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数学论文_张福利,姚帅

导读:本文包含了象数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数学,周易,易学,天象,先天,本体论,渊源。

象数学论文文献综述

张福利,姚帅[1](2017)在《吴鞠通易学象数学思想应用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清·吴鞠通作为温病四大家之一精通易学象数学,并创立了着名的温病叁焦辨证理论体系。故试从易学象数学应用角度入手,分析吴鞠通"含叁为一"的叁才观、"八卦""六十四卦"等易学象数学思维模式,并进一步阐述吴鞠通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妙用象数,将医易相结合的特色象数思维模式用于中医理法方药各个方面,使学者真正认识到医者象也、数也、无所不通,而后可以言医的医易内涵,以期对学习中医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期刊2017年10期)

袁秋子[2](2017)在《象数与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宋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巅峰时期,无论是经济基础、政治制度还是学术思想、艺术流派等都臻于成熟,闪耀着夺目的光彩。在这种政治开放、学术浓郁的氛围中,加之儒学复古思潮的兴起,使得陈抟所开创的象数学派在北宋也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并逐渐渗透到宋代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一时期的象数学发展在继承汉易象数之风的基础上,更为强调对象数学的整体性、象征性、功能性等思维特征的理论应用。受象数之学盛行的影响,生活于这一时期的北宋着名学者朱长文既受益于象数学的熏陶,又进一步将其运用到艺术实践中。他在广博通达各个学科和艺术门类的基础上,于艺术思想中集中凝练地体现出天人相合的自然观和隐喻象征的心象观,这与象数学思维特征的整体性和象征性的本质高度契合。朱长文依据象数学叁才之道的整体性思维特征,主张艺术创作回归到最自然的真实状态,建立起两种天人关系,即律历融通基础之上的天人关系和社会发展与自然法则统一基础之上的天人关系,从而形成了他艺术思想中天人相合的自然观。受象数学取象隐喻的象征性思维特征影响,朱长文主张以隐喻象征的艺术表现来对艺术活动进行规范和指导,从而形成了他隐喻象征的艺术心象观。宋朝是中国学术史和文化史上继春秋战国之后又一个崇尚学术争鸣和重视文化建设的朝代。这一时期,文艺理论研究的一个特点,就是善于从哲学思辨的高度看待之。受象数思维整体性和象征性特征的影响,朱长文艺术思想中天人相合的自然观和隐喻象征的心象观,在北宋乃至后世都是非常具有价值与影响的。朱长文艺术思想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突出艺术的功能性和强调“艺从心得”两个方面。朱长文艺术思想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则集中体现在书法艺术上,具体体现他艺术思想的两部艺术着述更是对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弘扬,使得优秀的艺术文化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被传承、发扬。(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7-05-01)

祁和晖[3](2016)在《谯定乃宋代蜀易象数学学脉传人代表》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汉唐时期巴蜀易学自成一脉巴蜀一体,由来已久,相传距今四千年前,巴人、蜀人已从族群、文化、政治、经济等全方位融为一体。虽仍各有地方特点,但文化一体化早已完成,其最大标志即是统一方言——四川话的形成。凡操四川话的地区就是巴蜀文化区。巴蜀文化区比后世巴蜀政区广大,更比今日四川省、重庆市所辖区域广大。《华阳国志》记述古蜀时代的巴蜀政区已有巴郡、蜀郡、汉中郡、南中郡。习惯上巴蜀传统政区可(本文来源于《宋代文化研究》期刊2016年00期)

王棋[4](2012)在《试论荀爽易学象数学说的建构及其哲学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汉末易学家荀爽构建象数学说具有独特的内在逻辑。其乾坤合居说阐释了乾坤与阴阳的体用关系,确立了乾坤的根本地位。乾坤升降说揭示了阴阳爻在乾坤卦体上往来升降皆应合乎各自的本性,升降变易至终极而适切之位,有当往的理想目标。乾坤交通卦变说揭明易卦由乾坤而来,乾坤交而相通、阴阳往来变现出诸卦,六十四卦息息相连,象辞有机一体。透过象数学说的重建,荀氏易学融通了《周易》象辞的联系,树立了《周易》的普遍原理,诠释了易学推天道以明人道、法天道以开人文的天人之学哲学意涵。(本文来源于《兰州学刊》期刊2012年10期)

