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论文_尤俊杰,吴志俊,Kasonde,Thadeo,Mulenga,李凡修

导读:本文包含了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絮凝剂,高分子,无机,废水处理,混凝剂,通量,丙烷。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论文文献综述

尤俊杰,吴志俊,Kasonde,Thadeo,Mulenga,李凡修[1](2018)在《聚合氯化铝与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复合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氯化铝(PAC)与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复合应用能提高出水水质,减少PAC用量。本文对PAC与壳聚糖(CTS)、羧甲基马铃薯淀粉(CMPS)、浒苔多糖(Ep)、海藻酸钠(SA)、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聚环氧氯丙烷胺(EPI-DMA)八种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复合应用现状、絮凝机理做了综合评述,对无机-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复合应用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8年20期)

姚彬,张文存,张玉荣,朱瑞龙[2](2018)在《无机-有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无机-有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的研究进展,包括铝系-合成有机高分子、铝系-天然有机高分子、铁系-合成有机高分子、铁系-天然有机高分子及其他无机-有机高分子等复合型絮凝剂,指出高分子化、复合化、多功能化是絮凝剂发展的方向,应充分发挥无机和有机组分的协同增效作用。(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与应用》期刊2018年05期)

李晓旭,段冲[3](2018)在《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在处理炼油废水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絮凝沉淀法是有效的水处理方法,其中絮凝剂的种类有无机、有机、微生物叁种,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因其用量小,絮凝效率快,受外界因素影响小而受到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种类、特点以及在炼油废水方向研究进展及使用情况,并对其未来发展情况做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夏雄,刘威,许霞,邓妍[4](2018)在《PSAF-CPAM高分子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表征及其对印染废水除磷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硫酸铝、硫酸铁、硅酸钠和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为主要原料,采用共聚法制备了PSAF-CPAM高分子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同时选取PSAF和市面上最常用的聚合氯化铝(PAC)作为对比,探究一种对印染废水具有高效除磷效果的新型复合絮凝剂。结果表明,PSAF-CPAM的最佳制备比例为无机絮凝剂与有机絮凝剂质量比为70 1,PSAF-CPAM对印染废水总磷的去除率随絮凝剂投加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在絮凝剂投加量金属离子浓度达到1 mol/L后增长趋势变缓,总磷去除率均在98%以上。同时,通过电镜扫描(SEM)和傅立叶红外分析(IR)对PSAF-CPAM絮凝剂的形态与结构等进行表征分析,发现PSAF和CPAM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并形成了新的聚合物,验证了PSAF-CPAM絮凝剂总磷去除效果较好的微观合理性。(本文来源于《工业安全与环保》期刊2018年03期)

郭致蓥,马丽萍,戴取秀,彭雨惠[5](2017)在《有机高分子污泥絮凝剂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的加快,废水处理量随之不断增加,从而使需处理的污泥产生量日益加大。目前,絮凝技术是国内外普遍用来处理污水污泥的一种方法。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应用较为广泛,引起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本文介绍内容涉及单体聚合型和天然有机高分子改性型污泥絮凝剂,并分别介绍其研究进程,同时简述了絮凝剂的絮凝机理,最后对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期刊2017-10-20)

王建华,徐静静,王森,吕振华[6](2017)在《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环氧氯丙烷和二甲胺为原料,以叁乙烯四胺为改性剂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通过实验确定絮凝剂的最佳合成条件为:环氧氯丙烷与二甲胺摩尔比为1.3:1,改性剂叁乙烯四胺用量为聚合物总量的1.5%,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6.5 h。合成的絮凝剂投加量为20 mg·L~(-1)时对造纸废水的SS去除率达到95.9%,COD去除率达到75.2%;在微酸性和中性条件下,对废水的处理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纸和造纸》期刊2017年02期)

王强,张冬[7](2016)在《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处理炼油废水的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众多高分子絮凝剂中,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在废水的处理中应用广泛。针对絮凝剂的类型、絮凝剂合成方法以及絮凝剂在处理废水中的应用,分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6年12期)

