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腔流论文_瞿家港,刘畅,刘瑶,严利明,周毅

导读:本文包含了方腔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雷诺,顶盖,多相,模型,粒子,格子,测速。

方腔流论文文献综述

瞿家港,刘畅,刘瑶,严利明,周毅[1](2019)在《基于变分自编码器的方腔流预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分自编码器(VAE)的方腔流预测模型,该模型是基于流动参数的生成模型。自编码器中的编码器对方腔流流场数据的学习,得到一组能表示该流场的隐变量;而解码器则通过这些隐变量参数重构出原本的流场。通过VAE训练出的预测模型最大的优势在于其用来控制流场的隐变量(如雷诺数,方腔宽高比,动量边界层厚度等)是从编码器学习的分布函数中采样得出,这保证模型对噪声的抗干扰性。本文以隐变量中的雷诺数为例,构建了有雷诺数控制的方腔流预测模型。且模型的预测能很好的吻合DNS结果,能正确反应流场随雷诺数的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 2019)》期刊2019-08-25)

张莹,黄逸宸,陈岳,马明,李培生[2](2019)在《含内热源的多孔方腔流热耦合非正交MRT-LBM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含内热源的多孔方腔内自然对流现象问题,采用非正交多弛豫时间(MRT)格子Boltzmann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Rayleigh数(10~4≤Ra≤10~6)、内热源布局方式(水平、垂直及对角布局)、内热源几何尺寸大小(A=1/16,1/8,3/16,1/4)及两内热源间的间距(S=5/64,13/64,21/64)对流动传热的影响。结果表明:在Ra=10~4,10~5和S=5/64的情况下,任意内热源几何尺寸,内热源采用对角布局方式可获得更好的对流换热效果;在Ra=10~5,10~6和S=13/64,21/64的情况下,水平布局方式更优;在内热源采用水平布局,Ra=10~4的情况下,任意内热源几何尺寸,对流换热效果均随着内热源间距的增大而增强;而随着Ra增大,内热源几何尺寸减小,对流换热效果随着内热源间距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而后随着内热源间距增大其对流换热效果减弱;对角布局也有相似规律,在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随着内热源几何尺寸的增加,其对流换热效果增强。(本文来源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王吉飞,万德成[3](2015)在《叁维顶板斜向驱动方腔流有限元并行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PETSc FEM开源代码,采用分步有限元算法和区域分解法,并行计算了不同雷诺数下的叁维顶板斜向驱动方腔流问题。计算结果表明,当顶板沿其对角线方向运动时,流体与下游侧壁发生斜向碰撞后在下游对角处汇聚并形成射流,该射流在与底面、上游侧壁碰撞后形成较为复杂的涡流结构。雷诺数大小对叁维顶板斜向驱动方腔流的涡流场结构形态具有重要影响。并行性能分析表明区域分解法能有效地提高叁维粘性方腔流的计算速度。(本文来源于《海洋工程》期刊2015年02期)

张金凤,常璐,马平亚[4](2015)在《高雷诺数顶盖驱动方腔流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得到高雷诺数(1×105~1×106)条件下顶盖驱动方腔水流流场和速度分布,设计了边长为0.2 m和0.5 m的立方腔,并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对方腔流流场进行测量,分析方腔流流场特性和边壁对流场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雷诺数达到5×105时方腔流中主涡旋发生变形,雷诺数从5×105增大到1×106过程中,中间的初级涡旋(Primary eddy,PE)继续变形,并分裂成两个涡旋;随着雷诺数的增大,顺流次级涡旋(Downstream Secondary Eddy Region,DSE)区域面积缩小,雷诺数为5×105时DSE区域可看到成型的涡旋,当雷诺数为1×106时,DSE区域继续缩小,在同样条件下看不到成型的涡旋;雷诺数增大的过程中各边壁的边界层变薄,边壁对方腔流流场特性影响明显。(本文来源于《水科学进展》期刊2015年02期)

