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暴雨论文_蒋林杉

导读:本文包含了辽宁暴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暴雨,辽宁,环流,傅立叶,尺度,系统,列车。

辽宁暴雨论文文献综述

蒋林杉[1](2019)在《WRF和MM5模式对辽宁暴雨模拟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实现对中尺度现象的有效预测要用到MM5,该项技术在中国范围内有深入应用,本文研究WRF和MM5模式对辽宁暴雨模拟的对比,概述WRF和MM5模式功能特征,讨论对天气过程的描述和试验方案的设计,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WRF和MM5模式对辽宁暴雨模拟的结果,希望本文的观点能为关注此话题的研究者提供参考意见。(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19年25期)

穆广田,周欣欣[2](2019)在《吉林油田力保强降雨期间“零损失”》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记者穆广田 通讯员周欣欣)近一周以来,吉林油区进入降雨模式。吉林油田超前做好应急抢险和措施保障,严阵以待应对雨情和严峻的防汛形势。进入7月份,这个公司便与省市应急管理部门和气象部门建立起随时沟通咨询制度,根据第一时间掌握的气象信息,制定(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报》期刊2019-08-19)

张巍[3](2019)在《不同联合分布模型在辽宁中部地区不同历时设计暴雨组合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不同联合分布模型,对辽宁中部地区不同历时设计暴雨进行组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拟合优度评价指标,GH Copula函数建立的不同历时降雨的联合分布模型最优,辽宁中部地区年最大1 d降雨和最大3 d降雨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应用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阎琦,赵梓淇,李爽,周天娇,滕方达[4](2019)在《2018年辽宁两次致灾台风暴雨动力机制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常规、非常规、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8月两次北上台风影响辽宁大暴雨动力机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过程均是在叁带系统作用下出现的,副高稳定且外围有2个台风活动,西风带短波槽东移。强降水落区均位于高、低空急流耦合上升区。"摩羯"过程水汽输送通道长且宽、持续时间久;"温比亚"过程的水汽输送路径和持续时间短。"摩羯"过程,辽宁东部西南风与偏西风在等θse密集区汇合后对等θse线有向东北方向拉伸作用,形成伸长变形锋生;辽宁东南部边缘附近风向与θse密集带垂直,θse密集带上风速切变导致切变变形锋生,其作用与伸长变形锋生作用迭加,是暖区锋生的动力机制。"温比亚"过程偏南风、偏东风两股气流汇合驱动θse梯度增大导致伸长变形锋生、切变变形的两个分解项形成的锋生与散度项在辽宁东南部有很好的配合,叁者共同形成强锋生。"摩羯"过程水汽输送、辐合作用使得辽宁大部水汽充分,暖区锋生次级环流产生的上升运动,促使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导致大暴雨;"温比亚"过程,在水汽达到暴雨阈值、对称不稳定条件下,台风倒槽辐合与强锋生次级环流共同作用导致动力抬升作用快速增强,水汽强烈辐合并向高层输送形成大暴雨。(本文来源于《灾害学》期刊2019年03期)

梁卓然[5](2019)在《辽宁暴雨洪水空间特征及其区域划分》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辽宁省基础水文数据库为依托,选取544个雨量站、64个水文站作为代表站,采用ArcGIS空间分析等技术,系统识别辽宁省暴雨洪水要素空间特征。在此基础上,综合暴雨洪水发生的频次和量级两方面特征,采用可变模糊聚类方法对辽宁省进行暴雨洪水区域划分,并对各分区暴雨洪水特征进行统计,为辽宁省防洪减灾决策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东北水利水电》期刊2019年06期)

