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陷态论文_孙伟彬,王婷,孙小伟,康太凤,谭自豪

导读:本文包含了缺陷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缺陷,石墨,晶体,氧化钨,点缺陷,有限元,负极。

缺陷态论文文献综述

孙伟彬,王婷,孙小伟,康太凤,谭自豪[1](2019)在《新型二维叁组元压电声子晶体板的缺陷态及振动能量回收》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由包裹有机玻璃涂层的四棱柱形压电材料按正方形晶格周期性连接在四个环氧树脂短板上构成的1×5新型二维压电声子晶体板,并利用超元胞法结合有限元方法分别计算了完美声子晶体板和缺陷声子晶体板的能带结构和传输损失.通过改变施加在压电散射体上下表面的电边界条件,形成点缺陷波导,以限制弹性波能量流,该声子晶体板克服了材料参数和结构参数已确定的情况下振动波导方向不可变的局限性.压电效应有利于完全带隙的扩大,当缺陷态的频率出现在带隙内时,缺陷态响应频率范围随之扩大,因此可以收集更宽频率范围的机械能.用振动能量回收电路连接缺陷处压电片上下表面的电极,能够将振动所产生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23期)

[2](2019)在《缺陷态氧化钨锂电池或摆脱钴镍金属依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开发锂基电池的替代品,尽可能摆脱钴镍金属的依赖,国外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非常有发展前景的缺陷态氧化钨电极材料,在一定程度上锂电池能降低了昂贵金属材料的用量。缺陷态氧化钨是钨氧化物的一种,具有较低制(本文来源于《有色冶金节能》期刊2019年05期)

刘刚铄,戴树玺,高亚鸽,顾玉宗[3](2019)在《缺陷态结构:开启石墨烯特殊性质和应用之门的钥匙》一文中研究指出石墨烯由于具有独特的二维结构和奇特的物理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研究者们发现,石墨烯在自身生长或与其他材料复合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各种形态的缺陷和化学官能团等依附位点,这些缺陷态结构对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的特殊性能和应用起着关键作用。随着对缺陷石墨烯研究的深入,人们对石墨烯的结构缺陷进行了定义,分析了缺陷类型和产生原因,比较了有缺陷和无缺陷石墨烯材料的性能。研究发现,缺陷对石墨烯材料的性能有重要影响,使传统碳材料能够形成更多功能性材料。例如,利用缺陷石墨烯的疏松多孔性构造高性能吸附材料;利用缺陷石墨烯的高导电性构造高效能光电催化剂或电极活性材料;利用缺陷石墨烯大的比表面积使其作为生长基底构造棒状、颗粒状、花状等多层次形貌的复合材料;利用化学或物理手段对缺陷石墨烯进行可调控的功能化修饰,使其他材料借助石墨烯的高载流子迁移率和高导电性来加快其电荷转移,增强电荷的有效传输和光学性能;或者利用与半导体纳米量子点的复合打开缺陷石墨烯的能带结构,使其具有一定的带隙,这能够使石墨烯在电子电路元器件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石墨烯的结构特性决定着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功能性及其应用,清晰地理解缺陷态结构对石墨烯基材料性能的影响,将有利于合理利用缺陷态对复合材料的形成和预期性能进行有目的的干预,以制备出具有特定性能和应用目标的功能性材料。本文对近年来关于缺陷结构对石墨烯性能影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报道了除本征石墨烯之外一些掺杂类石墨烯和石墨烯基复合材料,分析了缺陷态结构为石墨烯基复合材料带来的新特性以及缺陷态所起的作用,以期能对石墨烯缺陷态结构的进一步研究、合理利用并构造缺陷石墨烯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19期)

