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能力,心理状态与主观贫困——基于CFPS(2016年)的实证研究

认知能力,心理状态与主观贫困——基于CFPS(2016年)的实证研究

论文摘要

文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6年数据,研究认知能力对主观贫困的影响效果,分析探讨心理状态在认知能力与主观贫困之间所发挥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记忆力与数学能力的提高对降低主观贫困发生概率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而理解力的提高则增加主观贫困发生概率;认知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减少消极的心理状态,使个体的心理状态更积极向上;在控制认知能力对主观贫困影响的前提下,心理处于消极状态的个体的主观贫困发生概率更低,心理状态积极的个体则相反。文章从认知能力与心理状态层面研究主观贫困问题,丰富了贫困的相关研究,有助于探寻贫困的内生机理,发掘贫困本质,提高精准扶贫中对象识别的精准度。

论文目录

  • 一、引言
  •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   (一)认知能力与主观贫困
  •   (二)认知能力与心理状态
  •   (三)心理状态在认知能力与主观贫困之间的中介作用
  •     1. 心理状态与主观贫困
  •     2. 积极心理状态与消极心理状态不同的中介作用
  • 三、研究设计
  •   (一)模型设定
  •   (二)变量选择与赋值说明
  •     1. 核心变量
  •     2. 控制变量
  • 四、实证研究
  •   (一)描述性统计
  •   (二)认知能力对主观贫困影响效果检验
  •   (三)心理状态中介效应检验
  •   (四)认知能力、心理状态对主观贫困影响效果检验
  •   (五)内生性检验
  • 五、结论与启示
  •   (一)研究结论
  •   (二)主要政策启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贾海彦,韩祎祎

    关键词: 认知能力,心理状态,主观贫困

    来源: 社会福利(理论版) 2019年11期

    年度: 2019

    分类: 社会科学Ⅰ辑,社会科学Ⅱ辑,经济与管理科学

    专业: 社会学及统计学,经济体制改革

    单位: 山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 2019年度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山东省农村隐性社会贫困的多维动态测度及扶贫机制创新研究”(ZR2019MG016),负责人:贾海彦,2018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山东省县域财政扶贫支出绩效评估及提升策略研究”(18CSJJ35),负责人:贾海彦

    分类号: F126;C912.6

    页码: 52-60

    总页数: 9

    文件大小: 1461K

    下载量: 293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认知能力,心理状态与主观贫困——基于CFPS(2016年)的实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