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木材产品外贸格局与木材产业贸易战略选择

中国木材产品外贸格局与木材产业贸易战略选择

刘璠[1]2004年在《中国木材产品外贸格局与木材产业贸易战略选择》文中指出本文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方法,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首先考察了中国木材产品对外贸易格局,指出当前我国木材产品对外贸易在商品结构、模式结构、市场结构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应该说,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贸易战略的调整得到改善。于是文章又进一步考察了当前中国木材产业发展的国际形势变化,分析了我国木材产业现实的比较优势状况以及产业增长源泉和增长方式,并将其作为中国木材产业贸易战略选择的外在条件和内在依据。在此基础上,论证了单一的“出口导向战略”和“进口替代战略”对中国木材产业发展的不适应性。并且基于现实国际环境中自由贸易趋势的不可逆性和中国国内木材需求市场巨大、产业发展多样化的特征,提出当前中国木材产业贸易战略选择的思路,即:外向型复合式战略,并提出了配套的贸易政策手段和贸易结构调整策略。

曾婷[2]2008年在《中国人造板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贸易自由化的不断深入,对每个特定产业来说,国际竞争力决定了该产业能否长期保持和扩大盈利,是其综合实力的体现。本论文的核心内容是对我国人造板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研究。研究过程主要采用显性分析结合隐性分析、定量分析结合定性分析以及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人造板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多方位、多角度的分析和评价。全文以中国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为主线,在介绍我国人造板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显性及隐性两个层面对其国际竞争力状况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最后提出我国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战略,对我国人造板产业的发展和结构调整等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论文主要分成叁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有关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以及我国人造板产业发展概况,是本文分析和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是全文的核心部分。首先,在显性层面,从市场占有率、出口所占的比例、贸易盈余叁个方面定量分析和评价我国人造板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得出我国人造板产业整体的国际竞争力存在强化的趋势、我国人造板产业各亚行业国际竞争力水平不平衡、我国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主要依靠粗放型增长获得这叁个结论;然后,在隐性层面,定性分析了影响我国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指出我国人造板产业的成本价格、需求规模等因素具有一定竞争优势,而原料供应、技术水平、企业生产规模、环境保护、政策支持等则是劣势因素。第叁部分,在上文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巩固现有竞争优势和扭转现存竞争劣势,有针对性和重点性地培育和提升我国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战略性对策。

李佳[3]2008年在《我国胶合板出口贸易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我国已是世界胶合板生产大国和贸易大国,胶合板也已成为我国人造板产业最大的出口创汇产品。但由于胶合板业自身问题、原料资源约束、贸易秩序混乱和国际贸易壁垒等原因,我国胶合板在出口贸易中困难重重。本文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分析了我国胶合板出口量、出口价格、出口额、出口地区分布、出口贸易方式的现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我国胶合板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例如企业规模小生产技术落后,出口受到用材资源的制约,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等。最后从企业自身、政府和中介组织等角度提出了促进我国胶合板出口贸易的建议与对策,具体包括扩大原材料的供给,加大政府宏观调控,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提高企业人员素质等。

孙德忠, 庞博, 闫海春[4]2017年在《内蒙古口岸地区进口木材落地加工产业集群发展优势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进口木材落地加工产业集群是内蒙古口岸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对当地的外贸升级、支柱产业培育及经济稳定发展意义重大。基于木材落地加工业相对成熟的满洲里,从地缘、中俄关系、产业园区、原料供给及政府支持等方面阐述了内蒙古口岸地区发展进口木材落地加工产业集群的优势,政府、行业和企业叁方共同努力充分把握和利用这些比较优势将有力推动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

伦彭东[5]2015年在《东盟自贸区需升级 浙江外贸格局在嬗变》文中指出自2004年签署中国—东盟自贸区协议十年来,根据最新的双边贸易数据推断,2014年区内贸易总额突破450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8%,大幅高于同期中国进出口3.5%左右的增速。截至2014年6月底,中国—东盟自贸区累计投资总规模接近1200亿美元。其中中国对东盟国家投资总额近400亿美元,东盟国家向中国投资达到800亿美元。2013年中国对外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其中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是优先选择目的地国家。超过250亿

