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气技术在欠发达地区应用研究

沼气技术在欠发达地区应用研究

刘涟淮[1]2004年在《沼气技术在欠发达地区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沼气技术作为一项实用技术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以及城镇生活污水处理中具有重要作用。现笔者根据多年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就沼气技术在欠发达农村小康社会建设中的作用与地位,城镇生活污水处理中应用,以及沼气池池型改进、内密封技术、高水位施工等技术环节进行了较系统阐述,并就当前沼气技术在欠发达地区推广面临的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为沼气技术在该类地区更好地推广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殷志明, 刘涟淮, 曹安辉[2]2005年在《浅析沼气在欠发达地区农业循环经济中的应用》文中提出循环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它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理念和模式,以实现资源使用的减量化、产品的反复使用和废弃物的资源化为目的,用“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环状反馈式循环理念重构经济运行过程, 最终实现最优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循环经济遵循“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的行为原则。一般认为,循环经济在农业上的应用就是生态农业,典型的是以沼

刘涟淮, 曹安辉, 殷志明[3]2003年在《净化沼气池在欠发达地区环保中的实践与思考》文中指出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是处理城镇生活污水的有效办法,本文从污水处理方法效果比较、淮安市推广实践、推广经验总结及进一步搞好推广工作的思考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对其它地区的推广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马江[4]2006年在《中国欠发达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探析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摘要: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战略,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不仅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能够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叁者的和谐统一,是落实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循环经济的特征是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物的低排放,核心是3R化,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化((Reuse)和资源化(Recycle)。其目的是:使资源以最低的投入,达到最高效率的使用和最大限度的循环利用,从而实现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和人类经济活动的生态化,使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规律相吻合,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中国的欠发达地区大都集中分布在西部。西部地区是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是我国中、东部地区重要的生态环境屏障,也是我国少数民族时代居住的主要地区,同时也是我国生态脆弱区域。地域辽阔的欠发达地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交通闭塞等原因使得社会经济发展极度落后,因为贫困且又地处我国生态脆弱区域,欠发达地区肩负着加快经济发展和构建生态屏障的双重任务,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欠发达地区进入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阶段,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注目的辉煌成绩。但是应该看到我国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还呈现如下特征:一是发展很不平衡,总体来说仍然大大落后于全国的平均发展水平;二是欠发达地区贫困面仍很大;叁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将更加严峻。长期以来,欠发达地区的开发战略,实行的是经济增长优先的发展战略,其特点是重视资源开发、忽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如果继续沿袭以往的开发模式,欠发达地区不仅难以从中受益,而且还会加剧其边缘化程度,不仅不能缩小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而且还会拉大欠发达地区内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社会人群之间的贫富差距。同时,在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欠发达地区,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不考虑各地经济社会的差异,只会给自然环境带来更加严重破坏,并导致农林牧业生产的全面衰退和经济社会的停滞,如果不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只注重经济效益,靠过渡砍伐森林和破坏草原来发展经济,只能造成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灾害频率增大、污染增加,从而导致欠发达地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也会阻碍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持续协调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创新思路,寻求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结合点,建立既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又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满足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的发展模式,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保护叁大目标纳入统一的框架,取得叁维整合和“共赢”,是需要深入研究、探析的重大理论及实践问题。在我国积极探索和大力推行循环经济发展的基调下,把欠发达地区如何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一个研究的核心,对于欠发达地区摆脱贫困落后的现状,促进其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当前,国内学者对于欠发达地区如何发展提出了诸多真知灼见:有的认为欠发达地区资源丰富应以资源开发为导向;有的主张以超常规的高技术开发为导向;有的认为,欠发达地区生态环境已恶化,不能再走资源开发的老路,应以生态环境建设加之发展生态经济为导向;还有的认为,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落后,应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心。上述的各种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对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方向作了分析,在实际的战略制定和实施中,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从目前严峻的资源与生态环境形势看,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开发与发展必须避免走以生态退化、环境破坏为代价的“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笔者认为,必须要着眼于欠发达地区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发展现状各异的特点,兼顾速度与质量、效益的关系,认真落实五个“统筹”的发展要义,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追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相统一,最终实现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社会进步和人民安居乐业。在长时期内,欠发达地区推行可持续发展要根据十六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方针,根据各自特殊的要素禀赋结构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对产业进行合理布局和优化升级。尤其是应大力引入并推广循环经济的先进理念,深化发展适应欠发达地区要素禀赋结构的循环经济实践模式,真正实现全面地、协调地、可持续地整合发展。论文共分为九章。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指明论文的研究意义,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对论文的研究框架、研究方法、创新之处、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进行说明。第1章,对循环经济理论的研究进行述评,为研究欠发达地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一个文献综述。主要的思想渊源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西方经济学的产业生态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国内外学者关于循环经济理论的最新研究进展。这些研究文献将构成对欠发达地区发展循环经济进行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章,勾勒出循环经济的发展演进阶段,分别深入分析了中小规模的循环经济和大规模的循环经济。第3章,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地区差异进行分析,得出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地区特征是“东中西呈阶梯状发展态势,虽然在欠发达地区循环经济实践中,有典型成功模式可循,但广大欠发达地区普遍还未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第4章,对欠发达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条件进行了分析。第5章,深入分析了欠发达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诸多困难。第6章,根据前面的分析,归纳出欠发达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与构架。第7章,对欠发达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从产权制度层面、产业政策制度层面、法律制度层面及激励制度层面的具体创新方略。第8章,对欠发达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进行了深入分析。第9章,以欠发达地区循环经济的实践为实证分析对象展开深入分析,得出了我国欠发达地区提升循环经济实践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模式,为欠发达地区进一步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论文运用产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分析框架,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为指导,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的精髓,从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的角度,坚持总量分析与个量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对欠发达地区应如何发展循环经济进行了系统研究。论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图在以下方面有所创新:第一,对循环经济理论的思想渊源进行了系统的评述。通过对国内外循环经济理论的梳理,创新地提出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基础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可持续发展理论;二是产业生态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产业生态理论是循环经济研究的基本理论基石,这两大理论在生态学的指导下为优化人类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关系提供了整体性、系统性的思路,为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模式转向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提供战略性的理论范式;第二,通过认真分析现阶段循环经济的实践模式,提出无论是相关个人、组织(家庭、企业、产业……)、区域乃至全球层面的循环经济发展,都必须以其所处的资源禀赋结构和所拥有的比较优势为依据,探索其适应比较优势的循环经济实践模式,切忌盲目地为了发展循环经济而赶超式地发展循环经济,要将赶超式发展循环经济给整个社会福利和资源配置效率带来的“机会成本”纳入发展循环经济的“收益—成本”核算体系,进行综合权衡,以找到发展循环经济的最适规模和最优速度;第叁,分别从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对循环经济3R原则中的首要原则——减量化(reducing)的最适量和最适速度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第四,提出了具有现实意义的欠发达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与构架,就循环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互动式发展模式的可操作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第五,首次在循环经济研究中提出了和谐度的概念,指出欠发达地区推动循环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的互动式发展是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叁者和谐度不断提升的有效途径,是欠发达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节约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实根基。第六,提出了欠发达地区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具体方略。

