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脑血流改变的SPECT及乙酰唑胺SPECT研究

抑郁症患者脑血流改变的SPECT及乙酰唑胺SPECT研究

徐伊[1]2004年在《抑郁症患者脑血流改变的SPECT及乙酰唑胺SPECT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用SPECT测定抑郁症患者局部脑血流(rCBF)改变,比较乙酰唑胺脑负荷试验后脑血流灌注变化,观察抑郁症患者脑血流下降区域的脑血管的调节能力,以及是否存在潜在缺血灶,并探讨脑血流量变化与抑郁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 方法: 收集18例未经抗抑郁治疗的符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以19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检查,观察其脑血流灌注情况。以Hamilton抑郁量表和焦虑量表作为反映抑郁严重程度的指标,观察脑血流改变和抑郁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抑郁症患者48h后口服乙酰唑胺2g,再行SPECT检查(乙酰唑胺脑SPECT)。观察服用乙酰唑胺前后脑内缺血的变化。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抑郁组患者双侧额叶、颞叶的rCBF显着下降(p<0.01~0.05),左顶叶、右基底节rCBF也明显降低(p<0.05);同时,抑郁症患者局部脑血流低灌注存在不对称性,以左侧更加明显。服用乙酰唑胺后,原脑内各血流灌注下降部位恢复正常血供,未发现潜在缺血病灶。抑郁症患者rCBF与HAMD量表总分无明显相关,而与其某些亚相因子显着相关,双侧额叶rCBF与HAMA量表总分呈负相关。 结论: 抑郁症患者存在某些特定部位脑血流灌注下降;乙酰唑胺脑负荷SPECT实验未发现抑郁症患者存在潜在缺血部位,而且使其局部脑血流低灌注状态恢复正常。提示抑郁症患者脑rCBF改变区域的血管调节能力良好,其血流下降的原因并非血管本身器质性病变所致。

徐伊, 徐浩, 贾艳滨, 徐安定[2]2005年在《抑郁症患者局部脑血流变化的SPECT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用SPECT测定抑郁症患者的局部脑血流(rCBF),比较乙酰唑胺脑负荷试验后脑血流灌注变化,观察抑郁症患者脑血管的调节能力,以及是否存在潜在缺血灶。方法以18例未经抗抑郁治疗的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19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检查。抑郁症患者48h后口服乙酰唑胺2g,再行SPECT检查。观察服用乙酰唑胺前后脑内血流的变化。结果抑郁组患者双侧额叶、颞叶的rCBF显着下降(P<0.01~0.05),左顶叶、右基底节rCBF也明显降低(P<0.05);同时,抑郁症患者局部脑血流低灌注存在不对称性,左侧灌注更低。服用乙酰唑胺后,原脑内各血流灌注下降部位恢复正常血供,未发现潜在缺血病灶。结论抑郁症患者某些特定部位存在脑血流灌注下降;乙酰唑胺脑负荷SPECT试验未发现抑郁症患者存在潜在缺血部位,而且使其局部脑血流低灌注状态恢复正常。

吴秋莲[3]2006年在《抑郁症患者脑血流灌注显像的护理配合》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脑血流灌注显像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对18例抑郁症患者和19名健康体检者进行脑血流灌注显像,抑郁症者加做乙酰唑胺负荷试验。显像前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好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显像和负荷试验中密切配合,注意观察乙酰唑胺的不良反应。结果健康体检者显像正常,抑郁症患者中13例阳性。结论高质量的护理配合对于安全和有效地开展抑郁症患者脑血流灌注显像和乙酰唑胺负荷试验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陈健, 徐浩, 徐伊[4]2005年在《~(99)Tc~m-ECD SPECT局部脑血流显像乙酰唑胺试验对抑郁症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乙酰唑胺负荷试验前后抑郁症患者局部脑血流(rCBF)的变化,评价其局部脑血管储备功能。方法以18例未经抗抑郁治疗的成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18名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进行99Tcm-双半胱乙酯(99Tcm-ECD)SPECT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用半定量分析方法测定受检者的rCBF。在第一次检查后48h,患者口服乙酰唑胺片2克,再行SPECT脑血流显像。结果抑郁症组患者双侧上、下部额叶,双侧前、后部颞叶,双侧顶叶、左侧基底节rCBF明显降低(P<0.01);同时,左侧顶叶rCBF灌注比对侧更低(P<0.01)。服用乙酰唑胺后,原脑内低灌注区部位的rCBF均明显增高(P<0.01),但没能恢复到正常水平(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着不同部位和程度的rCBF灌注减低区,乙酰唑胺脑试验可使原来呈低灌注状态的rCBF明显提高。