王茜[8](2016)在《去除水环境中溶解有机氮的高分子复合絮凝剂的制备与表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保障水环境的安全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溶解有机氮(DON)是水环境中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剧,水环境中的DON含量急剧上升,给饮用水处理带来不利的影响。为保障水环境安全,改善饮用水水质,DON的污染治理研究已成为重要的环境课题。絮凝技术作为一种水处理方法,在世界各国净化水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解决水环境问题的关键。絮凝工艺的核心技术是絮凝剂的开发与应用,絮凝剂的优劣决定水处理效果。传统絮凝剂多为液体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已不能满足现代水处理要求,开发新型高效固体絮凝剂是当今水处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聚磷硫酸铁锌(PPZFS)利用七水合硫酸亚铁(FeSO_4·7H_2O)为主要原料,浓硫酸为酸化剂,通过PO_4~(3+)对Fe~(3+)和Zn~(2+)的聚合作用进行改性增强絮凝效果。实验采用单因素法通过响应面优化设计确定PPZFS的最佳合成条件,即锌铁摩尔比为0.13,磷铁摩尔比为0.47,碱化度为0.13,反应温度为40℃,熟化时间为24h。PPZFS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絮凝性能,通过逐时络合比色法、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以及X-射线衍射法探究PPZFS形态结构。逐时络合比色法表明,PPZFS中Fec含量所占比重最大,Fea、Feb含量较少。随着时间的变化,Fec含量达到稳定,可以推断出絮凝剂PPZFS主要以高铁聚合物的形式存在。电镜扫描表明,PPZFS表面粗糙凹凸不平,聚集体形成空间网状交联、簇状类珊瑚结构,呈现出强聚合形态,与实际絮凝剂合成过程中变成粘稠的固体絮凝剂这一现象相符合。红外光谱分析表明,PPZFS在500—4000cm~(-1)区域内峰形变化明显,这些峰可能为Zn-O-Zn、Fe-O-Fe、Zn-O-Fe和Zn-O的振动,PFS水解的络合铁离子可能生成了新一类高电荷多羟基的活性物质,产生的吸收峰说明PFS和PO_4~(3-)复合后发应可能生成了Fe-PO_4~(3-)Zn等新聚合物。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Zn~(2+)和PO_4~(3-)的加入影响了PPZFS的聚合和结晶程度,可能出现Fe_3(H3O)H_(14)(PO_4)_8·4H_2O,Fe_3H15(PO_4)_8·4H_2O和Zn(OH)_2·0.5H_2O等晶体物质,优化后的PPZFS为高分子聚合物,对DON的去除更加有效。探索最佳合成条件下PPZFS的应用效果,采用单因素分析投加量和pH在PPZFS应用于湘江水、生活污水和池塘水过程中对去除DON的影响。PPZFS对湘江水中浊度、UV_(254)、DON均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当pH为5~6,投加量以铁计为12mg/L时絮凝性能和各项指标的去除效果最佳。对池塘水和生活污水的应用研究表明,PPZFS对池塘水的絮凝效果较好,但由于污水中有机污染物、COD和BOD含量过高,PPZFS对污水中浊度、UV_(254)、DON的去除效果均较差。(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期刊2016-06-02)

