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教育论文_彭立平,吴利华,黄毅

导读:本文包含了少数民族教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少数民族,民族,国家民委,高校,阿曼,教育管理,少数民族地区。

少数民族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彭立平,吴利华,黄毅[1](2019)在《文化适应视域下地方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创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在地方高校大学生群体中,是一个特殊的大学生群体,由于出生环境、文化背景等因素,导致其以汉族文化为主体的学习、生活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该群体的未来发展。所以,如何在文化适应视域背景下创新地方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与服务,是实现多民族融合教育管理的真正目标。(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9年24期)

李书娟[2](2019)在《提升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水平的研究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高校普遍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招生力度,已成为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发展的主渠道。绝大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主流积极向上,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和校纪校规,珍惜学习机会,与其他同学和睦相处。但是也有一些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地缘、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存在学业、经济等困难,对校园稳定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中旬刊)》期刊2019年12期)

李霞,张毅春[3](2019)在《云南农村少数民族寄宿儿童教育现状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大理白族自治州DS小学为例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寄宿儿童的现状、归因和对策进行探讨。由于西南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山高路远、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像城市转移、部分家长重养轻教,少数民族地区出现寄宿儿童数量增多、家庭教育缺失、问题学生增多、学生身心健康堪忧等社会难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社会要广泛关注,学校要积极跟进,家长要主动担责,争取总根本上保障寄宿儿童的身心健康。(本文来源于《中华少年》期刊2019年36期)

马玉祥[4](2019)在《少数民族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文化认同教育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思想政治教育中包含了中华文化,而中华文化的认同需要每一个民族的共同努力,对少数民族高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中华文化的认同就是保障民族团结、国家稳定、社会发展的必要措施,文章对此进行了相应研究。(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50期)

乔梅[5](2019)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虽然现在我国的经济水平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但是城乡之间的经济水平差异依旧存在。经济水平的高低将会影响到一个地方的教育发展,进一步的影响到学生一辈子的发展。教师是学生直接的教育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情感教育的主要力量。目前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留守儿童在教育方面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例如师资力量缺乏、教育设备不足、教育环境比较差等,这些方面都限制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育的发展。此外,农村的经济情况比较落后,小孩的很多父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导致农村的很多小孩都缺乏父母的照顾成为了留守儿童。小孩因为缺乏父母的关爱,在性格上将造成一定的缺陷,这也增加了农村教师教育留守儿童的难度。下面就多年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的小学教师,针对其所存在的问题,简单的论述下教育策略。(本文来源于《中华少年》期刊2019年35期)

许旷,方龙胜,杨卫东[6](2019)在《用心去沟通 用爱去交融》一文中研究指出“茹意,你今天身体好些了吗?加油,我在学校等你!”11月13日下午,刚刚下课的苏比努尔·阿迪力和万茹意视频通话。自从万茹意被确诊患上白血病,苏比努尔每天都会为她加油打气。结对互助一家亲为促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2018年10月起(本文来源于《湖北日报》期刊2019-12-02)

石丽萍[7](2019)在《少数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原则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少数民族地区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乘着全面深化改革的列车,走上了新征程。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结合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和职业院校的特点,有意识有原则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实效性。(本文来源于《2019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2-01)

李翠,彭泺[8](2019)在《放眼全球,扎根中国大地办好民族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民族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总结经验,继往开来,更好推进我国民族教育事业发展,是一项重大课题。11月23日至24日,由中央民族大学主办的“国际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教育”国(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报》期刊2019-11-26)

郭岩[9](2019)在《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少数民族教育成就卓着》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和进步发挥着根基性的推动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教育工作。在党和国家的领导和各地方的积极参与下,我国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了显着成绩。一是少数民族受教育权利得到充分保障。目(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报》期刊2019-11-26)

高英[10](2019)在《高校少数民族贫困生教育精准资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今我国高校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然而贫困学生资助问题仍旧是高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贫困学生的资助问题,资助工作在不断探索中前行。高校少数民族贫困学生资助工作面临少数民族学生贫困认定不够精准、少数民族学生就业指导不够重视、资助育人过程缺乏民族学生心理引导、缺乏与民族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相配合的系统性教育等挑战。因此,要注重在资助中抓住教育的根本,实现资助育人,帮助困难学生成长成才,完成学业。(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导刊》期刊2019年33期)

少数民族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当前,高校普遍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招生力度,已成为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发展的主渠道。绝大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主流积极向上,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和校纪校规,珍惜学习机会,与其他同学和睦相处。但是也有一些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地缘、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存在学业、经济等困难,对校园稳定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少数民族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1].彭立平,吴利华,黄毅.文化适应视域下地方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创新研究[J].山西青年.2019

[2].李书娟.提升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水平的研究与实践[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

[3].李霞,张毅春.云南农村少数民族寄宿儿童教育现状探讨[J].中华少年.2019

[4].马玉祥.少数民族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文化认同教育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

[5].乔梅.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策略研究[J].中华少年.2019

[6].许旷,方龙胜,杨卫东.用心去沟通用爱去交融[N].湖北日报.2019

[7].石丽萍.少数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原则探究[C].2019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年会论文集.2019

[8].李翠,彭泺.放眼全球,扎根中国大地办好民族教育[N].中国民族报.2019

[9].郭岩.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少数民族教育成就卓着[N].中国民族报.2019

[10].高英.高校少数民族贫困生教育精准资助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9

论文知识图

民国时期重庆主要的娱乐场所分布3-2:1949-2016年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建国后十七年的民族教育...贵州省教育少数民族教育(1)普通教育少数民族教育(1)综述少数民族教育基本情况(1)

标签:;  ;  ;  ;  ;  ;  ;  

少数民族教育论文_彭立平,吴利华,黄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