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产量构成因素论文-杨立帆,熊昭娣,许泽华,钱双,龚明强

种子产量构成因素论文-杨立帆,熊昭娣,许泽华,钱双,龚明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种子产量构成因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稻,种衣剂,发芽率,产量

种子产量构成因素论文文献综述

杨立帆,熊昭娣,许泽华,钱双,龚明强[1](2019)在《不同种衣剂对水稻种子发芽率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初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近年来水稻机直播后出苗率不高的问题,选用安徽丰乐农化有限公司生产的18%多·咪·福美双和6%精甲·咯·嘧菌进行了水稻芽前拌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种衣剂拌种能增加种子发芽率和田间出苗率,进而增加有效穗数,提高水稻产量。同时,随着种子出苗率、稻芽发芽势的增强,可增强水稻田间抗逆性,能使移栽后的秧苗迅速返青活棵。生产上建议使用6%精甲·咯·嘧菌拌种,药种用量比为1∶120。(本文来源于《上海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张荟荟,张学洲,张一弓,梁维维,兰吉勇[2](2019)在《行距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确定北疆地区紫花苜蓿种子生产的适宜行距,在呼图壁旱生牧草种子基地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开展了行距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播种量下,随着行距的增加,苜蓿的有效分枝数逐渐降低,当行距为60 cm时,紫花苜蓿种子产量达到最高765.84 kg/hm~2,而在种子产量各构成因素中,收获期有效分枝数/m~2、荚果数/结荚花序和种子数/荚果与苜蓿种子产量呈正相关,即单位面积上有效分枝越多,荚果数/结荚花序和种子数/荚果就越多,虽其花序数/枝条减少,但其群体种子产量可实现最大。因此,在北疆平原荒漠区种植苜蓿种子田时,建议将行距设置为60 cm,控制好有效分枝数,以增加荚果数/结荚花序和种子数/荚果的比值为目标,辅以一定的栽培措施,可获取最大种子产量。(本文来源于《草食家畜》期刊2019年03期)

周雪,赵相勇,陈国南[3](2016)在《土壤肥力对扁穗雀麦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扁穗雀麦种子生产与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在土壤肥力不同的2块地(以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养分含量分级标准,分为高肥区和低肥区),研究肥力对9份扁穗雀麦种质材料生殖枝高(x1)、单株平均穗长(x2)、小穗数(x3)、小穗小花数(x4)、种子数(x5)、每穗节数(x6)、小穗长(x7)、小穗宽(x8)、分蘖数(x9)、生殖枝数(x10)、百粒重(x11)和单株种子产量(y)的影响。结果表明:扁穗雀麦种质间的种子产量存在显着差异(P<0.05),在高肥区,最高为9号(来源于福泉市),单株种子产量达8.39g;在低肥区,最高为4号(来源于平坝县天龙镇),产量达5.98g。土壤肥力是影响扁穗雀麦种子产量的主要因素,肥力低降低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发挥。在高肥区,分蘖数、生殖枝高和小穗宽是影响扁穗雀麦产量的主要因素;在低肥区,主要影响因素是百粒重、种子数、生殖枝数与小穗小花数。其高肥区(y1)与低肥区(y2)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4.436+0.078x1-4.089x8+0.597x9,y2=-2.658-0.538x4+0.014x5-0.443x10+4.790x11。在肥力较好地块进行扁穗雀麦种子生产时,其增产的技术关键是增加植株分蘖数与生殖枝高;在肥力较差或土壤贫瘠的地块,要增加种子的饱满度和成熟种子数,同时应保障生殖枝完成生育期和增加小穗小花的结实率。(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3期)

李冬梅,田新会,杜文华[4](2016)在《5个小黑麦新品系的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5个小黑麦新品系(Triticale Wittmack)的物候期、田间抗病性、株高、种子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穗长,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对种子产量的贡献。结果表明,P2的实际和预测的种子产量均最高,抗锈病能力最强,为最好品系;在种子产量构成因素中,穗粒重对种子产量的正向直接效应最大,在小黑麦育种中应首先考察穗粒重这一性状,同时考虑穗长与穗粒数、穗粒重与穗粒数之间关系的协调均衡。(本文来源于《草地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秦自果,刘威,李小坤,鲁剑巍,鲁君明[5](2015)在《播种量对紫云英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5个播种量(7.5~37.5 kg/hm2)对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紫云英鲜草产量和种子产量与播种量呈抛物线关系,均随播种量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在播种量22.5 kg/hm2时最大。根据种子产量与播种量效应函数,在节约用种原则下,推荐江汉平原稻区紫云英种子高产播种量为15~24 kg/hm2。紫云英种子产量与鲜草产量呈正相关。随着播种量增加,紫云英群体密度增加,株高、茎基部直径、单株重、单株一级分枝数、一级分枝花序数显着降低,每有效花序结荚数、每荚粒数和千粒重受影响较小。单位面积一级分枝数和花序数随着播种量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与种子产量显着正相关,是影响种子产量的关键因子。(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20期)

