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量因子论文_丛日环,张智,鲁剑巍

导读:本文包含了产量因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产量,因子,气象,水稻,长江流域,产卵场,菌丝。

产量因子论文文献综述

丛日环,张智,鲁剑巍[1](2019)在《长江流域不同种植区气候因子对冬油菜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气象因子对长江流域油菜(Brassica napus L.)主产区影响很大。为明确长江流域影响油菜生长的关键气象因子,基于长江流域259个气象站1961-2015年的气象数据及1437个田间试验冬油菜产量数据,分析5个不同区域(长江上游低海拔区、长江上游高海拔区、长江中游二熟区、长江中游叁熟区和长江下游)冬油菜生育期内气候因子的时空分布特征,结合产量数据分析不同种植区油菜产量的气候限制因子。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冬油菜生育期内平均气温为13.2℃,≥0℃积温为3620℃,昼夜温差7.8℃,总日照时数984h,太阳辐射量为2631 MJ·m-2。油菜生育期内热量资源呈现增加的趋势,平均气温每10年升高0.37℃,而昼夜温差每10年缩小0.21℃;而日照资源则逐年降低,每10年日照时数降低45h。油菜全生育期总降水量平均为680 mm,且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长江流域气象因子与油菜产量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平均气温和≥0℃积温与产量呈现负相关关系,其中长江中游二熟区生育前期(9月-11月)和长江中游叁熟区生育后期(3月-5月)平均气温每增加0.1℃,油菜分别减产53和40 kg·hm-2;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油菜增产,其中长江上游低海拔区后期昼夜温差每增加0.1℃,产量增幅为39 kg·hm-2;降水量与产量主要呈现负相关关系,尤其是后期降水量每增加10 mm,油菜减产约12~39 kg·hm-2。从整个生育期来看,长江上游(低海拔区、高海拔区)主要影响油菜产量的气象因子为昼夜温差、降水量和日照时数;长江中游二熟区主要受气温、积温、降水量和太阳辐射的影响;长江中游叁熟区的限制因子为气温和积温;而长江下游则受到降水量、日照时数和太阳辐射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谢恩阁,陈新军,汪金涛,雷林,吴洽儿[2](2019)在《基于水温因子的太平洋褶柔鱼冬生群剩余产量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温是影响太平洋褶柔鱼冬生群生长、繁殖、补充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2004–2015年太平洋褶柔鱼冬生群渔业数据和其栖息地环境数据,包括1月产卵场(28°~35°N,125°~130°E)和9月索饵场(31°~38°N,128°~132°E)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建立了基于SST因子的太平洋褶柔鱼冬生群体的剩余产量模型,分析SST对太平洋褶柔鱼冬生群资源量的影响,对该模型的各项指标进行验证,发现该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结果表明:太平洋褶柔鱼冬生群当年的资源量及渔获量主要受索饵场SST影响,而产卵场SST对其当年渔获量影响不显着。由此建议在今后对产卵场SST因子是否对次年的渔获量及资源量产生影响进行研究,同时渔业管理部门也应根据每年海洋环境状况确定其最大可持续产量,并实时调整管理方案。(本文来源于《海洋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王建花,欧焕瑞[3](2019)在《气象因子变化对莒县夏玉米气象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1990~2018年莒县地区气象因子(气温、日照时数)逐日观测资料和夏玉米产量资料,通过滑动平均法、相关系数法分析玉米生育期内气象因子的变化趋势以及与气象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夏玉米全生育期内,日平均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47℃/10a,日照时数波动性较大,呈略递减趋势但不显着,气候倾向率为-0.083h/10a。6月份的月日照时数和全生育期的总日照时数与气象产量呈正相关,并且相关系数达显着水平(P<0.05),表明莒县日照时数会对当地玉米气象产量产生严重影响,气温与气象产量的相关性并不显着。(本文来源于《南方农机》期刊2019年23期)

孙峰,孙永莲,杨龙[4](2019)在《不同生育期应用长破天~?微量元素水溶肥对水稻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验证长破天~?微量元素水溶肥的应用效果,开展了不同生育期应用长破天~?微量元素水溶肥对水稻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各个生育时段使用长破天~?微量元素水溶肥对水稻生长均有影响,特别在水稻后期不同用量喷施对产量构成及生育进程影响较大,以在破口期+齐穗期喷施处理产量增加较明显。(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23期)

朱会霞,孙金旭,李莹莹,李雪珍[5](2019)在《生长因子提高桑黄真菌菌丝体及多糖产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究叁种因子(α-萘乙酸、油酸、 L-谷氨酸)对增进桑黄真菌菌丝体及多糖含量所产生的影响,再用正交实验优化培养条件,最终可知叁种生长因子均可以作用于桑黄真菌菌丝体及多糖,提升二者的生成量。加入的NAA为0.2 mg/L时,菌丝体增重30.96%,多糖产量增加28%;加入的油酸为1 g/L时,菌丝体增重49.3%,多糖产量增加44%;加入的L-谷氨酸为1 g/L时,菌丝体增重27.06%,多糖产量增加26%。(本文来源于《现代农村科技》期刊2019年11期)