修雁[5]2009年在《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的方法学及在评价甲亢患者脑功能损害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对~(99)Tc~m-ECD脑血流灌注显像图像分析方法、负荷试验方法以及相关的临床应用进行探讨;重点探讨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在甲亢患者脑功能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探讨甲亢患者脑灌注改变模式及其可能相关因素;分析甲亢患者抑郁、焦虑情绪以及认知功能改变,并探讨其可能相关因素。方法:1.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的方法学研究130例受试者共行169次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显像剂为~(99)Tc~m-ECD,剂量约为1110MBq,显像仪器为Elscint Apex Sp-6或Marconi Irix叁探头SPECT。其中,34例健康志愿者(男性20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35.03±11.81岁)行静息脑血流灌注显像,分析~(99)Tc~m-ECD在正常成人脑组织中的分布模式,并比较目测及半定量方法的分析结果。另外选择28例健康志愿者(男性8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35.8±9.41岁)行静息脑血流灌注显像,应用Brain search 1.10软件自动提取脑功能区及血流半定量值,并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选择7例甲亢患者治疗前、后的静息SPECT脑血流灌注图像,应用SPM2.0软件进行位置矫正、归一化及平滑处理,以介绍本文中SPM分析甲亢患者脑血流灌注图像的方法。1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男性1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34±10.5岁)和11例健康对照者(男性3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28.0±9.7岁)行静息脑血流灌注显像,并与CT进行比较。24例脑缺血性疾病患者(男性13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60.0±13.2岁)和8例正常对照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2.0±12.9岁)分别行静息及潘生丁负荷脑血流灌注显像。2.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在评价甲亢患者脑功能损害中的应用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37例临床确诊为甲亢的患者(男性10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39.27±10.58岁)纳入病例组,分成短病程组(病程小于等于6个月,n=15)和长病程组(病程大于6个月,n=22):其中,7例甲亢患者经治疗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后评价其脑血流变化。年龄、性别、文化、婚姻相匹配的28例健康志愿者(男性8例,女性20例;平均35.8±9.41岁)纳入正常对照组。静脉注射~(99)Tc~m-ECD1110MBq后约30分钟应用Marconi Irix叁探头SPECT采集静息脑血流灌注图像。组间脑血流灌注比较均应用统计参数图SPM2.0软件行体素对体素的团体t检验(FWE矫正,阈值设为0.05)。应用Brain search 1.1软件自动提取脑功能区及其血流半定量值,并结合相关指标分析甲亢患者脑血流灌注异常的可能相关因素。人格特征分析应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其中35例患者(2例未完成)及28例正常对照者行人格特征分析,并进行相关研究;分析7例患者治疗后人格特征变化。甲克患者情绪分析对37例甲亢患者和28例正常对照者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抑郁、焦虑情绪及其中7例患者治疗后情绪变化;并结合脑血流灌注及其他相关指标分析甲亢患者发生抑郁、焦虑的可能相关因素。甲亢患者认知功能评定对37例患者及28例正常对照者应用数字划消试验测定注意力,应用韦氏记忆量表甲测定记忆力;结合脑血流灌注及其他相关指标分析甲亢患者认知功能改变的可能相关因素;分析7例患者治疗后注意力、记忆力变化。结果:1.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的方法学研究~(99)Tc~m-ECD在脑不同部位中的分布差异较大,而相同部位个体间差异较小;半定量分析与目测分析结果相关性较好。脑区自动提取法提取脑区与解剖部位相符合,该方法显示部分脑区~(99)Tc~m-ECD摄取与应用感兴趣区半定量法所反映~(99)Tc~m-ECD的脑正常分布模式基本一致,但该方法能获取更多脑区的信息。SPM分析时图像预处理是研究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SPM分析可直观显示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的脑区。