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作家论文_周小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男性作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男性,作家,女性,女作家,形象,病态,藏族。

男性作家论文文献综述

周小东[1](2019)在《论陕西“农裔城籍”作家男性中心意识的成因——以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陕西"农裔城籍"作家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的作品因其特殊的地域文化色彩和精神结构而呈现出别样的瑰丽气质。仔细考察他们的作品会发现,这些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均或隐或现地暴露出作家们隐秘的男性中心意识。而这种意识与特殊的地理地域文化、独特的人生经历、特有的文化人格与个性气质密切相关。文学应以表达人文关怀为宗旨,探析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的男性中心意识形成原因将帮助我们全面准确地把握他们作品丰富的人文关怀意蕴。(本文来源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李瑞华[2](2019)在《近代女性作家笔下的男性形象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当时特殊的历史和文化语境中,中国女性文学发展也迎来了第一个高潮。诸多女性作家在自我书写的同时,也将目光投向了男性,先后塑造出了多个男性形象,并在性别表征、外部形象、心理活动和情感特征等方面呈现出了群体性特点。对这些特点的分析和解读,可以获得对女性作家、作品和时代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32期)

刘传霞[3](2019)在《1950-1960年代女作家对新中国男性气质的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拥有自我再现权力的女作家们,在1950-1960年代不仅描绘出新中国妇女的生活图景与人生命运,创造了许多社会主义时代新妇女形象,而且也行使着她们再现男性的权力,创造出她们心目中的理想男性形象,积极参与现代男性气质以及性别话语的建构。女作家塑造的理想男性——战斗英雄、职业革命家等,补充、修订了男作家所建构的男子汉形象和男性气质,她们开掘出男英雄身上所拥有的柔和、单纯、羞涩、多情等所谓传统女性气质,打破男女两性性别角色与性别气质的对立形态以及权力等级关系,使男女两性角色与气质呈现出互相交流、互相补充的态势。(本文来源于《百家评论》期刊2019年05期)

徐寅[4](2019)在《因性别而异的多重阐释——当代藏族女作家汉语小说中男性形象塑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藏族汉语小说的发展呈现出了质的飞跃。结合部落文化、草原文化、都市文化以及寺院文化各自的特点,藏族女作家们在小说创作中对同族男性投以别样关注,这一方面显示出地域、族裔、宗教等多种文化综合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具有女性性别视角下的独特观照。女作家通过笔下富有代表性的四类男性形象塑造体现出她们因性别而异的美学思考,对其进行解读,能够对藏族社会生活中男性地位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本文来源于《民族文学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叶向东[5](2019)在《苏雪林文学批评:解构男性作家对女性形象的性幻想》一文中研究指出苏雪林的女性文学批评突出地表现为对现代男性作家关于女性形象的性幻想的解构。包括对张资平性爱小说创作中将女性形象仅仅作为一种性对象进行消解,消解男性作家小说创作中对于女性形象的变态性幻想;对郁达夫小说创作中性欲和性幻想的批评具有片面的深刻和情绪化的特点,是根据女性经验对男性传统的性幻想的颠覆;对于鲁迅小说中建构的女性形象及其性幻想是认可的,因为这种性幻想是正常的,具有含蓄性、细腻性和深刻性,是对女性主体性的真正建构。(本文来源于《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程麟淇[6](2019)在《男性作家笔下的“理想女性”——以《北京人》中的愫芳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愫芳是曹禺的经典作品《北京人》中一个非常具有典型意义的女性形象,与作品中的其他女性角色特别是令人憎恶的大奶奶曾思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愫芳被曹禺塑造成为一个在封建大家庭中逆来顺受、无私奉献、沉静寡言、温婉善良的形象,是一位典型的"理想女性"。曹禺作为一名男性作家,其塑造的女性形象本身也带有男性叙述的特色。本文通过对愫芳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来探讨男性作家在创作时融入的性别意识。(本文来源于《文化学刊》期刊2019年02期)

罗紫鹏[7](2019)在《清末民初男性作家弹词创作评述》一文中研究指出19世纪末至20世纪20-30年代,男性通俗小说家在时代变革与通俗文学地位上升的背景下创作了一批弹词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文词"类弹词以女性作家为主的局面,拓宽了弹词的形式内容,还追随着女性意识觉醒的步伐刻画了不同于以往的女性角色,进而以其具体的创作实践与探索开启了20世纪以来的弹词文学研究,并同时提升了弹词文学在学术史中的地位与价值。(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李师瑶[8](2018)在《从《琅琊榜》看女性网络小说作家笔下男性主人公形象的弱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琅琊榜》的主人公形象是一个病美男形象,不同于传统的"硬汉"形象,本文分析了梅长苏的"病态"在小说中的作用及审美效果,并认为这种现象和女性作家的写作意识有关。(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8年27期)

曾甜[9](2018)在《男性作家视阈下的女性小脚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宋始中国女性缠足开始颇见规模,出现了中国诗词史上第一首有资料可查的专咏缠足的诗歌。小说、戏曲、话本等文学作品中广泛涉及女性小脚书写。男性作家更是偏爱描写女性小脚。因此本文将从男性作家的视阈出发,分别从不同的文学作品中找出男性作家对女性小脚书写的材料并分析他们对女性"小脚"书写态度背后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8年11期)

谭梅[10](2017)在《现代男性作家的女性书写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文学史上,一些男性作家由于所处的令人忧患的生存环境和自身多重的现代身份,能够跳出传统性别秩序的禁锢,及时反思自己的性别观,并调整书写女性的基本立场。他们不仅在作品中大体完成了女性形象从古代到现代的转换,还呈现出与女作家不同的叙述特征。与女(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7-05-22)

男性作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当时特殊的历史和文化语境中,中国女性文学发展也迎来了第一个高潮。诸多女性作家在自我书写的同时,也将目光投向了男性,先后塑造出了多个男性形象,并在性别表征、外部形象、心理活动和情感特征等方面呈现出了群体性特点。对这些特点的分析和解读,可以获得对女性作家、作品和时代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男性作家论文参考文献

[1].周小东.论陕西“农裔城籍”作家男性中心意识的成因——以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为例[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

[2].李瑞华.近代女性作家笔下的男性形象解读[J].北方文学.2019

[3].刘传霞.1950-1960年代女作家对新中国男性气质的建构[J].百家评论.2019

[4].徐寅.因性别而异的多重阐释——当代藏族女作家汉语小说中男性形象塑造分析[J].民族文学研究.2019

[5].叶向东.苏雪林文学批评:解构男性作家对女性形象的性幻想[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9

[6].程麟淇.男性作家笔下的“理想女性”——以《北京人》中的愫芳为例[J].文化学刊.2019

[7].罗紫鹏.清末民初男性作家弹词创作评述[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9

[8].李师瑶.从《琅琊榜》看女性网络小说作家笔下男性主人公形象的弱化[J].青年文学家.2018

[9].曾甜.男性作家视阈下的女性小脚书写[J].北方文学.2018

[10].谭梅.现代男性作家的女性书写特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

论文知识图

焦点字数比差服饰是差别最大的焦点,女...人物职业结构分布图国内外人物角色分布图弓馆及卜卜父中央图书馆的学位论文日录...香港电影故事梗概(4则)《干柴烈火》(1)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标签:;  ;  ;  ;  ;  ;  ;  

男性作家论文_周小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