需要其具备良好的导磁率,工作人员通常以镍铜合金丝为原材料,将其编织成金属网,以此作为屏蔽网,以10MHz的电磁干扰为例,经由此金属网,其干扰能力明显减弱。此外,针对电气柜中弱电系统的小机柜而言,工作人员可将其利用金属屏蔽网封存,并科学合理地处理其接缝位置,进而妥善处理信号线出入口,以此确保电磁屏蔽取得良好的效果。

3.2实施接地与电源抗干扰技术

在强弱电一体化运行过程中,弱电系统使用的电源多为220v,电源与接地线会引入干扰,且这种干扰发生频率较高,工作人员应予以足够重视。例如在某建筑项目自动化系统设计时,工作人员采取如下措施防止接地与电源的干扰入侵:第一,增强电源的交流滤波,工作人员引入滤波模块,将其安装至交流电源输入端,这种方法可多次应用于电子控制设备中,并且可有效应对恶劣的电磁干扰环境,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第二,利用多层变压器屏蔽,电源变压器主要选择带静电的屏蔽设备,以此有效隔离交流共模干扰,当干扰频率过高时,可将带静电设备换成多层屏蔽变压器设备,并辅以浮地保护技术,以此达到有效的隔离效果;第三,应用双层屏蔽浮地技术,双层屏蔽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其能够有效抑制经由电源引入造成的共模干扰强度,从而有效保护弱电系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将弱电系统的电源变压器设置为双层屏蔽模式,其中第一层屏蔽层接地,本次项目中机柜配置了交流滤波模块,工作人员需要合理设置该模块的接地点,确保其与机柜接地点一致即可;第二层屏蔽层与弱电系统机壳相连,并保证机柜与机壳之间完全绝缘。此外,工作人员还需保证弱电回路公共线和电源变压器次级侧地不接地,使其处于浮地状态,基于此当外部共模信号发出干扰时,其会与机壳形成回路,降低共模造成电流,以此减小对弱电部件的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建筑设计智能化发展趋势日渐明显,建筑物对强弱电一体化的要求不断提高,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明确强电干扰的原理和危害,综合应用各种防强电干扰技术,以此推动建筑工程自动化系统安全平稳运行。在具体防控过程中,工作人员应以“切断干扰信号传播路径”为主要依据,使用隔离、过滤、屏蔽等多种技术,以此有效阻断或消除干扰源,防止弱电系统受到强电系统的干扰,进一步提高强弱电一体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夏传栋,石恒硕,马廷超,等.强弱电一体化中的防强电干扰技术研究[J].科技展望,2016,(6):90-90.

[2]李诗盛.强弱电一体化设计中的布线和防电磁干扰问题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14):247-247.

[3]方钰.浅析建筑电气中强弱电一体化设计理念[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35):110-110.

[4]王振兴.现代建筑中的强电及强弱电一体化设计[J].引文版:工程技术,2016,(3):256-256.

[5]吉兴华.强弱电干扰与电网接地方式[J].价值工程,2014,(29):35-36.

作者简介:

谢腾(1981.9.15),男,福建上杭人,福州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电气工程师,单位:紫金铜业有限公司,研究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标签:;  ;  ;  

强弱电一体化中的防强电干扰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