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实验教学宋尚锋

浅谈物理实验教学宋尚锋

宋尚锋

摘要: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通过实验能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形成严谨的、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操作能力,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关键词:物理实验;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作者简介:宋尚锋,任教于河南淇县朝歌镇初级中学。

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通过实验能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形成严谨的、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如何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是教师们研究的问题,下面谈些观点仅供参考:

一、注重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物理现象,提高观察能力

认识某种事物的兴趣是影响学习积极性的因素。众所周知,学生对那些新奇的、对生活有意义的东西都会产生兴趣,因此要对症下药。在观察物理现象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注意整个物理现象发生的过程、产生的条件和具有的特征等。例如在讲授物体的沉浮条件时,演示将鸡蛋放入浓盐水中漂浮,缓慢地加入清水,然后再多加入清水直至鸡蛋下沉,最后复倒浓盐水上浮。让学生在观察中及时提出问题:⑴鸡蛋的重力是否变化?⑵逐渐加入清水时盐水密度是如何变化,同时鸡蛋受到浮力又如何变化?⑶鸡蛋在处于漂浮、悬浮、下沉、上浮状态时受到什么力的作用。通过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结合教师给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得到结论,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体会到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从而自觉养成观察习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培养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作为一门实验性科学的学科,它力求学生在实验中寻找这门学科的现象、规律和发展过程。因此,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须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实验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才能把握好物理现象及发展过程的详细性,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所以,实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和知道实验目的,学会正确使用实验仪器,数据记录、准确读数和处理好实验结果的技巧,才能正确地分析、推理出实验结果。如在测定电阻实验中,一是教师应反复强调学生对电流表和电压表在电路中的连接方式及注意表的“+”“-”接线柱的连接顺序,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准确的量程进行测量,以免产生量程过大测量值的误差大,以及量程过小而烧坏电表的现象。二是要求学生做好实验数据记录,引导学生利用实验数据和公式R=U/I,共同讨论比值U/I是否变化,让学生通过讨论结果明确了U/I是量度电阻大小的量,而不能决定阻的大小。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实验操作技能而独自操作实验,有效地领会物理知识,正确地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自己更有兴趣地独立完成实验。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通过亲自实践,验证物理规律,加深对教材理解的教学手段。学生亲自操作、观察、记录、分析和总结物理现象,是对知识的再认识、再学习和再提高。学生实验是物理考查的重点,不管是学期考试还是中考,考查的类型主要有两种方试:一是理论考试,二是实验操作考试。但结果往往不尽人意。对此,笔者谈一些看法和建议:

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如下问题:(1)注意力分散。在教师讲时,学生只管自己边看边玩,导致一些学生在十分基本的知识点上也要发生错误。(2)仪器无端损坏。在教师介绍实验原理时主要是因为教师只利用静态的示意图及板书,对学生的吸引力大大下降。有不少学生在自己摆弄仪器,导致实验器材无端损坏。(3)热闹而无序。学生注意力相对集中及积极参与是在“仪器安装及调节”“操作并记录数据”“数据分析及处理”这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学生的积极性虽然很高,但实验效果较差,这是由于前面几阶段的基础没有打好,导致学生的操作无序。

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如下的设计:(1)变视听信息相互干扰为协调一致。笔者认为在开始讲解器材作用与介绍实验原理时可以用视频展示台将实验器材放大,这样学生既可以看到清晰的仪器,又可以听教师讲解。在实验原理讲解时,力求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教学效率大大提高。(2)用动作技能的学习规律指导动作技能的学习,学生的动作技能是比较缺乏的,由于教师不熟悉动作技能学习规律的缘故,有的教师把动作技能的学习等同于知识的学习,认为自己已经把它讲清楚了,你们也就会了。有的教师由于自己已经掌握了动作技能,而认为动作技能的学习很简单。其实,即使是比较简单的骑车、游泳等动作技能,哪个人是一学就会的呢?只有通过教师很好的示范作用(示范的可见性非常重要),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率才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及教学的吸引力才会大大提高。

四、注重引导学生归纳实验,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人的思维的敏捷性和记忆性随时间的迁移而发生衰退。为了更好地掌握知识,必须系统性、条理性地安排所学的实验内容及已经学过的内容。纵观初中物理教材中各章节的实验内容基本上并无联系,学生在掌握这节实验知识后,又要学习另一节的实验内容,往往既多又零乱。所以在小阶段复习或总复习中,应引导学生将教材中的实验内容部分章节顺序,重新整理分组归类:如仪器的正确使用,物理量的基本测量,实验观察的重要物理现象,验证物理现象发展的基本规律等,让学生通过系统归纳知识的基础上,重新分组,更进一层地运用实验的方法,由浅入深,由物理现象到本质来认识实验结论,更好地学好物理知识,帮助学生提高综合、分析问题能力,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各种仪器、各种方法解决不同角度的物理问题,从而使学生获新技能、新知识。

五、开设第二实验课堂,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开拓学生的创造能力

课堂实验教学只有那么短短几十分钟,从某种意义上说,还不能激活学生的求知创造。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的过程是最好激活学生学习欲望的一种方式,也是学生思维异常活跃的时刻。所以通过第二课堂的实验,学生自己能学习到物理知识比较深刻、比较牢固,参与实验操作的意思也逐步增强,同时也加深对所学内容和已学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促进了与其他相关内容的学习。比如学习了凸透镜后,要求学生课外收集身边的一些凸透镜,并用他们来观察身边的物体。学生们收集的凸透镜可谓五花八门:盛满水的玻璃杯、盛满水的透明气球、盛满水的饮料瓶、盛满水的一次性塑料杯、盛满水的废旧灯泡、玻璃球(如跳棋)等。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对观察的结果也很好奇。这样的课外小实验简单易做,取材容易,不受条件限制,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对学生的独创性、想象能力的培养有极大好处。或者办物理知识谜语会、小制作比赛、简单的自编物理实验比赛、楼梯双控制开关的制作等,都给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物理知识的机会,更好地开拓学生的个性特长,让不同水平的学生有独自发展创造的空间,让其实验技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也促进了学生对教师所讲授内容的学习,好动、好学的心理特征也得到充分的发展。

总之,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验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充分挖掘各种智力因素,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卫周明.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启发——探究”[J].河南教育,2003(4).

[2]王丹红,吴曼.“最美丽”的十大物理实验(下)[J].青年科学,2003(8).

[3]安忠,刘炳升.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作者单位:河南淇县朝歌镇初级中学

邮政编码:456750

OnPhysicsExperimentTeaching

SONGShangfeng

Abstract:Experimentplaysanirreplaceableroleinphysicsteaching.Experimentcanimprovestudents’physicslearninginterest,cultivatepracticeabilityandanalyzingability,developrigorousandrealisticviewoftheworld;meanwhile,itcancultivatestudents’observingabilityandoperatingability,thustofullyimprovephysicsteachingquality.

Keywords:physicsexperiment;observingability;thinkingability;innovativeability

标签:;  ;  ;  

浅谈物理实验教学宋尚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