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乳糖化白蛋白论文_李祥东,王俊,王安才

导读:本文包含了半乳糖化白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白蛋白,阿霉素,纳米,半乳糖,靶向,磁性,肝癌。

半乳糖化白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李祥东,王俊,王安才[1](2019)在《缺血修饰白蛋白和半乳糖凝集素-3联合检测在急诊胸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半乳糖凝集素-3(Gal-3)联合检测在急诊胸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92例急诊胸痛疑似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住院患者,在胸痛发作2 h内留取血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IMA、Gal-3含量,结合冠脉造影和冠脉内超声结果,将患者分为叁组:ACS组(n=38),稳定型心绞痛(SAP)组(n=28),非冠心病(NCHD)组(n=26),分别比较各组IMA、Gal-3含量的差异,并观察IMA、Gal-3联合检测对ACS、SAP的诊断价值。结果 ACS组IMA、Gal-3水平均明显高于SAP组和NCHD组(P<0.01)。SAP组的IMA水平高于NCHD组(P<0.05),Gal-3水平与NCH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A、Gal-3联合检测对诊断冠心病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心电图、IMA、Gal-3任何一项单独检测的价值(P<0.05)。结论联合检测IMA、Gal-3可以提高急诊胸痛患者冠心病诊断的准确率,在传统心肌坏死标志物升高之前对ACS有较高的筛选价值,有助于ACS、SAP、NCHD之间的鉴别,从而达到及时对胸痛患者进行分诊处理和危险分层。(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朱磊,杨明,程波,徐彦,姚峰[2](2018)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半乳糖凝集素3及尿微量白蛋白与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半乳糖凝集素3及尿微量白蛋白与左室肥厚关系。方法随机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LVH组)及非左室肥厚患者各120例(NLVH组),匹配两组年龄、性别比例及住院时间。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LVH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LVH与病程、血压控制情况、体质指数、NT-pro BNP、文化程度、Gal-3及MAU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病程、血压控制情况、Gal-3及MAU进入模型,其OR(95%CI)分别为1.062(1.001~2.237)、1.643(1.527~5.185)、2.816(2.231~8.872)、3.736(3.151~11.39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病程、血压控制情况、Gal-3及MAU与LVH有显着相关性,且为独立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李少华[3](2012)在《应用氟18标记新半乳糖白蛋白进行肝功能评估的临床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小鼠四氯化碳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目的:建立一套简便可行的小鼠肝纤维化建模方法,以利用结合氟18标记新半乳糖白蛋白([18F]FNGA)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扫描开展临床前动物试验。方法:对6-7周龄的雌性昆明小白鼠每48h腹腔注射10%的四氯化碳油溶液0.4m1,42天后检测小鼠血清学实验室指标及肝脏病理改变。结果:肝纤维化模型组小鼠的血清总蛋白水平低于正常组(p<0.001)和对照组(p<0.05),白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碱性磷酸酶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胆碱酯酶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和对照组(p<0.01);模型组小鼠肝脏病理见小叶间隔明显纤维化,小叶中央静脉相对明显增粗,小叶内肝细胞灶性坏死严重,大量砂粒体样钙化形成。结论:小鼠腹腔注射四氯化碳油溶液可以简便并且成功地建立小鼠肝纤维化模型。2.[18F]FNGA在小鼠肝纤维化模型中的研究目的:明确[18F]FNGA在肝功能不同的小鼠当中的摄取、代谢和生物分布情况,验证其生物有效性。方法:将肝纤维化模型组小鼠和对照组小鼠均随机分成叁组,分别于经尾静脉注射[18F]FNGA5min、30min、1h后处死小鼠,取出肝脏等器官测量放射性活度计数。结果:在两组小鼠中,注射后5min、30min和1h,[18F]FNGA在肝脏均有显着浓聚。5min时,血当中的放射性活度相对较高,随后迅速下降,30min时己降至非常低的水平。30min时对照组(p<0.05)和肝纤维化组(P<0.001)小鼠尿中的放射性活度明显高于肝脏,1h时对照组(p<0.05)小鼠尿中的放射性活度明显高于肝脏。结论:证实了[18F]FNGA主要在动物的肝脏内浓聚,而且浓聚时间足够长;[18F]FNGA主要经动物的肾脏排泄,通过尿液排出体外;[18F]FNGA的摄取、代谢与肝脏功能有关。3.[18F]FNGA的临床前动物显像研究目的:证实[18F]FNGA可用于动物PET显像,并观察其在生物体内代谢过程。通过[18F]FNGA相关参数的初步探索,明确其在肝功能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将肝纤维化模型组小鼠和对照组小鼠均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进行30min和1h的MicroPET扫描。所有小鼠在前30min均每次采集2min,两次采集之间间隔1min,共采集10次,扫描1h的小鼠后30min每次采集5min,两次采集之间间隔1min,总共采集15次。采集完毕后通过眼眶取血方法取得血液样本检测血清学指标。利用MicroPET系统自带软件处理扫描数据,勾画小鼠肝脏和心脏感兴趣区,计算肝脏摄取能力(LUA)、峰值时间(tP)、千倍肝脏摄取率(LK1000)、NGA清除指数(CI)。结果:肝脏对于[18F]FNGA的摄取比较迅速,其它腹腔脏器几乎不显影,肝脏显像清晰且持续时间长。[18F]FNGA相关参数中,对照组小鼠的LUA(p<0.05)和LK1000(p<0.05)均明显高于肝纤维化组,而tP(p<0.01)明显低于肝纤维化组。LUA与血清总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559,p=0.038);tP与血清总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632,p=0.015),与血糖水平呈正相关(r=0.719,p=0.029);LK1000与血糖水平呈负相关(r=-0.730,p=0.025),与总胆酸水平呈负相关(r=-0.690,p=0.006)。结论:[18F]FNGA进入小鼠体内后立即被肝脏摄取,并且滞留时间足够长。所获得的[18F]FNGA相关参数对于肝脏功能有一定的提示作用。(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2-06-01)

