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城市规划信息管理的困境及对策王文敏

解析城市规划信息管理的困境及对策王文敏

佛山市禅城区地理信息中心广东省佛山市5280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已经发展成为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重要资源。城市规划是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核心内容,规划方案合理性与科学性的高低对居民生活质量的高低及经济发展快慢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然而,城市规划过程牵涉信息过多,只有确保众多部门之间能就规划方案进行交流与共享,才能满足各个层次、各个群体的信息需求,才能建设出现代化的、富有竞争力的新城市。但是,当前我国城市规划的信息管理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信息管理工作陷入了困境。本文就城市规划信息管理的困境及对策,进行了详细的探究。

关键词:城市规划;信息管理;困境;对策

在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城市用地性质与布局一直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中,新区建设及旧区改造项目的数量也不断增加,这就使得城市规划需求越来越多,而传统的决策模式与手工作业模式难以满足新时期城市现代化建设对各种信息的新需求。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城市规划信息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带来了新契机。但是,当前的城市规划信息管理活动中尚且存在一系列问题,阻碍了信息管理有效性的提升,不利于规划活动对相关信息利用率的提高。那么,如何有效提高城市规划信息管理效果,是管理人员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城市规划信息管理的现状问题

1、信息采集率不高

城市规划业务需要从市政、交通、土地等相关机构与部门中查询与采集数据,而这些数据一般都较为分散,像房管局的产权登记、土地局的归属权等。城市规划机构只有将从其他部门采集到的大量信息整理、归档之后,才能为其他企业与部门的信息查询提供服务。然而,城市中每一个部门采用的数据标准不统一,再加上过于分散的数据接口,还需要通过转换才能达到统一,这就大大提高了规划部门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城市规划机构还没有制定规范的信息查询制度,虽然当前城市规划机构内部人员查阅数据非常便捷,然而各个部门之间各自为政,难以实现信息共享,这就出现了信息采集率不高及信息孤岛等情况。

2、协同办公效率低

构建良好对接的办公环境,是政府机构信息管理过程中的核心目标。在网络初期的信息话建设过程中,各个单位都比较热衷个性化的业务系统与办公系统,并且各个部门的信息管理专职政务及信息管理工作者都养成了个性化的工作习惯。机构之间需要协同的政务数量日益增加,红头文件及公务文书等信息交换数量不断增多,而各自为政的工作模式难以符合社会发展需求。虽然在政府部门的督促与引导下,各个部门之间在信息共享与协同办公方面都有一定进步,但是受到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当前的协同办公效率仍旧难以满足新时期城市规划在信息方面的需求。

3、信息公开不及时

公众是城市建设的缔造者,是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关键主体,是城市中的重要分子,城市信息化建设效果的好坏受到公众信息化建设参与积极性及信息化意识高低的直接影响。针对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实际用途,一些市民却关心不够。政府网站相继建立之后,因为受到宣传力度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当前的访问量始终较低,市民不关心法规、政策等相关信息,这就导致政府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热情与动力有所降低,而这种恶性循环也制约了政府机构的信息化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网站在城市规划信息公开方面的节奏过慢,最明显的是滞后性,很多信息都是在规划方案制定后很久,甚至实施后,才在网站上公开。

二、解决城市规划信息管理问题的有效对策

1、健全信息采集与共享制度

要想实现规范而全面地采集信息及信息的高效利用,就需要城市规划相关部门主动健全信息采集与共享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为城市规划信息的合理采集及应用提供依据,才能确保各项工作规范进行。当前,大多数城市规划机构在采集相关信息的过程中所持有的态度都是消极的、受挫的,这就不利于采集信息工作的高质量开展。而信息采集有关法规制度的制定,就使得信息采取工作的合法性有了法律依据,从而大大降低了采集信息过程中遇到了各种阻力。大量的研究实践表明,城市规划工作人员在法律依据下,他们在工作中的各种疑虑自然消失,相关部门与个人更加支持信息采集人员的日常工作,并且提供的相关数据的可靠性与真实性也更高。但是。在实际的采集信息的过程中,法律上的空白还是存在的,这时信息化规划在立法的发展与完善中需要面对的事情。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充分重视规划信息化数据的采集工作,并依据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健全的信息采集与共享制度,使得信息采取与使用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得到法律的支持,从而使得城市规划信息采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并且还可让相关部门之间也有了信息采集的统一性标准。如果各个地区的信息采集活动存在冲突的话,就可将法律法规当成解决问题的唯一标准,从而及时而有效地解决冲突问题。明确各自的义务与权利就能明显提高相关部门之间规划信息的共享程度。

2、积极而科学搭建信息平台

搭建城市规划信息平台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信息资源与业务协同的共享。从某个层面来讲,城乡规划在实现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四个过渡。具体分析如下:①从个体向整体方面过渡,慢慢实现城市中各个区域之间工作的协同,努力实现前期设计、中期落实、后期监督的整体化,最后使得每一个单位之间及单位内部各项业务的协同。②从平面过渡到三维,借助现代化的三维仿真技术,实现规划管理能从传统的独立审批项目变成整个城区统筹规划的三维形态,优化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及公众参与积极性。③从内部使用资源转变成社会服务资源。城市规划相关信息,不应仅仅局限于为具体行业服务,而应该同时得到社会公众及相关行业的关注,规划信息全面服务的新特点应逐渐凸显出来。④从定性规划过渡到定量规划,使得城市规划信息管理中获得的大量信息都能得以充分利用,构建出以GIS技术为基础的规划应用系统及支持方法,借助对保护环境、降低能耗、节约土地等数据的分析,使得定性规划与定型决策为主导的城市规划信息管理模式不断得以优化与创新。

3、加强官网建设及时公开信息

各级政府的官网应主动为城市规划机构提供一个与外界交流建设信息的渠道,从而为市民提供一个能够及时、准确、清晰、便捷查询城市规划信息的渠道,借助面对面对话的方式让广大市民对城市规划中的具体信息有更明细的了解,也使得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能得以更好发挥。建设政府网站,应将结果公示、信息公开、办事服务等作为核心内容,应尤其关注热点聚焦及规划资讯,彰显出全民参与与服务民生等特点,并将此当成优化政府机构整体形象及网站务实性的有效措施,以明显增强公众的参与与关注读,将政府网站当成宣传城市规划方案的核心渠道,发展成为联系群众、服务社会的窗口。

总之,城市规划信息管理,应将健全工作机制当成中做重心,从而构建出信息公开、规划管理、规划设计、社会反馈等一系列动态机制,进而使得各个机构之间的合作更加顺畅,并且有针对性地提高政府机构信息公开的及时性与全面性,以显著提高各个部门的信息共享度更为广泛,最终使得城市规划信息管理工作在城市建设中发挥更大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春菊.从分离到整合:杭州市城市规划信息管理“用地一张图”整合模式[J].规划师,2014,11:76-81.

[2]林伟军.基于GIS的城市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探究[J].电子测试,2015,03:77-78+76.

[3]张文华.城市抗震防灾规划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D].中国海洋大学,2014.

[4]李画.关于信息运用与城市规划管理创新的探讨[J].江西建材,2017,02:44-45.

标签:;  ;  ;  

解析城市规划信息管理的困境及对策王文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