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温挤压论文-张慧菊

等温挤压论文-张慧菊

导读:本文包含了等温挤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镁合金,轮毂,等温挤压,模具设计

等温挤压论文文献综述

张慧菊[1](2019)在《镁合金轮毂等温挤压成形工艺分析与模具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镁合金作为有发展潜力的轻量化材料,使用在汽车轮毂上。本文对AZ80镁合金轮毂的等温挤压成形工艺进行分析,进行了镁合金轮毂的挤压模具总体设计以及主要零部件的设计,完成了模具的加热及保温系统的计算和设计。(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9年21期)

李博[2](2019)在《25MN挤压机等温挤压速度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挤压机是钛及钛合金型材加工生产的重要设备,等温挤压是保证生产制品质量的关键挤压工艺,而挤压速度是影响等温挤压的最主要因素。因此,研究25MN挤压机等温挤压速度控制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分析了25MN挤压机设备的工艺特点,根据钛及钛合金型材在生产中对挤压温度的控制要求,确定了等温挤压速度控制需求,设计了基于现场总线的等温挤压速度控制系统方案。通过分析挤压温度与挤压速度的关系,实现了在等温挤压条件下挤压速度的自动匹配与设定,在此基础上,针对钛及钛型材挤压的工艺要求,建立了等温挤压速度控制的数学模型,并设计基于Fuzzy-PID控制的等温挤压速度控制策略。采用Profinet、Profibus、RS485现场总线结构,主控制器S7-1500PLC实现对挤压过程中挤压速度和挤压温度的自动检测和控制;通过全集成自动化软件-TIA博途开发了控制系统人机界面,实现挤压控制过程中的工况显示、数据显示与设定、工艺曲线、报警等功能,提高了等温挤压速度控制系统的可操作性。25MN挤压机等温挤压速度控制系统实际运行情况和数据分析表明,该控制系统能够保证挤压机模具口温度的控制精度在±10℃,实现了挤压机在等温挤压速度控制下,挤压工艺过程与工艺参数的稳定,提高了挤压效率。该系统对提高钛及钛合金挤压型材质量和挤压生产效率有重要作用,在相关稀有金属加工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期刊2019-06-18)

李晓艳[3](2019)在《铝镁双金属等温挤压成形及界面组织演化与力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结构轻量化设计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其中铝与镁均属于轻质材料,在结构轻量化设计技术及环保问题中倍受青睐。由于镁合金易被腐蚀,极大地限制了其使用范围。铝及铝合金表面能够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使其耐腐蚀性能拥有比较好,故本文采用等温挤压的方式在镁合金外表面包覆一层铝或铝合金,以制备出耐腐性能优异的镁铝复合材料。本文采用Deform-3D有限元模拟软件,利用其刚塑性算法建立了铝镁双金属等温挤压成形模型,研究了AA6060铝合金和AZ31镁合金在等温挤压过程中的金属流动规律、等效塑性应力、等效塑性应变、温度场的分布等,并结合正交试验研究了挤压温度、挤压速度、模角及坯料几何尺寸对成形载荷的影响,最终得到了最佳挤压成形工艺参数。通过有限元模拟计算和实验验证,并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得到镁铝双金属等温挤压成形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挤压速度n=2mm/s,铝坯料尺寸是Φ10mm×20mm,镁芯尺寸是Φ5mm×19mm,挤压温度T=360℃,挤压模具角度a=90°。对成形质量较好的挤压制品进行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分析研究,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EDS)、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分析技术对铝镁结合界面区进行微观组织和化学成分分析,并通过剪切实验与显微硬度的测试来评价结合区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铝镁双金属等温挤压过程中,铝镁元素通过相互扩散形成镁铝系金属间化合物,铝侧形成偏铝相Al_3Mg_2,镁侧形成偏镁相Al_(12)Mg_(17),结合层总厚度约4μm。铝镁合金等温挤压过程中,铝合金与镁合金都发生了再结晶,使得晶粒出现不同程度的长大。铝合金在挤压过程中都有强的黄铜型织构{011}<211>和铜型织构{112}<111>存在。镁合金在挤压过程中有一个很强的且平行于ED平面的织构面(0001),主要织构为{01-10}<0001>和{-12-10}<0001>。镁铝合金等温挤形成的结合界面所能承受的剪切力各不相同,且失效多是突发性的,基本没有塑性变形阶段;结合界面的最高剪切强度为56.29MPa,最低剪切强度39.88MPa。镁铝合金等温挤压过程中生成的镁铝系金属间化合物,使得结合区的显微硬度明显高于两侧基体的硬度,最高硬度值达到了169.6HV。(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9-03-14)