李爽,丁治英,赵欢,邢蕊,康晓玉[6](2018)在《2014年辽宁地区一次短时暴雨过程多尺度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再分析资料和中尺度数值模式(Weather Research Forcast,WRF)输出的高分辨率资料,分析了2014年7月20—21日辽宁地区一次短时暴雨过程的环流形势、中尺度特征和云物理降水机制。结果表明:2014年辽宁地区此次短时暴雨天气过程发生在500 h Pa槽前、850 h Pa切变线前和低空急流左侧的辐合区中,高空急流的"抽吸作用"加强了上升运动,并有远距离热带气旋通过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间接的向辽宁地区输送水汽。地面中β尺度气旋性环流触发了暴雨中心的降水,冷空气的侵入对降水强度影响较大。最大降水由下沉运动向南的冷出流与偏南暖湿入流的低层辐合及中层偏北入流和偏南入流的辐合引发,中γ尺度次级环流的存在加强了上升运动。另外,不同时段的云物理降水机制不同,降水最强时雨水含量随着霰粒子的增多而迅速增加,主要表现为冰相粒子的冷云降水,霰粒子的融化起主导作用;冷云降水的效率明显高于暖云降水,易造成强度较大的短时强降水。(本文来源于《气象与环境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常姝婷,徐玉秀,常松[7](2018)在《“8·16”暴雨在辽宁不同地区的雨强和持续性及其对农牧业影响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8月15—17日辽宁地区出现特大暴雨过程,对当地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利用探空资料、地面实测资料及ECWMF再分析资料,通过分析高低空天气形势、水汽条件以及垂直运动条件,对"8·16"暴雨在辽宁不同地区的雨强和持续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中尺度环流场为该次暴雨提供了十分有利的背景条件,高空急流和低空切变提供良好的动力抬升条件,地形和局地水汽量是不同地区雨强和雨量存在差别的重要因子,整个天气过程清原县总降水量最大、持续时间最长,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小时最大雨强出现在黑山县为108.2 mm。该次暴雨对辽宁地区的农牧业生产产生巨大损失,辽宁省农业受灾情况严重,其中,黑山县农牧渔业直接经济损失达到2.12亿元人民币;西丰县农牧渔业损失达2.745亿元人民币;抚顺市农作物受灾面积1 803.47 hm~2,对农业生产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2 366万元人民币;新宾县农作物受灾总面积5 244.3 hm~2、成灾面积4 387 hm~2、绝收面积1 341.5 hm~2、毁坏耕地面积890.3 hm~2,死亡大牲畜135头、羊50只。(本文来源于《畜牧与饲料科学》期刊2018年10期)

程攀,孙虹雨,肖光梁[8](2018)在《2005-2015年辽宁省长历时暴雨时空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内外针对暴雨的研究比较多,但大多局限于运用国家站降水资料进行的研究,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民对预报的要求越来越多,国家站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建设加密自动站越来越受到各地的重视。自2005年至2015年期间,加密自动站在辽宁省快速布设,2005年辽宁省仅142个加密自动站点,到2015年底,辽宁省就有1509个加密自动站点;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大大提升。本文利用辽宁省国家站和加密自动站逐小时降水,要求各站1小时降水量≥10mm,且连续降水时间≥6个小时以上的站点;运用傅立叶变换小波分析方法,研究辽宁省长历时暴雨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和周期分布。重新探讨这种长历时暴雨在辽宁省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2005-2015年辽宁省符合小时雨量超过10mm并且持续时间超过5h的国家站和加密自动站站点共有388个,其中符合长历时暴雨条件的站次共有461次。且在全省分布较为分散,遍布全省14个地级市,但也有高集中、散点状等空间分布特征。(2)辽宁省长历时暴雨站次发生地大体可总结为叁个分布带上:辽宁省中部辽河流域散团状分布带、大连-丹东线状分布带和辽西密集团状分布带。并且长历时暴雨单站最高出现次数为7次,最长持续时间为15h,最大累计降水量为453.7mm。(3)长历时暴雨站次累计最大雨量分布较为分散,大致分为叁个区域,丹东-桓仁分布区、沈阳-铁岭分布区和建平分布区。其他区域的长历时暴雨累计量虽然较少,但100-200mm的降水量依然占据大多数。(4)长历时暴雨"站次"的年变化特征呈现平均每年出现站次41.91次,平均每年出现时间244.18h。且2012年出现站次最多,总降水时间也最多,高达1034h,但"站次比"最高的为2010年。(5)长历时暴雨"站次"的出现最多的季节是夏季,其次是春季,冬季出现次数为0;并且夏季中以8月上旬出现为多,7月下旬次之,符合辽宁省汛期最强降水"七下八上"的特点。在日变化中,长历时暴雨较多的站次主要集中在月初的2到5日,并呈现"叁峰两谷"的规律。在日变化过程中,小时雨强超过10mm的短时暴雨主要集中在夜间,凌晨4点达到顶峰;白天明显呈现在低值区,15时达到最低。(6)长历时暴雨日变化周期规律较为集中,共有两个大值中心,呈现明显的准14d的大周期特征,和准2d的小周期特征。短时暴雨时变化周期特征中呈现准20h的大周期分布特征,和准4h的小周期特征;并且当周期为4h时,周期振荡信号经历了正-负-正-负-正-负-正-负的循环特点。(本文来源于《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 灾害天气监测、分析与预报》期刊2018-10-24)

