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例精神发育迟滞的临床治疗分析

30例精神发育迟滞的临床治疗分析

张丽霞

(黑龙江省公安厅安康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78)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30例精神发育迟滞患儿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精神发育迟滞患儿30例,显效16例,有效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结论:对精神发育迟滞的治疗以照管、训练、教育、促进康复为主,并结合病因和具体病情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

【关键词】精神发育迟滞;临床治疗;治疗

【中图分类号】R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4-0045-02

精神发育迟滞(MR)是指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由于遗传、环境或社会心理等各种因素引起,造成精神发育受阻或不完全,临床上表现为认知、语言、情感、意志和社会化等方面的缺陷、不足,大脑在成熟和功能水平上都显著落后于同龄儿童。精神发育迟滞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临床现象,是导致残疾的原因之一[1]。确定精神发育迟滞的病因,作出诊断时应该标明该病,这样更有利于治疗、处理。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精神发育迟滞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精神发育迟滞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19岁,平均17±2岁;临床表现:均有智力低下和言语功能不全表现,社会适应能力低下24例,生活自理能力差24例,行为紊乱13例,有幻觉妄想10例,情绪不稳10例。

1.2方法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对某些病因比较清楚的代谢、内分泌疾病,要早期诊断,及时限制饮食和补充必需的元素,如苯丙酮尿症患者限低苯丙氨酸饮食,对先天性克汀病给予甲状腺素治疗[2]。而对伴发精神症状和癫痫等,可选用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和抗癫痫药物治疗。另外,可给予促进或改善脑细胞功能的治疗,补充各种氨基酸、促进脑代谢药物等。但在治疗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严格掌握适应症与禁忌症,严格掌握药物种类与剂量,一般情况下,以少品种、低剂量较为适宜。精神发育迟滞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主要是特殊教育训练和其他医学康复措施。

2.结果

精神发育迟滞患儿30例,显效16例,有效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

3.讨论

精神发育迟滞的病因十分复杂,虽然一部分病例可查明病因,但迄今仍有许多疾病尚未查明病因,有待深入研究。生物学因素、社会心理因素以及其他因素均可能导致大脑功能发育阻滞。轻度精神发育迟滞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有关,如未成熟儿、产伤等;重度、极重度精神发育迟滞则常有明确的病因,这种病因基本上在患者出生后甚至出生前即可确定,如患有遗传疾病;而对于中度精神发育迟滞而言,其病因则依个体不同而不同。已经确定的造成精神发育迟滞的主要原因有遗传因素、产前感染中毒、围生期损伤、后天躯体疾病和营养不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损伤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

轻度精神发育迟滞最为多见,占精神发育迟滞总数的85%。语言发育迟缓,通过学习,他们对阅读、背诵无多大困难,应付日常生活交谈能力还可以,因此在与其短时间的接触中不易觉察。社会适应能力低于正常水平,但日常生活用语没有问题,并且能够自理生活[3],能从事简单的劳动或技术性操作。日常生活可以自理并能学会一门技术,在他人照顾下从事熟练技能劳动。轻度病人大多性情温顺、安静,比较好管理,可自食其力,少数患者意志活动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需要他人安排和督促,轻度患者还可以建立友谊和家庭。主要是学习能力差,计算和抽象思维能力比同龄儿童低,通过特殊教育可使他们的智力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提高。如能学会计算试题,但对解应用题比较困难,对阅读书报无大困难,但对写作文感到吃力[4]。难以与同龄儿一起升班,需要特殊教育和帮助。遇到不良刺激容易产生应激反应或心理障碍。

中度精神发育迟滞约为精神发育迟滞的10%。语言能力发育明显迟缓,不能表达完整意思。难以与同龄儿一起升班,需要特殊教育和帮助。能自理部分日常简单的生活及做简单的家务劳动。运动技能的发育也明显差于同龄正常儿童。计算能力和理解能力差,只能完成10以下的简单计算。

在成年时智力水平相当6~9岁的正常儿童,有一定的模仿能力,训练后能学会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工作技能,大部分可从事简单、重复的劳动。成年时期不能完全独立生活,有时情绪不稳,易冲动,对亲人和常接触的人有感情,可能建立较稳定的关系。多数中度患者有生物学病因,躯体和神经系统检查常常有异常发现[5]。

重度精神发育迟滞约占精神发育迟滞总数的3%~4%。重度患者几乎均由显著的生物学原因所致,躯体检查常有异常发现,还常常伴有各种畸形[6]。如伴有癫痫、先天畸形等器质性疾病,仅能学会一些简单的词句,不能理解别人的言语,生活不能自理,运动功能明显受限,无社会行为能力。与其短时间接触便能察觉,有的患者经常重复单调的无目的的动作和行为,如点头、摇摆身体、奔跑、冲撞甚至自残;有的生活自理能力极差;有的甚至不会躲避危险,少部分患者则发呆少动,终日闲坐[7]。

精神发育迟滞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主要是特殊教育训练和其他医学康复措施。内容涉及劳动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两大方面[8]。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干预。不同程度的病人可采取不同的方法,并要个体化。开设弱智学校、训练班,当患者达到入学年龄后,让他们进入弱智学校(班)或是普通小学的附设辅读班学习,并且持之以恒。使他们学得基本的生活、生存技能以及社会交往与适应手段。在离开学校教育后必须进行工作、社会活动、生活能力等方面的训练。轻度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常无须他人更多的协助,但在就业、工种等方面可加以必要的指导。对于中度以上的患者重在训练他们的基本生活技能与自理能力。

积极开展以家庭和社区为基地的服务,培训家长和基层保健、幼教人员,学会照管训练患者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方法。通过长期、耐心、科学的教育训练,必将会使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尹鲜桃,刘振寰.音乐治疗儿童精神发育迟滞60例临床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8(4):104-106.

[2]李慧敏.针刺为主治疗儿童精神发育迟滞30例分析[J].中医药学刊,2004,22(8):1547-1547.

[3]杨秋苑,祁蓓.546例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病因分析和健康教育策略[J].广东医学,2006,27(9):1366-1367.

[4]刘文.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精神发育迟滞30例[J].光明中医,2010,25(4):663-664.

[5]于阔.精神发育迟滞患儿620例病因学探讨[J].中国临床康复,2004(30):6746-6746.

[6]李洁,寇振芬.精神发育迟滞司法精神病鉴定69例分析[J].临床医学,2012,32(4):30-31.

[7]王兴宏,尤登攀,胡金芳.精神发育迟滞患儿康复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05(17):121-121.

[8]高永芳,陈毅怡,郑爱华.儿童精神发育迟滞26例行为干预结果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83-85.

标签:;  ;  ;  

30例精神发育迟滞的临床治疗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