戴路[5]2014年在《欠发达地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与建筑绿色更新设计研究》文中认为师井古村是第一批参与国家建档的传统村落之一。现阶段我国的传统村落规划与建设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往往以历史文化名村的模式为主。虽然两者之间存在共性,但是不同地理条件、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基础条件等因素决定其之间的差异。由于师井村经济发展落后、基础条件较差,单纯的对村落进行保护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本文以此作为研究的实践对其进行规划与建设,在保护的基础上谋取村落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研究目标,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通过现状调查、问题分析、对策提出、实践探索的基本研究思路,采用实地调研与统计分析相结合、村民参与、适宜性探索的研究方法,针对乡村聚落的现状存在问题,探讨师井古村的发展规划与民居绿色更新设计策略。首先,对村落现状进行深入调研。通过对乡村聚落形态格局、宅院空间和住宅建筑等方面的现状考察,明确其现状所存在的普遍问题和急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传统民居技艺与文化的发展与传扬一直没有得到较高的重视,这对民居的建设系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它影响改变了传统民居的建造方式,使得民居建设盲目效仿城市建筑。同时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传统民居的原有的功能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且村民自发的要求改善生活条件,传统民居的绿色更新设计是发展的必要趋势。立足于地方传统技术及生产生活模式的探讨,是传统民居更新设计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师井传统民居,以深入调研为基础,通过分析影响传统民居演变的气候因素、经济因素和地理条件因素,为新民居的建设探索出适合当代农村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背景的传统技术现代化发展策略。提出经济合理、生态绿色的可实施方案,以提高人居环境条件,并以此对师井山地白族民居技术适应性现探索做出一定的推动。

肖习[6]2007年在《欠发达地区空巢农民养老保障支持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养老保障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门,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经济社会的转型,针对不同群体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养老保障支持系统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日益凸显。近年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拉动、获得更多经济收入的驱动和人多地少矛盾的推动,促使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这种大规模的社会流动对农村家庭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空巢家庭猛增,家庭赡养功能弱化,空巢农民的养老支持出现大块空白。在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传统的农业地区,因为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匮乏、地方政府财力衰弱,这一养老困境更为突出。本文对四川省苍溪县的调查显示,当地空巢老年农民面临着劳动负担沉重、健康状况欠佳、感情空虚寂寞等普遍问题。这种情况下,欠发达地区的空巢老年农民自发地寻求着基于血缘和地缘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养老支持”及非制度化的“社会养老支持”,以规避养老风险。随着国家对农民养老保障的关注力度加大,地方经济的发展,“政府养老支持”也将进一步发展完善。本文借用社会支持理论,结合被调查地区情况,在欠发达地区空巢农民的养老保障支持系统这一研究上做了以下叁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把对欠发达地区空巢农民的所有养老支持模式整理划分为家庭支持、政府支持和社会支持叁个子系统;二是在实地调查中分别考察了这叁个子系统的运转情况;叁是提出了整合社会资源、构建多中心综合养老支持系统的思路和建议,以期帮助欠发达地区空巢农民走出养老困境。