曹世腾,徐迪,陈宇,杨雪,杨磊[9](2018)在《辽宁副高纬向型分散性暴雨多尺度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局地分析预报系统(Local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System,LAPS)融合全球预报模式1°×1°预报场、TBB卫星数据、多普勒雷达、GPS遥感水汽和地面观测资料,输出空间分辨率为5 km、时间分辨率为1 h的分析场,对2016年8月12日辽宁地区副高纬向型大暴雨过程的多尺度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本次暴雨为副高纬向型暴雨个例,副高北边界呈明显纬向分布。中层切变线逐渐东移过程中触发对流,同时在副高边缘的北边界与850h Pa偏西气流交界的暖区也触发了对流系统。中尺度切变线触发对流系统具有清晰的动力辐合结构特征,地面往往存在较强的中尺度辐合线,并且随着中尺度切变系统移动,而偏西气流与副高边缘交界的暖区内触发的对流系统开始阶段往往并没有在地面出现辐合特征,而是在强盛阶段出现较强的辐合特征。(2)中尺度辐合线触发对流系统的气旋式辐合结构清晰,但是暖区新生对流系统开始动力结构一般,但是在旺盛阶段中低层出现中尺度辐合作用。副高边缘的对流系统更容易随着偏西气流向着高能量高湿度区域移动。(3)中尺度切变线和地面锋面过境前,环境受偏西气流影响,暖区触发的对流系统中PWV会达到67 mm以上,即使中β对流系统移走后,受西南气流影响,其周边区域PWV也会维持在65 mm。但是当中尺度切变线和地面锋面过境后,环境水汽条件会迅速降低,PWV降低到60 mm,后期没有再触发新的对流。(4)西南气流触发的对流在随着西南气流移动过程中,从水汽云图发现干侵入特征,随后对流系统降水加强。(本文来源于《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20 深度信息化:应用支持与智能发展》期刊2018-10-24)

于增华,万千惠[10](2018)在《一次辽宁区域暴雨天气过程分析及可预报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常规、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雷达、区域模式预报对2017年8月3日发生在辽宁岫岩地区的特大暴雨过程的强对流天气条件、多尺度系统形变过程进行了分析。对流系统的强不稳定条件为本次暴雨提供充分的抬升作用,大气中存在较强的急流及切变。另外岫岩地区的地形也为暴雨的"列车效应"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使用全球模式及区域模式对比分析,得出区域模式的可预报性要优于全球模式。(本文来源于《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 灾害天气监测、分析与预报》期刊2018-10-24)

辽宁暴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讯 (记者穆广田 通讯员周欣欣)近一周以来,吉林油区进入降雨模式。吉林油田超前做好应急抢险和措施保障,严阵以待应对雨情和严峻的防汛形势。进入7月份,这个公司便与省市应急管理部门和气象部门建立起随时沟通咨询制度,根据第一时间掌握的气象信息,制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辽宁暴雨论文参考文献

[1].蒋林杉.WRF和MM5模式对辽宁暴雨模拟的对比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9

[2].穆广田,周欣欣.吉林油田力保强降雨期间“零损失”[N].中国石油报.2019

[3].张巍.不同联合分布模型在辽宁中部地区不同历时设计暴雨组合分析中的应用[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9

[4].阎琦,赵梓淇,李爽,周天娇,滕方达.2018年辽宁两次致灾台风暴雨动力机制对比分析[J].灾害学.2019

[5].梁卓然.辽宁暴雨洪水空间特征及其区域划分[J].东北水利水电.2019

[6].李爽,丁治英,赵欢,邢蕊,康晓玉.2014年辽宁地区一次短时暴雨过程多尺度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8

[7].常姝婷,徐玉秀,常松.“8·16”暴雨在辽宁不同地区的雨强和持续性及其对农牧业影响的分析[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8

[8].程攀,孙虹雨,肖光梁.2005-2015年辽宁省长历时暴雨时空特征分析[C].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灾害天气监测、分析与预报.2018

[9].曹世腾,徐迪,陈宇,杨雪,杨磊.辽宁副高纬向型分散性暴雨多尺度特征分析[C].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20深度信息化:应用支持与智能发展.2018

[10].于增华,万千惠.一次辽宁区域暴雨天气过程分析及可预报性分析[C].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灾害天气监测、分析与预报.2018

论文知识图

1961 2005年辽宁暴雨站次数随年...MM5和WRF模拟的垂直剖面上24 h平均散...42010年7月1日至8月31日500...1951 2005年辽宁各地常年暴雨次数的地...3次过程降水量(24 h≥25 mm )分布气象辽宁暴雨成因、规律和预报方法研...

标签:;  ;  ;  ;  ;  ;  ;  

辽宁暴雨论文_蒋林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