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试验论文_雷丹,陈羽,王功茴,刘兴会,刘权贤

导读:本文包含了皮肤试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结核菌素,皮肤,干扰素,血清,过敏原,荨麻疹,潜伏性。

皮肤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雷丹,陈羽,王功茴,刘兴会,刘权贤[1](2019)在《γ干扰素释放试验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对活动性结核病与结核感染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 gamma release assays,IGRAs)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uberculin skin test,TST)在我国活动性结核病和结核感染中的诊断效果,为临床检测肺结核提供参考。方法检索NCBI PubMed、万方、中国知网(CNKI)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关于IGRAs和/或TST诊断肺结核的报道,检索文献范围2011年1月1日-2018年7月31日,提取研究数据,应用Meta Disc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依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43篇文献,其中有41篇文献报道了IGRAs及26篇报道了TST对肺结核的诊断效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IGRAs试验诊断肺结核的敏感度(SEN)、特异度(SPE)、阳性似然比(+LD)、阴性似然比(-LD)以及曲线下面积(SROC AUC)分别为0.88(0.87~0.89)、0.79(0.78~0.80)、5.47(3.98~7.50)及0.15(0.13~0.18)、0.938;TST试验以上指标分别为0.65(0.64~0.67)、0.68(0.66~0.69)、2.03(1.72~2.39)及0.52(0.47~0.58)、0.726。结论与TST实验检测肺结核方法相比,IGRAs试验有着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期刊2019年20期)

李桂荣,王晓霞,徐燕,杨辉,王金萍[2](2019)在《甘肃地区286例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过敏原皮肤试验检测结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儿童过敏原皮肤试验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CVA发病的过敏原因素,协助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本院儿童哮喘门诊286例CVA患儿采用过敏原皮肤试验,用变应原溶媒作阴性对照,0. 01%磷酸组胺作阳性对照,进而对过敏原检出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286例CVA患儿过敏原皮肤试验总阳性率为73. 08%(209/286),蒿属花粉阳性率为26. 57%(76/286);吸入性过敏原的过敏反应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蒿属花粉是甘肃省CVA儿童最常见的过敏原。过敏原皮肤试验可以协助诊断CVA,并对制订其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吕艳春,王珊[3](2019)在《过敏性鼻炎患者过敏原皮肤试验分析及护理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过敏性鼻炎患者过敏原皮肤试验的情况,并总结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本研究研究对象为2017年6月到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者,本研究选择其中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过敏原试验分析,调查患者的过敏原,并为患者配合相关护理。结果本研究患者的主要过敏原为粉尘螨、屋尘螨、蟑螂和花粉,对患者配合相关的护理以后,患者的免疫力得到增强,生活质量得到提升。本研究60例患者治疗有效患者57例,治疗有效率为95.00%,对于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症状体征评分进行比较,护理以后患者明显优于护理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过敏皮肤试验能够有效的筛选患者的过敏原,并且可针对患者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指导,促进患者的康复。(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14期)

李光芝,孙艳茹,张凤杰,王振华[4](2019)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特异性IgE抗体与自体血清皮肤试验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患者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检测结果与自体血清皮肤试验(ASST)的关系,探讨ASST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05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同时进行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检测及自体血清皮肤试验(ASST),对两组的阳性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5例CSU患者螨虫组合(屋尘螨/粉尘螨)血清特异性IgE抗体与ASST总阳性率分别为47.87%和58.03%,ASST阳性组和阴性组中螨虫组合血清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4.46%和66.4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ST阳性程度与对应螨虫、屋尘、狗、大豆、虾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检测水平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CSU患者部分常见变应原血清特异性IgE抗体与自体血清皮肤试验结果呈负相关,建议将ASST纳入常规CSU临床检测,ASST阳性的患者可以不进行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检测。(本文来源于《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宋红焕,陆伟,竺丽梅,李国莉,邵燕[5](2019)在《江苏省丹阳市65岁以上老年人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和γ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检测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用于≥65岁老人结核感染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江苏省丹阳市1109名≥65岁老人进行TST和γ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interferon gamma release assay,IGRA)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性别、是否接种卡介苗对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影响;以IGRA为金标准,评价TST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进行一致性Kappa检验。结果有卡介苗接种史和无卡介苗接种史2组间TST(PPD5、PPD10、PPD15)、IGRA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男性组TST(PPD5、PPD10、PPD15)、IGRA阳性率高于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 PPD5检测结核感染的灵敏度为71. 09%,特异度为81. 69%,Kappa值为0. 510(P<0. 05); PPD10灵敏度为65. 49%,特异度为87. 40%,Kappa值为0. 538 (P<0. 05); PPD15灵敏度为48. 08%,特异度为94. 55%,Kappa值为0. 479(P<0. 05)。结论 TST检测技术成本低,操作简单,便于在基层开展实施,可作为≥65岁老年人筛查结核感染的重要手段,且可采用PPD10为标准筛查出更多疑似病例。(本文来源于《实用老年医学》期刊2019年02期)

