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林区论文_柳建宇,高建中,高菊琴

导读:本文包含了集体林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林区,集体,林业,林地,制度改革,生计,次生林。

集体林区论文文献综述

柳建宇,高建中,高菊琴[1](2019)在《南方集体林区林地产权、地理特征与农户林地投入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现有研究的缺陷和林农投资水平低的现实问题,构建"林权改革、地理特征-农户经济行为-林地投入"的理论分析结构,并以南方集体林区3省1248个农户样本为例,采用Double-Hurdle回归模型从微观层面检验林地产权、地理特征对农户林地资金投入和劳动力投入的影响。研究表明:安全、稳定的林地产权能够促进农户对林地的资金与劳动力投入,优越的地理条件(灌溉、地形)能够促进农户对林地的资金与劳动力投入,不便利的交通条件抑制农户对林地的投入。因此,建议重视保障林业经营者林地权利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提高确权发证水平;加强集体林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林业市场体制机制。(本文来源于《林业经济问题》期刊2019年06期)

刘丹萍,许瑶瑶,张硕,邓博文,钟兆全[2](2019)在《南方集体林区森林经营联合认证实践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中国南方集体林区林权制度改革后的森林经营现状,对森林经营联合认证在其发展的有利条件、障碍及机遇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林权改革发展、林业合作社兴起以及联合认证花费较低、信息技术共享等为南方集体林区发展森林联合认证创造了有利条件;林农森林认证思想薄弱、农村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与资金以及林农分布较为分散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联合认证的发展。此外,在南方集体林区发展森林联合认证还有一系列的机遇,例如"叁农政策""扶贫政策"等国家政策的保障,巨大的林产品出口量推动合作社林产品的认证以及社区林业与林区联合认证理念契合等。因此,针对其障碍,提出开展认证培训、增设认证试点、拓宽资金渠道及明确和统一高保护价值森林定义等相应的改善对策。(本文来源于《林业经济问题》期刊2019年06期)

杨扬,李桦[3](2019)在《集体林区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研究——基于浙江、江西调查问卷》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集体林区浙江、江西766份农户调研数据,采用聚类法划分农户生计策略类型,运用基于博弈论的组合赋权法测量农户生计资本,并利用多项选择模型分析集体林区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林区农户生计策略分为农林业主导型、兼业型、务工主导型和自营工商型,生计资本最高的是自营工商型农户,其次是务工主导型,然后是兼业型,农林业主导型农户的生计资本最低;与农林业主导型生计策略相比,人力资本高的农户倾向于选择兼业型、务工主导型或自营工商型生计策略,物质资本高的农户倾向于选择自营工商型生计策略,金融资本高的农户倾向于选择兼业型或自营工商型生计策略,但社会资本水平低的农户更倾向于选择务工主导型策略;家庭特征、制度特征和地区特征也会影响林区农户生计策略选择。(本文来源于《农林经济管理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陶少军,陈德根[4](2019)在《南方集体林区天然次生林近自然经营研究与推广》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南方集体林区森林资源存在大量天然次生林等实际情况,根据现有森林近自然经营技术,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了南方集体林区培育生产力更高和生态系统更加稳定的近自然森林的技术和方法,以助推我国森林资源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9年19期)

陈茜,段伟[5](2019)在《农户风险偏好对林业投入决策的影响研究——以广东省集体林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广东省集体林区农户为研究对象,以前景理论为基础,采用经济学实验测度农户风险偏好,并用Heckman模型对样本农户风险偏好对其经营意愿与投入强度等决策的影响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样本农户大多呈现风险厌恶的特征;农户的风险厌恶程度、损失厌恶程度以及对事件判断的主观概率均会对其投入决策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经营决策并非遵循理性经济人的收益最大化,而是遵循"安全第一"的法则,面对风险等级较高的林业项目投入意愿较弱,投入强度较低。(本文来源于《财经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05期)

杜娟,谢芳婷,刘小进,朱述斌[6](2019)在《不同群体林农对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的满意度研究——基于江西省南方集体林区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选择江西省南方集体林区10个县50个村的503个农户样本,分为全部农户和受偿农户2个不同群体,分别测量两组农户对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满意度的差异。对于全部农户,构建户主特征、家庭收入、家庭资源禀赋、生态资本感知和政策参与度5个维度;对于受偿农户,构建户主特征、林业收入、林地资源禀赋和生态资本感知4个维度,分别进行定序Logit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全部农户,家庭资源禀赋、生态感知度及政策参与度都直接影响其对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的满意度;对于受偿农户而言,林地资源禀赋和平均收入水平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在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让林农广泛参与,加强林农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在林业生态公益林范围划分等重大问题时,要结合村及农户自身林地状况,降低受偿农户林地经营的机会成本,进一步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的满意度。(本文来源于《林业经济》期刊2019年09期)

王培帆,贺超,杨桂红,林华忠,姜雪梅[7](2019)在《林业科技服务供需匹配程度及需求影响因素研究——以辽宁集体林区500户农户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省辽宁省为样本省,通过对调查数据分析,对辽宁省林业科技服务供需匹配现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目前辽宁省林业科技服务供需匹配程度不佳,科技服务供给数量以及结构不能满足林农需求。同时,应用Logistic计量模型,分析了科技服务供给特征、政策特征、林业经营特征、农户特征等因素造成的农户对不同类型林业科技服务需求的影响的差异性。最后,针对性提出政策建议,以提升林业科技服务的供给与需求匹配的精准性。(本文来源于《林业经济》期刊2019年04期)