陈丽霞,田新会,杜文华[6](2015)在《小黑麦新品系在甘肃省陇中冬小麦区的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小黑麦新品系P1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该品系在甘肃省陇中冬小麦区的种子产量及产量稳定性,并分析了种子产量构成因素(穗粒数,穗粒质量,小穗数,穗长)与种子产量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小黑麦新品系P1抗倒伏,生育期比2个对照缩短7~14d;除株高和小穗数外,小黑麦新品系P1的种子产量(4 464.49kg/hm2)、穗粒数(42.93个)、穗长(9.39cm)和穗粒质量(1.66g)均显着高于其他2个对照品种;3个试点中,临夏点小黑麦种质的平均种子产量最高(4 513.47kg/hm2),兰州点小黑麦的穗长最长(9.49cm)。综合分析显示,小黑麦新品系P1在3个试验点种子产量较稳定,在临夏点种子产量最高(5 280.70kg/hm2),为最适宜种植区。(本文来源于《草原与草坪》期刊2015年05期)

刘淼[7](2015)在《栽培关键技术对甘草种子产量构成因素及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豆科,蝶形花亚科,甘草属,主根可入药、开发化妆品添加剂、地上部分用作牧草等,用途广泛,消耗量大。甘草生殖生长过程中有败育情况出现,且种子受虫害影响,产量降低。本文研究了不同田间处理方式对甘草种子产量及质量的作用效果,包括荚果发育初期施用不同配比及浓度叶面肥、不同时期灌溉、生长调节剂处理、不同时期打顶及不同杀虫剂处理,以得出提高甘草种子产量及质量的最优处理方式。1.施用不同配比及浓度叶面肥荚果发育初期施用0.3%磷酸二氢钾+0.3%尿素使种子产量最高,为53.82kg/667m2,较对照组提高99.48%,呈现显着差异;次之为施用0.15%磷酸二氢钾+0.15%尿素+0.075%硼酸钠,单位面积种子产量为52.17kg/667m2,较对照组显着提高,较之处理组内最高种子产量53.82kg/667m2差异不显着,且种子发芽率最高,达到91.67%,同时发芽势最大,为88.33%,但叶面肥浓度过高,会导致每果穗荚果数及种子饱满率降低,并增大瘪粒率。2.不同生长期灌溉处理盛花期灌溉主要通过增加每果穗荚果数、每荚果种子数及种子千粒重提高种子产量,单位面积种子产量达到35.78kg/667m2,较对照组提高95.97%,种子发芽率、发芽势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其发芽势达到最高,为38.33%,同时显着提高种子SOD酶活性。盛花期+结荚期灌溉,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均显着低于对照组,且种子各项指标均处于最低。3.不同生长期生长调节剂处理生长调节剂使甘草每荚果种子数降低。初花期施用萘乙酸。各处理组饱满率提高,瘪粒率降低。施用2.0‰萘乙酸,种子饱满率为90.61%,较对照组提高52.41%;瘪粒率为6.69%,较对照组降低61.22%,同时提高种子SOD酶及CAT酶活性。施用0.05‰乙烯利,种子发芽率最高,为80.00%,但单位面积种子产量较低。盛花期施用生长调节剂,对种子发芽活力有抑制作用。荚果发育初期施用赤霉素,单位面积种子产量及种子饱满率提高,但发芽率及发芽势较低。4.不同生长期打顶处理与对照组相比,打顶处理单株种子产量降低,种子饱满率之间无显着差异,初花期打顶显着降低了种子瘪粒率,种子瘪粒率为13.47%,较对照组降低40.49%。现蕾期打顶,显着提高了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及SOD酶活性,种子发芽率为61.67%,较对照组提高76.2%;发芽势为48.33%;SOD酶活性为107.46U/g·min-1,较对照组提高77.47%。单株种子产量较对照组降低42.96%盛花期打顶,发芽率、发芽势及种子产量均显着低于对照组。5.不同杀虫剂处理本文实验中采用的叁种杀虫剂,对单位面积内甘草种子产量均无显着影响。施用2.5%高效氯氟氰除虫菊酯2000倍液种子饱满率与虫蛀率较对照组呈现显着差异(P<0.05),虫蛀率为12.32%,较对照组降低76.34%;且对种子发芽活力影响最小,种子发芽率为63.33%,较对照组降低10.53%,发芽势较对照组无显着差异,同时种子SOD酶活性最高,为237.93 U/g·min-1。(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1)

