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施《金融研究》双向匿名评审制度的通知及写作说明

关于实施《金融研究》双向匿名评审制度的通知及写作说明

一、《金融研究》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的启事和撰稿须知(论文文献综述)

郑茹[1](2018)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出版研究(1949-2016)》文中研究表明学术期刊是以探索、积累和传播人类的科技知识、先进思想为基本目标的特殊出版物。学术期刊凝聚着学者的智慧,对科学研究具有导向作用,学者以期刊为阵地分化出动态聚合的论域,催化新的成果的产生。学术期刊的出版研究目的在于考察学术期刊出版活动的诸多环节以及出版要素,揭示学术期刊出版的演化历程,探索学术期刊出版规律,揭示出版活动的影响因素,分析贯穿出版活动始终的准则和规范等。相比于自然科学期刊而言,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出版研究更容易受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与制约。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期刊具有为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独特功能,因此对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出版进行长时段研究,能够揭示不同历史阶段下社会对学术知识、先进思想的需求情况,以及不同时期的学术研究所呈现出的表现形态和差异性,可以镜观不同时期的学术发展情况。本研究采集1949-2016年CNKI近60年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征稿启事,作为研究的数据来源,并且有针对性的利用CNKI公开的期刊出版数据,作为征稿启事的补充,采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历年期刊出版史料进行计量分析和内容分析。研究的时间跨度涵盖建国至今,涉及了人文社会科学19个一级学科,因此能够较为全面的反映新中国建立以来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面貌和学术期刊出版生态。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揭示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出版基本情况,梳理出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发展的概貌。包括期刊种类走势、地域分布、学科的基本分布等。(2)揭示建国以来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出版规范演变及完善历程。包括审稿制度、出版要求,如稿件类型以及论文格式(题名、摘要、引文)等方面的要求。(3)通过分期研究将建国后的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分成四个阶段进行分析,揭示每个阶段期刊的发展特征;通过分层研究重点分析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以及网络期刊等特殊类型,揭示名刊工程期刊的示范作用、核心期刊的引领效应以及网络期刊的倒逼效应。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现有的研究中宏观层面、全景式、整体性研究较为少见。本研究从宏观层面对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出版演化状况所做全景式描摹,是对以往以单一期刊或某类期刊、某地区出版期刊为主的个案式研究的补充,能够从多维度揭示建国以来学术期刊出版演变的过程。同时,也能够从微观层面,揭示不同时期、不同学科、不同类型期刊的出版特征。(2)针对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进行长时间段连续性研究的方法、区别于节点研究。本研究的时间范围是建国至今,在一个较长时间跨度上考察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出版生态,既可以形成时间上的演化研究,也可以针对某一时间进行横向比较,在已有的期刊出版史研究中较为少见。本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其一,建国后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基本生态不断发生变化。表现在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期刊发展过程较为波折,全国范围内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期刊存在分布不均衡的现象,人文社会科学的不同学科的学术期刊的发展差距较大。其二,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出版规范受欧美影响,日益与世界对接,审稿制度、稿件类型以及论文的写作规范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完善。其三,从分期情况看,不同历史时期的期刊出版在种类、发展速度、学科组成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受复杂的社会环境、学术水平、科学技术的影响,期刊的出版呈现不同的状态。从分层情况看,核心期刊对学术期刊的规范具有引领效应,“名刊工程”对大学学报的发展具有示范效应,网络期刊对纸本期刊具有倒逼效应。本研究的价值主要在于呈现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期刊出版的整体面貌和出版规范发展的完整过程,从学术期刊出版中出现的基本现象出发,涉及到学术期刊出版的诸多方面,揭示学术期刊发展中经历的低谷和浪潮,从而为本土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刘瑞明,赵仁杰[2](2017)在《匿名审稿制度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学进步吗?——基于双重差分方法的研究》文中认为中国经济学的进步离不开经济学期刊的支撑和引导,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学期刊纷纷引入国际通行的匿名审稿制度,这一制度变革是否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学进步?中国经济学期刊采用匿名审稿制度的差异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准自然实验",本文首次采用中国经济管理类366种期刊2003—2012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平均引文率、被引半衰期、立即指数等五个指标,就匿名审稿制度对中国经济学学术进步的推动作用进行系统评价。在采用双重差分方法(Difference in Differences)并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发现,匿名审稿制度的推行使得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平均引文率显着上升,事实匿名审稿制度比名义匿名审稿制度的作用更强。而且,匿名审稿制度的推行具有动态效应,随着推行年份的延长,学术进步越为明显。一方面,这一发现为推动中国经济学进步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制度变革依据;另一方面,在中国学术期刊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这一发现对中国的学术期刊提高期刊竞争力和影响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郭晟梅[3](2007)在《“一稿多投”现象的局部合理性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通过对相关学术平台论文的统计分析,以实例和数据证明了“一稿多投”现象的广泛性和严重性;对学界多学科视角讨论“一稿多投”现象进行了疏理,并以库恩“范式”理论为基点探讨了各学科不同视角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研究了国内外部分重要学术规范和稿件处理规则,从作者、法律、学术资源、学术氛围等维度分析了网络环境、信息爆炸背景下,我国学界“一稿多投”现象产生的原因,并以局部合理性的观点提出了当代学术环境下,基于学术范式的“一稿多投”现象的可能处理方式。