袁名泽[5](2009)在《科技哲学视域下的象数学》一文中研究指出象数学作为易学的一个分支,以象为事物的表征,以数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则,构建起一个象数结合的宇宙构成和变化模式,这是感性认识与抽象思维相结合且不断提高的产物。它认为万物皆为阴阳合体,强调天人合一,具有明显的系统性特点,同时也道出了事物变化的动力来源于事物内部的刚柔相推,事物运动变化的趋势是循环变易。这种循环动态观、整体观、重功能观虽有重数的神秘主义特征,把人的思维限制在数与象的范围之内,但长期以来对我国各种自然科学的发展却也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科学经济社会》期刊2009年01期)

赵中国[6](2009)在《邵雍先天学的两个层面:象数学与本体论——兼论朱熹对邵雍先天学的误读》一文中研究指出邵雍是易学大家,又是北宋五子之一,他的学术贡献在于其先天学的建构。邵雍先天学可分为先天象数学和先天学本体论两个层面。先天象数学以易图为基础,以易数推衍为形式,建构了庞大的数理哲学体系,它们表达了邵雍对宇宙万物运行规律的认识;先天学本体论对宇宙进行本体论分析,认为太极或者天地之心既是宇宙的存在根据,也是人类的价值本体,它们表达了邵雍对宇宙和人生之本体的认识。但是,传统学术史对邵雍先天学的解读,往往集中在先天象数学的层面,而忽视了先天学本体论,这是一个误读,朱熹就是如此误读的一个典型。(本文来源于《周易研究》期刊2009年01期)

辛翀[7](2008)在《丁超五象数学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丁超五认为,易的基础就在于"象数","义理"只是基于"象数"的一个不断发展着的开放的诠释系统,要明理必基于象,固于数。其中"数"是最根本的基质,它决定着"象"之体,卦的符号系统中蕴涵着数理的知识和数理演化模型的本然定势。(本文来源于《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期刊2008年05期)

丁楠[8](2008)在《《周易》象数学源流、发展探赜》一文中研究指出《周易》象数学是研究八卦、别卦(六十四卦)、叁百八十四爻的变化,用以占筮天象吉凶,人事休咎之学。历来被人们视为象数中暗藏玄机,是一门非常神秘的学问。当代尚秉和先生,精研易象,摈斥用易象卜筮吉凶之虚伪,深掘易象内涵唯物辩证法,"假象喻义"之精义,援"天地间公例、公理",举出义理、哲言,对人示警、劝戒,使人们能"居易俟命"(遵守自然、社会发展规律);"与时偕行"(跟随自然、社会发展变化而行动)。(本文来源于《天水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4期)

井海明[9](2006)在《汉易象数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易象数学研究,清儒以惠栋、张惠言、焦循等为宗,近人以李镜池、尚秉和等为代表。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海内外关于汉易学的研究,尤其在象数易学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呈现出蓬勃生机。但这些研究还尚显不足。需要我们立足于两汉易学与经学互动的总体大背景,吸收借鉴先儒前贤的研究成果,结合最新出土易学文献资料,尤其是有关帛书《易传》的研究成果,遵循逻辑与历史相统一、历史与现实相结合、考据与义理相结合、传世文献与新出土简帛资料有机结合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深入挖掘汉易发展演变轨迹及其学术思想内涵,从而确立一种汉易学研究的新视野、新方法,以期推动和深化汉易象数学乃至整个易学史的研究。 《周易》元典是易学文化的活水源头。汉代作为易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它上承先秦易学,下启宋代易学,规约并影响着汉以后的易学发展。汉代易学以象数学为主流,同时还存在着以义理与黄老之学解易之倾向,整个成果十分可观,并对后世易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汉易学的兴盛和发展与整个两汉时期的时代政治、文化思潮和学术思想紧密相联。神仙信仰与两汉谶纬神学的泛滥,使神仙信仰与阴阳术数、谶纬预言之间固有的亲缘关系得到加强。谶纬之学是两汉,尤其是东汉的上层建筑之一,特别是它与经学的合流,对于汉代学术所产生的影响非常之大。两汉经学的兴盛,带来了两汉易学的繁荣。另外,汉初自然科学的重要进展和道家的演化,也是汉易学兴盛的外在因素。 《易传》中的象数思想是汉易象数学产生的重要源头,汉代易学家言象数皆以《易传》为据。汉人迎合了易学发展的内在需求,在天人问题为其宏大的视野之下,重点探讨了象数与天道、象数与筮占、象数解经、象数与政治、以十翼解经等问题,逐渐形成了以象数易学为主流,同时兼顾义理的两种治易方法,逐渐形成为汉易学的两大对立派别——象数学派与义理学派。这两大学派的各自发展及长期论争,不仅成为汉易的中心问题,而且贯彻了整个易学史。在治易方法与风格上,汉易学有叁种基本倾向:一是以孟喜、焦赣、京房为代表的官方易学,(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6-04-30)