常璐[5](2014)在《高雷诺数叁维顶盖驱动方腔流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方腔流作为验证数值模拟计算效率和计算准确度的标准算例和衡量准则,受到了各领域学者的广泛研究。然而,方腔水流的叁维实验研究由于实验设备和可视化技术的限制,方腔雷诺数只能达到1×104,不能满足数值模拟技术的高速发展。如何为高雷诺数条件下方腔水流数值模型提供验证数据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高雷诺数顶盖驱动方腔流进行了实验研究,对高雷诺数(1×10~5~1×10~6)方腔内部流场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实验数据推求得到大涡模拟的Smagorinsky常数取值。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使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测得方腔剖面流场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到不同雷诺数中性面流场、流线和速度剖面。对方腔水流动力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雷诺数为1×10~5到1×10~6之间,流场边界层的变化仍符合随着雷诺数的增大而变薄的趋势。(2)分析了下游次级涡旋(Downstream Secondary Eddy,DSE)和上游次级涡旋(Upstream Secondary Eddy,USE)随着雷诺数的变化情况,对已有的DSE大小随雷诺数的变化曲线进行延伸,补充了高雷诺数条件下DSE和USE大小和雷诺数的关系曲线。结果显示在雷诺数为1×10~5到1×10~6范围内,随着雷诺数的增大,次级涡旋区域逐渐缩小,到雷诺数为1×10~6时基本消失。(3)根据量纲分析和大涡PIV求解紊流耗散率的方法公式联立,求得大涡模拟Smagorinsky常数在方腔中的分布。结果表明Smagorinsky常数从边壁到中心处从零开始增大,增大到最大值之后又开始减小,到初级涡旋的中心附近又减为零。(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4-12-01)

王吉飞,万德成[6](2014)在《叁维顶板驱动方腔流的有限元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基于PETScFEM开源代码,采用两种有限元方法计算不同雷诺数(1000、3200和10000)下的叁维顶板驱动方腔流问题,并对计算结果进行比较。一种方法是整体求解NS方程,对流项采用streamline upwind Petrov-Galerkin格式(SUPG)进行稳定,不可压条件采用pressure stabilized Petrov-Galerkin格式(PSPG)进行稳定;另一种方法是分步有限元算法,基于poisson投影对速度和压力进行解耦。两种方法中均采用速度和压力同阶插值。计算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能得到较好的结果,但分步算法对时间步长有一定限制。(本文来源于《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期刊2014年05期)

康海贵,李承功[7](2013)在《格子Boltzmann方程模拟高雷诺数叁维方腔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方腔流内部流场的特性和验证格子Boltzmann方法模拟湍流的能力,应用标准Smagorinsky涡粘性模型与多松弛时间格子Boltzmann方程(Multiple Relaxation Time Lattice Boltzmann Equation,MRT-LBE)组合对高雷诺数(Re=10 000)叁维方腔流进行数值研究,计算了时间平均量,如速度,均方根速度、雷诺应力以及中心断面(y=W/2)处的流线等高线。模拟结果与已有实验和数值模型结果比较可知,MRT-LBE能够精准地计算剪切驱动方腔内流场的变化。另外,将基于图形处理(graphic processor unit,GPU)的计算统一设备架构(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CUDA)并行技术引入到基于MRT-LBE的Smagorinsky模型以提高计算效率,计算效率提高达200倍。(本文来源于《水道港口》期刊2013年05期)

苏微,Alina,A.Alexeenko,蔡国飙[8](2013)在《使用直接求解ES-BGK模型方程的有限元方法计算微尺度振荡方腔流》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使用RKDG方法求解滑流领域和自由分子流领域的震荡Couette流,计算结果与理论公式对比符合很好,从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然后使用该方法数值求解顶盖驱动速度随时间正弦变化的方腔流动,得到方腔内气体速度响应及顶盖切应力随Kn数,Stokes数变化的规律。(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期刊2013-08-19)