童珊珊,王旭波,沈玉萍,丁妍,余江南[4](2010)在《放射示踪法研究半乳糖化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的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半乳糖化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方法:小鼠分别尾静脉注射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混悬液和半乳糖化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混悬液后,采用放射示踪法测定纳米粒载体在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白蛋白纳米粒在0.083 h时肝脏摄取达到峰值,有55.31%的纳米粒聚集在肝脏;半乳糖化白蛋白纳米粒在0.25 h时肝脏摄取达到峰值,有89.35%的纳米粒聚集在肝脏。结论:与白蛋白纳米粒相比,半乳糖化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的肝脏靶向性进一步提高。(本文来源于《药物分析杂志》期刊2010年01期)

童珊珊,王旭波,丁妍,朱源,余江南[5](2009)在《HPLC-荧光检测法研究半乳糖化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研究半乳糖化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α-萘酚为内标,采用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02mol·L-1磷酸二氢铵-冰醋酸(52∶5∶43∶0.6),流速:0.9mL·min-1;荧光检测器λ(Ex)=246nm;λ(Em)=555nm。结果小鼠尾静脉给药后,在规定时间取样,测定阿霉素在小鼠血浆、心、肝、脾、肺、肾中的浓度。与普通阿霉素注射剂相比,半乳糖化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对肝的靶向性明显提高。结论所建HPLC用于阿霉素体内分布研究结果良好,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和半乳糖化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具有良好的肝脏靶向性;与白蛋白纳米粒相比,半乳糖化白蛋白纳米粒的肝脏靶向性进一步提高,具有自身被动靶向和受体介导的主动靶向的"双靶向"特征。(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学杂志》期刊2009年24期)

余潜,王卓缨,肖大伟[6](2009)在《半乳糖化白蛋白汉防己甲素纳米粒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半乳糖化白蛋白汉防己甲素纳米粒(Galn-BSA-Tet-NPs),并考察合成半乳糖化白蛋白的最佳条件。方法以乳糖和牛血清白蛋白为原料,采用还原胺化法制备半乳糖化白蛋白(Galn-BSA)。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糖化比率,以糖化比率作为指标考察反应的pH、时间、催化物剂量的多个水平,从中选出最优化组合。并采用去溶剂化法制备半乳糖化白蛋白汉防己甲素纳米粒(Galn-BSA-Tet-NPs)。结果制备半乳糖化白蛋白的最佳条件是磷酸缓冲液的pH值为7.4,反应时间为80h,氰基硼氢化钠的催化量为0.8mmol/L;成功合成了半乳糖化白蛋白汉防己甲素纳米粒(Galn-BSA-Tet-NPs)。结论汉防己甲素可以采用去溶剂化法制备成半乳糖化白蛋白纳米粒,此方法可提高汉防己甲素在水相中的浓度,并靶向肝细胞,从而增强汉防己甲素的抗肝纤维化药效。(本文来源于《上海中医药杂志》期刊2009年06期)