冯俊[10](2005)在《让课外读物成为数学学习材料的一次成功尝试——“曹冲称象”数学活动课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前不久,在上海市张江香楠小学龙头课题“阶梯读书活动”课题成果展示会上,笔者有幸聆听了该校刘老师执教的数学活动课“曹冲称象”,觉得受益匪浅。现仅采撷几个教学片断,以飨读者。教学片断一:第一次探究(课件配合展示曹冲没有坐在船上的情境)(故事导入:教师讲述曹冲(本文来源于《小学青年教师》期刊2005年04期)

象数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宋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巅峰时期,无论是经济基础、政治制度还是学术思想、艺术流派等都臻于成熟,闪耀着夺目的光彩。在这种政治开放、学术浓郁的氛围中,加之儒学复古思潮的兴起,使得陈抟所开创的象数学派在北宋也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并逐渐渗透到宋代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一时期的象数学发展在继承汉易象数之风的基础上,更为强调对象数学的整体性、象征性、功能性等思维特征的理论应用。受象数之学盛行的影响,生活于这一时期的北宋着名学者朱长文既受益于象数学的熏陶,又进一步将其运用到艺术实践中。他在广博通达各个学科和艺术门类的基础上,于艺术思想中集中凝练地体现出天人相合的自然观和隐喻象征的心象观,这与象数学思维特征的整体性和象征性的本质高度契合。朱长文依据象数学叁才之道的整体性思维特征,主张艺术创作回归到最自然的真实状态,建立起两种天人关系,即律历融通基础之上的天人关系和社会发展与自然法则统一基础之上的天人关系,从而形成了他艺术思想中天人相合的自然观。受象数学取象隐喻的象征性思维特征影响,朱长文主张以隐喻象征的艺术表现来对艺术活动进行规范和指导,从而形成了他隐喻象征的艺术心象观。宋朝是中国学术史和文化史上继春秋战国之后又一个崇尚学术争鸣和重视文化建设的朝代。这一时期,文艺理论研究的一个特点,就是善于从哲学思辨的高度看待之。受象数思维整体性和象征性特征的影响,朱长文艺术思想中天人相合的自然观和隐喻象征的心象观,在北宋乃至后世都是非常具有价值与影响的。朱长文艺术思想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突出艺术的功能性和强调“艺从心得”两个方面。朱长文艺术思想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则集中体现在书法艺术上,具体体现他艺术思想的两部艺术着述更是对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弘扬,使得优秀的艺术文化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被传承、发扬。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象数学论文参考文献

[1].张福利,姚帅.吴鞠通易学象数学思想应用探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7

[2].袁秋子.象数与艺理[D].河南大学.2017

[3].祁和晖.谯定乃宋代蜀易象数学学脉传人代表[J].宋代文化研究.2016

[4].王棋.试论荀爽易学象数学说的建构及其哲学意义[J].兰州学刊.2012

[5].袁名泽.科技哲学视域下的象数学[J].科学经济社会.2009

[6].赵中国.邵雍先天学的两个层面:象数学与本体论——兼论朱熹对邵雍先天学的误读[J].周易研究.2009

[7].辛翀.丁超五象数学新论[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8

[8].丁楠.《周易》象数学源流、发展探赜[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8

[9].井海明.汉易象数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6

[10].冯俊.让课外读物成为数学学习材料的一次成功尝试——“曹冲称象”数学活动课的启示[J].小学青年教师.2005

论文知识图

阴阳鱼太极图一1一3周子太极图与易系辞表里相合图见...一2马列维奇绘画作品踢臀老惹超越逻时一卜21·二月卦气图一2页面文字排版图一3一!伏羲八卦次序图

标签:;  ;  ;  ;  ;  ;  ;  

象数学论文_张福利,姚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