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变化分析

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变化分析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区分院江苏省镇江市212000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IMT)变化。方法选择84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选择88例无糖尿病史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了解IMT变化情况。结果病例组IMT、弹性系数(Ep)及硬化程度(β)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比例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软斑例数最高,其次为混合斑,硬斑最少,对照组硬斑例数最高,其次为混合斑,软斑数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或斑块形成,且软斑比例更高。

关键词:糖尿病;颈动脉;内中膜;超声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1],由于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因素的变化,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有年轻化的趋势。目前2型糖尿病已被证实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其发病机制主要为引起血管动脉硬化的发生。颈动脉是临床上检查动脉粥样硬化的常用血管,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变化是动脉硬化的发生的预测因子。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即探讨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变化的超声表现。

1对象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3月-2016年5月84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其中男性52例,女性32例,年龄(40-79)岁,平均年龄62.15±5.21岁;同期选择88例无糖尿病史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50例,女性38例,年龄(41-77)岁,平均年龄62.11±4.53岁。两组基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糖尿病诊断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2]。排除标准: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炎、高脂血症等引起动脉硬化的疾病,恶性肿瘤。

1.2方法

纳入本研究后均采用高分辨率B型彩色血管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型号:日本AlokaSSDα10,UST5413线阵探头,频率7.5-13MHz),静息状态下取3次血压平均值,安静休息10-20min后于左右颈总动脉远端近分叉处1cm处后壁测量IMT。IMT≤0.9mm为正常,0.9mm<IMT<l.3mm为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IMT≥1.3mm为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内中膜增厚+斑块形成记录为内中膜变化。硬斑:等或强回声,形态比较规则,表面光滑,内膜连续;软斑:低回声,形态不规则,表面粗糙且内膜不连续。

采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评价颈动脉弹性:测量完IMT后进入ET系统,在颈总动脉前后壁内中膜交界处取12个以上心动周期颈总动脉内径变化。系统自动计算出弹性系数(Ep)、硬化程度(β)及血管顺应性(AC)。动脉硬化发生时Ep、β数值升高,而AC数值降低。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经检验为正态分布,且方差齐者采用(±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弹性比较

病例组IMT、Ep及β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比例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临床上2型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且2型糖尿病已被证实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其主要机制为动脉硬化的发生。目前颈部血管超声具有操作简单、无创、实时成像、可重复的优点,已成为颈动脉粥样硬化评估的首选方法[3]。IMT是采用≥7.5MHz高分辨B型超声通过二维灰阶显像及彩色血流成像技术,评估颈动脉壁内膜与中膜厚度之和,以达到了解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弹性的目的。

本研究分析发现病例组IMT、Ep及β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比例亦明显高于对照组。进一步分析发现病例组患者软斑例数最高,其次为混合斑,硬斑最少,对照组硬斑例数最高,其次为混合斑,软斑数最少。可见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颈动脉内中膜变化,且出现软斑的可能性更大。潘晓霞等[5]研究亦发现,糖尿病组颈动脉IMI、IMTmax及β值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分析认为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发生与颈动脉内膜发生炎症-增殖反应等相关[4]。血糖升高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进而释放氧自由基,并激活炎症因子,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分泌增加,最终引起血管痉挛而增加动脉硬化发生风险[5]。临床上软斑为不稳定斑块,容易发生破裂形成栓塞;而硬斑较稳定,不易脱落。超声检查软斑因斑块内超过20%不均匀多表现为弱回声或等回声,硬斑则因纤维化或钙化表现为强回声[6-7]。糖尿病患者由于反复血管内皮损失,容易引起脂质及胶原的沉积,因此更容易发生软斑。

综上所述,本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或斑块形成,且软斑比例更高,需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参考文献

[1]潘晓霞,李振作,李红专,等.2型糖尿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分析[J].山东医药,2015,37(6):47-48.

[2]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7):447-498.

[3]李雪侠,陈刚,王锋.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4,45(4):28-29,30.

[4]高改英,师玉,师顺平.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检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5):2266-2268.

[5]武彧,吕清,谢明星,等.超声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非均匀度与弹性改变[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5,24(5):402-406.

[6]俞立波,沈莺,李连喜,等.颈动脉和下肢动脉超声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的比较[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27):2143-2145.

[7]NiuL,QianM,YangW,etal.Surfaceroughnessdetectionofarteriesviatextureanalysisofultrasoundimagesforearlydiagnosisofatherosclerosis[J].PLoSOne,2013,8(10):e76880.

标签:;  ;  ;  

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变化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