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肋环板节点论文_万馨,刘振杰,白尧尧,赵根田

导读:本文包含了外肋环板节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节点,混凝土,静力,承载力,组合,型钢,有限元。

外肋环板节点论文文献综述

万馨,刘振杰,白尧尧,赵根田[1](2019)在《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钢连梁外肋板节点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钢连梁外肋板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轴压比、钢连梁跨高比、外伸梁段翼缘长厚比的变化对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外肋板墙梁节点滞回曲线饱满,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在达到极限荷载后具有良好的延性和后期变形能力,满足节点延性的要求。轴压比对节点承载力和延性影响较小;钢连梁跨高比越大,节点承载力越低,延性呈上升趋势;外伸梁段翼缘长厚比增大,延性变差,承载力几乎不变,宜取18.75左右。(本文来源于《应用力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万馨,白尧尧,李相勇[2](2018)在《钢板组合剪力墙-钢梁外肋板节点静力拉伸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钢板组合剪力墙-钢梁外肋板节点进行静力拉伸数值模拟,以外肋板截面高厚比、外伸梁段长度和剪力墙外包钢板翼缘的宽厚比为参数,对节点外肋板的加强作用和初始抗拉刚度、抗拉承载力和应力分布进行了分析和理论研究,并单独考虑在剪力墙外包钢板翼缘的应力影响区设置栓钉,通过改变栓钉的间距和数量来研究对抗拉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节点通过外肋板对外伸梁段翼缘的加强作用,使得水平荷载大部分传到外肋板,外包钢板翼缘弹塑性变形得到控制;改变参数对抗拉承载力、初始抗拉刚度的影响很小,节点的初始抗拉刚度较大;设置栓钉并不会显着提高节点的抗拉承载力,栓钉间距越小,弹塑性变形越小,栓钉的个数对弹塑性变形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建筑钢结构进展》期刊2018年06期)

张玉芬,王富,朱戈[3](2018)在《复式钢管混凝土外肋环板节点抗剪承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已有理论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复式钢管混凝土外肋环板节点的抗剪受力性能进行分析。建立了节点核心区的抗剪受力模型,将节点域抗剪贡献分为叁部分:节点域内外钢管腹板的抗剪贡献、节点主要连接件竖向肋板与锚固腹板的抗剪贡献以及节点域混凝土的抗剪贡献,推导了复式钢管混凝土柱节点屈服抗剪承载力和极限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为复式钢管混凝土柱节点的工程设计提供承载力计算方法。理论得到的节点屈服剪力和极限剪力值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并提出抗剪能力储备系数这一新指标反映节点的抗剪切破坏能力,量化地解释了节点发生梁铰破坏后抗剪能力的安全储备。得出此类新型节点在破坏时抗剪储备能力充足,可保证节点达到良好延性的破坏模式,说明节点设计符合强剪弱弯的抗震设计原则。(本文来源于《世界地震工程》期刊2018年01期)

冯昌喜,荣彬,刘清,韩风霞[4](2016)在《方钢管混凝土柱外肋环板节点拉伸试验的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矩形钢管混凝土柱-钢梁组合框架结构在土木工程中的广泛应用,钢管混凝土柱与H钢梁连接节点受到许多研究学者关注,并被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国内外学者针对不同构造形式的节点进行了试验研究或理论研究,并取得了大量成果。本文对一种新型节点方钢管混凝土柱外肋环板节点的静力拉伸试验进行非线性有限元模拟,考察了外肋环板的承力机制和节点域破坏形式。钢梁传来的拉伸荷载在节点域内主要依靠方钢管柱壁、水平环板和竖向肋板传递;方钢管柱壁塑性区主要集中在方钢管柱壁和水平环板的邻近区域;水平环板的塑性区域主要集中在圆弧倒角至钢管柱壁外侧连线附近区域;竖向肋板的应力水平沿静力拉伸荷载作用方向整体上呈带状均匀分布,塑性区主要集中在竖向肋板、方钢管柱壁和水平环板叁者相互接触的两个角落部分附近区域。(本文来源于《第十六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6-07-22)

赵全斌,杜刚,苗纪奎,林彦,陈志华[5](2009)在《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外肋环板节点承载力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方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受拉翼缘连接的结构性能,对新型节点-外肋环板节点梁翼缘受拉模型的传力机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屈服线理论的节点承载力计算公式。采用正交试验法设计了10个节点模型试件并进行静力拉伸试验,研究了方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翼缘连接的结构性能,介绍了各试件的破坏过程及特征,并对节点承载力实测值和理论计算值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外肋环板节点梁翼缘受拉模型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和良好的延性,影响节点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竖向肋板的截面尺寸,水平环板的宽度对节点的承载力影响不大,但在钢管中填充混凝土有利于提高节点的屈服承载力和刚度,理论分析提出的计算公式较好的预测了节点模型的屈服承载力。(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09年S2期)

