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手术疗效分析

6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手术疗效分析

杨晓峰

(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骨一科117000)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7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6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其中PFNA2组23例,PFN组23例,DHS组22例。结果:三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PFNA2组明显好于其他两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下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比较PFNA2组明显好于其他两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2髓内固定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少,术后功能恢复快,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

【中图分类号】R683.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3-0160-02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股骨颈基底部至小粗隆水平以上部位的骨折,多数与骨质疏松有关,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股骨粗隆间骨折也成为老年常见的创伤性疾病之一。笔者对2011年7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6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7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6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男36例,女32例,年龄66~89岁,平均年龄72±1.8岁。其中,左侧骨折38例,右侧骨折30例。按损伤原因分类,其中车祸伤21例,跌倒伤40例,其他损伤7例。骨折按照Evan[1]分型,Ⅰ型19例,Ⅱ型31例,Ⅲ型12例,Ⅳ型4例,Ⅴ型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18天,平均7.3天。合并高血压18例,冠心病15例,糖尿病11例,脑梗死史8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8例。

1.2手术方法

1.21PFNA2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仰卧位,牵引复位,在大转子顶端以上做3~5cm外侧小切口,沿肌纤维方向分开臀中肌及臀小肌,触及股骨粗隆顶点,于大粗隆顶点中央定为进针点,插入导针,将PFNA主钉沿导针插入股骨髓腔内,近端螺旋刀片锁定髓内钉,在定位器引导下打入远端2枚锁钉,取下定位器,拧入主钉近端螺帽,放置皮片引流,逐层缝合切口。

1.2.2PFN组:手术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仰卧骨科牵引床。自大转子顶点向近端做切口,并从顶点向髓腔内插入一根导针。将安装好的髓内针插入髓腔,插入主钉、股骨颈钉后,再远端锁钉。

1.2.3DHS组:术前均行皮牵引,牵引时间1~10d,患者仰卧骨科牵引床上,臀部垫高20°~30°,将导针沿股骨距上方、朝股骨颈方向打入,沿导针钻孔并攻丝,旋入主拉力螺钉,旋紧钉尾端螺帽。

1.3术后处理每月门诊摄X线片复查1次,术后要尽早进行系统合理的功能锻炼,并制订相应的功能锻炼计划。

1.4疗效标准根据患者的功能恢复与自主症状情况,疗效可分为优、良、可、差4级[2]。优:骨折愈合,髋部无疼痛,骨关节活动恢复到伤前状况;良:骨折愈合,髋部偶有疼痛,骨关节活动大部分恢复到伤前状况;可:骨折愈合,有轻度的髋内翻,骨关节活动受限,有时疼痛;差:骨折畸形愈合或未愈合,髋部疼痛不能下床活动。优良率(%)=(优人数+良人数)/总例数×100%。

1.5观察指标观察三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下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指标。

1.6统计学分析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计量数据采用(x-±s)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及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68例均得以随访3-2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X线平片复查骨折对位、对线良好。

2.1三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

表1,三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优良可差优良率

PFNA2组11102091.3%

PFN组786265.2%

DHS组686263.6%

三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PFNA2组明显好于其他两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三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下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比较,见表2。

表2,三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下床时间,

骨折愈合时间等比较

组别手术时间(min)出血量(ml)下床时间(d)骨折愈合时间(d)

PFNA2组28±1125±1237±575±15

PFN组62±18188±6358±999±18

DHS组61±25221±5756±1198±21

三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下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比较PFNA2组明显好于其他两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积极手术治疗已成共识。粗隆间骨折的手术固定方法较多,其中DHS虽然固定牢靠,但随访发现高龄骨质疏松患者容易发生内固定失效或骨折处内翻畸形。PFN属髓内固定,具有很好的力学和生物学特性,对于顺转子间骨折和反转子间骨折都适合。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PFNA2)是在GAMMA钉的基础上研制成的一种用于股骨粗隆间、粗隆下骨折的髓内钉。螺旋刀片的设计取代了Gamma钉的近端拉力钉,其力学性能可靠,允许早期负重,并发症少,操作更简单,固定更可靠。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是一种微创手术,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尤其适用于高龄患者。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2髓内固定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少,术后功能恢复快,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陈孝平,石应康,邱贵兴.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86.

[2]董纪元,李国宏,胡永成,等.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的治疗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2000,20(8):476-479.

标签:;  ;  ;  

6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手术疗效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