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行交通体系下的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

慢行交通体系下的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天津市300051

摘要:随着城市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规模也在日益扩大。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正在逐步提高,同时人们对于现代城市交通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交通拥堵、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许多问题开始出现。这启示我们今后在对城市道路与交通的建设过程中对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重视程度应不断提高。构建合理的都市慢行交通系统不仅能够有效贯彻落实环保、绿色的出行理念,还能有效改善城市交通污染问题,确保现代化城市绿色、可持续的规划与建设。综上所述,文章从日常生活的视角出发,对城市慢行交通体系规划进行了整理与分析,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城市规划;慢行交通系统;道路交通

1慢行交通体系下做好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的动机

随着交通系统的供给水平的不断提高,做好城市道路及交通规划,可以使交通系统更加便捷、机动化。然而,城市发展应该以人类的健康生活、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的宜居性为出发点,建立属于自己城市特色的慢行交通系统,鼓励居民绿色出行。其不仅能够很好地将人车分离,在提高出行效率的同时,亦可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是一种可持续的绿色出行方式。

2慢行交通体系下的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现状分析

2.1国内慢行交通系统现状分析

随着选择以自行车为交通工具出行的人越来越少,与之相匹配的自行车车道、停车区面积等有关的必要配套设施也逐渐下降,这样使得想要采取自行车出行的难度加大,陷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与此同时,交通堵塞、交通出行带来的污染等对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很多大城市也开始逐渐意识到问题所在,逐渐开展并建设可行的慢行交通体系,如深圳、青岛等选择建设自行车专用道和行人专用道来缓解上述问题,而向市民投放足量的公共自行车为市民出行提供方便则是杭州、北京等采取的方式。尽管不少城市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国内采用慢行交通出行人群的比例依旧不能达到可观的比例,探其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2.1.1慢行交通相关的配套设施不足

这些包括不完善的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它们不能形成良好的系统,连接性差,有些甚至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都不作区分。衔接性差的现实问题,大大降低了人们选择这种健康出行方式的舒适性。衔接性不足,导致人们出行安全受到了极大的威胁,所以不得不采取机动车出行的方式来代替。

2.1.2慢行交通运行环境差

路面基础设施条件差,自行车作为公交系统的衔接工具,它们停放地点安全与否,以及停靠地点是否便捷是直接影响使用者是否选择的重要因素。此外,各种其他设施任意占用交通缓慢的道路资源,设计不合理的无障碍设施,以及缺乏应对各种天气条件的紧急措施,如大雨等极端天气,使得慢行交通的推广变得难上更难。

2.1.3慢行交通在设计上的不合性

一般情况在交叉口和路段衔接处理,应该设计有慢性交通体系设计,但是实际情况是有的地方并没有给慢性交通留有空间,有的即使有,也并不合理。缺乏有效的连接,缺乏良好的衔接,即使有慢性交通的设计,因不实用,也使得有和没有差别不大。

2.1.4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无法形成有效的接驳

在一些中心地段,如:地铁站、商业区等区域,非法营运的非机动车辆、摩托车辆随处可见且屡禁不止,这样现象的出现,确实可以很好地反映出这些区域难打车、公交换乘体系无法高效完善运行、自行车交通难覆盖等严重问题。因此,相关部门在今后的工作中,有责任和义务改善公共交通出行与其他交通方式出行之间的衔接。

2.1.5城市交通绿道的慢行交通体系严重不足

有些城市虽然将绿道的建设和设计加入城市的交通体系进行考虑,但是连接性不足、相关的配套设施不足等不可回避的缺点也是随处可见。

2.1.6对商业和贸易类慢行交通系统建设的忽视

通过对国内商业中心区的街道观察,普遍出现步行交通体系运行环境差这一问题,这些区域对于设置专门的慢行交通道路完全没有考虑,里面交通流杂乱无章且冲突问题不断,这些问题的出现直接导致交通出行不安全和交通效率低下的严重问题。

2.1.7慢行交通安全性差

主要表现是行人与机动车之间不断发生冲突,针对行人的安全没有在交叉口等地方设置专门供行人的安全驻足之地,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交叉混行现象严重等。

3慢行交通体系设计策略

3.1空间发展策略

强化开放,构造有机空间。活化城市景观空间,建设街道慢行空间多样化,通过疏通城区公共活动空间,构建多样化、开放性的街区空间序列,改变原有封闭的街区边界,通过宜人尺度的街区单元组合,连接主要的公共空间体系以实现人性化,提升老城区慢行空间活力。将公共景观空间植入人性化的大众活动功能,构筑以人为本的空间功能活化体系,从而形成整体性的空间骨架。实现由功能区块间的疏离地带向城市公共活动带的转变,同时,还需要重视河道地景的相关变化,以便构筑起变化、公共、多元的活动空间[1]。

3.2文化展示策略

传承地域文化,活跃市民文化。对目前已有的步行街区进行合理优化,并且对传统步行街区进行形象优化。同时,需要根据街区的定位,在景观设计以及建筑形态方面重视传统文化的合理应用。在公园绿地以及生态休闲的区域当中重视地域文化的融入,并重视慢行空间的合理构建。根据慢行空间的相关特征,重视慢行交通设计特色文化的主题建设,以便营造出特征更加明显的文化展示区段。在步行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方面,系统通常都是由点、线、面等多种形式构建起来的。根据步行区段的相关规划来对主次慢行节点进行确定,借助滨水以及生态慢行道来衔接各个慢行区以及慢行节点。

3.3功能发展策略

重视复合型的慢行功能圈层构建,以便构建起人性化与多样化的缓慢变化的功能循环。在塑造城市活力方面,要求能够满足人性化空间范围当中的公民生活需求,从而建立起以交通缓慢作为导向的城市空间。同时,将人性化步行尺度当作是空间的基准,对居民的办公、生活、娱乐功能需求进行合理地整合,激发了城市的生命力[2]。构建起多圈层的复合型慢行城市空间:这需要重视功能复合理念的应用,才能够构建起慢行城市空间模式。

3.4交通组织策略

这倡导低碳交通,合理组织流线。建立起环形的慢行流线,以便能够增强其功能渗透性,从而让步行的半径可以覆盖整个居住、商业区域以及公共空间,以便于人们的步行出行。在主要城市公共功能设施、小区中心轴带、滨水建立慢行生活圈层[3]。500米的服务半径覆盖了巴士站标志,机动车停车场与公共绿地和广场的地下环境相结合。有条件的城市,设置公共自行车自助服务系统,300米的服务半径内可以达到服务点的全覆盖,其中重要节点采用加密布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以及对健康越来越重视的背景之下,慢行已经逐步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并且适合当前城市人们的健康生活理念。同时,这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重要模式。交通属于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要求其能够系统而合理,才能满足城市发展与人们生活需求。而慢行交通及快速交通都是城市交通的重要内容,应当协调二者关系,才能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志远,肖煜,吕永泉.基于慢城理念的新城交通发展策略研究[J].天津城建大学学报,2015,21(04):303-308.

[2]吕麦霞,唐晓辉.汉中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J].市政技术,2014,32(05):34-37+41.

[3]张林鹏,朱传跃,沈宏新,张宣.绿色交通理念下的城市平面交叉口慢行一体化规划方法研究[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5,25(04):38-41.

标签:;  ;  ;  

慢行交通体系下的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