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腹板顶底角钢半刚性连接论文-梁娟,刘永华,张逍瑶

双腹板顶底角钢半刚性连接论文-梁娟,刘永华,张逍瑶

导读:本文包含了双腹板顶底角钢半刚性连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半刚性连接,顶底角钢,腹板角钢,滞回性能

双腹板顶底角钢半刚性连接论文文献综述

梁娟,刘永华,张逍瑶[1](2015)在《双腹板角钢-顶底角钢连接半刚性梁柱节点的滞回性能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ANSYS软件对双腹板角钢-顶底角钢连接半刚性梁柱节点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分析考虑了几何、材料和接触非线性,获得了连接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分布、塑性变形以及弯矩-转角滞回曲线,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双腹板角钢-顶底角钢连接梁柱节点具有稳定的滞回性能、良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ANSYS可用于模拟角钢连接半刚性节点的受力性能。(本文来源于《世界地震工程》期刊2015年03期)

周银芬,徐伟良[2](2012)在《双腹板、顶底角钢半刚性连接节点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用ANSYS有限元程序对双腹板、顶底角钢半刚性连接节点的非线性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吻合较好.通过对7个系列共23个双腹板、顶底角钢连接试件的有限元分析,重点探讨了连接的各类组件对节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梁截面高度、顶底角钢厚度及与柱翼缘相连的顶底角钢螺栓间距对节点力学性能的影响较大;腹板角钢厚度对节点力学性能有一定的影响;柱腹板水平加劲肋、柱截面高度和螺栓直径对节点力学性能的影响较小.双腹板、顶底角钢连接梁柱节点属于典型的半刚性连接节点,建议在设计中考虑其对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王来,周楠楠[3](2008)在《双腹板、顶底角钢梁柱半刚性连接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拟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带双腹板顶底角钢半刚性连接进行有限元分析,分析该种连接节点的M?θr曲线、初始刚度和极限承载能力。本文的有限元分析中涉及到了金属材料的塑性发展,结构的大变形引起的几何非线性和接触问题,属于比较复杂的结构非线性问题。同时还对有限元分析结果和试验结果做出对比,得到一些结论。(本文来源于《钢结构工程研究(七)——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08-08-01)

王琦[4](2008)在《双腹板、顶底角钢半刚性连接的受力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层建筑钢结构的结构形式很多,其中钢框架结构是高层建筑钢结构中最基本的一种结构形式。通常在设计钢结构框架时,都将框架的连接节点考虑成刚度无穷大的刚性节点或刚度为零的铰接节点。虽然这种理想化假设简化了钢框架的分析和设计过程,但采用理想的连接模型在很多情况下是不合理的,也不能反映结构工作的实际情况。因此,在钢框架的分析和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半刚性连接节点的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有关半刚性连接的研究概况、水平和发展趋势,提出了目前的研究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实际的研究价值,探讨了双腹板、顶底角钢半刚性连接的初始连接刚度和连接的极限弯矩承载力。本文对一榀两跨叁层双腹板、顶底角钢半刚性连接的钢框架模型进行了低周反复试验分析。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考察了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结构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弹塑性性能以及滞回性能、耗能能力、延性等各方面的性能,了解结构的破坏形式。而且,建立了刚性和半刚性两种钢框架模型,分别就其滞回曲线、延性等方面性能进行了比较。同时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程序通过合理的建模,合理的参数设置,有效的网格划分,对试验的双腹板、顶底角钢半刚性连接钢框架和节点进行非线性有限元模拟计算,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后,分析了钢框架及节点在荷载作用下的荷载—位移曲线、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曲线等相关指标。另外结合相关文献的试验结论,利用正交试验法设计出9个双腹板、顶底角钢半刚性连接节点试件,通过对其进行ANSYS模拟,分析了高强螺栓的直径、顶底角钢的厚度、与柱翼缘相连的角钢处螺栓中心线到梁翼缘的距离gt叁个因素对节点的极限承载力、滞回性能等指标的影响程度。本文采用试验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了半刚性框架及节点受力特性,研究其抗震性能,同时通过有限元方法验证,并进行相关对比分析,最后给出设计与施工建议,并提出了本课题尚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山东科技大学》期刊2008-06-01)