宋策,张阳德,于丽,陈璐,于洪梅[7](2008)在《半乳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的制备及性质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具有半乳糖基和稳定磁性的半乳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并对半乳糖白蛋白磁性纳米粒的糖化比率、磁性及药物含量进行检测。方法将乳糖和白蛋白用还原胺法合成半乳糖基人血白蛋白(galactosylated human serum albumin,Gal-HSA);采用滴定水解法制备直径在70nm左右Fe3O4磁性纳米粒。再将半乳糖白蛋白、Fe3O4磁性纳米粒及纯盐酸阿霉素按一定的比率混合,通过在精制棉子油中超声乳化、加热固化变性、乙醚洗涤等工艺制备出半乳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半乳糖白蛋白的糖化比率;用乙醇提取法提取半乳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中的阿霉素,并用液相色谱仪测定其含量。将纳米粒溶于生理盐水中,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在磁场的作用下,半乳糖基磁性纳米粒的运动情况,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原子力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粒粒径的大小和内部结构。结果半乳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的糖化比率为32;Fe3O4纳米粒径在(70±30)nm左右,粒径均匀;阿霉素的含量为58.45μg/g,阿霉素的包含率为97.53%;半乳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溶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在磁场的作用下,纳米粒迅速向磁铁的方向移动并发生聚集,当磁铁与纳米粒的距离加大时,纳米粒运动速度减慢,并沿磁力线的方向成串珠状聚集。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Fe3O4颗粒均匀分布在半乳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中。结论半乳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具有较高糖化比率、稳定的磁性、靶向性强、药物包含率高以及释药速率可控制等特点,为靶向药物治疗,提供了可靠的载药工具。(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学杂志》期刊2008年23期)

袁建辉,张洪,潘一峰,黄海燕,石牧[8](2007)在《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的急性毒理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经外周静脉用药的药物毒性。方法将受试动物分为8个剂量组,观察静脉给药后的急性毒性试验,采用Bliss法计算LD50,统计分析其对大鼠的外周血细胞和生化指标的影响。给予腹腔注射3次后,再皮下注射,观察其有无过敏现象发生。结果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的动物半数致死量为515.5mg/kg,同时肝、肾功能的损害和心肌酶学的改变也明显减轻。20只动物进行过敏实验,观察到一只动物有过敏现象。结论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是一种很好的新型改进性药物,它经过修饰后,明显的减轻了药物对心脏,肾脏和心脏的毒性损害作用。有望批量生产,在临床上推广试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学杂志》期刊2007年14期)

贺莲香,张阳德,何剪太,李年丰[9](2007)在《交变磁场介导下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对兔VX2肝癌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对兔VX2肝癌的磁介导热疗作用。方法将成模后的荷瘤白兔随机分成6组:A组,对照组,即生理盐水组;B组,游离阿霉素组;C组,半乳糖磁性阿霉素纳米粒组;D组,Fe3O4纳米粒组;E组,阿霉素磁性纳米粒组;F组,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组化白蛋白。各组经肝动脉插管灌注药物(按2mg/kg阿霉素计算),除C组外,其它各组置交变磁场中作用30min,期间监测癌中心区、癌边缘区、正常肝组织和直肠的温度变化;观察治疗后14d的肝癌体积、肝癌的生长率、肝癌及正常肝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D、E、F组癌中心区和边缘区温度显着高于正常肝组织和直肠(P<0.001);A、B、C组各部位的温度无明显升高。治疗后14d,F组肿瘤体积明显缩小,肿瘤生长率为-15%;肝癌细胞可见大面积坏死,平均在70%以上,癌灶及癌边缘可见栓塞的铁磁微粒,而右肝未见铁磁微粒的沉积;其它各组体积增大3.5~13倍,肿瘤生长率显着增加(127%~568%),肝癌细胞中至轻度坏死(0%~70%)。结论交变磁场下,A、B、C组癌组织升温达到42℃以上;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对肝癌组织有独特的靶向作用,表现出明显的热化疗协同增效的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学杂志》期刊2007年13期)

