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王实味事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事件,文艺,政治,延安,文学批评,百合花,思潮。
王实味事件论文文献综述
张根柱[1](2019)在《“特殊的存在”:王实味事件中的萧军》一文中研究指出萧军初涉王实味事件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这是他第一次在重大的公开场合表明自己对王实味事件的观点和态度。在以后召开的有关会议上,萧军与延安文化界就王实味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交锋,其精神世界内部也产生了理性与情感的反复冲突,并引发了他对政治与文艺、知识分子劣根性等问题的深思。萧军本人的性格、新英雄主义精神和他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边区政府的热爱是他在王实味问题上坚持和无畏的主要动因。(本文来源于《临沂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康馨[2](2019)在《论王实味事件对《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批评话语的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王实味已于20世纪90年代初平反,但该事件反映出的文学与政治的关系问题以及批判文章在现当代文学史中的节点意义仍有待研究。细读《解放日报》上批判王实味的17篇文章~①,结合温济泽在《斗争日记》~②中关于延安文艺座谈会"结论"出现次数与时机的记录,可知批判文章已经呈现出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参照的话语模式,故认为王实味事件是中国当代文学批评中的"政治思维"介入文学批评的契机,也是以批评话语实践《讲话》精神的最早试炼。(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文学论丛》期刊2019年01期)
何满仓,张凤辉[3](2011)在《王实味事件悲剧成因及当代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延安文艺建构过程中,王实味坚守文学的尊严、坚守文学的使命、坚守文人的个性、承继鲁迅的精神到底,体现出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与启蒙追求。对王实味的批判改变了延安文艺多元化的文艺生态,王实味事件标志着中国文艺道路的转向,对当时及其后中国知识分子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1期)
陈志强[4](2010)在《《野百合花》与“王实味事件”》一文中研究指出批判《野百合花》是延安整风时期一件大事。但是,《野百合花》的作者王实味被批判的主要原因不是《野百合花》一文的发表,而是其在延安整风时期显得激烈的言辞和执着的行为。王实味被杀害的原因也不是其"托派"问题,而是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而直接原因是延安《解放日报》的大肆批判以及他在撤离途中与押送人员发生的"争执"。(本文来源于《国际新闻界》期刊2010年11期)
曹霞[5](2010)在《王实味事件与“十七年”文学批评的政治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十七年"文学批评的政治化在1942年的王实味事件中已初具规模:批评对象由文学文本转向作者的政治"罪名",批评主体从独立的评判者转变为对意识形态高度认同的政治群体,在批评方法上,将政治定罪作为逻辑起点和终极结论,对批评对象进行有目的的阐释。在中共意识形态初步确立的延安时期,这种文学批评可有效清除"异己",有助于建构"清洁"和"一致"的政治话语,但它在"十七年"的延续损害了文学批评的本体功能,使"十七年"文学批评的政治化痕迹愈益深重。(本文来源于《学术界》期刊2010年05期)
王实味事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王实味已于20世纪90年代初平反,但该事件反映出的文学与政治的关系问题以及批判文章在现当代文学史中的节点意义仍有待研究。细读《解放日报》上批判王实味的17篇文章~①,结合温济泽在《斗争日记》~②中关于延安文艺座谈会"结论"出现次数与时机的记录,可知批判文章已经呈现出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参照的话语模式,故认为王实味事件是中国当代文学批评中的"政治思维"介入文学批评的契机,也是以批评话语实践《讲话》精神的最早试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王实味事件论文参考文献
[1].张根柱.“特殊的存在”:王实味事件中的萧军[J].临沂大学学报.2019
[2].康馨.论王实味事件对《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批评话语的实践[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19
[3].何满仓,张凤辉.王实味事件悲剧成因及当代启示[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4].陈志强.《野百合花》与“王实味事件”[J].国际新闻界.2010
[5].曹霞.王实味事件与“十七年”文学批评的政治化[J].学术界.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