崔志华[7]2010年在《江苏欠发达地区县域生态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县域生态建设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重大举措,是摆脱区域发展困境的根本途径。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县域生态建设规划、生态县的概念、内涵和县域生态建设的理论基础,初步建立县域生态建设规划的理论体系,完善县域生态足迹模型和生态县建设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评价方法,提出县域生态建设规划的模式。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环境不公平指数对江苏欠发达地区的综合发展能力和环境进行分析,指出建设生态文明、走以生态经济为核心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江苏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必然选择,探讨欠发达地区生态建设的原理和方法。以赣榆县为研究地域单元,应用多学科理论与技术,采用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赣榆县县域复合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状态,通过建立递阶多层次综合评价模型,应用相关分析法和指数综合加权法对赣榆县2000-2006年的生态建设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确定赣榆县生态建设的指标体系、建设目标和建设对策。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体系,探索江苏欠发达地区县域生态建设规划的重点、措施与建设模式。

关树华[8]2006年在《五改 叁建 两提高——湖北省恩施州新农村建设模式及其对欠发达地区的示范作用》文中认为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鄂西南的武陵山余脉与大巴山之间,总人口384万,农村人口占87%,国土面积2.4万平方公里,是武陵山区典型的欠发达地区之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发展滞后。自2000年,恩施州从当地历史文化条件和经济发展现实出发,成功探索出“五改

王大明, 邓玲[9]2009年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促进欠发达地区现代农业建设——以四川省南充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四川南充市的案例分析,试图对欠发达地区以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为突破口,建设现代特色农业进行理论探索。最后,提出了欠发达地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促进现代特色农业建设的对策措施。