苗纪奎,陈志华,姜忻良,李黎明[6](2007)在《方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的外肋环板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外肋环板节点的抗震性能,本文对3个十字型足尺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循环加载试验,分析了各试件的破坏过程及特征,然后根据实测的滞回曲线对节点的承载力、延性、耗能能力、强度退化、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指标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外肋环板节点构造措施简单合理,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通过空钢管试件和填充混凝土试件的对比分析,表明在钢管中填充混凝土有利于改善节点的抗震性能。(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2007年02期)

陈志华,苗纪奎[7](2005)在《方钢管混凝土柱-H型钢梁外肋环板节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方钢管混凝土柱-H型钢梁框架3种刚接节点的构造形式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刚接节点———外肋环板节点。以外肋环板节点梁翼缘受拉模型为对象,分析了节点的受力传力机理,并基于屈服线理论,推导出了梁翼缘受拉模型的屈服承载力计算公式,为这种新型节点今后的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05年10期)

苗纪奎[8](2004)在《方钢管混凝土柱与H钢梁的外肋环板节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方钢管混凝土柱与H钢梁形成的框架结构体系已经成为住宅钢结构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但目前相应的规范、规程中适用于这种新型结构体系的节点形式比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其工程应用。为配合方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推广和相关设计规程的推出,本文按铰接、半刚接和刚接叁种节点类型总结了目前常用节点的形式和受力特点,并简要介绍了刚接节点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刚接节点-外肋环板节点,并对其力学性能从理论和试验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对外肋环式节点梁翼缘受拉模型的传力机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屈服线理论的节点承载力计算公式。然后通过十个节点模型试件的静力拉伸试验,研究了方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翼缘连接的结构性能。介绍了各试件的破坏过程及特征,分析了节点域的应力传递机制,并对节点承载力实测值和理论计算值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外肋环板节点梁翼缘受拉模型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和良好的延性,在钢管中填充混凝土有利于提高节点的屈服承载力和刚度。理论分析提出的计算公式较好的预测了节点模型的屈服承载力。为研究外肋环板节点的抗震性能,本文对叁个十字型足尺试件进行了拟静力试验。介绍了各试件的破坏过程及特征,分析了节点域的应力传递机制。然后根据实测的滞回曲线,对节点的承载力、延性、耗能能力、强度退化、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指标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外肋环板节点构造措施简单合理,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通过空钢管试件和填充混凝土试件的对比分析,表明在钢管中填充混凝土有利于改善节点的抗震性能。本文经过试验和分析后认为:外肋环板节点传力可靠、构造简单、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4-12-01)

外肋环板节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钢板组合剪力墙-钢梁外肋板节点进行静力拉伸数值模拟,以外肋板截面高厚比、外伸梁段长度和剪力墙外包钢板翼缘的宽厚比为参数,对节点外肋板的加强作用和初始抗拉刚度、抗拉承载力和应力分布进行了分析和理论研究,并单独考虑在剪力墙外包钢板翼缘的应力影响区设置栓钉,通过改变栓钉的间距和数量来研究对抗拉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节点通过外肋板对外伸梁段翼缘的加强作用,使得水平荷载大部分传到外肋板,外包钢板翼缘弹塑性变形得到控制;改变参数对抗拉承载力、初始抗拉刚度的影响很小,节点的初始抗拉刚度较大;设置栓钉并不会显着提高节点的抗拉承载力,栓钉间距越小,弹塑性变形越小,栓钉的个数对弹塑性变形影响较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外肋环板节点论文参考文献

[1].万馨,刘振杰,白尧尧,赵根田.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钢连梁外肋板节点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J].应用力学学报.2019

[2].万馨,白尧尧,李相勇.钢板组合剪力墙-钢梁外肋板节点静力拉伸有限元分析[J].建筑钢结构进展.2018

[3].张玉芬,王富,朱戈.复式钢管混凝土外肋环板节点抗剪承载力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18

[4].冯昌喜,荣彬,刘清,韩风霞.方钢管混凝土柱外肋环板节点拉伸试验的有限元分析[C].第十六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

[5].赵全斌,杜刚,苗纪奎,林彦,陈志华.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外肋环板节点承载力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9

[6].苗纪奎,陈志华,姜忻良,李黎明.方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的外肋环板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7

[7].陈志华,苗纪奎.方钢管混凝土柱-H型钢梁外肋环板节点研究[J].工业建筑.2005

[8].苗纪奎.方钢管混凝土柱与H钢梁的外肋环板节点研究[D].天津大学.2004

论文知识图

外肋环板节点受力机理(1)竖...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外肋环板形方钢管组合异型柱-外肋环板节外肋环板节点平面图外肋环板节点承载力线性回归曲...外肋环板节点

标签:;  ;  ;  ;  ;  ;  ;  

外肋环板节点论文_万馨,刘振杰,白尧尧,赵根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