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习俗论文_徐永安

导读:本文包含了祭祀习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祭祀,习俗,阿拉善,傣族,蒙古族,胶东,面塑。

祭祀习俗论文文献综述

徐永安[1](2018)在《湖北各地的青苗会及其相关祭祀习俗》一文中研究指出青苗会是对应稻麦种植、生长的自然过程,在春祈、秋报大仪式的时空框架中进行的祭祀活动。湖北山区、丘陵地区粮食作物有稻、麦双熟,平原地区多以两季水稻为主,青苗会及两端的春祈、秋报仪式普遍存在。通过归纳《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中南卷·上)、《湖北民俗志》中的湖北各地青苗会文献,再现其历史上曾经存在的概貌和大致规律。青苗会活动大致分为叁个时间段:正月十五前后至二月初、叁月底到四月、五月底到八月初。从有关的古代典籍中梳理了青苗会相应的历史渊源,及其在民间的一些流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李燕[2](2017)在《从《九歌》看楚人的祭祀习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屈原《九歌》、《招魂》、《大招》的研究,对楚人在祭祀时的仪式、祭祀中使用的乐器、巫舞分析讨论,弄清楚乐器类别名称,巫舞的基本情况。进而从中了解楚人的祭祀习俗。(本文来源于《汉江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张凯月[3](2017)在《神话语境下的山神祭祀习俗与初民意识——以《山海经》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历史上,《山海经》是现存记载中国古代神话最为丰富的资料。神话直接或间接地勾勒出人类过去在改造自然过程中的生活状态、生存环境,以神话思维的角度能够探索出民族精神、民族心理、民族文化等文化因子产生的内在根源。本文通过对《山海经》山神祭祀仪式进行分析,试探寻一个民族的原始思维和心理,从神话语境中还原古人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体现出的原始初民意识,主要是生存意识,其中主要体现为对自然力的敬畏,由此衍生的万物有灵观、推己及神的思维方式、以实用性为出发点的祈福禳灾心理以及带有巫术性质的血的崇拜思想,其出发点皆是源于对自身的生存的忧患和渴望。(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7年08期)

宋宁而,甘晓冬[4](2017)在《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变迁——对胶东渔村面塑祭祀习俗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取舍"问题显得尤为突出。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胶东渔村祭祀面塑习俗的形式、内涵正在发生潜移默化的演变,其现代性变迁呈现出习俗分工的明确化,参与群体角色的多元化,受众范围的扩大化以及意识形态的去神秘化等特点;面塑祭祀习俗形式的改变始终未偏离"祭祀"这一核心,但在祭祀仪式被保留的同时,内涵已与过去产生重大差异。面塑祭祀习俗发生现代性变迁的原因在于家庭结构的变化、生产方式和消费需求的改变以及文化认同。面塑祭祀的传统并非胶东地区历史上静止不动的存在,而是胶东地区人们集体记忆加工、传承的建构产物;面塑祭祀传统存续至今并获重构的事实本身说明胶东地域社会对这一重构的需要;面塑祭祀不仅是胶东地区过去与现在的连接媒介,同时还是应对未来各种可能的手段。"现代"的胶东面塑祭祀习俗因为有相应的"传统"习俗而呈现出自身现代的内涵。(本文来源于《广东海洋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覃慧宁[5](2016)在《作为研究视角的“社”信仰——以广西龙江流域村落历史及祭祀习俗为个案》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回顾近代以来与"社"这一概念相关的研究的基础上,从广西龙江流域宜州市一个普通村庄的历史叙述及当地"做社"祭祀习俗切入,分析村落"社"信仰生命力的来源,认为"社"源自于自然崇拜,承载着道德规范的力量,建构起信仰与禁忌相互依存的社会观念。与"社"相关的信仰与祭祀习俗在历史与当下的多重内涵,及其存续方式所蕴含的社会意义,足以使之成为切入民间社会研究的重要视角,在田野实践上构成一种方法论。(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研究》期刊2016年04期)

索忠,才旦[6](2016)在《浅析藏彝走廊带本波教丧葬朵玛祭祀习俗——以阿坝州松潘县川主寺镇祁命村民间丧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藏彝走廊带上至今流传的古象雄本波教丧葬习俗由本波教导师"东巴·幸饶米奥庆"所创,有悠久的习俗信仰历史。丧葬祭礼主要以雍仲龙基朵玛来完成。以内容划分,朵玛祭文由唐卡卷轴画和纯文本书卷组成。而藏彝走廊带上有寺庙的地区朵玛祭文普遍用纯文本书卷作保留。以阿坝州松潘县川主寺镇祁命村民间丧葬为例,死者去世后"喇嘛""和尚"诵开路经《中阴图卓》和超度经《雍仲龙基》,举行祈愿法事活动为死者超度。(本文来源于《世界宗教文化》期刊2016年04期)

艾君[7](2016)在《祭祀习俗也要与时俱进》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明节期间,一组《济南公墓垃圾如山工人每天背4000斤》的照片,引起社会关注。据悉,4月4日,济南玉函公墓内,祭奠垃圾堆积如山,并散发出一股刺鼻的臭味,其中垃圾里有祭祀的糕点、腐烂的水果、凌乱的空酒瓶和难以降解的塑料袋。该公墓清洁工一日清理垃圾达到几十吨,累坏清洁工。不少市民称,为了让墓地清洁工节假日减轻工作量,可以用环保的形式祭奠亲人。(本文来源于《工会博览(下旬版)》期刊2016年04期)