王雁丽,郑敏娜[8](2014)在《播种行距和灌水量对春箭筈豌豆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山西雁门关生态畜牧区,普遍应用春箭筈豌豆作为生产饲草和绿肥。为了研究播种行距和灌水量对春箭筈豌豆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2013年在山西农科院高寒所试验基地试验田,采用裂区设计,研究4种行距和4种灌水量对春箭筈豌豆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行距增大,春箭筈豌豆植株高度下降,株高和种子产量呈负相关,R=-0.8563。(2)行距和灌水量对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行距对种子产量、有效分枝数、花序数和籽粒数等4个因素的影响较大;灌水量对各因素的影响较小。(3)种子产量构成因素中,有效分枝数(x1)、花序数(x2)和籽粒数(x3)与种子产量呈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25、0.702和0.804,种子产量的回归方程为y=269.853+64.102x1+49.978x2+5.379x3。(4)当行距为60 cm,灌水量为900m3/hm2时,种子产量最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4年26期)

赵建忠[9](2014)在《甜辣椒杂交种子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甜辣椒杂交种子生产成本的增加,提高种子产量已成为种子生产中越来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科学分析其产量构成因素,获得最佳最大值,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种子科技》期刊2014年08期)

刘婷娜,王彦荣,胡小文[10](2014)在《不同海拔垂穗披碱草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甘肃榆中地区同一生境下,研究了采自甘南不同海拔高度(2 500、3 000、3 500和4 000m)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种植第2年的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4个种群内的变异系数均为单株种子产量、单株干重和单株生殖枝数较大,表明种群内选择育种的潜力大,其次是千粒重和收获指数,每生殖枝小穗数与每小穗种子数的变异系数最小。海拔对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也有显着影响,表现为海拔4 000m种群单株种子产量显着低于其它种群(P<0.05),为14.58g·株-1,海拔3 500m种群单株种子产量最高,为23.77g·株-1,但与海拔3 000和2 500m没有显着差异。4个海拔的种子产量与其构成因素的相关性不完全一致,除千粒重、每生殖枝小穗数和收获指数外,各因素与产量间均为正相关或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表现为单株干重>每株生殖枝数>每小穗种子数。(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4年03期)

种子产量构成因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确定北疆地区紫花苜蓿种子生产的适宜行距,在呼图壁旱生牧草种子基地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开展了行距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播种量下,随着行距的增加,苜蓿的有效分枝数逐渐降低,当行距为60 cm时,紫花苜蓿种子产量达到最高765.84 kg/hm~2,而在种子产量各构成因素中,收获期有效分枝数/m~2、荚果数/结荚花序和种子数/荚果与苜蓿种子产量呈正相关,即单位面积上有效分枝越多,荚果数/结荚花序和种子数/荚果就越多,虽其花序数/枝条减少,但其群体种子产量可实现最大。因此,在北疆平原荒漠区种植苜蓿种子田时,建议将行距设置为60 cm,控制好有效分枝数,以增加荚果数/结荚花序和种子数/荚果的比值为目标,辅以一定的栽培措施,可获取最大种子产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种子产量构成因素论文参考文献

[1].杨立帆,熊昭娣,许泽华,钱双,龚明强.不同种衣剂对水稻种子发芽率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初报[J].上海农业科技.2019

[2].张荟荟,张学洲,张一弓,梁维维,兰吉勇.行距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草食家畜.2019

[3].周雪,赵相勇,陈国南.土壤肥力对扁穗雀麦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6

[4].李冬梅,田新会,杜文华.5个小黑麦新品系的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J].草地学报.2016

[5].秦自果,刘威,李小坤,鲁剑巍,鲁君明.播种量对紫云英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5

[6].陈丽霞,田新会,杜文华.小黑麦新品系在甘肃省陇中冬小麦区的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研究[J].草原与草坪.2015

[7].刘淼.栽培关键技术对甘草种子产量构成因素及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

[8].王雁丽,郑敏娜.播种行距和灌水量对春箭筈豌豆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4

[9].赵建忠.甜辣椒杂交种子产量构成因素分析[J].种子科技.2014

[10].刘婷娜,王彦荣,胡小文.不同海拔垂穗披碱草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J].草业科学.2014

标签:;  ;  ;  ;  

种子产量构成因素论文-杨立帆,熊昭娣,许泽华,钱双,龚明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