师娟[4](2019)在《缺陷态TiO_2包覆Si纳米颗粒电化学性能研究及CuO纳米线负极生长机制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化石燃料的巨大消耗造成的能源不可逆的损失和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全球对电化学动力装置(电池)技术的发展与创新以及相关先进材料的开发给与了极大的关注。电池必须具有高体积(Wh/L)和质量能量密度(Wh/kg)、长的循环寿命以及足够的安全性。可充电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高的能量密度而成为下一代便携式电子产品、电动汽车和公用电网应用的关键电能存储设备。硅(Si)负极具有超高的理论比容量(Li_(22)Si_5,4200 mAhg~(-1)),低的储锂电位(~0.34 V vs Li/Li~+),并且Si在自然界中储量丰富,而且对环境无污染,因此将Si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Si负极在循环期间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出的过程中产生巨大的体积膨胀(﹥300%),并在材料内部形成大的机械内应力,最终导致电极材料的粉碎和与集流体的电接触损失与失效。此外,Si的低电导率和低离子扩散性也抑制了电池高倍率下高容量的实现。与Si材料相比,二氧化钛(TiO_2)在高压下安全性和稳定性良好、充放电过程中体积变化小(约4%)且生产成本低。然而,TiO_2的低容量限制了其在储能领域的应用。将高容量Si纳米颗粒和体积变化小的TiO_2结合将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可能开发出性能优异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本论文中首先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非晶态TiO_2和锐钛矿结构的TiO_2并进行了电化学性能测试。对比得知锐钛矿型的TiO_2电化学性能优于非晶态TiO_2的,但是TiO_2的较低的离子电导率较低不利于锂离子的传输,其电池容量较低。因此我们对TiO_2进行热处理时通入氢气、氨气分别制造氧空位、氮(N)掺杂缺陷以增加其在电化学循环过程中的锂离子传输通道。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N掺杂可有效提升电池的循环性能与倍率性能。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我们采用溶胶凝胶法在Si纳米颗粒表面包覆一层厚度均匀厚度的TiO_2以缓冲和限制Si的体积膨胀。对比纯Si与TiO_2包覆后的Si(Si@TiO_2核壳结构)的电化学性能发现基于Si@TiO_2的电池稳定性有了很大的提升,并且其首次库伦效率也由原来的60%提升至69%。虽然基于Si@TiO_2的电池的稳定性大大提升,但其容量仍然不高。作为对比,对Si@TiO_2进行热处理时分别通入氢气和氨气以在表面TiO_2包覆层中造成缺陷,缺陷的存在为锂离子提供了传输通道,其电池循环与倍率性能均有提升,尤其是首次库伦效率也分别增加至72%和86%,可见在首次循环过程中锂离子的不可逆损失减小。CuO也是一种性能优异的负极材料,其比容量高达670 mAh g~(-1),而且CuO纳米线(NWs)可以通过直接在空气中氧化制得,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然而对CuO NWs的生长机制一直存在争议,应力驱动的晶界(GB)扩散机制是目前最被广泛接受的机理,但它不能解释氧分压对CuO NWs生长的影响和具有均匀直径的长单晶CuO NWs的生长机制,这制约了CuO纳米线的可控制备。在本论文中,我们通过Kirkendall效应、应力诱导的GB扩散、表面自由能差异和氧化物表面极化的协同效应更好地解释了热氧化法制备CuO NWs的生长机理,为CuO纳米线的可控制备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6-01)

王莹琳,王垒,安美琪,李金环,张昕彤[5](2019)在《基于缺陷态调控的PbS量子点太阳能电池性能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PbS量子点由于其制备工艺成熟、易大规模生产、可溶液法加工、在可见-近红外宽光谱区间(0.41-1.6 eV)内带隙可调,且具备多激子吸收等特性,成为了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型光伏材料。然而,目前PbS量子点太阳能电池常见的异质结型结构基于n型ZnO量子点和p型PbS量子点堆积而成(图1)。纳米材料较大的比表面积导致电池表面缺陷较多,这为光生载流子的复合和输运的调控带来较大困难。因此,我们从n型和p型材料缺陷态的协同调控角度,实现PbS量子点太阳能电池的性能优化。在PbS量子点表面缺陷态钝化方面,我们利用原子层沉积(ALD)Al_2O_3技术实现对PbS-EDT层的后钝化,在保持电池原有能带排列不变的基础上,实现对PbS表面缺陷态的有效钝化,使PbS量子点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PCE)较未处理的参比电池提升了35%。此外,我们详细研究了乙酸铵添加剂用量对PbS溶液配体交换过程的影响。实现对PbS量子点表面缺陷态和溶液稳定性的双重调控。在ZnO电子传输层优化方面,我们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ZnO电子传输层,并通过添加PEI的方式实现对ZnO结晶性的优化,获得PbS量子点太阳能电池短路电流和开路电压的同步提升。在PbS量子点太阳能电池的器件工程方面,我们利用简单的外压后处理方法增加量子点间的电子耦合,促进载流子输运。(本文来源于《第六届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05-25)

