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生界论文_卢欢,牛成民,王清斌,张友,任健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生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鄂尔多斯,中生,盆地,潜山,角砾岩,条件,库车。

中生界论文文献综述

卢欢,牛成民,王清斌,张友,任健[1](2019)在《埋藏条件对渤海海域沙垒田凸起周缘中生界储层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衍射等多种分析手段,对渤海海域C12构造和Q17构造中生界碎屑岩储层进行了研究,以期为落实储层主控因素、进一步寻找中生界优质碎屑岩储层发育带打下基础。Q17构造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其次为粒间、粒内溶蚀孔;C12构造以裂缝为主,其次为粒内溶蚀孔,Q17构造储层物性优于C12构造。研究认为:埋藏条件对储层物性差异起到了决定性影响,并首次提出反复深埋藏的概念;Q17构造储层处于浅埋藏条件,其成岩阶段可划分为早成岩B期和中成岩A1期;C12构造储层处于反复深埋藏条件,其成岩阶段可划分为中成岩A期和早成岩B期;由于浅埋藏,Q17构造储层压实作用弱、热演化程度低、长石溶解作用强、高岭石大量发育,因此储层物性普遍较好;而由于反复深埋藏,C12构造储层压实作用强、热演化程度高,仅在中生界顶部发育高岭石高含量带,对应的储层物性较好,中深部储层大量伊利石化,造成渗透率严重恶化,致密储层发育。浅埋藏是中生界优质储层发育的决定性因素,而反复深埋藏对中生界储层起到了主要破坏性作用。(本文来源于《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期刊2019年06期)

卢欢,徐长贵,王清斌,杜晓峰,刘晓健[2](2019)在《碳酸盐胶结物形成机制及其对渤海海域C12和Q17构造中生界碎屑岩储层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薄片鉴定、X-衍射、扫描电镜、元素分析、盆模软件和激光微区碳氧同位素等分析手段,对C12和Q17构造碳酸盐胶结类型、赋存状态、不同期次碳酸盐胶结物形成机理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碳酸盐胶结物的差异导致了储层物性的差异,而碳酸盐胶结物的成因和分布主要受埋藏条件、淋滤作用、构造条件和成岩环境差异4个因素的影响。C12构造碳酸盐胶结物含量高,早期和晚期胶结物充填孔隙,且早期胶结物后期未发生溶蚀,仅在中生界顶部不整合面附近发育次生孔隙。这是由于C12构造受反复深埋藏、封闭成岩环境、辫状河的强烈蒸发环境以及早期断层活动的构造条件影响,导致本区碳酸盐胶结强烈,储层致密。Q17构造碳酸盐胶结也较为普遍,但仅在局部细粒砂岩段存在早期胶结物富集段,而在原始沉积条件好的厚层粗砂岩段碳酸盐本身含量低,或发生早期碳酸盐溶蚀,并出现零星铁白云石胶结,物性相对较好。这是由于Q17构造为浅埋藏、开放的成岩环境和断层持续活动的构造条件,淋滤作用影响的范围广、深度大。而晚期铁白云石的出现,与地层水流体活动、油气侵位有关。根据这一现象,提出了差异成岩作用的观点,并从宏观构造和微观成岩的角度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期刊2019年06期)

付金华,牛小兵,淡卫东,冯胜斌,梁晓伟[3](2019)在《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长7段页岩油地质特征及勘探开发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叁迭系延长组长7段发育丰富的非常规石油资源,目前对于其属于致密油还是页岩油尚存在争议。结合国内外现状及其地质特征,文章将其统称为页岩油,即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页岩油指长7段烃源岩层系内致密砂岩和泥页岩中未经过长距离运移而形成的石油聚集,并根据岩性组合等因素将其分为多期迭置砂岩发育型(Ⅰ类)、页岩夹薄层砂岩型(Ⅱ类)和纯页岩型(Ⅲ类)共3种类型。综合地质研究认为,长7段页岩油具有砂泥储层大面积分布、储层致密但流体可动性较好、含油饱和度高、油质轻、气油比较高、埋藏较浅、资源量大等特点。近年来通过地震、测井、工程及开发技术攻关,推动长7段页岩油勘探开发取得良好成效:落实了I类页岩油整装规模储量区,建成3个Ⅰ类页岩油水平井攻关试验区;Ⅱ、Ⅲ类页岩油直井勘探突破出油关;Ⅰ类页岩油规模开发成效显着,长7段页岩油已成为长庆油田"二次加快"发展的重要资源保障。(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勘探》期刊2019年05期)

