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论鲁迅小说语言特色

论文论鲁迅小说语言特色

问:你觉得鲁迅散文的语言有哪些特点?
  1. 答:1、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如描写百草园的景致,绘声绘色,令人神往。
    2、在对往事深情地回忆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时不时插入一些“杂文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显示了鲁迅先生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如《狗·猫·鼠》一文既有作者对童年时拥有过的一只可爱的小隐鼠的深情回忆,又有对祖母讲述的民间故事生动的记叙,同时揭示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
    3、常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如在《无常》中,从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实中,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于人情味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入木三分。
    4、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又称“双关”。表面上很冷静地叙述事件的始末,其实是反话正说,在叙述中暗含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讽刺。如在《父亲》中,对庸医的行医过程细细道衫大举来,没有正面指责与讽刺,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又例如在《藤野先生》中,作或碧者用了“标致”来讽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用“精通时事” 来讽刺清国留学生所“精通”的“时事”其实是些无聊的事;用“爱国青年”来反讽当时日本一些受军国主义思想而妄自尊大、盲目忠君、思想狭隘的青年;用“何尝”来加强反语的语气从而加强肯定等等。
    5、作者在散文中常用对比手法。如《五猖会》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反感和批判;《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仿消恶面目;《狗·猫·鼠》作者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问:鲁迅杂文的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
  1. 答:自创文词 不拘格式 率性而为
  2. 答:他的前期杂文歼枯知 ,内容十分丰富 ,始终贯穿着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和要求科学与民主的思想。鲁迅后期的杂文最深刻有败枣力 ,随着中国革命形势的深入发展 ,鲁迅思想起了巨大变化 ,他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分析事氏消物和参加战斗 ,杂文成了他战斗的主要武器。这时期不仅杂文数量增加 ,而且内容异常丰富 ,文笔也极为深刻犀利。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和感召力
  3. 答:杂文一般帆虚巧都是针砭社会现实的,鲁迅作文目的性强,既富于形象性又态键富于情感性,
    语言具有强大的战斗力誉源、杀伤力。
  4. 答:鲁迅的杂文嘻笑怒骂自成一体,既富于哗绝形象性又富于情感性,语言具有强大的战斗力、杀伤力。此外樱团,用词精脊芦橘当,表现力强。
  5. 答:鲁迅杂文的语言无拘无束而极富创造力。鲁迅的杂文可以说是把汉语的表意、抒情功能发挥到了极致。在他的杂文中:或口语与文言句式夹杂;或排比、重复局势的交叉运用;或长句与短句、陈述句与反问句的相互交错,混合着散文的朴实与骈文的华美与气势,可谓“深情并茂”。
    鲁迅的杂文极具批判性,鲁迅曾把杂文分为“社会批判”和“文明批判”,所强调的正是杂文的“批评(批判)”内涵与功能。鲁迅杂文所显示的这种“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不屈精神。
    从根本上有违于中国文化与中国士大夫文化知识分子的“恕道”、“中庸”传统,铅念集中的体现了鲁迅其人其文的反叛性、异质性。
    扩展资含逗料: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槐老困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参考资料来源:
问:鲁迅的语言特点有哪些呢?
  1. 答:鲁迅的语言特点最大的特征,就是句子的结构上给人一种沉实稳重,张驰有度,语气内敛之感。
    鲁迅的文体简练得像一把匕首,能以寸铁杀人,一刀见血。重要之点,抓住之后,只消三言两语就可以把主题道破。辛辣干脆,全近讽刺。
    具有伟大的思想性和伟大的革命性,还因唯灶为他穷毕生岁激之力,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树起了一座伟大的文学丰碑。鲁迅的语言风格是独特的,独特到别人难以摸仿的程度。
    少年时期
    光绪七年辛巳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新台门周家。幼名阿张,长根,长庚,学名周樟寿。
    光绪十八年(1892年),入三味书屋从寿镜吾读书,课余影描图画。与章闰水建立友谊。
    光绪十九年(1893年),祖父周介孚因事下狱,父周伯宜又抱重病,家产中落,全家避难于乡下。每天为父亲出入于质铺及药店,遭人冷眼乎山袜。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父亲去世。家境益艰。于本年开始写日记。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家族开会分房,分给鲁迅他们的既差且小,鲁迅拒绝签字遭到叔辈们斥责,倍感世态炎凉。
论文论鲁迅小说语言特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