李春才[6](2019)在《一维含缺陷态光子晶体的生物传感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孔硅因为具有与生物兼容性好、比表面积大等特性,易制备成各种光学生物传感器。将多孔硅制备成光学生物传感器时,由于其对折射率的变化非常敏感,使得多孔硅生物传感器应用于军事、食品、医学、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提高多孔硅生物传感器的灵敏度是国内外专家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使用多孔硅微腔生物传感器在检测生物分子时,因为受到多孔硅孔隙大小的影响,生物分子难以进入到器件的缺陷层,缺陷态峰很难发生较大的移动,从而影响器件的灵敏度。因此,提高多孔硅生物传感器灵敏度的新型检测方法也引起了人们的广大关注。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影响多孔硅微腔器件灵敏度的因素以及对多孔硅折迭微腔的实现条件。利用椭偏仪测量了多孔硅的折射率和消光系数,为多孔硅器件的设计、制备提供了理论依据。多孔硅微腔器件的实际测量反射谱总是与理论计算得到的器件反射谱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是因为研究人员在理论仿真时,将多孔硅看作是无色散、无吸收且表面光滑的理想材料,而实际上多孔硅具备色散、吸收,同时在多孔硅的表面并不是光滑的,存在一定的起伏高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针对多孔硅的色散、吸收以及表面起伏对多孔硅微腔器件灵敏度的影响作了细致的研究。为了使生物分子可以通过直接进入多孔硅折迭微腔器件的缺陷层,从而提高器件的品质因数,我们通过定制不同规格的布拉格反射镜,同时将其与实验上制备的含缺陷层多孔硅布拉格反射镜进行组装,研究了多孔硅折迭微腔器件实现的条件。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利用椭偏仪测量灵敏度高、对多孔硅表面没有损伤的特性,测量了两种不同实验条件制备的单层多孔硅的折射率、消光系数和厚度。通过测量多孔硅的折射率和消光系数,获得了多孔硅的色散和吸收关系。测量多孔硅的厚度,为制备多孔硅器件提供了依据。2.使用转移矩阵法细致的研究了多孔硅的色散、吸收以及表面起伏对多孔硅微腔器件的影响。色散会使多孔硅微腔器件的禁带宽度减小,吸收会使多孔硅的反射率降低,表面起伏主要影响多孔硅微腔器件缺陷态的反射率。通过这项研究,为提高多孔硅微腔器件的灵敏度提供了思路。3.使用转移矩阵法对在组装多孔硅折迭微腔器件出现的空气缝进行了理论分析。空气缝隙的大小只会影响多孔硅折迭微腔器件反射谱中缺陷峰的位置和品质因数。定制了两种不同参数的布拉格反射镜,将其与含缺陷层的多孔硅布拉格反射镜进行组装,研究了实现多孔硅折迭微腔器件的条件。(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9-05-22)