刘芳,董洁,李玉梅,李奕[6](2019)在《青霉素皮肤试验临床使用的评估及其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青霉素类抗生素在临床使用广泛,然而,由于"青霉素过敏史"而限制了患者该类药物的合理使用。青霉素皮肤试验是判断青霉素是否过敏的有效方法。综述青霉素皮肤试验临床使用的文献资料,并对其临床价值做了分析。(本文来源于《抗感染药学》期刊2019年01期)

申修贵,龚文,任国权[7](2018)在《在校高中学生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强阳性防治结果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肺结核在高中学校的流行特征,为学校肺结核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本次结核菌素试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强阳性者行X胸片和3次合格痰涂片筛查。结果 200例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者有活动性肺结核病灶并且涂阳2例,胸片无异常并且涂阳1人,发现率为1.5%(3/200)。结论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者行胸片和3次合格痰涂片检查是发现传染源,特别是隐性传染源的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全国结核病诊疗与防控暨第叁届中西医结合治疗基础与临床新进展研讨会、中国医促会结核病分会基础和临床学组第叁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期刊2018-08-03)

丁晓艳,陆伟,刘巧,卢鹏,彭红[8](2018)在《γ干扰素释放试验与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应用于人群结核潜伏性感染诊断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江苏省结核潜伏性感染情况,同时对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gamma release assays,IGRAs)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uberculin skin test,TST)2种检测方法进行分析比较,探索适合本省人群特征的结核潜伏性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标准。方法整群抽取江苏省丹阳市2个村居民,对符合入选标准的受试者进行问卷调查和常规体格检查,采集静脉血,以QFT法进行γ-干扰素释放试验,后进行结核菌素皮内注射(PPD皮试),及DR胸片检查,对2种方法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和一致性分析。结果 QFT检测和PPD皮试(以硬结平均直径≥10mm为阳性评价标准)阳性率分别为18.0%、40.0%。随着年龄增长,QFT检测阳性率逐渐升高;而PPD皮试阳性率先逐渐升高,30~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而后逐渐降低。有瘢痕者QFT法检测阳性低于无瘢痕者,而PPD皮试阳性率大于无瘢痕(P值均<0.01)。以PPD皮试硬结平均直径≥10mm为阳性评价标准时,2种检测方法一致率为69.6%,Kappa值(95%CI)为0.30(0.28,0.33)。随着年龄增长:2种方法结果一致率先降后升,30~岁组最低(49.2%),60~65岁组最高(80.5%);Kappa值逐渐升高,其中5~岁、20~岁等年龄组Kappa值<0.1,而50~、60~65岁等年龄组Kappa值>0.5。结论 50~65岁年龄组TST和IGRAS 2种检测方法一致性较好,<50岁年龄段2种方法一致性较差。TST检测结果可能高估了潜伏感染率,需要建立一种更准确高效、操作方便、价格合理的检测方法以诊断结核潜伏性感染。(本文来源于《江苏预防医学》期刊2018年03期)