李博,张乃禄,张茹[4](2019)在《钛及钛合金型材模拟等温挤压速度控制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钛及钛合金型材是重要的航空航天结构材料,等温挤压对提高钛及钛合金型材的质量与产量均具有重大影响,关键是挤压过程变形温度和挤压速度控制。针对25MN钛及钛合金型材挤压机,研制了钛型材模拟等温挤压速度控制系统。该系统由红外测温仪、研华工控机、S7-1500PLC、执行控制装置构成,采用红外测温仪对挤压机模具口进行实时测温,工控机和PLC进行等温挤压速度曲线计算及温度挤压速度闭环控制,实现了对挤压过程变形温度和挤压速度的准确控制。生产运行表明,该系统对提高钛及钛合金挤压型材质量和挤压生产效率以及稳定挤压生产工艺具有重要作用,在钛及钛合金加工领域具有典型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信息记录材料》期刊2019年03期)

乔及森,苏泳全,张羊阳,张涵,赵文军[5](2019)在《铝镁双金属复合棒材反向等温挤压微观组织演化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铝镁双金属复合挤压工艺,探究棒材挤压过程中材料流动特性及微观组织演变规律。通过热模拟压缩试验得到不同温度下纯铝和镁合金的流变曲线,建立纯铝和AZ31镁合金的组织演化热力学模型并进行计算。研究发现双金属挤压过程中铝镁界面处材料流动速度相差较大,铝表层局部应变在进入模具工作带前达到临界值,摩擦热促使晶粒严重长大,产生粗晶:通过EBSD扫描结果可知交界面层从Al至Mg的相组成依次为Al、Al3Mg2、Al12Mg17、Mg,沿速度方向层状分布,与数值计算结果相符。通过与试验对比验证,晶粒尺寸计算的平均误差为17%,计算发现在温度满足热变形的条件下,材料应变对挤压复合材料的晶粒度影响较大,应变的增大促进再结晶致使晶粒尺寸增大。(本文来源于《塑性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李博[6](2019)在《大型挤压机等温挤压速度控制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等温挤压速度控制是稀有金属加工企业高效率、高质量生产的重要方法。针对宝钛25MN挤压机的装备特点,结合实际生产状况,研究钛材模拟等温挤压速度控制系统,提出了模拟等温挤压速度控制系统架构和系统功能实现,研制了基于工控机+PLC的钛材模拟等温挤压速度控制系统,运用预测算法构建挤压速度预测模型。该系统实现了钛材等温挤压,缩短了挤压时间,运行可靠,对钛材挤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电脑知识与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张阳羊,乔及森[7](2018)在《Al/Mg双金属等温挤压过程与材料流动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刚粘塑性有限元法,采用Deform-3D有限元软件对Al/Mg双金属等温挤压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系统地研究了挤压速度、挤压温度、模角等关键工艺参数对双金属棒材尺寸均匀性以及成形载荷的影响。获得了最佳挤压工艺参数,并进行了挤压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受金属流动的影响,在双金属棒材端部出现一部分内层镁合金缺失现象;叁种工艺参数对等温挤压过程的影响程度是:模角>挤压温度>挤压速度;数值模拟的结果与试验数据基本吻合。(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8年21期)

刘奇,李保永,张素敏,刘萍,薛杰[8](2018)在《7A04铝合金接头等温挤压成形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7A04铝合金接头等温挤压工艺,通过Deform分析成形过程中金属充填流动、载荷变化以及变形均匀性情况。设计了接头等温挤压结构和模具,通过工艺试验验证等温挤压工艺参数,并获得了满足要求的等温挤压件。其中,模具温度(400±5)℃,坯料温度(420±5)℃,成形最大挤压力为3500kN。试验表明,Deform有限元分析结果与工艺试验的结果一致,对等温挤压工艺研究具有指导意义。采用等温挤压工艺制备零件力学性能提高,相较于原"自由锻造+机械加工"工艺,材料利用率提高57.5%,加工周期缩短约40%。(本文来源于《航天制造技术》期刊2018年05期)