贺连香[10](2007)在《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联合交变磁场对肝癌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章铁磁流体联合交变磁场对人肝癌细胞的影响目的:探讨一定的交变磁场不同浓度Fe_3O_4磁流体热疗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影响。方法:在肝细胞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Fe_3O_4磁流体,暴露在交变磁场中30min后,采用MTT法、细胞计数、光镜、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等观察经过上述药物处理后,肝癌细胞活细胞数的光密度值、杀伤率、生长曲线、细胞形态变化、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结果:随着磁流体中Fe_3O_4纳米粒浓度的增加,①细胞培养液的温度分别上升到38.9℃~47.2℃;Fe_3O_4浓度≥4.5mg/ml时,温度>41℃;②细胞增殖抑制增强,肝癌细胞活细胞数的光密度值下降,杀伤率增加;当Fe_3O_4浓度≥4.5mg/ml时,CI≥50%,CI最高达85.91%,呈明显的量效关系(P<0.001);③细胞收缩、变圆,细胞稀疏,胞浆中可见空泡;细胞核染色质凝聚、浓缩,有的成半月形或梅花瓣状改变,尤以Fe_3O_4浓度≥4.5mg/ml时变化明显;④细胞周期停滞于S期,S期细胞增加,凋亡率增加;Fe_3O_4浓度从4.5mg/ml增加到6.0mg/ml时,凋亡率分别由27.06%增加到66.05%;Fe_3O_4浓度为3.0mg/ml时,温度为39.8℃<40℃,凋亡率为14.22%(P<0.001)。结论:交变磁场作用下,随Fe_3O_4浓度增加,温度升高,磁流体对人肝癌细胞HepG2毒性增强,细胞凋亡增加;磁流体中Fe_3O_4浓度与其成明显的量效依赖关系。第二章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联合交变磁场对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肝细胞L-02的体外影响目的:探讨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联合交变磁场对肝癌细胞HepG2和人肝细胞L-02的体外影响,并比较其差异。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HepG2及人肝细胞L—02,分别随机分成6组:A1、A2组,即未加药物的对照组(RPMI 1640+AMF),B1、B2组,即游离阿霉素+交变磁场(ADM+AMF),C1、C2组,即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组(Gal-MADM-NP),D1、D2组,即阿霉素磁性纳米粒+交变磁场(ADM-NP+AMF)、E1、E2组,即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交变磁场(Gal-MADM-NP+AMF)。除C1、C2组,其它各组分别暴露在频率为100kHz,磁场强度为15kA/m的磁场中,作用30min。采用细胞计数法、MTT法、Hoechst荧光染色、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仪等方法观察经药物及磁场处理后的HepG2细胞和L—02细胞生长曲线、活细胞的光密度值及杀伤率、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变化,并比较其差异。结果:①试验组,HepG2和L—02细胞增殖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细胞杀伤率,随阿霉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强;E1、E2组对两种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最强;②试验组均出现典型的DNA梯形条带,尤以E1、E2组,DNA梯形带更明显;③E1、E2组,HepG2细胞和L—02细胞凋亡率分别达40.12±2.28%、45.3±2.48%;均比B1、B2组高出约4倍;S期细胞分别为39.53±3.67%、53.46±4.73%,凋亡率和S期细胞均明显高于其它组(P<0.001);④各试验组,L—02细胞的细胞增殖抑制、细胞杀伤率、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HepG2细胞,L—02细胞形态改变比HepG2细胞更明显(P<0.05)。结论:磁场下,Gal-MADM-NP在体外对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肝细胞L—02有比ADM和Gal-MADM-NP未加磁场的单纯化疗及ADM-NP+AMF热化疗有更强的细胞毒性及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在体外对人肝细胞L—02比对人肝癌细胞HepG2有更强的杀伤力。第叁章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联合交变磁场对兔VX2肝癌的影响研究目的:探讨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对兔VX2肝癌的磁介导热疗作用。方法:将兔VX2瘤块植入兔肝左包膜下,制备移植性兔VX2肝癌模型。成模后动物随机分成6组:A组,对照组,即生理盐水+交变磁场(NP+AMF)组;B组,游离阿霉素+交变磁场(ADM+AMF)组;C组,半乳糖磁性阿霉素纳米粒组(Gal-MADM-NP);D组,Fe_3O_4纳米粒(NP+AMF)+交变磁场组;E组,阿霉素磁性纳米粒+交变磁场(ADM-NP+AMF)组;F组,半乳糖化磁性阿霉素纳米粒+交变磁场组(Gal-MADM-NP+AMF)。各组经肝动脉插管灌注药物,用量按2mg/kg阿霉素(试验兔体重2.5~3kg/只)计算,约相当于50mg/kg的Gal-MADM-NP。注药后,除C组外,其它各组均置交变磁场中作用30min,期间光纤温度测量仪监测癌中心区、癌边缘区、正常肝组织和直肠的温度变化;治疗后14天的肝癌体积、肝癌的生长率、肝癌及正常肝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①D、E、F组癌中心区(42.4℃、42.6℃、42.7℃)和边缘区温度(40.3℃、40.6℃、40.7℃)显着高于正常肝组织(36.7℃、36.8℃、36.9℃)和直肠(36.4℃、36.4℃、36.2℃)(P<0.001);对照组、ADM组及Gal-MADM-NP组各部位的温度无明显升高。②治疗后14d,F组肿瘤体积明显缩小,肿瘤生长率为—15%;肝癌细胞可见大面积坏死,平均在(70%以上),癌灶及癌边缘可见栓塞的铁磁微粒,而右肝未见铁磁微粒的沉积;其它各组体积增大3.5~13倍,肿瘤生长率显着增加(127~568%),肝癌细胞中至轻度坏死(0~70%)。结论:磁场下,Gal-MADM-NP+AMF、ADM-NP+AMF、NP+AMF组癌组织升温达到42℃以上;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对肝癌组织有独特的靶向作用,表现出明显的热化疗协同增效的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07-05-01)