姜一帆[7](2019)在《缺陷态氧化物负载钯纳米催化剂的合成及催化加氢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催化加氢是有机合成中最关键的步骤之一,在药物分子合成、能源转换、精细化学品生产和石油化工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密切关系着现代工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催化加氢过程的成本投入较低、原子经济效益可观、产物质量高、环境影响小,满足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需求,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排放,减小经济发展对环境带来的影响。然而,催化加氢技术的发展依赖于催化剂的设计开发,传统加氢催化剂依赖于高温高压等苛刻的反应条件,而且活性不理想、稳定性不佳、反应选择性差、回收利用困难,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催化性能优异的新型加氢催化剂。负载型钯基催化剂具有生产费用低、活性高、反应选择性好,以及回收利用方便等突出的优势,因此,设计制备负载型钯基纳米催化剂并对其进行结构和性能的优化一直是当今催化研究领域最为关注的热点之一。氧缺陷态氧化物载体能够与金属形成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和电子相互作用,能有效提高复合催化剂性能。本论文旨在设计、合成缺陷态氧化物负载钯纳米复合催化剂,并研究其在催化加氢反应中的性能。具体内容如下:利用水热法和浸渍-还原法制备缺陷态二氧化铈负载钯(Pd/Ce02-x)纳米复合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有机染料分子的加氢/脱氢可逆反应。这种Pd/Ce02-x催化剂在还原性氛围中能吸附并活化H2分子,高效催化紫色染料分子thionine(TH+)加氢生成无色的leuco thionine(LTH),并能在氧化性氛围中吸附并活化O2分子继续催化无色的LTH脱氢返回紫色的TH+,从而构建一种新型有趣的可逆颜色转换体系。Pd/Ce02-x催化剂这种优异的催化性能主要得益于Pd纳米颗粒(NPs)在载体表面良好的分散性,Ce02-x载体表面氧空位晶体缺陷的促进作用以及Pd NPs与缺陷态Ce02-x载体间的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SMSID。除此之外,Pd/Ce02-x催化剂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连续催化了 10个TH+/LTH可逆还原/氧化反应循环后,催化剂仍能保持高效催化活性,催化反应速率和颜色转换现象没有明显的衰减。这种由Pd/Ce02-x催化剂催化的基于有机染料分子加氢还原/脱氢氧化的可逆颜色转换体系未来在传感设备、可复写纸、信息记录与数据加密等领域都非常具有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采用简单的水热法和浸渍-还原法合成新型的缺陷态二氧化铈负载镍和钯(Ni-CeO2-x/Pd)双金属纳米复合催化剂,该催化剂具有催化活性高、稳定性好和易于磁性回收的优势。在对硝基苯酚(4-NP)和苯乙烯加氢还原中这种Ni-Ce02-x/Pd双金属纳米复合催化剂均具备优异的催化性能。富含大量氧空位缺陷的Ce02-x载体不仅能够使金属纳米粒子均匀分散,抑制反应过程中的团聚和烧结现象,最大限度发挥贵金属的催化活性,而且能够利用氧空位晶体缺陷增强金属和载体间的强相互作用、优化金属电子结构、有利于反应物吸附和扩散、提升催化剂稳定性。加入Ni组分既可以使Ni-Ce02-/Pd催化剂具有磁性特征,能够借助外部磁场达到良好的分离效果;又可以,通过双金属协同效应促进Pd催化活性的提升,显着增强复合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而且,Ni还可以增强芳香类反应物与催化剂间的相互作用,促进反应物吸附,进而提升反应速率。这种缺陷态氧化物负载和双金属性能优化的策略为今后设计和开发新型的稳定、高效、易于磁性回收的纳米催化剂提供了新的视野和方向。首次选用富含氧空位的氧化铽(Tb4O7-x)作为钯纳米颗粒的载体和促进剂,设计合成了Pd-Tb407-x纳米复合催化剂,并系统研究了其在有机催化加氢和Suzuki交叉偶联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缺陷态Tb4O7-x载体中丰富的氧空位晶体缺陷可以作为给电子体,有效调节活性金属Pd表面的电子密度,促进反应物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进而提高Pd-Tb407-x纳米复合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此外,Pd NPs和缺陷态Tb407-x载体间的强相互作用和电子相互作用也能够有效促进Pd-Tb407-x纳米复合催化剂在加氢和交叉偶联反应当中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提高。这种新型的缺陷态Tb4O7-x非常有希望能够成为活性金属成分的有效促进剂和载体,在各种催化反应中具有很大的开发和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5-01)

熊帅[8](2019)在《二维声子晶体缺陷态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声子晶体是弹性常数及密度周期分布的材料或结构,具有抑制弹性波在一定频率范围内传播的特性,即产生禁带;而通过破坏完美声子晶体的周期性而形成的缺陷态可以让禁带内特定频率的弹性波传播,因此声子晶体缺陷态的研究对于声滤波器、声波导等声学器件的设计和制造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针对布拉格机理下二维声子晶体孔式和柱式两种不同类型的典型结构,利用有限元法分别研究了其点缺陷、线缺陷等的影响因素。主要内容有:首先,介绍了声子晶体的相关理论基础,包括弹性波波动方程、Bloch定理等。针对声子晶体的能带结构和传输特性计算方法,推导了有限元法的理论公式,并详细介绍了在Comsol5.4有限元软件上能带及传输特性的仿真步骤,最后针对有限元法做了正确性验证。然后,本文研究了孔式声子晶体的缺陷态特性。以二维空气/钨孔式平板型声子晶体作为研究对象,首先研究了中心散射体填充率、材料、形状等因素对该种声子晶体单点缺陷的影响,然后研究了该孔式平板型声子晶体双点缺陷下邻近模式、次邻近模式等的带隙特性,最后研究了该声子晶体线缺陷的影响因素,包括线缺陷宽度、线缺陷位置、拐角等。结果表明中心散射体的填充率、形状对点缺陷影响较大,而中心散射体材料对点缺陷无影响。双点缺陷邻近模式比次邻近模式下更容易发生缺陷膜的分离,同模式下水平和竖直方向排布比斜方向排布更易发生缺陷膜的分离。发现线缺陷位置对能带基本不产生影响;随着线缺陷宽度的增大,导带范围不同,并且导带宽度越来越大;而拐角对线缺陷的影响效果不明显。最后,本文研究了柱式声子晶体的缺陷态特性。首先提出了环氧树脂/钨的基础模型,通过在基体上引入圆孔从而实现了宽的布拉格带隙。然后,针对优化后的模型研究了其单点缺陷、双点缺陷、线缺陷等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单点缺陷下,中心散射体半径、材料和高度对点缺陷都有较大影响;而在双点缺陷邻下,发现只有半径为3mm的邻近模式下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的双点缺陷其缺陷膜才能发生比较明显的分离。线缺陷下,中心散射体高度、半径、材料和形状对线缺陷分布和数量都有较大影响。(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3-15)