《金融研究》编辑部[4](2006)在《《金融研究》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的启事和撰稿须知》文中研究说明一、《金融研究》决定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自《金融研究》2005年第1期(总第295期)开始,本刊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即“匿名审稿和审匿名稿”的规范化审稿制度。我刊聘请的匿名审稿人,全部是在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处于前沿地位的专家学者。双向匿名审稿制度包括如下主要环节:

《金融研究》编辑部[5](2005)在《《金融研究》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的启事和撰稿须知》文中研究指明一、《金融研究》决定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自《金融研究》2005年第1期(总第295期)开始,本刊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 即“匿名审稿和审匿名稿”的规范化审稿制度。我刊聘请的匿名审稿人,全部是在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处于前沿地位的专家学者。双向匿名审稿制度包括如下主要环节: (1)编辑部将对所有投稿论文进行初审,初审除要求文章达到相当的学术水准之

《金融研究》编辑部[6](2005)在《《金融研究》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的启事和撰稿须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金融研究》决定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自《金融研究》2005年第1期(总第295期)开始,本刊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即“匿名审稿和审匿名稿”的规范化审稿制度。我刊聘请的匿名审稿人,全部是在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处于前沿地位的专家学者。双向匿名审稿制度包括如下主要环节:(1)编辑部将对所有投稿论文进行初审,初审除要求文章达到相当的学术水准之外,还要求文章符合下面“撰稿须知”中所列各项要求。自发出稿件起两个月内,未

《金融研究》编辑部[7](2004)在《《金融研究》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的启事和撰稿须知》文中研究表明一、《金融研究》决定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 自2005年第1期(总第295期)开始,《金融研究》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即"匿名审稿和审匿名稿"的规范化审稿制度。我刊聘请的匿名审稿人,全部是在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处于前沿地位的专家学者。双向匿名审稿制度包括如下主要环节:

