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性软件论文_李佳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实时性软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实时,软件,无人机,组态,管理系统,记录仪,接收机。

实时性软件论文文献综述

李佳伟[1](2018)在《软件化雷达系统实时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雷达系统通常基于嵌入式硬件平台,在得到高效执行优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弊端:如开发效率低、维护成本高、升级代价大、拓展功能难等。随着数字化技术以及高性能计算的飞速发展以及传统雷达迫切需要改革的事实,软件化雷达应运而生。软件化雷达将传统雷达的软硬件进行解耦,将传统雷达信息处理算法从嵌入式平台转移到通用服务器平台,由此带来开发、维护、拓展、灵活等方面的巨大提升。雷达信息处理算法对时间要求十分敏感,因此验证雷达信息处理算法在通用服务器平台上运行的时间可行性就尤为重要。本文从雷达系统算法模块——脉冲压缩、动目标检测、恒虚警率,雷达系统运行环境以及通信中间件这叁个方面着手进行具体的优化。针对雷达系统的叁个算法模块,本文在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几点优化方向:使用C语言对叁个模块进行源代码重构,旨在从循环、计算、Cache命中等方面提升模块性能;选择Intel C/C++Compiler对中间代码、目标代码进行深度优化,降低可执行程序的执行耗时;利用热点分析工具Perf——性能事件寻找模块中的热点区域,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优化;借助FFTW3——西方最快傅里叶变换库对雷达信息处理算法中的傅里叶变换进行加速提升;分析模块中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对部分算法进行算法时间复杂度优化;使用OpenMP对雷达信息处理算法进行并行加速。针对雷达系统的运行环境,本文主要采用了两种方式对其进行优化:内核实时性抢占补丁的安装以及内核裁剪。基于提高运行环境——CentOS6.5的硬实时能力,提升系统中断响应速度,降低系统延迟,对系统安装Preempt-rt实时性抢占补丁;为了减少系统中无关服务、进程对算法模块的影响,对CentOS6.5进行内核裁剪,剪除冗余无用的内核模块。针对通信中间件方面,本文提出使用DDS通信中间件来对软件化雷达进行加速。通过将雷达信息处理算法模块化,使其分散于不同节点之上,使用DDS通信中间件实现不同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实现流水式作业的雷达信息处理系统;由于传统的TCP/IP网络模型带宽、时延方面的限制,导致DDS不同节点之间数据交互带宽不足、时延过大,本文采用基于RDMA协议的Infiniband网卡对网络进行加速,最终满足了多节点间数据传输的高带宽、低时延的要求。经过上述叁个层面的深度优化,雷达信息处理算法的耗时最终为0.796ms,由此可以说明将雷达从嵌入式平台转移到通用服务器平台上是完全可行的。(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6-01)

谭琦[2](2018)在《监控组态软件运行实时性检测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监控组态软件运行的实时性检测,能够保证软件稳定运行。对组态软件运行的检测,主要是对其软件缺陷的检测,首先需要对软件信号的缺陷继续分析,计算缺陷征兆因素集。传统方法将冗余分类与代码实现特征提取,对分离与软件缺陷间的关联进行确定,但忽略了计算缺陷征兆因素集,导致检测精度偏低。提出基于模糊变换理论的监控组态软件运行实时性检测方法,首先根据基函数对正交小波包的构造与二进制Daubechies函数结合,构造监控组态软件缺陷信号特征向量,并将其进行归一化处理,实现监控组态软件缺陷信号分析,然后根据模糊变换基本原理和缺陷征兆以及缺陷原因间内在关系,完成监控组态软件缺陷征兆集的计算,完成监控组态软件的实时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实现监控组态软件的实时检测,有效增强了工程建设控制效果。(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8年03期)

宋志刚,蔡伟周,李剑波,胡阳[3](2018)在《提高分布式数据采集及监控软件实时性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分布式数据采集及监控软件应用中所面临的实时性下降问题,提出了能够有效提高系统实时性的方法,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较好效果。(本文来源于《机电工程技术》期刊2018年02期)

赵建坤,张大松,胡爱兰,李建宏[4](2017)在《基于VxWorks的星务管理系统软件多任务实时性调度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星务管理系统软件的设计开发中,为了更好地满足系统的高实时性、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等要求,提出采用实时性强的操作系统——VxWorks操作系统作为卫星星务系统的核心。采用VxWorks操作系统的多任务调度机制,并结合基于时间片轮转调度实现多任务设计算法的特点,进而制定出星务管理系统软件的架构。结果表明,该设计满足卫星星务系统软件设计的可靠性、实时性的要求。(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应用》期刊2017年12期)