洪宁,李体云,李秋香,施保昌[9](2013)在《两相方腔流的格子Boltzmann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基于Shan-Chen多相模型的格子Boltzmann方法对方腔内上板拖动的两相流动问题开展较为系统的数值模拟,详细研究雷诺数(Re),毛细数(Ca)和壁面润湿性对流动以及混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Re数、Ca数越大,方腔内两相流体的混合界面长度越大,混合效果越好.另外,壁面憎水程度越高,混合界面长度增加越快,然而对于强亲水壁面,混合界面长度最终趋于一常数.(本文来源于《计算物理》期刊2013年04期)

万振华,周林,孙德军[10](2012)在《方腔流致振荡及噪声的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直接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低Reynolds数下L/D=2的方腔亚声速流致振荡现象及其诱导的噪声。结果表明,在所计算的参数范围内,振荡都是由Rossiter II模态主导;来流边界层变薄会导致低频成分的出现,其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涡与后拐角撞击方式的切换,根源在于回流区与剪切层相互作用形式的不稳定。采用本征正交分解(POD)方法,分析了不同振荡形式所对应的本征模态涡结构及其与后拐角撞击方式的关系。计算得到并分析了声波的产生和传播过程,结果与已有实验结果和理论模型符合良好。(本文来源于《空气动力学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方腔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含内热源的多孔方腔内自然对流现象问题,采用非正交多弛豫时间(MRT)格子Boltzmann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Rayleigh数(10~4≤Ra≤10~6)、内热源布局方式(水平、垂直及对角布局)、内热源几何尺寸大小(A=1/16,1/8,3/16,1/4)及两内热源间的间距(S=5/64,13/64,21/64)对流动传热的影响。结果表明:在Ra=10~4,10~5和S=5/64的情况下,任意内热源几何尺寸,内热源采用对角布局方式可获得更好的对流换热效果;在Ra=10~5,10~6和S=13/64,21/64的情况下,水平布局方式更优;在内热源采用水平布局,Ra=10~4的情况下,任意内热源几何尺寸,对流换热效果均随着内热源间距的增大而增强;而随着Ra增大,内热源几何尺寸减小,对流换热效果随着内热源间距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而后随着内热源间距增大其对流换热效果减弱;对角布局也有相似规律,在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随着内热源几何尺寸的增加,其对流换热效果增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方腔流论文参考文献

[1].瞿家港,刘畅,刘瑶,严利明,周毅.基于变分自编码器的方腔流预测模型[C].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2019).2019

[2].张莹,黄逸宸,陈岳,马明,李培生.含内热源的多孔方腔流热耦合非正交MRT-LBM数值模拟[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9

[3].王吉飞,万德成.叁维顶板斜向驱动方腔流有限元并行计算[J].海洋工程.2015

[4].张金凤,常璐,马平亚.高雷诺数顶盖驱动方腔流实验[J].水科学进展.2015

[5].常璐.高雷诺数叁维顶盖驱动方腔流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4

[6].王吉飞,万德成.叁维顶板驱动方腔流的有限元数值模拟[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14

[7].康海贵,李承功.格子Boltzmann方程模拟高雷诺数叁维方腔流[J].水道港口.2013

[8].苏微,Alina,A.Alexeenko,蔡国飙.使用直接求解ES-BGK模型方程的有限元方法计算微尺度振荡方腔流[C].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2013

[9].洪宁,李体云,李秋香,施保昌.两相方腔流的格子Boltzmann模拟[J].计算物理.2013

[10].万振华,周林,孙德军.方腔流致振荡及噪声的数值研究[J].空气动力学学报.2012

论文知识图

=400时4种网格下中心线速度的对比...顶盖方腔驱动流的物理模型方腔流流线图方腔流的流线图(100网格×100网...对顶盖方腔流应用NLB方法模拟

标签:;  ;  ;  ;  ;  ;  ;  

方腔流论文_瞿家港,刘畅,刘瑶,严利明,周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