孙盛雷[9](2016)在《铁盐与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复配在混凝—超滤工艺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目前无机/有机混凝剂的研发和混凝-超滤联用工艺在水处理应用中的现状和前景,本论文以国内外大量相关研究文献为基础,对铁盐混凝剂与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复配在混凝-超滤联用工艺中对腐殖酸-高岭土的去除效效果、混凝作用机理及其混凝出水的膜污染机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以浊度、UV254以及DOC等为水质指标对混凝效果进行评价;通过实时监测不同混凝方法的混凝动态过程,研究了混凝过程中生成絮体的特性,包括粒度大小、强度和恢复因子以及分形结构特性;结合混凝效能及絮体特性,对超滤过程中膜污染的机制进行分析。研究为论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及研究结论如下:(1)采用叁种阳离子型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聚环氧氯丙烷-二甲胺(DAM-ECH)、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聚丙烯酰胺(PAM)分别以不同的复配方式与铁盐混凝剂(叁氯化铁(FeCl3,简写为FC)或聚合氯化铁(PFC))复配对目标水样(腐殖酸-高岭土模拟水样,HA-Kaolin simulated water)进行处理,研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对铁系混凝效果和混凝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阳离子型絮凝剂以适当的比例或投加量与铁盐混凝剂复配,均可提高对浊度及有机物(特别是疏水性有机物)的去除效能。这主要是因为阳离子型絮凝剂带有较高的正电荷,显着增强了混凝过程中的电中和作用。弱酸性条件下,混凝剂电中和作用增强以及腐殖酸水解,有利于提高铁盐与铁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对目标水样的混凝效果。不同有机絮凝剂对混凝效果的提升有所不同,其中,PAM与DAM-ECH对DOC去除率的提高较PDMDAAC明显;PDMDAAC对UV254去除率的提升最为显着。(2)采用激光粒度散射技术对混凝动态过程进行实时在线监测,以对中位粒径(do.5)为絮体的粒度指标;以强度和恢复因子表征絮体的强度及再生能力;以絮体的分形维数(Df)为絮体结构的指标,对不同混凝方法生成的絮体的特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均增大了铁盐絮体的粒度,降低了絮体的强度(使絮体在剪切力下更易破碎)和分形维数(结构变疏松),增强了絮体的再生性能。这是由于一方面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带有较高的正电荷,增强了混凝过程的电中和作用,从而提高了混凝效能,形成了粒度更大,结构疏松的絮体;另一方面,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链状分子结构具有架桥混凝作用,有助于增大絮体粒度,降低絮体结构的密实程度。不同有机助凝剂对絮体特性的影响不同,与PFC/DAM-ECH和PFC/PDMDAAC絮体相比,PFC/PAM絮体的粒度最大,分型结构最松散,强度最低;而PFC/DAM-ECH絮体的再生性能明显优于PFC/PDMDAAC和PFC/PAM絮体。酸性条件下,有助于提高絮体的粒度、使生成的絮体结构更加疏松、恢复性能增强,但同时使絮体对剪切力的抵抗能力减弱。(3)以UV254和DOC去除率为腐殖酸(HA)去除指标,采用不同的混凝方式,将单独混凝工艺的出水与混凝-超滤工艺出水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混凝工艺相比,混凝-超滤联用工艺显着提高了出水水质。尤其在混凝剂投加量较低时,后续超滤工艺可以明显提高HA(UV254和DOC)的去除率。在本研究中,混凝-超滤联用工艺显着减小了不同混凝方法对HA去除效能的差异,也就是说,超滤工艺对混凝出水中残留的HA具有明显的去除作用;特别是在混凝过程不充分时,超滤处理可以显着提高出水水质。当原水pH由弱碱性(8.30±0.02)调整为弱酸性(6)时,混凝-超滤联用工艺的出水水质有所提高,表明在弱酸性条件下,混凝效能提高的同时,并未对超滤工艺的处理效果造成负面影响。(4)将不同混凝预处理的出水导入超滤单元,在超滤过程中对膜通量的变化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与腐殖酸-高岭土原水相比,混凝工艺可以显着降低膜通量的下降速度、提高稳定后的最终膜通量,不同混凝预处理的膜通量变化趋势不同。由滤饼层的扫描电镜(SEM)图像可知,与原水相比,FC和PFC混凝出水在超滤膜表面形成的滤饼层结构明显更加疏松多孔;而在原水pH调整为6时,滤饼层的结构更加疏松,其膜通量也更高。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可以显着降低FC和PFC混凝出水的膜通量的下降速度,提高膜通量;铁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生成的絮体在超滤膜表面的滤饼层比铁盐絮体更加疏松多孔,有利于水的通过,提高膜通量。剪切力对FC/PFC混凝出水的影响相似,即剪切力加入后,膜通量的下降速度均显着增加,最终膜通量显着降低;剪切力越高,变化越明显。当原水pH被调整为6时,由于滤饼层的结构变得更加疏松,膜通量的下降速度有所降低,最终膜通量有所提高。(5)在超滤过程中,将超滤膜取出,通过剪切力和反冲洗对膜各部分阻力进行分离。结果显示,与原水相比,混凝预处理的出水的膜污染阻力的降低主要是因为其降低了膜外污染阻力,而膜外污染阻力的降低总是伴随着疏松滤饼层阻力的增加和密实滤饼层阻力的显着降低;同时,由于混凝出水中残留的可能阻塞超滤膜孔的HA分子远少于原水,膜内污染阻力也明显降低。与其他水样相比,PFC/PAM混凝出水在超滤膜表面形成的疏松滤饼层比重最大,密实滤饼层所占比例减小,膜外污染阻力显着降低。因此,PFC/PAM混凝出水造成的膜污染阻力明显小于PFC/DAM-ECH和PFC/PDMDAAC。(6)采用以不同Fe(Ⅲ)形态(Fea、Feb和Fec)为主的PFC为混凝剂,分别与DAM-ECH复配应用于混凝-超滤联用工艺中,对混凝效果、混凝机理以及絮体特性进行分析,并研究其与膜污染阻力的大小和膜污染阻力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PFC05和PFClo的电中和能力比PFC1s更强,混凝效果更好;DAM-ECH的加入增强了电中和作用,提高了PFC,特别是PFC15的混凝效能。在一定的剪切力范围内(0-10 rpm),电中和作用较强的混凝剂(PFC05、PFC10、DAM-ECH)可以显着提高絮体的恢复性能,降低膜外污染阻力,从而减少膜污染阻力;混凝剂的架桥吸附能力(PFC15、DAM-ECH)可以形成分形结构疏松的絮体,有助于降低膜污外染阻力。当剪切力较高时(400rpm),再生后絮体的分形结构并未显着恢复(即再生絮体的分形结构密实),膜外污染阻力显着增加,导致膜污染阻力剧增;剪切力并未对膜内污染阻力造成明显的改变,表明其对可能阻塞超滤膜孔的小分子有机物无显着影响,即膜内污染阻力主要由混凝剂对此部分小分子有机物的去除能力决定。(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6-05-14)