夏云棚[4](2019)在《兴隆台潜山带兴北中生界储集岩特征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辽河油田兴隆台潜山带为中生界与太古宇双层结构潜山,其紧邻清水、盘山、陈家叁大生油洼陷,是典型的复式油气聚集带,其中太古宇油藏已经探明并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而中生界油藏的勘探开发潜力一直未被充分认识。本文从岩性特征分析入手,分析储层的岩性、电性特征及其表现出的地球物理响应,建立起目的层储集岩有利储层与岩性、电性特征相互对应关系,充分认识研究区有利储层的分布规律。(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研究》期刊2019年07期)

罗海炳,胡英杰,刘兴周,高荣锦,陈昌[5](2019)在《辽河坳陷兴隆台潜山中生界地质新认识与油气新发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辽河坳陷兴隆台潜山中生界厚层、致密角砾岩的油气勘探潜力及成藏主控因素,指导中生界勘探目标优选,基于岩心、岩屑、测井、地球化学资料,对中生界开展了以储层为核心的地质资料精细重建及油藏主控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兴隆台潜山中生界发育两大类30种岩石类型,其中角砾岩分为花岗质角砾岩、混合角砾岩,花岗质角砾岩为最优质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构造缝,其次为溶蚀孔隙;中生界角砾岩油藏为岩性与构造双重控制的层状裂缝型油藏,厚层、均质角砾岩与大断裂迭合区为成藏优势区。利用岩矿、测井、地球化学资料相结合建立岩性及储层识别图版,重建135口开发井的岩性及储层剖面,110口开发井重新解释Ⅰ、Ⅱ类储层。以"老井试油控含油面积、新井钻探定油气产能"的方式对中生界实施效益勘探,10口井全部获工业油气流,兴隆台潜山中生界形成亿吨级规模储量领域,并于2018年上报控制石油地质储量超4000×10~4t。(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勘探》期刊2019年04期)

白益杭[6](2019)在《延长油田“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的差异性富集规律与有利勘探区评价”科研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11月16日,榆林市科技成果评价中心在榆林依照《榆林市科技成果评价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按照科技成果评价的标准及程序,本着科学、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组织专家对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靖边采油厂、西安石油大学完成的"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的差异性富集规律与有利勘探区评价"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此次评价会的专家组由榆林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本文来源于《榆林科技》期刊2019年02期)

惠潇,赵彦德,邵晓州,张文选,程党性[7](2019)在《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地质条件、资源潜力及勘探方向》一文中研究指出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油气资源丰富,叁迭系延长组和侏罗系延安组是主力含油层系。在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地质条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沉积相、输导体系、异常压力和构造为中生界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建立了叁迭系延长组大型岩性油藏模式和侏罗系古地貌控藏模式,并结合盆地勘探成果,精细评价了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地质资源量,预测了油气资源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地质资源量约为146.50×10~8 t,其中常规油资源量为116.50×10~8 t,致密油资源量为30.00×10~8 t;按层系分,叁迭系石油资源量为137.20×10~8 t,侏罗系石油资源量为9.30×10~8 t。盆地剩余资源量为96.93×10~8 t,姬塬、陇东和志靖—安塞等地区,是长庆油田的规模储量区,仍然是未来勘探的主要区域。延长组长6、长8油层组和侏罗系是下一步勘探的重点层系;延长组下部的长9、长10油层组为新的目标层系;长7油层组致密油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本文来源于《海相油气地质》期刊2019年02期)