柯娅楠,杨坤霞,余泳,黄妹,刘敏霞[9](2018)在《慢性荨麻疹患者自体血清皮肤试验结果判读时间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CU)患者自体血清皮肤试验观察时间对最终结果判定的影响。方法:对进行自体血清皮肤试验的CU患者分别在试验后20 min和30 min进行局部风团的测量。结果:共收集388例患者,皮试20 min后,有147例判定为阳性,其中有7例在30 min后转为阴性;241例判定为阴性,其中有10例在30 min后转为阳性。20 min观察阳性率为37.9%,30 min时为38.7%,患者在20 min与30 min时观察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4,P>0.05)。结论:在慢性荨麻疹自体血清皮肤试验时,缩短观察时间至20 min,对试验结果影响不大,且有利于降低患者时间成本,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本文来源于《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许怡,张海丛,吕颖,郭云,赵磊[10](2018)在《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诊断高危人群潜伏性结核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uberculin skin test,TST)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 gamma release assays,IGRAs)诊断高危人群潜伏性结核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7月住院肺结核患者的陪护人员138例(密切接触组)、结核科医务人员89例(医务人员组)及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3组分别进行TST和IGRAs试验,比较各组检测结果;同时行问卷调查了解密切接触组和医务人员组结核病接触与结核病预防接种等相关信息,分析TST和IGRAs试验阳性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密切接触组、医务人员组TST试验阳性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密切接触组IGRAs试验阳性率显着高于医务人员组和对照组(P<0.05)。是否接种卡介苗、与接触者关系和接触时间为密切接触组TST试验阳性的影响因素,接触时间和是否营养不良为密切接触组IGRAs试验阳性的影响因素。结论在高危人群中应用TST和IGRAs试验诊断LTBI需排除相关影响因素的干扰。(本文来源于《临床误诊误治》期刊2018年04期)

皮肤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儿童过敏原皮肤试验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CVA发病的过敏原因素,协助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本院儿童哮喘门诊286例CVA患儿采用过敏原皮肤试验,用变应原溶媒作阴性对照,0. 01%磷酸组胺作阳性对照,进而对过敏原检出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286例CVA患儿过敏原皮肤试验总阳性率为73. 08%(209/286),蒿属花粉阳性率为26. 57%(76/286);吸入性过敏原的过敏反应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蒿属花粉是甘肃省CVA儿童最常见的过敏原。过敏原皮肤试验可以协助诊断CVA,并对制订其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皮肤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1].雷丹,陈羽,王功茴,刘兴会,刘权贤.γ干扰素释放试验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对活动性结核病与结核感染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

[2].李桂荣,王晓霞,徐燕,杨辉,王金萍.甘肃地区286例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过敏原皮肤试验检测结果[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19

[3].吕艳春,王珊.过敏性鼻炎患者过敏原皮肤试验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

[4].李光芝,孙艳茹,张凤杰,王振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特异性IgE抗体与自体血清皮肤试验的关系[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9

[5].宋红焕,陆伟,竺丽梅,李国莉,邵燕.江苏省丹阳市65岁以上老年人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和γ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检测结果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2019

[6].刘芳,董洁,李玉梅,李奕.青霉素皮肤试验临床使用的评估及其临床价值[J].抗感染药学.2019

[7].申修贵,龚文,任国权.在校高中学生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强阳性防治结果报告[C].全国结核病诊疗与防控暨第叁届中西医结合治疗基础与临床新进展研讨会、中国医促会结核病分会基础和临床学组第叁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2018

[8].丁晓艳,陆伟,刘巧,卢鹏,彭红.γ干扰素释放试验与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应用于人群结核潜伏性感染诊断的比较[J].江苏预防医学.2018

[9].柯娅楠,杨坤霞,余泳,黄妹,刘敏霞.慢性荨麻疹患者自体血清皮肤试验结果判读时间的探讨[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8

[10].许怡,张海丛,吕颖,郭云,赵磊.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诊断高危人群潜伏性结核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8

论文知识图

北京协和医院护士为受访者进行皮肤试两种不同产地屋尘螨皮肤试验阳...实验动物背部皮肤的试验材料放置1()4一二种皮肤试验部位照片一2兔皮肤试验部位及同定方式自体血清试验在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中...

标签:;  ;  ;  ;  ;  ;  ;  

皮肤试验论文_雷丹,陈羽,王功茴,刘兴会,刘权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