二、《金融研究》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的启事和撰稿须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金融研究》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的启事和撰稿须知(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出版研究(1949-2016)(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存在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存在的问题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价值和创新点
        1.4.1 研究创新点
        1.4.2 研究重点与难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相关研究述评
    2.1 概念界定与辨析
        2.1.1 学术期刊与学术着作
        2.1.2 学术规范与出版规范
        2.1.3 出版、学术出版与期刊出版
    2.2 研究理论基础
        2.2.1 人文社会科学的内涵与分类
        2.2.2.文献计量学与期刊统计
        2.2.3 核心期刊与期刊评价
    2.3 研究现状述评
        2.3.1 国外期刊研究前沿与热点
        2.3.2 国内期刊研究成果及研究态势
第三章 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出版总况
    3.1 研究史料的采集与处理
        3.1.1 史料的采集
        3.1.2 数据的处理
    3.2 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出版基本分布情况
        3.2.1 期刊的种类、年发行数量以及期刊载文量的变化情况
        3.2.2 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更名、停刊情况
        3.2.3 期刊的版本分化情况
    3.3 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地域分布研究
        3.3.1 期刊的出版地域整体分布
        3.3.2 强势期刊出版区域
        3.3.3 弱势期刊出版区域
    3.4 学术期刊出版的学科分布研究
        3.4.1 期刊种类的学科分布
        3.4.2 哲学人文和社会科学期刊的学科占比
        3.4.3 基础性学科与应用性学科期刊的差异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出版规范的演化
    4.1 审稿制度的演化
        4.1.1 三级审稿制
        4.1.2 双向匿名审稿制与同行评议制
    4.2 稿件类型的演化
        4.2.1 手稿
        4.2.2 打印稿
        4.2.3 电子稿
    4.3 论文结构规范的演化
        4.3.1 题名规范
        4.3.2 文章篇幅
        4.3.3 摘要与关键词
        4.3.4 引文规范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分期与分层研究
    5.1 期刊的分期与分层
        5.1.1 期刊的分期依据
        5.1.2 期刊的分层依据
    5.2 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分期研究
        5.2.1 七年过渡时期(1949-1956 年)
        5.2.2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7-1966 年)
        5.2.3 十年文革时期(1966-1977 年)
        5.2.4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8 年至今)
    5.3 核心期刊与非核心期刊的分层研究
        5.3.1 CSSCI与“北大核心”期刊的基本情况
        5.3.2 核心期刊引入前后的出版情况比较
        5.3.3 核心期刊对规范的引领效应
    5.4 高校学报与名刊工程的分层研究
        5.4.1 学报的基本情况
        5.4.2 高校的更名情况
        5.4.3 名刊工程的示范效应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一稿多投”现象的局部合理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研究界定
    2.研究方法
    3.研究基础
    4.论文结构
第一章 国内"一稿多投"现象统计研究
    1.1 概论
    1.2 分类别、分时段的统计分析
        1.2.1 政治经济法律类
        1.2.2 电子技术及信息科学类
        1.2.3 教育与社会科学类
        1.2.4 医药卫生类
        1.2.5 理工A类(数学、物理、力学、天地生)
        1.2.6 农业
        1.2.7 文史哲类
        1.2.8 搜索结果的解读
    1.3 典型案例研究
第二章 国内外"一稿多投"研究状况分析
    2.1 "一稿多投"现象的学理研究
        关于"一稿多投"的概念界定
        2.1.1 国内研究部分
        2.1.1.1 学科角度
        2.1.1.2 "一稿多投"研究观点综述
        2.1.2 国外研究部分
    2.2 库恩的"范式"理论
        2.2.1 《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有关范式的论述
        2.2.2 当前"范式"研究发展状况
    2.3 国内外"一稿多投"研究现状的"范式"解读
        2.3.1 学科角度
        2.3.1.1 编辑学范式
        2.3.1.2 法学范式
        2.3.1.3 传播学范式
        2.3.1.4 政治学范式
        2.3.2 不可通约性影响下的学科差异
第三章 "一稿多投"现象局部合理性分析
    3.1 国内外学术期刊的相关约定
        3.1.1 国外部分
        3.1.2 国内部分
    3.2 基于学术环境的局部合理性分析
        3.2.1 作者维度
        3.2.2 法律维度
        3.2.3 学术资源
        3.2.4 学术氛围
        3.2.5 知识的有效传播
        3.2.6 市场化分析
结论
    4.1 基本观点
    4.2 部分建议
        4.2.1 关于书籍出版中"一稿多投"
        4.2.2 关于论文发表中"一稿多投"处理建议
        4.2.2.1 对大学科研导向建议
        4.2.2.2 对编辑的建议
        4.2.2.3 对法律的建议
        4.2.2.4 对作者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文中涉及人物简介
    附录2:中华人民共和国着作权法(节选)
    附录3—1:重要学术期刊约稿规定
        General Information for Authors
        Categories of Signed Papers
        Science Express
        Manuscript Selection
        Submission Requirements
        Conditions of Acceptance
        Science Contact Information
    附录3—2:稿约
    附录4—1:研究文献(部分)
    附录4—2:研究文献(部分)
        Discussion
        Action
    附录4—3:研究文献(部分)
        Discussion
        Action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金融研究》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的启事和撰稿须知(论文提纲范文)

一、《金融研究》决定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
二、撰稿须知

(6)《金融研究》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的启事和撰稿须知(论文提纲范文)

一、《金融研究》决定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
二、撰稿须知

(7)《金融研究》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的启事和撰稿须知(论文提纲范文)

一、《金融研究》决定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
二、撰稿须知

四、《金融研究》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的启事和撰稿须知(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出版研究(1949-2016)[D]. 郑茹. 东南大学, 2018(05)
  • [2]匿名审稿制度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学进步吗?——基于双重差分方法的研究[J]. 刘瑞明,赵仁杰. 经济学(季刊), 2017(01)
  • [3]“一稿多投”现象的局部合理性研究[D]. 郭晟梅. 浙江工业大学, 2007(06)
  • [4]《金融研究》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的启事和撰稿须知[J]. 《金融研究》编辑部. 金融研究, 2006(05)
  • [5]《金融研究》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的启事和撰稿须知[J]. 《金融研究》编辑部. 金融研究, 2005(10)
  • [6]《金融研究》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的启事和撰稿须知[J]. 《金融研究》编辑部. 金融研究, 2005(09)
  • [7]《金融研究》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的启事和撰稿须知[J]. 《金融研究》编辑部. 金融研究, 2004(12)

标签:;  ;  ;  ;  ;  

关于实施《金融研究》双向匿名评审制度的通知及写作说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