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泡分布论文_郝梦雨,赵茂俞

导读:本文包含了气泡分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气泡,疏水,厚板,浮选,直径,闪蒸,平流。

气泡分布论文文献综述

郝梦雨,赵茂俞[1](2019)在《气浮池内气泡分布影响因素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平流型气浮池进行结构简化,用gambit软件进行建模并划分网格,设置初始边界条件和两相流的混合湍流模型。利用fluent软件对不同的气浮结构进行分析,主要对气浮池进水口位置、含气率、不同的气泡直径下对气浮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气浮池上部进水、含气率越高、气泡直径越小时,气浮效果最佳,为气浮池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21期)

潘志成,赵陆海波,张彪,唐志永,许传龙[2](2019)在《多尺度气泡尺寸分布数字图像测量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鼓泡塔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能源和环境领域的多相流反应器,鼓泡塔中气泡的大小和浓度对于研究鼓泡塔中"叁传一反"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高速摄像法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开展了鼓泡塔中内多尺度气泡尺寸分布测量研究,针对气泡识别过程中密集气泡易发生重迭的问题,提出基于曲率计算的凹点匹配与圆周拟合的重迭气泡分割与轮廓重构算法。搭建了鼓泡塔反应器实验装置,针对星型、均匀和方形3种不同进气孔形态的气泡分布器开展了实验研究,分析了不同尺度气泡的尺寸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能够有效地从图像中提取轮廓清晰完整的气泡,而且能够对图像粘连重迭的气泡进行准确分割,从而可精确地获得多尺度气泡尺寸分布。随着气体流量的增加,小气泡的数量急剧增加,同时产生更大的气泡;气泡的最大直径和Sauter平均直径均随气体流量的增加而增大,且两者的比值基本保持不变,即分布器形式对气泡尺寸分布均匀性有影响,方形分布器产生气泡最均匀,气含率相对其他两种分布器更高。实验结果证明了图像分割与轮廓重构方法在气液两相流中气泡参数在线测量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仪器仪表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黄莹,高璞珍,徐鹏,王超群,钱旭梁[3](2019)在《水平分布双气泡运动特性的可视化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双孔喷气工况下,孔径及孔间距对气泡的影响规律,通过可视化实验方法研究双孔壁面逸出气泡的运动特性,对不同孔径及孔间距情况下的两列气泡的运动轨迹、气泡脱离尺寸、气泡速度进行分析,并与单孔气泡生成及运动特性进行对比,得到孔口间距及孔口直径对气泡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两列气泡并排上升时,两气泡之间距离并不会保持恒定,而是会出现相互靠近—远离—再靠近的循环震荡过程,且孔间距越小,气泡上升时所伴随的左右震荡的振幅越大;在孔径及气体流量均相同时,孔间距越小,脱离尺寸越小,气泡最终的稳定速度越小;当孔间距及气体流量均相同时,孔径越大,气泡的脱离尺寸越大,脱离尺寸与单孔情况的差值越大,气泡最终的稳定速度越大。(本文来源于《高校化学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王海楠[4](2019)在《环空射流浮选装置能量分布及气泡分散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煤炭开采程度的加大和机械化采煤技术的发展,原煤中的细粒煤含量逐渐增大,细粒煤分选逐渐成为行业内的研究热点。浮选是分选细粒煤的有效方法,行业内常用的浮选设备包括机械搅拌式浮选机、喷射式浮选机和浮选柱。本文结合传统浮选装置的特点设计一种环空射流浮选装置,利用射流吸气,含气射流冲击叶轮搅拌,以达到提高微细粒矿物浮选效率的目的。介绍该装置的结构设计和实验室模型参数,通过流体力学理论分析其吸气机理和驱动叶轮搅拌机理。在此基础上,搭建能量测试系统,研究环空射流浮选装置能量转化过程;利用高速摄像系统和量筒法研究药剂制度、能量输入和吸气量等因素对该装置内气泡特性和分散效果的影响,并通过煤泥分选试验研究气泡特性、分散效果与浮选回收率之间的对应关系,旨在寻找最佳操作条件,提高浮选效率,为这种新型浮选装置的完善提供参考。主要研究成果如下:探明了环空射流浮选装置的能量转化机理。在射流吸气段,入料泵产生的矿浆压力能和初动能转化成矿浆射流动能和空气动能;在冲击搅拌段,矿浆射流动能、空气动能和势能转化成叶轮机械能和矿浆末动能;浮选槽内有效输入能量包括叶轮搅拌的有效功率和矿浆末动能,随着输入频率的增加,装置能量转化效率减小,浮选槽内有效输入能量增加。揭示了环空射流浮选装置的气泡特性。环空射流浮选装置内气泡粒径随着仲辛醇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在临界兼并浓度(CCC值)时出现拐点,之后气泡粒径趋于稳定;浮选槽内有效输入能量的增加促使气泡粒径减小,气泡达到相同衰变程度时,输入能量功率越大,所需药剂浓度越低,气泡表面积通量随着输入能量功率的增加而增加;吸气量的增大会导致气泡粒径增大,最佳吸气量为3.0 L/min,此时气泡表面积通量最大,为9.590 s-1。阐述了环空射流浮选装置的空气分散特性。药剂浓度的增大导致浮选槽内充气量增大,同时可以促使气泡分散;输入能量的增加不仅促使浮选槽内充气量增加,也促使空气分散;吸气量的增大导致浮选槽内充气量增大,空气分散度减小。通过煤泥浮选试验初步探究了环空射流浮选装置的最佳操作因素。药剂浓度越大,浮选回收率越大,药剂浓度达到临界兼并浓度时,浮选回收率趋于最大值,最佳药剂浓度为0.1078mmol/L(CCC值);浮选槽内的能量输入可有效提高煤泥浮选回收率,最佳输入能量功率为9.39 W,对应的入料泵的输入频率为50 Hz;药剂浓度为0.0770、0.1078、0.1386 mmol/L时最佳吸气量分别为2.5、3.0、3.0 L/min,浮选回收率分别为75.36%、77.89%和81.72%。图[48]表[13]参[109](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19-06-10)