计波,黄光法,毛建伟[9](2018)在《等温挤压变形量对TiB+TiC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组织和室温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塑性变形在提高原位自生非连续增强钛基复合材料(DRTMCs)强度的同时可改善塑性,但高的屈强比使其变形工艺非常敏感,压缩了适合变形的工艺区间,加大了变形加工难度。为此,提出了钛基复合材料(TMCs)等温挤压方法并成功制备出强塑性匹配较好的颗粒增强TMCs,研究了挤压变形量对其微观组织演化及综合性能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挤压过程中增强体TiB晶须和TiC颗粒断裂并实现二次分布,使TMCs中增强体分布得到合理有效控制,当挤压比从7增大到10时,TiB晶须长径比明显减小,但随后趋于稳定。随着变形量增加,α相内发生连续动态再结晶,形成与片层厚度相当的沿着原始片层呈竹节排布的细小等轴晶粒。从力学性能测试结果可知,在温度较低的两相区(985℃)进行等温热挤压变形,DRTMCs强度可达1 111 MPa,延伸率为15.7%,实现了较好的强塑性匹配。(本文来源于《钛工业进展》期刊2018年03期)

占志强,欧阳琼,王连绪,郑彦博[10](2018)在《TC4钛合金热电池筒等温挤压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能够在实际生产中提高材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借助DEFORM-3D有限元法模拟了TC4钛合金热电池筒等温挤压成形过程,分析了不同的挤压速度对变形材料等效应力,应变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挤压速度为3mm/s时,等效应变数值较小,热电池筒变形相对均匀。(本文来源于《模具制造》期刊2018年05期)

等温挤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挤压机是钛及钛合金型材加工生产的重要设备,等温挤压是保证生产制品质量的关键挤压工艺,而挤压速度是影响等温挤压的最主要因素。因此,研究25MN挤压机等温挤压速度控制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分析了25MN挤压机设备的工艺特点,根据钛及钛合金型材在生产中对挤压温度的控制要求,确定了等温挤压速度控制需求,设计了基于现场总线的等温挤压速度控制系统方案。通过分析挤压温度与挤压速度的关系,实现了在等温挤压条件下挤压速度的自动匹配与设定,在此基础上,针对钛及钛型材挤压的工艺要求,建立了等温挤压速度控制的数学模型,并设计基于Fuzzy-PID控制的等温挤压速度控制策略。采用Profinet、Profibus、RS485现场总线结构,主控制器S7-1500PLC实现对挤压过程中挤压速度和挤压温度的自动检测和控制;通过全集成自动化软件-TIA博途开发了控制系统人机界面,实现挤压控制过程中的工况显示、数据显示与设定、工艺曲线、报警等功能,提高了等温挤压速度控制系统的可操作性。25MN挤压机等温挤压速度控制系统实际运行情况和数据分析表明,该控制系统能够保证挤压机模具口温度的控制精度在±10℃,实现了挤压机在等温挤压速度控制下,挤压工艺过程与工艺参数的稳定,提高了挤压效率。该系统对提高钛及钛合金挤压型材质量和挤压生产效率有重要作用,在相关稀有金属加工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等温挤压论文参考文献

[1].张慧菊.镁合金轮毂等温挤压成形工艺分析与模具设计[J].热加工工艺.2019

[2].李博.25MN挤压机等温挤压速度控制技术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9

[3].李晓艳.铝镁双金属等温挤压成形及界面组织演化与力学性能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9

[4].李博,张乃禄,张茹.钛及钛合金型材模拟等温挤压速度控制系统[J].信息记录材料.2019

[5].乔及森,苏泳全,张羊阳,张涵,赵文军.铝镁双金属复合棒材反向等温挤压微观组织演化机理[J].塑性工程学报.2019

[6].李博.大型挤压机等温挤压速度控制系统[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

[7].张阳羊,乔及森.Al/Mg双金属等温挤压过程与材料流动特性研究[J].热加工工艺.2018

[8].刘奇,李保永,张素敏,刘萍,薛杰.7A04铝合金接头等温挤压成形工艺[J].航天制造技术.2018

[9].计波,黄光法,毛建伟.等温挤压变形量对TiB+TiC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组织和室温力学性能的影响[J].钛工业进展.2018

[10].占志强,欧阳琼,王连绪,郑彦博.TC4钛合金热电池筒等温挤压数值模拟研究[J].模具制造.2018

标签:;  ;  ;  ;  

等温挤压论文-张慧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