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饮用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分析

目前饮用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分析

山东省长岛县南长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65800

摘要:大量数据显示,城乡饮用水污染已经成为了我国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它严重危及了国民健康。究其原因,饮用水污染还与城乡人群对生产污染的认识与关注度不足有关,导致了在工农业等方面的大量污染排放,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饮用水的质量安全。本文以我国北方淡水资源最为匮乏的城市之一山东省烟台地区为例,探讨了该市在饮用水污染方面的主要特征、污染源以及污染现状,并针对于此给出了相应的饮用水污染防治对策。

关键词:饮用水污染;山东烟台地区;污染源;污染防治对策

烟台地区共拥有大小河流121条,其中主要河流有大沽夹河、王河、黄水河与五龙河等等。河流每年平均流域面积超过600平方公里,径流量也超过30亿立方米,但实际上烟台地区的可供饮用水资源还是相当紧缺,全市多年以来水资源总量仅保持在25~30亿立方米范围内,且水资源占有量仅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8.3%。而且随着近年来工农业污染的人为影响,市内的饮用水污染现状更是雪上加霜。

一、烟台地区饮用水污染源及其特征分析

非点源污染是烟台地区饮用水污染的最主要方式,所谓非点源污染就是由工农业生产所造成的各种有害物质侵入淡水、土壤及大气环境中所造成的污染。由于山东省工农业发展的特点,非点源污染十分严重,而且具有分散性、隐蔽性和不固定性,这也增加了市区饮用水污染的来源,本文首先总结两点主要污染源。

(一)饮用水污染源

山东省烟台地区的饮用水污染源主要来自于两大方面: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以下逐一进行分析。

1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要分析气候及地质土壤两方面条件。首先说气候,烟台地区北临渤海、黄海,与辽东半岛对峙,腹地十分广阔,是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和海洋性气候,所以烟台全年降水量偏低(年平均不超过660mm),而且它的降水年际变化与季节分配也相当不均匀,一般6~8月降水量相对集中,占到了全年总降水量的80%甚至以上,降水形式集中且强。所以在这3个月中,烟台地区的地表土壤径流就会产生大量的地表物质冲刷侵蚀现象,再结合烟台的工农业非点源污染特性,就直接影响到了市区内的饮用水资源。

2地质土壤条件

烟台地区属于低山丘陵城市,其地貌起伏,多沟谷,山体多由花岗岩组成,丘陵在低山地区分布且向外延伸,沟谷内冲洪积物发育发达,整体土层较厚。而植被方面则以多灌木丛与稀疏干草地为主,由于整体自然植被不够稠密,所以环境承载能力也相对较差,水土流失现象在山东省内是十分常见的。这一自然特性也导致了烟台地区地表径流的速度加剧,带来了十分严重的非点源污染。

2人为因素

烟台地区地域人口密度偏大,但可耕地资源却相当稀缺,这一方面是由于非点源污染所造成的天然劣势,更为重要的还在于城市对于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合理。例如人类对于自然植被的乱砍乱伐,过度放牧,这些都是直接降低植被覆盖率的破坏性行为,导致了水土的大量流失。另外,烟台城乡对于土地利用结构空间的配置不合理也造成了自然地形中林地与草地的配置平衡性失调。大量低洼地区的林地被砍伐造成了上部草地中水土的过分流失,它也不利于山坡养分的保护与水体自净功能的发挥。最后,烟台城乡的土地农业利用结构也不甚合理,比如将大量土地都用于农作物种植,缺少耕地,而在灌溉方式上还依然采用大水漫灌,这些都造成了地质径流的加剧恶化,从而造成更多的自然性污染源污染城市饮用水资源。

(二)烟台城乡饮用水源污染特征

烟台地区饮用水水源地类型以浅层地下水型为主,其中以高陵水库和王屋水库为首。但是在经过2015年的水库水质调查发现,烟台城乡周边的8个水库水源都存在严重的水质超标现象,其中就包括了5个水源总硬度指标超标和3个水源硫酸盐指标超标。这些水库水质超标的本质根源也在于它们都受到地质结构性因素影响,例如上文所提到的非点源污染。

考虑到烟台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多以农田耕作为主,所以在所调查的饮用水水源中,全部处于农户的分散式生产圈内。由于如今农户希望在既定季节内完成作物的高产效能,所以他们大量使用含氮化肥,这直接导致了土壤中的氮元素超标,并经雨水淋溶形成硝酸盐深入地表,污染市区地下水资源。如上文所述,烟台地区区水库中有多个水库已经硝酸盐超标,长久下去就对饮用水资源产生了越来越严重的污染。

最后,烟台城乡饮用水水源也面临着长期累积效应所造成的污染威胁,因为在各个水库存在大量畜禽养殖基地,主要是以猪、牛、鸡为主的分散式养殖户。由于个体养殖户对于畜禽粪便没有较为固定和科学的处理方法,所以也导致了污染物的长期堆积,再随雨水冲淋而造成了地下水的氨氮超标污染。在烟台地区,由畜禽养殖污染所造成的长期累积效应是相当明显的[1]。