杨雨生[10](2016)在《无机微颗粒-有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的制备及性能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水污染是我国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治理水污染的一个重要途径是使用水处理药剂,絮凝剂就是最常使用的一种絮凝剂。絮凝剂有很多种类,根据化学成分可以将其分为有机絮凝剂、无机絮凝剂及生物絮凝剂。还有许多絮凝剂是将上述叁种常用的类型进行综合复配使用。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就是将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进行结合的絮凝剂。它结合了两者的优点,具有吸附力强、脱色能力好、除浊性能好等特点,因此在水污染处理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本文来源于《智能城市》期刊2016年03期)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综述了无机-有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的研究进展,包括铝系-合成有机高分子、铝系-天然有机高分子、铁系-合成有机高分子、铁系-天然有机高分子及其他无机-有机高分子等复合型絮凝剂,指出高分子化、复合化、多功能化是絮凝剂发展的方向,应充分发挥无机和有机组分的协同增效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论文参考文献

[1].尤俊杰,吴志俊,Kasonde,Thadeo,Mulenga,李凡修.聚合氯化铝与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复合应用进展[J].广东化工.2018

[2].姚彬,张文存,张玉荣,朱瑞龙.无机-有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的研究进展[J].石化技术与应用.2018

[3].李晓旭,段冲.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在处理炼油废水中的应用[J].当代化工研究.2018

[4].夏雄,刘威,许霞,邓妍.PSAF-CPAM高分子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表征及其对印染废水除磷效果分析[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8

[5].郭致蓥,马丽萍,戴取秀,彭雨惠.有机高分子污泥絮凝剂的研究进展[C].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2017

[6].王建华,徐静静,王森,吕振华.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纸和造纸.2017

[7].王强,张冬.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处理炼油废水的探究[J].当代化工.2016

[8].王茜.去除水环境中溶解有机氮的高分子复合絮凝剂的制备与表征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6

[9].孙盛雷.铁盐与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复配在混凝—超滤工艺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6

[10].杨雨生.无机微颗粒-有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的制备及性能探析[J].智能城市.2016

论文知识图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对电位的影响...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对Zeta电位的...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浓度对污泥脱...阳离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对絮体...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对COD去除效率...用盘与上清液浊度和COD的关系

标签:;  ;  ;  ;  ;  ;  ;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论文_尤俊杰,吴志俊,Kasonde,Thadeo,Mulenga,李凡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