宋晓巍[6]2011年在《东北叁省外贸结构及其优化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东北叁省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发展滞缓,经济位次不断后移,被称之为“东北现象”[1]。如何促进东北经济的振兴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以内向型经济为主的东北经济,必须放开思路,面对国际市场的挑战,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与世界接轨。自重商学派的外贸思想诞生以来,西方各经济流派的外贸理论得到不断发展,贸易产生的动因以及外贸结构的优化成为国内外经济理论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大部分理论和研究认为外贸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是互相作用,互为因果的。这些研究大都围绕着外贸结构是否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展开,忽略了经济增长对外贸结构的反作用。然而,外贸结构的变动并不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的,而是在其不能满足经济增长对外贸贡献的要求时,相应发生的改变。因此,经济增长也是促使外贸结构变迁的重要原因,外贸结构要适应经济增长的要求。从内容上看,论文主要分为叁个方面,一是为什么优化,二是如何优化,叁是具体的对策建议;从结构上看,论文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相关的文献综述。第二部分主要研究了外贸结构和区域经济的相关理论,从中总结了外贸结构演变的规律。第叁部分对东北叁省外贸结构的演变过程,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法进行了研究,针对东北叁省外贸结构的现状,从贸易规模、贸易结构以及贸易竞争力等方面入手,总结了其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成因。第四部分根据相关理论研究以及20年东北叁省GDP的增长率和外贸商品结构,对东北叁省的经济发展阶段进行了划分,并总结了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外贸结构的特征。分析了东北叁省外贸结构失衡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优化外贸结构的意义。第五、六、七部分,总结了国内外发达地区优化外贸结构的成功经验,及当前东北叁省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对外贸结构的要求,分析出东北叁省外贸结构优化的趋势与方向,并提出了优化思路与对策建议。在上述研究中,本文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区域经济增长促使外贸结构变迁的一般规律与作用机理,并尝试以此为理论基础对东北叁省外贸结构优化提出了较为可行的政策建议。就理论价值而言,这些研究对我国对外贸易理论的发展具有较为重要的推动意义;就实践价值而言,本文在客观分析东北叁省外贸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失衡问题的基础上,根据经济增长促进外贸结构变迁的基础理论提出优化东北叁省外贸结构的趋势、方向及具体思路,无疑也具有较为深远的现实意义。

张炎治[7]2009年在《中国能源强度的演变机理及情景模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作为一项约束性指标被写入我国的“十一五”发展规划,节约资源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也上升到了基本国策的战略地位。在当前我国能源、环境、经济叁者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且将持续较长时期的背景下,研究我国能源强度演变的影响因素、影响效应及其未来变化趋势显的尤为必要。本文遵循现状研究——机理研究——模拟研究——政策研究的研究思路,将我国的能源强度演变划分为叁个倒“U”型,分析了其阶段性特征和总体特征,从中归纳总结了我国能源强度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进行了单因素静态分析和多因素动态冲击响应分析。为进一步挖掘我国能源强度演变的深层动因,利用结构分解(SDA)模型从产业关联和经济增长的根本驱动力视角,研究了我国能源强度演变的技术因素作用和需求结构因素作用。论文第3章、第4章的研究结论表明,技术进步是我国能源强度降低的主要因素,但这两章对技术进步的表征利用了技术经济指标(如投入产出消耗系数)和能源经济指标(如部门能源强度),没有反映出技术进步的实质。为进一步精确分析技术进步对能源强度演变的作用,第5章利用经济学方法将技术进步(以全要素生产率表示)分解为科技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面板回归了技术进步与能源强度演变之间的关系。在各因素对能源强度演变的影响机理和影响效应分析清楚之后,利用基于投入产出的能源强度非线性优化模型分情景研究了我国能源强度未来的变化趋势。最后,从技术节能、结构节能和制度节能叁方面提出了节能相关政策建议。论文创新主要体现在能源强度演变的多因素动态冲击响应,能源强度演变的SDA分解分析以及能源强度演变的非线性优化模拟叁个方面,论文中使用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指数分解分析、结构分解分析、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遗传算法、面板数据模型、DEA—Malmquist指数法等。论文的创新性研究结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研究了我国能源强度变化的多因素动态冲击响应。研究结论表明:第二产业比重、第二产业能源强度、FDI、GDI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周期较长,影响时滞分别为6年、3年、5年、5年;煤炭消费比重和能源价格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周期较短,影响时滞分别为3年和2年;能源强度的影响因素按重要程度排序为:能源强度自身>外商直接投资>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能源消费结构>能源价格。(2)利用结构分解分析(SDA)研究了我国生产能耗强度和行业完全能耗强度变化的原因。研究结论表明:在不同的时间区间,技术因素(包括能源技术和生产技术)和最终需求结构因素(包括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进口)对生产能耗强度变化的作用方向和大小是不同的,但总体上,促使我国生产能耗强度降低的因素是技术。对行业完全能耗强度变化的原因分析,结论较多,在此不便列举,请参阅本文第4章。(3)利用基于投入产出的能源强度非线性优化模型(遗传算法求解)分情景研究了我国能源强度未来的变化趋势。情景模拟结果表明:在不同方案(3个方案9个情景)下,随着产业结构,投资、消费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强,能源强度也不断下降。当GDP年均增长率为12.18%,叁次产业结构为9.4:42.6:48,投资、消费结构为35:68时,能源强度达到最小值0.9996tce/万元,但离节能降耗20%的目标仍相差2.86个百分点。强化节能情景模拟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的能源强度可以达到0.94391tce/万元,相比2005年下降了21.75%,达到了“十一五”规划节能降耗20%的目标。

