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大咯血围手术期提供系统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介入治疗大咯血围手术期提供系统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汉寿县人民医院湖南常德415000

【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大咯血围手术期提供系统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2月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大咯血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给予对照组围术期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围术期系统优质护理。对比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焦虑评分(13.15±2.00)分、抑郁评分(26.33±2.24)分、恐惧评分(21.15±3.30)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00%低于对照组21.00%(P<0.05)。结论:在介入治疗大咯血围手术期中应用系统优质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介入治疗;大咯血;系统优质护理

大咯血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危急病症,发生于喉部以下的呼吸器官,通常是指一次咯血量≥300ml或一天咯血量≥500ml[1],常见于血管扩张、肺部结核及肺癌患者。大咯血会引起失血性休克,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可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2]。因此,采取及时有效的止血措施,可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介入治疗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手段,具有很好的止血效果。为保证介入治疗的效果,应加强围术期的护理干预,减少术后并发症情况的发生,改善预后质量。本文通过对我院选取的200例大咯血患者应用围术期护理并进行研究,旨在探讨介入治疗大咯血围手术期提供系统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现将报告叙述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2月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大咯血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该研究均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及患者家属签字同意。对照组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40例,年龄26-65岁,平均年龄(46.10±11.35)岁,日咯血量321-1480ml,平均日咳血量(815.30±201.80)mL;观察组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42例,年龄24-63岁,平均年龄(45.77±11.00)岁,日咯血量318-1500,平均日咳血量(837.00±180.20)mL。2组资料结果对比,P>0.05,可进行研究和对比。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接受我院经支气管动脉介入栓塞治疗,符合出血量标准,且通过X线胸片检查证实[3];②均自愿参加研究试验。

排除标准:①手术禁忌症者;②合并心肝肾等严重器官功能障碍;③合并精神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者。

1.3方法

对照组实施围术期常规护理(包括术前准备工作、术中观察指标及术后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实施围术期系统优质护理:

(1)常规护理。提供舒适和谐的病房环境。调节室内温湿度,叮嘱患者多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顺畅,并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严密观察患者的脉搏、心率、呼吸、血压、体温等各项生命体征,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咳出血,使用手帕擦拭血迹,并及时清理咳出物体;评估基本信息。确定手术治疗方案后,开展术前准备工作,了解患者病例信息,包括治疗过程及各项检查结果,明显相关禁忌,同时了解患者家属的基本情况,之后制定围术期护理计划;生活指导。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治疗过程、目的及相关注意事项,做好心理准备,保持患者的水电解释平衡,同时告知患者手术当天需衣着宽松,摘下金属饰物等;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了解患者护理需求,并及时提供帮助及医疗指导,告知疾病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并向患者介绍成功案例,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

(2)术前准备。指导患者床上排便,告知术中事宜,协助完成各项检查工作,给予生活护理,做到无菌操作,同时准备手术相关器械及药物,并放置在合适位置,以便拿取。

(3)术中护理。积极配合医生完成手术,进入手术室后,首先安抚患者情绪,告知术中需积极配合医生,切勿乱动;确保术中一次性穿刺成功,在注射造影剂时,严格控制速率和注射量,避免渗透事件发生。保持患者手术期间呼吸顺畅,严密观察术中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若出现疼痛情况需及时告知医生并进行处理。

(4)术后指导。做好患者的保暖措施,告知家属手术顺利进行,送入病房后给予医疗指导,如饮食、用药、个人卫生等。术后同样观察各项生命体征,定时监测血压、呼吸及脉搏等,观察患者面色,同时做好穿刺部位护理工作。

1.4观察指标

心理状态采用SCL-90量表评价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包括焦虑、抑郁、恐惧,其中焦虑评分为0-28分,抑郁评分为0-52分,恐惧评分为0-40分,分数越高表示心理状态越差。

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护理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让2组患者评价各项医疗护理内容,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三方面,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2组患者护理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尿潴留、栓塞后综合征、脊髓损伤及穿刺后出血等。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以“%”形式表示,采用卡方值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评价心理状态

观察组焦虑评分(13.15±2.00)分、抑郁评分(26.33±2.24)分、恐惧评分(21.15±3.30)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n,分)

3讨论

大咯血的传统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的兴起,使大咯血可以通过介入方式治疗,介入治疗是在局部麻醉下通过导管将出血血管堵塞,即刻达到止血目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在临床外科手术中广泛应用。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疾病容易发生咯血事件,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出血,否则引起休克,出现死亡[4]。介入治疗效果良好,且安全可靠。研究表明,在围术期给予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效果及改善患者预后[5]。

优质护理服务就是要以患者为中心,爱护患者,尊重患者,在提供专业的医护服务同时,还要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充分融入人文关怀。改进护理模式,更好的凸显人文关怀及优质护理服务。对于护理人员而言,护理人员要以患者为中心,从细节出发,学会用心聆听,要用心去倾听患者反映的问题,要用宽容的心态对待患者,尽量满足患者护理需要,周到细致地为患者着想,让患者得到更人性化的服务。系统优质护理将病人作为护理核心,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包括术前知识宣教、心理疏导,术中加强保暖、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术后监护心电、检查穿刺部位、预防并发症等。结果显示,观察组焦虑评分(13.15±2.00)分、抑郁评分(26.33±2.24)分、恐惧评分(21.15±3.30)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00%低于对照组21.00%(P<0.05)。本文通过围术期给予患者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在加强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术前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工作,告知术中事宜,提前让患者有一个心理准备,同时提前准备好术中相关器械及药物,方便术中拿取;术中及术后加强病情监测,指导饮食等方面,从而提高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介入治疗大咯血围手术期提供系统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预防并发症,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万壮,李俊芹,李秀芝,等.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并大咯血的介入治疗[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19(3):363-366.

[2]童玉云,赵金友,王家平,等.靶血管超选择性栓塞治疗难治性大咯血的临床应用[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5,36(7):126-130.

[3]汪素君.肺结核大咯血的观察与急救护理[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4,30(1):88-89.

[4]刘伟.支气管扩张合并大咯血行肺叶切除术1例护理[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11(3):52-53.

[5]郑莉芳.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救治中的护理策略[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4(10):247-248.

标签:;  ;  ;  

介入治疗大咯血围手术期提供系统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