刘婷,张川,宋济钧,樊亚仙,陶智勇[9](2018)在《变截面声波导中双缺陷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0引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员开始关注光子晶体和声子晶体等人工周期复合材料和结构的研究,周期结构中的波动问题随之成为研究热点之一~([1,2])。在周期结构中引入多个缺陷时,在禁带中会产生多缺陷态~([3,4]),且多缺陷态之间存在着耦合作用。利用这一特性可以研究并制作谐振腔、窄带选频滤波器、分束器和耦合器等波导器件。在我们设计的周期变(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声学大会论文集A.物理声学(含声超构材料)》期刊2018-11-10)

陈良艳,赵乐[10](2018)在《铜铟镓硒吸收层缺陷态对太阳能电池性能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缺陷是影响材料性能进而影响器件的关键因素,铜铟镓硒吸收层是铜铟镓硒基太阳能电池核心层,结合他人实验验证铜铟镓硒缺陷类型,采用载流子扩散-漂移模型计算讨论电池吸收层中叁种不同缺陷(一种施主缺陷和两种不同位置的受主缺陷)态密度对电池关键参数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填充因子和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铜铟镓硒中缺陷的种类和位置对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填充因子和转化效率四大参数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缺陷存在总是降低电池的性能参数,但是当缺陷浓度低于1015cm-3时,对电池性能影响微乎其微。(本文来源于《武汉轻工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缺陷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开发锂基电池的替代品,尽可能摆脱钴镍金属的依赖,国外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非常有发展前景的缺陷态氧化钨电极材料,在一定程度上锂电池能降低了昂贵金属材料的用量。缺陷态氧化钨是钨氧化物的一种,具有较低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缺陷态论文参考文献

[1].孙伟彬,王婷,孙小伟,康太凤,谭自豪.新型二维叁组元压电声子晶体板的缺陷态及振动能量回收[J].物理学报.2019

[2]..缺陷态氧化钨锂电池或摆脱钴镍金属依赖[J].有色冶金节能.2019

[3].刘刚铄,戴树玺,高亚鸽,顾玉宗.缺陷态结构:开启石墨烯特殊性质和应用之门的钥匙[J].材料导报.2019

[4].师娟.缺陷态TiO_2包覆Si纳米颗粒电化学性能研究及CuO纳米线负极生长机制探讨[D].兰州大学.2019

[5].王莹琳,王垒,安美琪,李金环,张昕彤.基于缺陷态调控的PbS量子点太阳能电池性能优化研究[C].第六届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6].李春才.一维含缺陷态光子晶体的生物传感器研究[D].新疆大学.2019

[7].姜一帆.缺陷态氧化物负载钯纳米催化剂的合成及催化加氢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8].熊帅.二维声子晶体缺陷态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

[9].刘婷,张川,宋济钧,樊亚仙,陶智勇.变截面声波导中双缺陷态研究[C].2018年全国声学大会论文集A.物理声学(含声超构材料).2018

[10].陈良艳,赵乐.铜铟镓硒吸收层缺陷态对太阳能电池性能影响研究[J].武汉轻工大学学报.2018

论文知识图

(a)Zn空位的形成能随XZn浓度增加的变...器件Ⅲ施加20V的电压时,器件被烧坏的...掺杂TiO2可见光活性机理[20](a)在包埋硅纳晶的氧化硅中观察到光...当向含有VB的(10,0)BNNT中(a)相对每一...改变TiO2的费米能级[48]

标签:;  ;  ;  ;  ;  ;  ;  

缺陷态论文_孙伟彬,王婷,孙小伟,康太凤,谭自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