杨军芳,杨云马,贾良良,邢素丽[6](2019)在《氮肥有机替代对冬小麦产量及构成因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小麦是河北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为3500万亩左右,总产量约1400万吨,小麦的高产稳产对保障河北省粮食安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河北省冬小麦生产中越来越重视化肥的施用,尤其是氮肥过量施用现象普遍,化肥的过量施用容易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土壤退化等严重问题。有机肥是一种优质的肥料资源,它不仅营养全面、养分供应持久,还能改良和培肥地力,前人的研究多集中在化肥和有机肥配施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有机肥养分部分替代化肥养分在小麦上应用效果较少,本试验研究了等氮条件下,化学氮肥有机替代不同比例对冬小麦产量及构成因子的影响,明确冬小麦氮肥有机替代的适宜比例,为冬小麦生产节肥增效和有机肥的科学施用提供参考依据。【材料与方法】田间试验在化学肥料磷、钾等量的基础上开展,设不施氮肥(CK)、化学氮肥(N)、化学氮肥有机替代15%(ON15%)、化学氮肥有机替代30%(ON30%)和化学氮肥有机替代45%(ON45%)共5个处理,各处理磷、钾用量分别为P2O5120kg/hm~2、K2O75kg/hm~2,施氮处理中氮肥总用量为240kg/hm~2。试验肥料选用尿素(含N46%)、重过磷酸钙(含P_2O543%)、硫酸钾(含K_2O50%),试验有机肥为商品牛粪(含N、P_2O_5、K_2O分别为1.63%、1.75%、1.86%)。有机肥、磷、钾肥均一次性底施,氮肥底追比为1:1,小区面积6m×8m=48m~2,重复3次。【结果与分析】1.从产量构成因子来看(表1),与CK相比,各施氮处理均能显着增加小麦群体数量和穗粒数,而千粒重有下降趋势,但未达显着水平;与化学N相比,随着化学氮肥有机替代比例的增加,冬小麦群体数量和穗粒数有下降趋势,小麦千粒重有增加趋势,但各施氮处理间差异均不显着,ON15%和ON30%处理在减施化肥条件下,具有较高的群体数量、穗粒数和千粒重,有利于高产的形成。2.从冬小麦产量来看(图1),各施氮处理小麦产量与CK相比分别提高了27.0%、29.2%、24.5%和20.9%,均达显着水平,各施氮处理中,ON15%处理小麦产量最高,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化学氮肥替代比例适宜,既能保障冬小麦有合理的群体数量,又具有较高的穗粒数和千粒重有关;与化学N处理相比,ON15%处理增加了小麦产量,增幅为3.0%,ON45%处理降低了小麦产量,降幅为3.6%,ON30%处理小麦产量基本持平;随着化学氮肥有机替代比例增加,小麦产量呈下降趋势,ON45%处理较ON15%处理相比,降幅为6.4%,二者差异显着,ON30%与前两者间差异不显着。因此,从化肥减施和保障粮食安全角度综合来看,化学氮肥有机替代比例为15%和30%之间是较为适宜的替代比例。【结论】1.化学氮肥有机替代15%和30%,在节肥的条件下,具有较高的群体数量、穗粒数和千粒重,有利于小麦高产形成。2.与化学氮肥相比,有机替代15%和30%能一定程度上增加或维持小麦产量,从化肥减施和保障粮食产量的角度综合考虑,化学氮肥有机替代的适宜比例为15%~30%。(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7)

朱海霞,姜丽霞,吕佳佳,王萍,王铭[7](2019)在《淹水胁迫对寒地水稻产量构成因子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黑龙江省现为我国最大的水稻产区和商品稻区,但河流众多,且夏季多大雨、暴雨,较易形成涝灾。为了研究洪涝灾害对寒地水稻产量的影响,于2018年通过田间淹水试验,分析寒地水稻关键生育期不同淹水深度、淹水历时造成的产量因子差异。方差分析表明:3个主栽水稻品种在拔节期、抽穗开花期和乳熟期遭遇淹水后,产量因子在发育期间、淹水深度或淹水历时间存在显着或极显着差异(P<0.05),较深的淹水及较长的淹水历时易使产量因子显着下降;经LSD比较,于拔节期淹水后的千粒重和理论产量,于抽穗开花期淹水后的结实率显着最低;没顶淹没的结实率、千粒重和理论产量显着最低;7天的淹水历时易造成千粒重的显着下降;抽穗开花期水稻在没顶淹没(3/3h)及7天淹水历时的结实率估算值仅为70.9%,拔节期水稻在没顶淹没(3/3h)及7天的淹水历时下千粒重估算值仅为17.5g,拔节期水稻在没顶淹没(3/3h)及7天淹水历时下产量最低。绥粳18经淹水处理后,产量和结实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拔节期和抽穗开花期没顶淹没下的产量损失约43.4%-78%,而在较低的淹水深度或较短的淹水历时下水稻表现出较强的抗胁迫性,产量损失较少;乳熟期水稻对淹水胁迫表现出较差的抗胁迫性,产量损失多为23%以上;淹水胁迫造成的产量损失与水稻叶面积指数下降有关,绥粳18经淹水后多数处理的LAI比对照低,且下降的时期多集中于孕穗、抽穗和扬花的生殖关键阶段,对产量构成因子产生不利影响。(本文来源于《自然灾害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刘建文,旭花[8](2019)在《气象因子对荒漠草原5种天然灌木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在腾格里沙漠有代表性的5种天然灌木,利用内蒙古孪井滩气象站2002—2009年的灌木观测资料和历年的气象资料,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5种天然灌木产量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霸王、白刺、红砂月产量与月平均气温、月降水量呈正相关;而红刺和猫头刺月产量与月降水量呈正相关,与月平均气温呈负相关。白刺的月产量与月平均气温的相关性达到显着水平,霸王和红砂与月平均气温的相关性达到极显着水平,红刺和猫头刺不显着;白刺和霸王的产量与月降水量的相关性达到显着水平,红刺与月降水量的相关性达到极显着水平,红砂和猫头刺与月降水量的相关性不显着。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5种天然灌木产量与2种气象因子的多元回归方程式。(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气象》期刊2019年05期)