赵灵翡, 郎丽华[8]2018年在《从TPP到CPTPP:我国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模拟研究——基于GTAP模型的分析》文中指出构建23个国家、10个产业部门的GTAP模型,设置关税冲击变量进行模拟,分析TPP、CPTPP、中国和英国加入CPTPP、RCEP 4种情景对各国经济增长、福利水平和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TPP和CPTPP会使我国GDP和福利水平受损,贸易条件恶化,制造业产出和进出口减少;中国加入CPTPP或RCEP,将会改善我国外贸发展状况,提升中高端制造业产出和进出口水平。在此基础上,建议我国积极加入RCEP等区域一体化组织,加快制造业结构升级,充分把握"一带一路"建设契机,全方位实施制造业"走出去"战略,不断拓展新的外贸环境,加大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话语权。

马雪玉[9]2011年在《越南出口贸易遭受反倾销的状况和原因分析》文中认为反倾销已经逐步演化为被世界各国所认可的贸易救济手段。尤其是在削减关税贸易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的世界经济发展背景下,反倾销由于具有形式的合法性、使用的便捷性,获得世界各国的青睐,被许多国家所采用,逐渐成为世界各国限制进口、救济国内产业的重要工具。越南自1986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逐渐走向市场化、发展迅速,尤其是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更是其开放政策所取得成果的标志。越南改革开放的成功,方面加快了越南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轨,另一方面,这也给越南带来了新的挑战:就是各国的贸易保护及非关税壁垒。反倾销就是其中的挑战之一。从1994年至2009年末,越南共遭受了35起反倾销起诉,最终有21起遭受了反倾销制裁,这使得越南对外贸易和经济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进入21世纪,越南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反倾销局势。作为一名在华的越南留学生,在国际贸易专业研究生求学期间,我开始关注越南遭受反倾销的问题,并将之作为学位论文展开研究,克服了语言的困难,写成了论文这篇论文主要分析了越南对外贸易的经济结构和遭受反倾销的现状和特点;对越南遭受反倾销的各方面原因进行了多方面分析;针对反倾销给越南带来的不利影响,根据学习中掌握的中国等国家的经验,提出了应对的具体对策和建议。希望通过这项研究,可以促动越南政府、行业协会、企业采取应对反倾销的可行性方法,来应对来自国外的反倾销起诉,促进越南的经济发展,使越南经济更快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

王海明[10]2004年在《中国电子类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渠道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电子类产品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有力地拉动了我国整体经济的增长。目前,我国已经涌现出一批产量、出口均居世界前列的电子信息产品,电视机、DVD、手机、显示器、程控交换机等出口量已居世界第一。虽然电子信息产品出口迅猛增长,但是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出口企业控制出口产品营销渠道能力较弱,缺乏对供求状况的研究,以价格为主要竞争优势的状况使我出口受汇率波动的影响较大。出口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一些企业缺乏长远的企业发展战略,不在品牌培育、产品研发和海外营销渠道的开发上下功夫,却通过价格战及其他不正当竞争手段维持企业出口的扩大,使出口面临一定的贸易风险。本文首先介绍我国电子类产品出口国际市场的叁种主要渠道:间接出口、直接出口和投资进入海外市场。逐一分析这叁种渠道的具体表现形式、优缺点和未来发展情况,并对影响我国企业在渠道选择上的宏观因素、海外市场因素、产品特点、企业规模等进行了深入分析。文中列举了大量的案例,除分析了一些大型电子类企业具有代表性的国际营销渠道的演进过程外,也介绍了一些别有特色的渠道策略。报告最后部分分析了日本企业在60-70年代进入美国市场时采取的渠道策略,消除大众对OEM出口策略没有前途的偏见。所总结的经验和教训希望能对我国企业有帮助,在国际营销中,当目标市场确定后,选择何种渠道进入市场也是一个涉及广泛的决策,需对各方面有关因素作综合分析、全面评估后,才能决定正确的进入战略。

参考文献:

[1]. 中国木材产品外贸格局与木材产业贸易战略选择[D]. 刘璠. 北京林业大学. 2004

[2]. 中国人造板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评价[D]. 曾婷. 南京林业大学. 2008

[3]. 我国胶合板出口贸易研究[D]. 李佳. 北京林业大学. 2008

[4]. 内蒙古口岸地区进口木材落地加工产业集群发展优势分析[J]. 孙德忠, 庞博, 闫海春. 林产工业. 2017

[5]. 东盟自贸区需升级 浙江外贸格局在嬗变[J]. 伦彭东.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15

[6]. 东北叁省外贸结构及其优化问题研究[D]. 宋晓巍. 东北师范大学. 2011

[7]. 中国能源强度的演变机理及情景模拟研究[D]. 张炎治. 中国矿业大学. 2009

[8]. 从TPP到CPTPP:我国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模拟研究——基于GTAP模型的分析[J]. 赵灵翡, 郎丽华.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8

[9]. 越南出口贸易遭受反倾销的状况和原因分析[D]. 马雪玉. 华东师范大学. 2011

[10]. 中国电子类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渠道研究[D]. 王海明. 清华大学. 2004

标签:;  ;  ;  ;  ;  ;  ;  ;  ;  

中国木材产品外贸格局与木材产业贸易战略选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