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MAT联合唑来膦酸对椎体转移瘤患者远期生存质量的影响

VMAT联合唑来膦酸对椎体转移瘤患者远期生存质量的影响

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联合唑来膦酸对椎体转移瘤患者远期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2例椎体转移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VMAT治疗,观察组采用VMAT+唑来膦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生活质量、新的骨转移灶与疼痛缓解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疼痛缓解率(90. 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疼痛缓解率(70. 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钙(Ca2+)及碱性磷酸酶(AK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TNF-α、Ca2+及AK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 05)。治疗结束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疼痛部位、疼痛程度、功能及QLQ-BM22总评分均降低(P <0. 05);且观察组患者的疼痛部位、疼痛程度、功能及QLQ-BM22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治疗前后社会心理评分组间及组内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 0. 05)。治疗结束后的6个月,两组患者新的骨转移灶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 0. 05);治疗结束后12个月,观察组新的骨转移灶发生率(29. 27%)显著低于对照组(58. 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VMAT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椎体转移瘤效果较好,可有效减轻肿瘤所致骨吸收,抑制远期新的骨转移灶的形成,缓解疼痛,进而提高患者远期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论文目录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3 治疗方法
  •     1.3.1 对照组
  •     1.3.2观察组
  •   1.4 观察指标
  •     1.4.1 实验室指标
  •     1.4.2生活质量
  •     1.4.3 新的骨转移灶
  •     1.4.4 疼痛缓解情况
  •   1.5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实验室指标的比较
  •   2.2 生活质量评分
  •   2.3 新的骨转移灶情况
  •   2.4 疼痛缓解情况
  • 3 讨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宋海斌,钟敏钰,李磊

    关键词: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唑来膦酸,椎体转移瘤,疼痛,碱性磷酸酶,生存质量

    来源: 实用癌症杂志 2019年12期

    年度: 2019

    分类: 医药卫生科技

    专业: 外科学,肿瘤学

    单位: 武汉市第一人民医院

    基金: 湖北省卫生计生委科研项目(编号:WJ2017M239)

    分类号: R738.1

    页码: 2048-2052

    总页数: 5

    文件大小: 118K

    下载量: 25

    相关论文文献

    • [1].机械旋转误差对多发脑转移瘤VMAT计划剂量分布的影响[J].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20(01)
    • [2].乳腺癌根治术后基于VMAT技术对比静态调强技术对心脏毒性的风险评估[J]. 中国当代医药 2016(29)
    • [3].VMAT联合XELOX方案治疗局部晚期直肠腺癌的效果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 2019(31)
    • [4].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运用IMRT和VMAT治疗对预后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 2020(16)
    • [5].准直器角度误差对脑转移瘤VMAT计划Gamma通过率的影响[J].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19(12)
    • [6].早期鼻咽癌15例自动IMRT计划与手动VMAT计划的剂量学比较[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20(05)
    • [7].基于电子射野影像装置的EDose5.0系统在鼻咽癌VMAT计划三维剂量验证的可行性[J].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20(07)
    • [8].胶质母细胞瘤术后IMRT和VMAT的剂量学比较[J]. 广东医学 2017(10)
    • [9].两步优化与直接子野优化计划系统直肠癌VMAT计划的比较[J]. 广东医学 2014(01)
    • [10].鼻咽癌VMAT与IMRT计划的剂量学分析探究[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33)
    • [11].锥形束CT引导的鼻咽癌VMAT放射治疗摆位误差分析和边界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 2014(28)
    • [12].IMRT、VMAT模式照射离体人肺癌细胞的生物学效应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 2016(24)
    • [13].脑胶质瘤术后VMAT与IMRT放疗技术间比较[J].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11(06)
    • [14].非共面与共面VMAT技术应用于鼻腔NK/T细胞淋巴瘤调强放疗的剂量学差异[J]. 医疗卫生装备 2020(03)
    • [15].自动计划与人工计划在宫颈癌术后VMAT放疗中的剂量学比较[J].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20(08)
    • [16].左乳癌根治术后sIMRT和VMAT对对侧乳腺和对侧肺的剂量学研究[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29)
    • [17].VMAT联合同期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临床研究[J]. 内科 2017(03)
    • [18].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VMAT与IMRT剂量学比较[J].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17(07)
    • [19].照射野等中心的偏移对VMAT计划剂量准确性的影响[J].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17(08)
    • [20].Elekta加速器VMAT治疗工作特性研究[J].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2(01)
    • [21].利用VMAT技术对颅内肿瘤进行放疗时配合IGRT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12(04)
    • [22].基于VMAT的固定钨门技术在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中的应用[J]. 现代肿瘤医学 2020(19)
    • [23].不同系统摆位误差对鼻咽癌双弧VMAT及动态IMRT计划中剂量分布影响的比较[J]. 中国医学装备 2017(04)
    • [24].准直器角度对宫颈癌术后VMAT计划的影响[J].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16(09)
    • [25].VMAT和IMRT技术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比较[J].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14(05)
    • [26].宫颈癌VMAT外照射联合三维腔内后装治疗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分析[J]. 中国医疗设备 2018(12)
    • [27].准直器角度对宫颈癌VMAT的剂量学影响[J]. 现代肿瘤医学 2016(15)
    • [28].宫颈癌单程与分段合成VMAT计划的剂量学比较[J]. 广东医学 2015(18)
    • [29].鼻咽癌IMRT与VMAT治疗的计划与剂量验证比较研究[J].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13(01)
    • [30].肝癌VMAT与IMRT调强放疗计划差异性研究[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15)

    标签:;  ;  ;  ;  ;  ;  

    VMAT联合唑来膦酸对椎体转移瘤患者远期生存质量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