吴国才[10]2012年在《促进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的实施,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十分显着的成就。但是,西部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仍然较大,西部欠发达地(?)发展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分析研究促进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加快发展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特别是分析研究促进西部欠发达地区在国家大规模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基本结束以后实现较长时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论文在总结分析国内外欠发达地区经济开发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对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所要经历的阶段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对促进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和对策。根据国内外历史发展进程,由于时代环境条件的不同,重农抑商理论、重商主义理论、市场经济理论、计划经济理论都对经济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都有一定程度的理论上的科学性和实践上的实用性,但也都有自己的时代局限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被实践证明符合中国实际的关于中国发展的经济理论,是中国必须坚持和发展的经济发展理论。而发展经济学中的二元经济理论、工业化理论、平衡增长理论和非平衡增长理论等,都是专门针对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经济进行研究的经济理论,其中带普遍性规律的结论可以为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所借鉴。可持续发展的一般理论描述了合理利用资源实现永久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主要原则,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如何从一开始就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从财政理论与政策的角度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探讨还是一个有待深化的课题。美国西部大开发促进了当时生产力较为落后的西部地区较快地发展了生产力,实现了与东部较发达地区基本同步发展,使幅源辽阔的美国基本实现了地区均衡发展,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距非常小,是美国综合经济实力迅速提升的重大决策。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用市场经济办法解决发展问题值得借鉴。俄罗斯西伯利亚开发是面积最大的欠发达地区开发。其尊重自然和社会经济规律,在欠发达地区建立科学城并注重对开发项目的科学规划和论证的做法,独具特色,值得借鉴。日本在对北海道开发中以《北海道开发法》等法律形式保障欠发达地区开发的持续性和科学性,以财政、金融等多渠道保障开发资金,以及注重开发重点发挥增长中心作用的做法值得借鉴。意大利以政府强力政策对南部进行持续的开发,使欠发达的南方从落后的农业社会进入了现代工业社会,但其未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的方式推进欠发达地区开发以及未注重欠发达地区制度建设值得认真吸取教训。巴西为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开发力度,不仅通过迁都以在欠发达地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而且通过大量利用外资以弥补国内资金不足。这是具有特色可资借鉴的方面,但其过度举债且造成环境资源破坏的教训应予吸取。世界主要国家对欠发达地区开发的历史为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许多经验与启示:加快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促进地区之间基本均衡协调发展,是一个国家增强综合国力、实现繁荣稳定的重要因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欠发达地区加速发展实现赶超的必要条件;加快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步伐,推进产业不断进步和升级,是促进欠发达地区加速发展的有效手段;实施增长极战略,积极推进城镇化,是欠发达地区实现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充分发挥各类资金资源在欠发达地区开发中的不同作用,是促进欠发达地区加速发展的有效手段;十分注重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欠发达地区开发中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原则;十分注重人口素质提高和软环境建设,友达地区实现加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欠发达地区社会稳定和对欠发达地区开发政策的的连续性是欠发达地区开发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经过各个不同时期的开发,特别是经过二十一世纪以来的西部大开发,取得了显着成就,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其中,加强西部欠发达地区外部开发力量的推动、适应科学技术发展进程大力促进先进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社会资金的力量促进西部欠发达地区内在发展能力的提高、加强制度机制建设以增强各类产业各类企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加强教育科技文化等社会事业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等都可以坚持和发扬。但西部欠发达地区目前的开发仍然存在投资拉动突出、消费拉动和出口拉动乏力,政府投资突出、社会投资和外商投资乏力、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性开发突出、新技术新产业开发乏力,物质资源开发突出、人力资源开发乏力等特点,仍然存在农村贫困面大、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脆弱、产业结构不合理、城镇化进程缓慢等很多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严重困扰着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需要认真加以重视并逐步解决。西部欠发达地区开发从启动到成功应经过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特色产业形成发展、创新发展能力形成叁个阶段,认识和把握每个阶段的不同特征和发展重点,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以便更有力地促进西部欠发达地区开发取得成功并保持可持续发展。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融入全国整体发展,既需要全国整体发展的资金、物质、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又需要全国整体发展提供的市场容量支持,西部欠发达地区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以及社会稳定也可以促进全国整体的进一步发展。为实现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需要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自然资源开发、人力资源开发、城镇发展开发以及生态保护和建设的路径进行科学选择,以便用最少的投入实现最大化的发展。根据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和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西部欠发达地区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特色产业形成和发展、促进城镇化发展、促进各类产业科学技术进步、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加强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都有较强的政策需求。促进西部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财政政策要着力于西部欠发达现状的迅速改变、着力于自我发展能力的增强、着力于长远发展战略的实施。根据国内经济形势、西部欠发达地区所处经济发展阶段、国际经济形势和周边国家经济形势,建议制定和执行促进西部欠发达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并不断优化升级的财政支持政策,包括制定促进特色工业发展壮大的财政支持政策,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财政支持政策,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财政支持政策,制定鼓励欠发达地区转变发展方式的财政政策。建议制定和执行促进西部欠发达地区技术进步的财政支持政策,如:从财政税收政策上支持和鼓励企业和产业向西部欠发达地区转移,从财政税收政策上支持和鼓励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发挥税收优惠对科技投入的导向作用,鼓励和引导企业成为技术进步的主体,建立西部欠发达地区科技发展基金,推动科技进步。建议制定和执行加大西部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重要生态屏障地区资源和环境保护的财政支持政策,加大对资源和环境保护的财政投入力度,尽早研究和开征环境保护税,建立生态补偿基金,实行鼓励生态移民的财政政策,使大面积的国土生态保护与合适点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建议制定和执行有利于欠发达地区增加地方财力的税收政策,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和专项拨款力度。建议加大西部欠发达地区财政投融资改革力度,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如,积极推动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产业化,允许和鼓励民间资本在西部欠发达地区进行投资,大力加强和完善财政投融资体制机制建设。

参考文献:

[1]. 沼气技术在欠发达地区应用研究[D]. 刘涟淮. 南京农业大学. 2004

[2]. 浅析沼气在欠发达地区农业循环经济中的应用[C]. 殷志明, 刘涟淮, 曹安辉. 沼气产业化发展研讨会论文选编. 2005

[3]. 净化沼气池在欠发达地区环保中的实践与思考[C]. 刘涟淮, 曹安辉, 殷志明. 农村沼气发展与农村小康建设研讨会论文选编. 2003

[4]. 中国欠发达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探析与研究[D]. 马江. 四川大学. 2006

[5]. 欠发达地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与建筑绿色更新设计研究[D]. 戴路. 昆明理工大学. 2014

[6]. 欠发达地区空巢农民养老保障支持系统研究[D]. 肖习. 重庆大学. 2007

[7]. 江苏欠发达地区县域生态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D]. 崔志华. 南京林业大学. 2010

[8]. 五改 叁建 两提高——湖北省恩施州新农村建设模式及其对欠发达地区的示范作用[J]. 关树华. 小城镇建设. 2006

[9].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促进欠发达地区现代农业建设——以四川省南充市为例[J]. 王大明, 邓玲. 软科学. 2009

[10]. 促进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D]. 吴国才.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2

标签:;  ;  ;  ;  ;  ;  ;  ;  ;  ;  ;  ;  ;  

沼气技术在欠发达地区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