孙小朋,刘文礼,王文森,陈塞,刘伟[5](2019)在《煤泥浮选气浮气泡尺寸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强化加压溶气气浮法浮选效果,研究了加压溶气气浮法中气泡尺寸的分布,通过实验室自制的基于图像法的气浮气泡尺寸测量装置,对气浮气泡尺寸进行了测量,对比了Nukiyana-Tanasawa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和正态分布在不同溶气压强及仲辛醇浓度下对气泡尺寸分布的拟合效果,并研究了溶气压强和起泡剂浓度对气浮气泡尺寸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压溶气气浮法所产生的气泡尺寸分布符合正态分布规律;溶气压强对气浮气泡尺寸影响较大,随着溶气压强的增大,气浮气泡的Sauter直径逐渐减小,气泡尺寸分布密集峰逐渐向小尺寸方向转移;随着仲辛醇浓度的增加,气泡尺寸的分布更加集中,分布范围减小,Sauter直径也逐渐减小。(本文来源于《煤炭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于婷,王雅,齐宝金,魏进家[6](2019)在《Sierpinski亲/疏水分形图案表面气泡分布及强化换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芯片散热表面热流具有典型的中心高四周低的非均匀分布特征,设计制备了具有叁阶Sierpinski地毯曲线分形特点的亲疏水交错润湿铜表面,并通过实验观测了气泡在典型的亲/疏水分形表面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气泡会首先在预设的高阶疏水点处成核、生长,并呈现典型的分形特征,实现了初始气泡成核位置的可控分布;之后,相互邻近的疏水点上的气泡开始克服能垒而发生合并,同时伴随着高阶疏水区域的气泡向中央低阶区域的定向移动、合并过程,最终在中心一阶疏水区域形成大气泡。相比于光滑及疏水点阵表面,Sierpinski亲/疏水交错润湿表面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液体起始沸腾温度,提高沸腾换热的临界热流密度,而且可以规划气泡的成核点及移动、合并方向,进而实现气泡空间分布与加热壁面热流密度分布的协同一致。因此,具有Sierpinski分形特性的亲/疏水交错润湿表面进一步提高了沸腾换热性能。(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向龙,李宝宽,刘中秋,牛冉,刘强[7](2018)在《厚板坯气泡形貌、分布及携带夹杂物的原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管线钢X70厚板坯进行分层刨削,并对厚板坯内气泡尺寸、形貌及其携带夹杂物的情况进行原位分析.结果表明,厚板坯内约94%的气泡直径在200μm以下;厚板坯皮下8 mm范围内气泡及其携带的夹杂物缺陷较多,继续深入刨层,基本上难以发现明显的气泡及其携带的夹杂物,只在个别位置发现了少许气泡,且表现出了一定的偶然性;气泡形态以单个气泡和孪生气泡为主,还有少许葫芦形气泡以及"四瓣"形气泡;发现了四种夹杂物的存在形式:氧化物、团簇状夹杂物、气泡群夹杂物以及夹灰.(本文来源于《工程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S1期)