肖莲媛,任伟,王爱华,李志南[9](2019)在《气象因子对若羌县红枣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若羌县枣树物候期为时段,根据若羌枣区多年的温度、降水、日照时数等气象因子和各年度红枣产量,研究影响若羌县红枣产量的因子。结果表明,红枣产量与脆熟期降水量之间呈现显着负相关关系;与脆熟期内的日照时数呈现出正相关关系,与幼果生长期内的日照时数呈现出负相关关系;与开花期和幼果生长期的平均温度也呈现出显着负相关性。(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19期)

王乐政,华方静,曹鹏鹏,高凤菊[10](2019)在《不同播期夏大豆的产量、光合特性和气象因子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播期对黄淮海地区夏大豆产量的影响,以大豆品种齐黄34为材料,设置7个播期,比较了不同播期大豆产量性状的差异,并分析了降水和温度与夏大豆生育进程、光合性能指标、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黄淮海地区,夏大豆花后阶段降水和温度是决定产量高低的重要因子。适期早播可延长夏大豆的生育天数,增加花后积温,提高花后累积日温差,花后阶段获得充足降水,可使夏大豆后期衰老速度减慢,提高光合势,增加干物质量,提高收获指数。降水和温度主要通过影响单株荚数、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和百粒重来影响产量,产量表现出随着播期推迟先增加后逐渐降低的趋势,适期早播有利于大豆增产。该研究可为黄淮海地区大豆播期的科学设置以及高产栽培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产量因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水温是影响太平洋褶柔鱼冬生群生长、繁殖、补充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2004–2015年太平洋褶柔鱼冬生群渔业数据和其栖息地环境数据,包括1月产卵场(28°~35°N,125°~130°E)和9月索饵场(31°~38°N,128°~132°E)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建立了基于SST因子的太平洋褶柔鱼冬生群体的剩余产量模型,分析SST对太平洋褶柔鱼冬生群资源量的影响,对该模型的各项指标进行验证,发现该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结果表明:太平洋褶柔鱼冬生群当年的资源量及渔获量主要受索饵场SST影响,而产卵场SST对其当年渔获量影响不显着。由此建议在今后对产卵场SST因子是否对次年的渔获量及资源量产生影响进行研究,同时渔业管理部门也应根据每年海洋环境状况确定其最大可持续产量,并实时调整管理方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产量因子论文参考文献

[1].丛日环,张智,鲁剑巍.长江流域不同种植区气候因子对冬油菜产量的影响[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9

[2].谢恩阁,陈新军,汪金涛,雷林,吴洽儿.基于水温因子的太平洋褶柔鱼冬生群剩余产量模型研究[J].海洋学报.2019

[3].王建花,欧焕瑞.气象因子变化对莒县夏玉米气象产量的影响[J].南方农机.2019

[4].孙峰,孙永莲,杨龙.不同生育期应用长破天~?微量元素水溶肥对水稻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9

[5].朱会霞,孙金旭,李莹莹,李雪珍.生长因子提高桑黄真菌菌丝体及多糖产量研究[J].现代农村科技.2019

[6].杨军芳,杨云马,贾良良,邢素丽.氮肥有机替代对冬小麦产量及构成因子的影响[C].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7].朱海霞,姜丽霞,吕佳佳,王萍,王铭.淹水胁迫对寒地水稻产量构成因子的作用[J].自然灾害学报.2019

[8].刘建文,旭花.气象因子对荒漠草原5种天然灌木产量的影响[J].内蒙古气象.2019

[9].肖莲媛,任伟,王爱华,李志南.气象因子对若羌县红枣产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9

[10].王乐政,华方静,曹鹏鹏,高凤菊.不同播期夏大豆的产量、光合特性和气象因子效应研究[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细胞因子产生情况的分析各行政区产量因子的地理分布2 正蓝旗草地产量因子等级分布2005年正蓝旗草地产量因子等级...各处理对水稻产量及产量因子的影...一71997、2000、2004耕地产量因子

标签:;  ;  ;  ;  ;  ;  ;  

产量因子论文_丛日环,张智,鲁剑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