半乳糖化白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半乳糖凝集素3及尿微量白蛋白与左室肥厚关系。方法随机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LVH组)及非左室肥厚患者各120例(NLVH组),匹配两组年龄、性别比例及住院时间。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LVH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LVH与病程、血压控制情况、体质指数、NT-pro BNP、文化程度、Gal-3及MAU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病程、血压控制情况、Gal-3及MAU进入模型,其OR(95%CI)分别为1.062(1.001~2.237)、1.643(1.527~5.185)、2.816(2.231~8.872)、3.736(3.151~11.39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病程、血压控制情况、Gal-3及MAU与LVH有显着相关性,且为独立危险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半乳糖化白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李祥东,王俊,王安才.缺血修饰白蛋白和半乳糖凝集素-3联合检测在急诊胸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临床研究.2019

[2].朱磊,杨明,程波,徐彦,姚峰.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半乳糖凝集素3及尿微量白蛋白与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J].实用医学杂志.2018

[3].李少华.应用氟18标记新半乳糖白蛋白进行肝功能评估的临床前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

[4].童珊珊,王旭波,沈玉萍,丁妍,余江南.放射示踪法研究半乳糖化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的分布[J].药物分析杂志.2010

[5].童珊珊,王旭波,丁妍,朱源,余江南.HPLC-荧光检测法研究半乳糖化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分布[J].中国药学杂志.2009

[6].余潜,王卓缨,肖大伟.半乳糖化白蛋白汉防己甲素纳米粒的合成[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9

[7].宋策,张阳德,于丽,陈璐,于洪梅.半乳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的制备及性质评价[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

[8].袁建辉,张洪,潘一峰,黄海燕,石牧.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的急性毒理实验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

[9].贺莲香,张阳德,何剪太,李年丰.交变磁场介导下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对兔VX2肝癌的影响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

[10].贺连香.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联合交变磁场对肝癌的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07

论文知识图

半乳糖化白蛋白汉防己甲素纳米...D-半乳糖的标准曲线纳米粒直径分布直方图一l半乳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TEM图一4肝动脉插管注药对展组肿摘细胞生长活获

标签:;  ;  ;  ;  ;  ;  ;  

半乳糖化白蛋白论文_李祥东,王俊,王安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