宋庆彦,龙莉萍,崔佳,韦松[5](2007)在《梁柱带双腹板顶底角钢半刚性连接的试验研究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梁柱顶底角钢带双腹板角钢连接的3个试件的拟静力试验,得到 M—θ曲线。在实验中,还记录了梁柱连接中重点部位的应变情况,分析了破坏机制及破坏原因。对此类节点半刚性连接采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连接中的主要构件的顶部,底部,腹板角钢,高强螺栓,梁翼缘,柱翼缘进行叁维非线性有限元精细模拟。在与试验数据对比的基础上,对影响该连接性能的主要参数进行分析,探讨了此类节点半刚性连接的主要受力性能。(本文来源于《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7-07-01)

谢玉芳[6](2004)在《双腹板顶底角钢半刚性连接节点的数值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中,工程师们一般都将节点做成所谓的“刚节点”,以抵抗结构的侧向荷载和降低结构在侧向荷载作用下所产生的水平位移。但美国Northridge地震(1994)和随后发生的日本阪神地震(1995)中焊接钢框架刚性连接节点发生了大量的脆性破坏现象,人们开始将目光投向抗震性能良好的半刚性连接钢框架。 为此,本文在参照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致力于研究一种具有优良抗震性能的新型节点一双腹板、顶底角钢半刚性连接节点。采用大型有限元通用软件模拟该种连接在单调荷载和周期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了该连接在弯矩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做出了该连接的滞回曲线,并确定了滞回模型和模型参数,为研究半刚性连接钢框架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性能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04-05-01)

阎红伟,完海鹰,程晓艳,张永生[7](2003)在《高层钢结构双腹板、顶底角钢半刚性连接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高层建筑钢结构中采用的双腹板、顶底角钢半刚性连接进行了静力加载实验研究;针对不同尺寸的构件,研究了顶底角钢、腹板角钢、梁翼缘和腹板在荷载作用下的应力情况,确定了该种连接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及破坏模式,得到了其M—θ曲线、极限承载能力Mu、极限转角、初始刚度Kl,初步分析了影响该种连接静力性能的因素以及影响程度。(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3年03期)

双腹板顶底角钢半刚性连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用ANSYS有限元程序对双腹板、顶底角钢半刚性连接节点的非线性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吻合较好.通过对7个系列共23个双腹板、顶底角钢连接试件的有限元分析,重点探讨了连接的各类组件对节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梁截面高度、顶底角钢厚度及与柱翼缘相连的顶底角钢螺栓间距对节点力学性能的影响较大;腹板角钢厚度对节点力学性能有一定的影响;柱腹板水平加劲肋、柱截面高度和螺栓直径对节点力学性能的影响较小.双腹板、顶底角钢连接梁柱节点属于典型的半刚性连接节点,建议在设计中考虑其对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腹板顶底角钢半刚性连接论文参考文献

[1].梁娟,刘永华,张逍瑶.双腹板角钢-顶底角钢连接半刚性梁柱节点的滞回性能模拟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15

[2].周银芬,徐伟良.双腹板、顶底角钢半刚性连接节点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2

[3].王来,周楠楠.双腹板、顶底角钢梁柱半刚性连接有限元分析[C].钢结构工程研究(七)——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8

[4].王琦.双腹板、顶底角钢半刚性连接的受力性能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8

[5].宋庆彦,龙莉萍,崔佳,韦松.梁柱带双腹板顶底角钢半刚性连接的试验研究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C].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

[6].谢玉芳.双腹板顶底角钢半刚性连接节点的数值模拟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4

[7].阎红伟,完海鹰,程晓艳,张永生.高层钢结构双腹板、顶底角钢半刚性连接的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标签:;  ;  ;  ;  

双腹板顶底角钢半刚性连接论文-梁娟,刘永华,张逍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