韩有理,朱金波,费之奎,周伟,王超[8](2018)在《双余弦自吸气淹没喷嘴气泡粒径分布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引射吸气方式设计了一种双余弦自吸气喷嘴,为解析该喷嘴在不同操作因素下的气泡粒径分布特征规律。选择甲基异丁基甲醇(MIBC)作为起泡剂,利用图像分析法测量了不同起泡剂浓度、入流压力、喷嘴距、不同深度下的气泡粒径分布,分析了不同入流压力下喷嘴的吸气能力。结果表明:随起泡剂浓度的增大,气泡Sauter直径逐渐减小,当浓度达到临界兼并浓度0. 112 mmol/L时,气泡粒径稳定于某个常数值,且入流压力越大,常数值越小,气泡粒径分布范围越窄,小气泡含量增大,如入流压力P=0. 14 MPa时,气泡Sauter直径为0. 32 mm,中间粒径气泡含量为40. 73%;气泡直径随入流压力的增大逐渐减小,随喷嘴距增大逐渐减小,随不同深度增加线性增大,且药剂浓度达到临界兼并浓度时,减小(增加)趋势均变缓慢;吸气量随入流压力增大线性增大,且喷嘴距越大吸气量越大。(本文来源于《煤炭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费洋,庞明军,巢建伟,陆敏杰,张展[9](2018)在《浮力驱动气泡界面污染物浓度分布的理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有关气泡表面污染物浓度分布的理论研究大多基于蠕动流假设。为描述较大雷诺数(Reb> 1)下气泡表面污染物的浓度分布,基于吸附动力学理论和弱马兰戈尼效应假设,给出了动态平衡后停滞角和停滞帽中污染物浓度的表达式,以及动态平衡前停滞角随时间变化的表达式;基于气泡的瞬时上浮速度,对动态平衡前停滞帽中污染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帽角的减小趋势随雷诺数的减小先减弱后增强;随着溶液中污染物初始浓度的增加,停滞角和停滞帽中污染物浓度的增速呈递减趋势,且停滞角增大到恒定值时所需的时间也随之减少;不同时刻下,停滞帽中污染物的浓度可近似看作常数。(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期刊2018年10期)

梁婷,张丹,杨庆忠,严俊杰[10](2019)在《纯水静态闪蒸起始阶段气泡群时空分布规律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搭建了静态闪蒸实验台,利用高速摄像对不同压降速率下纯水静态闪蒸起始阶段气泡群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开展了实验研究。实验中液膜初始厚度为0.2 m,压降速率为0.27~0.64 MPa·s-1。实验结果表明:气泡群主要出现在压力陡降段。在时间分布上,压降速率越大,气泡群出现的时间越早,气泡数目增长越快,且气泡群数目达到最大值所需要的时间越短。在空间分布上,气泡数量随深度呈现了"缓增-陡增-缓增"的增长趋势;压降速率越小,气泡分布越集中;相同深度范围内,压降速率越大,气泡数量越多;至压力陡降段结束时刻,气泡群相对数量随液膜深度的增大有峰值存在。最后,根据实验结果拟合了气泡群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的实验关系式,其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气泡分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鼓泡塔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能源和环境领域的多相流反应器,鼓泡塔中气泡的大小和浓度对于研究鼓泡塔中"叁传一反"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高速摄像法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开展了鼓泡塔中内多尺度气泡尺寸分布测量研究,针对气泡识别过程中密集气泡易发生重迭的问题,提出基于曲率计算的凹点匹配与圆周拟合的重迭气泡分割与轮廓重构算法。搭建了鼓泡塔反应器实验装置,针对星型、均匀和方形3种不同进气孔形态的气泡分布器开展了实验研究,分析了不同尺度气泡的尺寸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能够有效地从图像中提取轮廓清晰完整的气泡,而且能够对图像粘连重迭的气泡进行准确分割,从而可精确地获得多尺度气泡尺寸分布。随着气体流量的增加,小气泡的数量急剧增加,同时产生更大的气泡;气泡的最大直径和Sauter平均直径均随气体流量的增加而增大,且两者的比值基本保持不变,即分布器形式对气泡尺寸分布均匀性有影响,方形分布器产生气泡最均匀,气含率相对其他两种分布器更高。实验结果证明了图像分割与轮廓重构方法在气液两相流中气泡参数在线测量的可行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气泡分布论文参考文献

[1].郝梦雨,赵茂俞.气浮池内气泡分布影响因素的数值模拟[J].广东化工.2019

[2].潘志成,赵陆海波,张彪,唐志永,许传龙.多尺度气泡尺寸分布数字图像测量方法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19

[3].黄莹,高璞珍,徐鹏,王超群,钱旭梁.水平分布双气泡运动特性的可视化实验[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9

[4].王海楠.环空射流浮选装置能量分布及气泡分散特性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9

[5].孙小朋,刘文礼,王文森,陈塞,刘伟.煤泥浮选气浮气泡尺寸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9

[6].于婷,王雅,齐宝金,魏进家.Sierpinski亲/疏水分形图案表面气泡分布及强化换热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9

[7].李向龙,李宝宽,刘中秋,牛冉,刘强.厚板坯气泡形貌、分布及携带夹杂物的原位分析[J].工程科学学报.2018

[8].韩有理,朱金波,费之奎,周伟,王超.双余弦自吸气淹没喷嘴气泡粒径分布规律[J].煤炭学报.2018

[9].费洋,庞明军,巢建伟,陆敏杰,张展.浮力驱动气泡界面污染物浓度分布的理论分析[J].化学工程.2018

[10].梁婷,张丹,杨庆忠,严俊杰.纯水静态闪蒸起始阶段气泡群时空分布规律的实验研究[J].化工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工况No.3气泡轮廓上的速度分布近壁面气泡内部温度分布图多孔硅的龟裂现象气浮紊动强度对各污染指标去除率的影...桨叶周围的流动情况转速对气泡分布及大小的影响

标签:;  ;  ;  ;  ;  ;  ;  

气泡分布论文_郝梦雨,赵茂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