二、烟台地区城乡饮用水污染防治现状

从2015年的饮用水水质调查来看,烟台地区的10个地表水型饮用水源地水质都表现出了较差的现状,分别为V类水质与劣V类水质,污染评价结果表示为中度与重度污染。而在烟台城乡被调查的80个地下水型水源中,有70个饮用水质评价结果为优良,而另外10个则得到了较差的评价结果,其中超标因子就包括了饮用水的总硬度、硝酸盐、硫酸盐、氨氮含量等等。

就防治现状来看,目前烟台地区已经制定了相应的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技术方案,规定饮用水水源所在的区域环境保护交由当地环境监测站负责先期监测工作。但与此同时,烟台城乡某些地区的水源保护应急工作却还并不到位,例如青年水库、山洲水库等等的饮用水水源未能制定对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的相应应急管理机制。另外在城乡内的饮用水安全宣传力度也并不到位,公众对水源的保护意识普遍偏弱,而对某些有饮用水源破坏行为的违法人员来说,当地法律也没有指定明确的惩罚办法,种种状况都体现出了烟台地区在饮用水污染防治管理现状中所存在的窘境[2]。

三、烟台地区饮用水污染防治对策分析

由上文所叙述的近年来烟台地区各类型饮用水水源污染状况及防治状况来看,该市在防治对策上还缺乏相关经验,不能做到严谨管理和技术布局,因此本文基于统一规划及条例创新两点来探讨一下烟台城乡在未来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方面应该做出的相关对策。

(一)围绕统一规划的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对策

1统一规划相关管理机构

针对烟台城乡水源污染防治管理所存在的各种问题,组建具有多部门联动功能和统一规划部署功能的水源污染防治管理队伍,将独立管理作为机构的首要任务,并作出对水利、卫生、环保、建设、国土资源、农业以及渔业的多个部门资源的整合管理。另外,也要在管理机构内部设立监管小组,负责监督与管理烟台城乡水源地的日常供水及水质监测情况。为了多头对应防治管理问题,还应该由城、乡、镇等多级部门组织实行分包制度,每一个水源地都指明一名负责人,形成长期连续、定期的水源地监测体系。

2统一优化饮用水水源布局

首先,要优先保证烟台城乡居民的生活饮用水安全,尤其对于人口密集区域来说更要优化水源布局。以烟台地区的长期水源总体布局规划情况来看,希望在未来酌情废弃一些远离人口主用水区的低使用率水源,尽量规避对水源布局的不合理布置,努力实现城市及乡镇的集中式供水100%覆盖。基于此,烟台地区还将组织一套技术团队对地方当地地质及水文条件进行更深层次的勘测和研究,寻找适合于开发新水源的地段,并防止城乡水源地开采所造成的地面沉降、水土流失以及水质恶化现象。

(二)围绕条例创新的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对策

所谓条例创新就是饮用水污染防治策略方面的创新,比如水质监测制度以及应急管理体系,它们都是目前烟台地区所不够完善的水污染防治环节。

1水质监测制度分析

为了全面掌握和防治烟台地区地下水源污染,烟台希望在未来启动市、县等各级监测机构,共同对地下水源水质进行长期监测,并定期汇总统计数据,达到对水源水质动态特征的实时观察,最终形成一套完整高效的水源水质监管机制。从2015年开始,烟台地区所开启的先期水质监测机制已经实现了24个项目的水质监测和38项全分析监测,并在2015年一整年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绩。由于水源地较多,且为了每次都能体现水源地区域的特征及监测原则,烟台地区还组织了多个监测小组,保证对每个水源地都进行一年两次的针对性监测,根据地域特征实现地下水的技术性分析。

2应急管理体系分析

根据先期调查也发现,烟台地区近70%的水源地并没有指定相关的应急管理机制。因此为了消除饮用水污染对城乡居民的安全隐患,烟台地区也开启了水源地污染预警机制、应急指挥机制以及应急预案,同时实施信息公开披露制度来对地域水源进行多方面的改善,形成了一套符合烟台城乡饮用水系统发展的水源防污染应急机制。一旦有任何事故或重大污染被监测到,烟台地区就能够得到通知并组织各界资源,启动保障应急体系,同时确保整个应急事件过程都在及时、准确、有效的节奏下平稳推进[3]。

总结:虽然烟台城乡经济在山东省内发展快速,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主力位置,但是城市建设也不能因为过分追求效益而忽略了日趋严重的工农业污染问题,更不能让这些污染进一步引发城乡饮用水安全危机。因此烟台饮用水污染防治体系应该从意识、行动和技术等多方面来实现对地区饮用水水源的防护与改善,真正做到科学治理、合理供应,为山东省其它地区作出榜样,使饮用水系统始终处于良性循环的发展状态下。

参考文献:

[1]刘瑞聪.烟台地区农村水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18-23.

[2]管旭.山东省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评估与管理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5.33-34.

[3]刘欣.朝阳市饮用水污染防治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36-41.

标签:;  ;  ;  

目前饮用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