孙君亮,童艳,卞光浪[5](2016)在《提高UNIX实时应用软件实时性可靠性关键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UNIX操作系统平台上的多进程、多线程大型实时应用软件系统,往往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实时控制和处理系统,承担着复杂的实时数据处理任务,其数据处理量大、接口关系复杂,具有强实时性、高可靠性等特点。叙述了某实时应用软件系统结构及其主要功能任务,提出了在UNIX操作系统下研发实时应用软件系统的一些关键技术,如进程间通信、容错处理机制等,为提高实时应用软件系统的性能指标提供了技术保障手段。应用结果表明,所研发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指标满足了所承担的实时数据处理任务的需求。(本文来源于《自动化技术与应用》期刊2016年04期)

孙磊,杨海燕,吴际[6](2015)在《基于IMA平台的嵌入式软件设计模型仿真及实时性分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确保机载软件满足其实时性需求一直是一个引人关注的研究问题。根据工业界的报告结果,缺陷发现得越早,用于修复缺陷以提高机载软件不超时的可能性的代价就越小。对于运行在由ARINC653标准所描述的综合模块化航电系统(IMA)上的机载软件可采用以下方法:将机载软件的设计模型(UML模型)转化成仿真模型(Simulink模型),通过在Simulink平台上运行仿真模型来发现潜在的实时性问题。由于机载软件可能与IMA平台之间具有大量的交互(例如接口层和操作系统层)用来申请使用资源或者与其它的应用程序进行通讯,因此设计了一个仿真内核来仿真IMA平台的行为。最后,使用一个工业案例来论证上述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15年12期)

张中将[7](2015)在《基于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捷联惯导软件实时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VxWorks系统完全满足捷联惯导软件对实时性、多任务调度、高可靠性的要求,但是受版权保护且为美国WindRiver公司所研发,不利于在自主国防装备上应用,需要寻求其它的操作系统。以开源、安全、稳定着称的Linux系统便是考虑之一。本文基于对捷联惯导软件任务需求及工作环境的研究,通过选择合适的软硬件平台,对Linux系统进行嵌入式开发和强实时扩展,并测试系统的实时性和网络功能。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从捷联惯导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出发,研究导航解算的基本原理。通过分析捷联惯导软件的任务需求与工作环境,对系统的软件运行环境和硬件平台提出了明确要求。PC/104嵌入式计算机凭借着高性能CPU、良好的稳定性和结构紧凑等优点被选为硬件平台,Linux凭借着开源、可裁剪和软实时性等优点被选为软件平台。2.分析捷联惯导系统的任务需求,构建基于PC/104的嵌入式Linux系统。由于系统选用基于PCI总线的高速数据采集方案,所以实现了基于Linux系统的PCI驱动程序,这为数据采集和解算奠定了基础。3.对捷联惯导系统进行了实时性分析,包括Linux系统、捷联惯导软件、UDP通信叁部分。首先分析了Linux系统的进程调度机制,对进程切换时间、中断任务切换时间和中断响应时间进行了测试分析;然后对基于Linux系统的捷联惯导软件的实时性进行了测试分析;最后对PC/104与上位机的UDP通信的实时性进行了测试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所构建的Linux系统满足捷联惯导系统的1ms采样、数据读取和导航解算的要求。4.对Xenomai的工作原理进行研究,基于Linux构建Xenomai/Linux双内核实时系统,进一步对系统的实时性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系统具有微秒级的强实时性,同时也验证了Xenomai/Linux实时化方案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5-12-01)

高思远,王延东,张宏巍[8](2015)在《无人机载数据记录仪软件的实时性分析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给飞行安全、维护管理以及训练提供重要数据保障,设计了无人机载数据记录仪,对该记录仪软件的实时性进行了研究。对影响数据记录仪软件实时性的因素进行分析,根据所需记录数据的帧长度及中断频率得到数据记录仪对中断响应延时的要求;利用软件设置GPO(General Purpose Output)翻转,结合示波器测得存储单元在不同寻址方式下的响应时间延时;再根据寻址响应延时及乒乓缓存深度关系得到最优记录模式。通过搭建测试平台对优化前后的数据记录仪软件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数据记录仪最短中断响应时间间隔为56μs。该数据记录仪能实时记录所有中断源数据,丢帧率为0,满足无人机对数据记录仪的高实时性要求。(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王琦琦,吴虹,向坤,蒲福银,陈坤[9](2015)在《软件接收机平台实时性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搭建了一套GPS软件接收机系统来研究接收机射频前端配置对软件接收机实时性的影响.通过对软件接收机算法时间复杂度的分析,确定了采样频率是影响接收机实时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测试了在不同采样频率下,接收机完成相应任务的耗时情况,分析了不同类型射频接收前端的信噪比性能的差别及量化位数对系统实时性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其它种类的实时软件接收机系统提供依据和支持.(本文来源于《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1期)