韩育霞,李桦,杨扬[8](2019)在《市场环境、社会网络对不同商品林经营类型农户林业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影响研究——来自集体林区福建省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福建省叁明、南平和龙岩农户调研数据,运用Probit模型从农户需求迫切的产前、产中、产后叁个服务方面分析市场环境、社会网络对不同商品林经营类型农户林业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农户对林业社会化服务需求由强到弱依次为病虫害及火灾预防服务、林资供应服务和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从影响不同商品林经营类型农户对林业社会化服务需求意愿的因素来看,市场环境、社会网络对农户选择林业社会化服务产生显着影响;在市场环境方面,林木产品加工厂分布、商品林市场价格、购买商是否稳定显着正向影响农户对林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在社会网络方面,人缘型社会网络和业缘型社会网络均对不同商品林经营类型农户林业社会化服务需求产生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农林经济管理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林红,李仕凯[9](2019)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集体林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动因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新时代,培育一支强大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文章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要求,在分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紧迫性基础上,研究了集体林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内部和外部动因,认为收入因素、个体偏好、职业理想、教育需求是林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主要内部动因,规模经营、产业发展、政策推动和社会认同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外部动因。在此基础上,立足现代系统观,构建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动因系统。(本文来源于《林业经济》期刊2019年02期)

朱臻,徐志刚,沈月琴,占菁,李博伟[10](2019)在《非农就业对南方集体林区不同规模林农营林轮伐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不断加速的背景下,探讨非农就业对集体林区不同规模林农营林轮伐期的影响机制,有助于明确不同规模经营主体今后的用材林营林目标和林业在山区未来的经营发展模式,同时为林业规模化经营的合理性提供客观依据。基于劳动力转移新经济学理论,通过对浙江、江西和福建叁省450户林农的调查,收集杉木营林的地块投入产出数据,在此基础上,运用Faustmann模型计算规模户与普通户的理论最优轮伐期,运用计量模型分析非农就业对集体林区不同规模林农采伐轮伐期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发现,普通户和规模户的理论最优轮伐期趋同;非农就业的劳动力流失效应造成普通户营林的预期主伐时间显着短于理论最优轮伐期,而规模户非农就业带来的收入效应造成其采伐决策接近于理论最优轮伐期。在农村非农就业不断增加背景下,南方集体林区规模化经营的方式有利于接近最优采伐决策,更适合于培育大径材,增加林业生态和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自然资源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集体林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结合中国南方集体林区林权制度改革后的森林经营现状,对森林经营联合认证在其发展的有利条件、障碍及机遇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林权改革发展、林业合作社兴起以及联合认证花费较低、信息技术共享等为南方集体林区发展森林联合认证创造了有利条件;林农森林认证思想薄弱、农村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与资金以及林农分布较为分散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联合认证的发展。此外,在南方集体林区发展森林联合认证还有一系列的机遇,例如"叁农政策""扶贫政策"等国家政策的保障,巨大的林产品出口量推动合作社林产品的认证以及社区林业与林区联合认证理念契合等。因此,针对其障碍,提出开展认证培训、增设认证试点、拓宽资金渠道及明确和统一高保护价值森林定义等相应的改善对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集体林区论文参考文献

[1].柳建宇,高建中,高菊琴.南方集体林区林地产权、地理特征与农户林地投入行为[J].林业经济问题.2019

[2].刘丹萍,许瑶瑶,张硕,邓博文,钟兆全.南方集体林区森林经营联合认证实践应用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19

[3].杨扬,李桦.集体林区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研究——基于浙江、江西调查问卷[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9

[4].陶少军,陈德根.南方集体林区天然次生林近自然经营研究与推广[J].绿色科技.2019

[5].陈茜,段伟.农户风险偏好对林业投入决策的影响研究——以广东省集体林区为例[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9

[6].杜娟,谢芳婷,刘小进,朱述斌.不同群体林农对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的满意度研究——基于江西省南方集体林区的实证分析[J].林业经济.2019

[7].王培帆,贺超,杨桂红,林华忠,姜雪梅.林业科技服务供需匹配程度及需求影响因素研究——以辽宁集体林区500户农户为例[J].林业经济.2019

[8].韩育霞,李桦,杨扬.市场环境、社会网络对不同商品林经营类型农户林业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影响研究——来自集体林区福建省的调查[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9

[9].林红,李仕凯.乡村振兴战略下集体林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动因探析[J].林业经济.2019

[10].朱臻,徐志刚,沈月琴,占菁,李博伟.非农就业对南方集体林区不同规模林农营林轮伐期的影响[J].自然资源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彩图我国集体林区改革试验区 全国造...乡村林场运行机理南方集体林区的...一11999一2006年集体林区林业产值...彩图我国集体林区改革试验区 全国造...3 1953~2007 年南方集体林区营林...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框架

标签:;  ;  ;  ;  ;  ;  ;  

集体林区论文_柳建宇,高建中,高菊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