静息SPECT脑灌注显像探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脑部病变的灵敏度分别为67.7%和为80%;对有神经系统受累症状者,灵敏度为80%,CT仅为20%:无神经系统受累症状者,SPECT脑灌注显像灵敏度为70%。扣带回、颞顶叶是SLE患者脑部受损较常见部位。静息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和潘生丁负荷显像探测脑缺血病变的灵敏度分别为58.3%和83.3%。潘生丁可探测到四种不同的脑血管反应类型。2.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在评价甲亢患者脑功能损害中的应用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与正常对照组(n=28)比较,甲亢患者(n=37)边缘系统包括海马、海马旁回、前扣带回、后内嗅皮层、后旁嗅皮层、膝下皮层、杏仁体、尾状核以及额叶(上、中、下额回及内侧额回)血流灌注减低;右小脑吲部及脑干存在血流灌注减低(FWE矫正,p<0.05)。短病程与长病程组患者血流灌注减低部位基本相似,长病程组血流减低范围稍大于短病程组。7例患者治疗后边缘系统包括海马旁回、钩回、前扣带回、颞叶脑血流灌注有改善(FWE矫正,p<0.05)。甲亢患者钩回、左舌回、后扣带回、左枕下回、左视觉联合皮层、胼胝体下回脑血流与FT3呈显着负相关(p<0.05);左钩回、左舌回、左视觉联合皮层、左枕中回、枕下回、左后扣带回、左膝下皮层、左尾状核血流与FT4呈显着负相关(p<0.05);右枕中回血流与sTSH呈显着负相关(p<0.05)。甲亢患者脑血流与TgAb、TRAb、TPOAb无显着相关(p>0.05)。人格特征分析与正常对照组(n=28)比较,甲亢患者(n=35)具有情绪不稳定(神经质N)、精神质的人格特征(p<0.05);甲亢神经质维度N评分与丘脑、海马旁回、后内嗅皮层、苍白球、乳头体血流呈显着负相关(p<0.05);7例患者治疗后人格特征未见显着变化(p>0.05),但神经质维度N评分有明显减低趋势(t=1.883,p=0.092)。情绪分析与正常对照组(n=28)比较,甲亢患者(n=37)具有轻、中度抑郁和焦虑(p<0.05);短病程与长病程组患者间无显着差异(p>0.05)。7例患者治疗后抑郁情绪明显改善((p<0.05),而治疗后与治疗前及与对照组焦虑评分均无显着差异(p>0.05)。边缘系统、丘脑及基底节血流与抑郁显着相关(p<0.05);右丘脑血流与焦虑显着相关(p<0.05)。内倾而不稳定的人格特征以及胼胝体下回血流减低是抑郁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不稳定的人格特征是焦虑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认知功能评定与正常对照组(n=28)比较,长病程组患者(n=22)记忆力受损(p<0.05);短病程组(n=15)记忆力及所有患者注意力无明显受损(p>0.05)。年龄、右尾状核、右腹前核、右乳头体血流是正常对照者注意力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病程、FT4、右颞极、右尾状核、右听觉联合皮层血流是甲亢患者注意力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年龄、注意力、右顶上小叶、右压后扣带皮层血流灌注是正常对照记忆力的影响独立因素,年龄、注意力、FT4、左丘脑、右杏仁体血流是甲亢患者记忆力的影响独立因素(p<0.05)。记忆力、注意力与抑郁、焦虑、FT3、sTSH及自身抗体均无显着相关性(p>0.05)。结论:~(99)Tc~m-ECD在不同部位脑组织中的分布差异较大;年龄会轻微改变其在某些部位的分布;脑功能自动提取法能准确、方便地提取功能脑区及血流半定量值;SPM分析可客观、直观地显示有统计意义脑区;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能够灵敏探测脑部缺血性病变;潘生丁负荷显像可提高脑缺血性病变检出的灵敏度、探测脑血管储备力。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能客观评价甲亢患者脑血流异常;甲亢患者边缘系统、额叶、右小脑吲部和脑干血流灌注减低,局部脑血流异常可能与甲状腺激素增高有关;经治疗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后,患者脑血流灌注可能有改善;甲亢患者有明显抑郁、焦虑情绪,其发可能与内向而不稳定的个性特征及局部脑血流减低有关;治疗后抑郁明显改善,焦虑有改善;病程较长甲亢患者有记忆力受损,可能与丘脑、杏仁体等记忆相关脑区血流减低有关;甲亢患者注意力无明显受损。

参考文献:

[1]. 抑郁症患者脑血流改变的SPECT及乙酰唑胺SPECT研究[D]. 徐伊. 暨南大学. 2004

[2]. 抑郁症患者局部脑血流变化的SPECT研究[J]. 徐伊, 徐浩, 贾艳滨, 徐安定.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5

[3]. 抑郁症患者脑血流灌注显像的护理配合[J]. 吴秋莲. 护理学杂志. 2006

[4]. ~(99)Tc~m-ECD SPECT局部脑血流显像乙酰唑胺试验对抑郁症的研究[J]. 陈健, 徐浩, 徐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5

[5]. 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的方法学及在评价甲亢患者脑功能损害中的应用研究[D]. 修雁. 复旦大学. 2009

标签:;  ;  ;  ;  ;  ;  ;  ;  

抑郁症患者脑血流改变的SPECT及乙酰唑胺SPECT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