王小刚[10](2013)在《飞行控制软件实时性与容错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飞行控制系统是无人机的关键子系统之一,负责无人机的飞行控制与任务执行,而机载飞行控制软件是无人机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要求功能正确,而且需要具有较高的实时性和可靠性。传统飞行控制软件设计往往较多关注软件功能的实现,软件性能的保证更多地依赖开发人员经验和后期测试。随着飞行控制软件复杂程度的提高和规模的扩大,软件的实时性和容错性等非功能属性对软件整体性能的影响越来越大。本文在实现软件功能的基础上,将实时系统和容错系统的设计思想与方法应用到软件的开发中,提高软件的实时性能和容错能力。首先,根据飞行控制软件的特点进行需求分析,描述软件开发原则,介绍软件运行环境,设计软件整体架构和内部通信策略,并完成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开发。然后,本文对飞行控制软件实时性的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在分析任务执行时间和任务特性基础上,开展任务周期和优先级设计,并运用基于优先级继承的资源访问控制策略解决软件中临界资源的竞争与分配问题。之后,本文研究飞行控制软件容错性的设计方法,设计基于CPU使用率的软件容错方案,实现对任务执行时间异常的监测与处置;运用控制恢复策略,提高软件对于异常复位的适应能力;利用数据容错机制,保证软件中数据的安全与可靠。最后,在半物理仿真环境下对实时设计与容错设计进行仿真验证。仿真验证结果表明:飞行控制软件功能正确完整、实时性强、容错功能有效,满足软件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3-12-01)

实时性软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监控组态软件运行的实时性检测,能够保证软件稳定运行。对组态软件运行的检测,主要是对其软件缺陷的检测,首先需要对软件信号的缺陷继续分析,计算缺陷征兆因素集。传统方法将冗余分类与代码实现特征提取,对分离与软件缺陷间的关联进行确定,但忽略了计算缺陷征兆因素集,导致检测精度偏低。提出基于模糊变换理论的监控组态软件运行实时性检测方法,首先根据基函数对正交小波包的构造与二进制Daubechies函数结合,构造监控组态软件缺陷信号特征向量,并将其进行归一化处理,实现监控组态软件缺陷信号分析,然后根据模糊变换基本原理和缺陷征兆以及缺陷原因间内在关系,完成监控组态软件缺陷征兆集的计算,完成监控组态软件的实时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实现监控组态软件的实时检测,有效增强了工程建设控制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实时性软件论文参考文献

[1].李佳伟.软件化雷达系统实时性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

[2].谭琦.监控组态软件运行实时性检测仿真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8

[3].宋志刚,蔡伟周,李剑波,胡阳.提高分布式数据采集及监控软件实时性的方法[J].机电工程技术.2018

[4].赵建坤,张大松,胡爱兰,李建宏.基于VxWorks的星务管理系统软件多任务实时性调度设计[J].电子技术应用.2017

[5].孙君亮,童艳,卞光浪.提高UNIX实时应用软件实时性可靠性关键技术[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16

[6].孙磊,杨海燕,吴际.基于IMA平台的嵌入式软件设计模型仿真及实时性分析方法[J].计算机科学.2015

[7].张中将.基于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捷联惯导软件实时性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5

[8].高思远,王延东,张宏巍.无人机载数据记录仪软件的实时性分析与优化[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5

[9].王琦琦,吴虹,向坤,蒲福银,陈坤.软件接收机平台实时性研究(英文)[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10].王小刚.飞行控制软件实时性与容错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

论文知识图

技术协同函数图像2 系统在线监控界面数据汇集板DMA控制流程雷达显示驱动程序软件结构一4原始采样数据4-8控制系统整体框图

标签:;  ;  ;  ;  ;  ;  ;  

实时性软件论文_李佳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