梁万乐,李贤庆,魏强,李谨,孙可欣[8](2019)在《库车坳陷北部山前带中生界泥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对库车坳陷北部山前带中生界叁迭系和侏罗系泥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REE)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其沉积环境意义。结果表明:库车坳陷北部山前带中生界泥岩主要为陆相淡水沉积,稀土元素具有轻稀土富集特征,稀土元素总量反映有机质快速堆积、陆源细碎屑补给速度慢的沉积特征。从叁迭纪到侏罗纪古盐度略有上升,古气候以温暖湿润为主,整体处于贫氧—缺氧环境。黄山街组沉积时期温暖湿润的气候与较低的古盐度有利于有机质的形成,贫氧—缺氧环境提供保存条件。至恰克马克组沉积时期古气候开始向干燥炎热转化,且古盐度较高,影响有机质产量,但缺氧环境更有利于其保存。(本文来源于《矿业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晓迪[9](2019)在《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油气成藏富集成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鄂尔多斯盆地为一大型克拉通迭合盆地,在大地构造属性上,处于中国东部稳定区和西部活动带之间的结合部位,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油藏类型及典型油藏解剖分析,对该区的油气成藏主要因素控制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谢玉洪,罗小平,王德英,徐春强,徐云龙[10](2019)在《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西次洼中生界古潜山油气成藏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渤海湾盆地渤海海域渤中凹陷西次洼油气资源丰富,在浅层新近系、古近系以及深层中生界均有油气被发现,但目前对其油气聚集成藏过程以及与浅层油气藏的配置关系等尚不清楚。为了给渤中凹陷周缘的油气勘探奠定基础,运用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及生烃演化盆地模拟、流体包裹体分布特征及均一温度测定等方法和手段,结合油—源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分析,基于区域构造背景,恢复了渤中凹陷西次洼复式油气聚集成藏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区存着在古近系沙河街组叁段、沙河街组一段、东营组二段下共计3套烃源岩,周缘凸起带油气储层为中生界火山岩及太古界变质岩、古近系—新近系叁角洲—河流相孔隙性砂岩,该洼陷生成的油气沿断层—不整合面向斜坡带运移至周缘构造带内聚集成藏,形成了3套油气成藏组合,具有复式油气聚集带成藏的特点;②沙叁段烃源岩为该洼陷内的主力烃源岩层;③上述3套组合分别经历了4个阶段的油气成藏过程——距今11~1 Ma,纵向上呈现油气优先充注深层中生界及太古界古潜山储层,后依次向上运移充注浅层古近系及新近系储层,该区油气的成藏模式为高温流体多次短期快速充注。(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工业》期刊2019年05期)

中生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薄片鉴定、X-衍射、扫描电镜、元素分析、盆模软件和激光微区碳氧同位素等分析手段,对C12和Q17构造碳酸盐胶结类型、赋存状态、不同期次碳酸盐胶结物形成机理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碳酸盐胶结物的差异导致了储层物性的差异,而碳酸盐胶结物的成因和分布主要受埋藏条件、淋滤作用、构造条件和成岩环境差异4个因素的影响。C12构造碳酸盐胶结物含量高,早期和晚期胶结物充填孔隙,且早期胶结物后期未发生溶蚀,仅在中生界顶部不整合面附近发育次生孔隙。这是由于C12构造受反复深埋藏、封闭成岩环境、辫状河的强烈蒸发环境以及早期断层活动的构造条件影响,导致本区碳酸盐胶结强烈,储层致密。Q17构造碳酸盐胶结也较为普遍,但仅在局部细粒砂岩段存在早期胶结物富集段,而在原始沉积条件好的厚层粗砂岩段碳酸盐本身含量低,或发生早期碳酸盐溶蚀,并出现零星铁白云石胶结,物性相对较好。这是由于Q17构造为浅埋藏、开放的成岩环境和断层持续活动的构造条件,淋滤作用影响的范围广、深度大。而晚期铁白云石的出现,与地层水流体活动、油气侵位有关。根据这一现象,提出了差异成岩作用的观点,并从宏观构造和微观成岩的角度进行了探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生界论文参考文献

[1].卢欢,牛成民,王清斌,张友,任健.埋藏条件对渤海海域沙垒田凸起周缘中生界储层的影响[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9

[2].卢欢,徐长贵,王清斌,杜晓峰,刘晓健.碳酸盐胶结物形成机制及其对渤海海域C12和Q17构造中生界碎屑岩储层的影响[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9

[3].付金华,牛小兵,淡卫东,冯胜斌,梁晓伟.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长7段页岩油地质特征及勘探开发进展[J].中国石油勘探.2019

[4].夏云棚.兴隆台潜山带兴北中生界储集岩特征评价[J].当代化工研究.2019

[5].罗海炳,胡英杰,刘兴周,高荣锦,陈昌.辽河坳陷兴隆台潜山中生界地质新认识与油气新发现[J].中国石油勘探.2019

[6].白益杭.延长油田“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的差异性富集规律与有利勘探区评价”科研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J].榆林科技.2019

[7].惠潇,赵彦德,邵晓州,张文选,程党性.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地质条件、资源潜力及勘探方向[J].海相油气地质.2019

[8].梁万乐,李贤庆,魏强,李谨,孙可欣.库车坳陷北部山前带中生界泥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意义[J].矿业科学学报.2019

[9].王晓迪.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油气成藏富集成因分析[J].石化技术.2019

[10].谢玉洪,罗小平,王德英,徐春强,徐云龙.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西次洼中生界古潜山油气成藏过程[J].天然气工业.2019

论文知识图

现场巷道围岩情况松树山额力图组沉积层序照片猪拱地沟内发育的红层辛集组含磷砂岩与罗圈组上部页岩不整...辛集组磷块岩与震旦系泥页岩不整合接...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地质事件综合对比图

标签:;  ;  ;  ;  ;  ;  ;  

中生界论文_卢欢,牛成民,王清斌,张友,任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