吴懿航,盛连香[8](2016)在《阿拉善骆驼崇拜及祭祀习俗》一文中研究指出阿拉善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传承,使得骆驼成为当地民族生产生活的重要工具。阿拉善盟也因此得到了"骆驼之乡"的美誉。在千百年与骆驼相依为命的过程中,阿拉善人民,尤其是当地的蒙古族,对骆驼产生了浓重的敬仰和崇拜之情。在阿拉善,许多蒙古族牧民都传承着古老的祭祀骆驼的习俗。这不仅是因为骆驼对当地人民做出的卓越贡献,更是蒙古族知恩图报、忠厚善良的优良的民族美德体现,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影响,是阿拉善蒙古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6年11期)

李娇,黄和兰,唐雪琼[9](2016)在《景迈山傣族祭祀习俗与生态保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普洱市澜沧拉祜自治县景迈山千年万亩古茶园中的世居傣族为案例对象,研究傣族的祭茶神、水神、神山、神树等祭祀习俗,挖掘植根其上的生态保护意识、生态保护实践。研究能够丰富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内涵,为当地生态环境和古茶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为其它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普洱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鞠梦[10](2016)在《四季青村许氏宗族祭祀习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宗族是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核心。它以血缘为纽带,世系为原则,通过自卫生产、祭祖拜先、家规族训、赡贫济弱等方式对传统基层社会民众的生存、凝聚、教化、自治、互助等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在文化变迁的过程中,对于同一祖先的认同、崇拜和祭祀则是宗族维护其价值判断,建构家族记忆和宗族秩序的有效手段。宗族祭祀是最具民间性、草根性和乡土性的民间信仰文化,同时它也反映着宗族与社会的现实关系。作为集体表象、祖先记忆和宗族文化认同的标志,宗族祭祀习俗的变迁最直接的表现出现代化和城镇化施加于传统乡土社会的影响。本文以甘肃省兰州市四季青村许氏宗族祭祀习俗为研究对象,以当地20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的现代化改造和城镇化进程为背景,通过对该习俗时空域变迁的描绘和分析,探究其仪式精神与乡土情感的变化脉络。借由对该习俗发展现状的观察与研究,明晰宗族文化及其祭祀传统于当今社会的意义。本文分为绪论、正文、结语叁个部分。绪论部分由选题缘起和选题意义引入,着重分析了本文所涉及到的相关理论的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的切入视角、探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正文由四章组成。第一章介绍了田野地点四季青村的自然及人文情况,并对研究对象许氏宗族的谱系、婚姻制度、社群组织等进行了概述和分析。第二章围绕四季青村许氏宗族祭祀习俗及其所处的时空域展开论述。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出发,分别探讨了许氏宗族对原有祭祀习俗的传承、改造和许氏家庙、家族墓地所承载的家族祭祀传统、祭祀心理,祭祀观念伴随时空变迁而发生变化的问题。第叁章在参与观察一场家族祭祀仪式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当代许氏宗族祭祀仪式中出现的变异。摘取四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祭文、立碑、散胙和集资,分别讨论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深厚情感。第四章就祭祀习俗的内涵和意义两个问题展开讨论,针对“家族记忆”的创造主体、创造缘由、改造方法及互动方式等问题进行剖析和解答;然后选用“理想状态”, “现实情况”, “解决方案”的逻辑链条将“家族秩序”的话题串联起来,借助观察和访谈得来的一手资料,对家族祭祀习俗在其家族权力变迁中所发挥的作用予以总结和辨析。结论部分明确指出城镇化与乡土传统再发明之间的关系,从本体论的角度出发,将宗族视为乡土文化的主体,强调文化变迁中传统力量与新力量的共通与共融。(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期刊2016-02-10)

祭祀习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通过对屈原《九歌》、《招魂》、《大招》的研究,对楚人在祭祀时的仪式、祭祀中使用的乐器、巫舞分析讨论,弄清楚乐器类别名称,巫舞的基本情况。进而从中了解楚人的祭祀习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祭祀习俗论文参考文献

[1].徐永安.湖北各地的青苗会及其相关祭祀习俗[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2].李燕.从《九歌》看楚人的祭祀习俗[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

[3].张凯月.神话语境下的山神祭祀习俗与初民意识——以《山海经》为例[J].大众文艺.2017

[4].宋宁而,甘晓冬.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变迁——对胶东渔村面塑祭祀习俗的考察[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7

[5].覃慧宁.作为研究视角的“社”信仰——以广西龙江流域村落历史及祭祀习俗为个案[J].广西民族研究.2016

[6].索忠,才旦.浅析藏彝走廊带本波教丧葬朵玛祭祀习俗——以阿坝州松潘县川主寺镇祁命村民间丧葬为例[J].世界宗教文化.2016

[7].艾君.祭祀习俗也要与时俱进[J].工会博览(下旬版).2016

[8].吴懿航,盛连香.阿拉善骆驼崇拜及祭祀习俗[J].才智.2016

[9].李娇,黄和兰,唐雪琼.景迈山傣族祭祀习俗与生态保护研究[J].普洱学院学报.2016

[10].鞠梦.四季青村许氏宗族祭祀习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

论文知识图

:颍上民间团体参与闹元宵活动2010年...一3传统传统祭祀习俗投向阴度复活...一受访者了解封禅与祭祀习俗的途...祭喜利妈妈-祭喜利妈妈《麒麟送宝》(一)造船的有关祭祀习俗-惠安海边...

标签:;  ;  ;  ;  ;  ;  ;  

祭祀习俗论文_徐永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