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重PCR进行丝羽乌骨鸡产蛋量与微卫星标记的相关分析

利用多重PCR进行丝羽乌骨鸡产蛋量与微卫星标记的相关分析

孟凡玲[1]2004年在《利用多重PCR进行丝羽乌骨鸡产蛋量与微卫星标记的相关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试验利用多重PCR结合荧光全自动检测技术,研究丝羽乌骨鸡BM、BF两个蛋用新品系的微卫星多态性以及它们与开产日龄、300日龄产蛋量、周产蛋量等25种性状的相关关系。从鸡1号染色体和Z染色体上筛选出18对微卫星标记,进行多重PCR扩增,并对引物组合的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在F1群体中检测到13个标记位点分别与25种性状中的19种性状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并进行同一标记不同基因型间的多重比较,同时还计算了产蛋性状间的表型相关。结果表明: (1)通过多重PCR反应体系及组合的优化,使多重PCR组合试验获得成功; (2)所选用的与性状相关的13个微卫星座位都符合孟德尔共显性遗传规律,其杂合度在0.198~0.775之间,平均为0.439,23%位点的杂合度>0.60;多态信息含量在0.408~0.851之间,平均PIC为0.698,其中84.6%的PIC>0.5;等位基因数平均为8.54个;表明这些微卫星标记易于检测、多态性强,是目前较为理想的遗传连锁分析工具: (3)共检测到13个微卫星标记与19种产蛋量性状之间存在显着或极显着的相关,为产蛋量性状的进一步QTL定位和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4)经过一个世代的选育,300日龄产蛋量和开产日龄都达到了差异极显着的水平,群体的平均杂合度和变异系数也减小了,表明该群体的整齐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选育效果明显; (5)丝羽乌骨鸡开产日龄与300日龄产蛋量间存在极显着的负相关;各周产蛋量与300日龄产蛋量成极显着的正相关;开产日龄与18—25周累计产蛋量成极显着的负相关,这为丝羽乌骨鸡新品系的进一步选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孟祥军[2]2004年在《丝羽乌骨鸡微卫星位点多态性及其与蛋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文中认为本研究以丝羽乌骨鸡BM、BF两个蛋用新品系为试验材料,应用多重PCR结合全自动电泳技术及SAS程序,分析选自家禽基因组中的18个微卫星标记与蛋重、蛋形指数、蛋壳强度等9个蛋品质性状的相关。找出与性状相关显着的标记,并进行了同一标记不同基因型间的多重比较;同时,本研究还进行了多重PCR反应体系及组合的优化。结果如下: (1)通过多重PCR反应体系及组合的优化,将18个微卫星标记分成5个引物组合对DNA模板进行扩增,然后将扩增产物分成3组,用ABI 3100-Avant遗传分析仪检测,能清楚检测出结果,表明本次多重PCR组合试验是成功的。 (2)所选用的18个微卫星标记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18个标记平均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7.444(3~15),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3962(0.030~0.775),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7301(0.404~0.84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69(0.382~0.912)。 (3)通过对标记与蛋品质性状的方差分析,总共发现8个标记基因座(MCW0294、MCW0289E、MCW0258、MCW0068、MCW0168、MCW0254、MCW0036、MCW0200)与8个蛋品质性状(蛋形指数、蛋壳强度、蛋壳厚度、蛋黄比色、蛋黄比例、蛋壳比例、蛋白比例、哈氏单位)之间存在显着或极显着的相关。 对与性状相关显着的标记进行不同基因型间的多重比较,发现①标记MCW0289E中,Ⅱ基因型的蛋壳强度、蛋壳比例均值最高,与其它基因型差异显着(除蛋壳比例中的FH基因型);标记MCW0258中,AG基因型的蛋壳强度、蛋壳比例均值最高,与其它基因型差异显着(除蛋壳强度中的FF基因型);标记MCW0068中,CC基因型的蛋壳强度、蛋壳比例均值最高,与其它基因型差异显着。该叁种基因型有望作为蛋壳强度、蛋壳比例的早期辅助选择标记。②标已MCW0289E中,HH基因型的蛋黄比例均值最低、哈氏单位均值最高,分别与其它基因型差异显着;标记MCW0258中,JO基因型的蛋黄比例均值最高、哈氏单位均值最低,分别与其它基因型差异显着。该两种基因型有望作为蛋黄比例、哈氏单位高低的早期辅助选择标记。③标记MCW0289E中,BG基因型的蛋形指数均值最高、哈氏单位均值最低,分别与其它基因型差异显着;标记MCW0258四川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丝羽乌骨鸡微卫星位点多态性及其与蛋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中,JL基因型的蛋形指数均值最低、哈氏单位均值最高,分别与其它基因型差异显着。该两种基因型有望作为蛋形指数、哈氏单位高低的早期辅助选择标记。 在多重比较过程中,发现了几个与蛋品质性状显着相关的等位基因:①标记MCWO258中,AG基因型的蛋壳强度均值最高,HO基因型的蛋壳强度均值最低,二者差异显着;BG基因型的蛋壳强度均值较高,JO基因型的蛋壳强度均值较低,二者差异显着。说明G、0可能是与蛋壳强度存在显着正、负相关的一对等位基因。②标记MCW0258中,JL基因型的蛋形指数均值最低,JJ、LL、FL基因型的蛋形指数均值也较低,并与其它基因型差异显着,说明等位基因J、L可能与蛋形指数存在显着负相关。③标记MCW0068中,CC基因型的蛋壳强度均值最高,与其它基因型差异显着;而CI基因型的蛋壳强度均值最低,BI基因型的蛋壳强度均值也较低,并与其它基因型差异显着。说明等位基因I可能与蛋壳强度存在显着负相关。 (4)本研究还进行了丝羽乌骨鸡蛋品质各个性状间的相关分析,结果发现蛋壳强度与蛋壳厚度极显着正相关(P<0.01);蛋黄比例与蛋重极显着负相关(P<0.01):蛋壳比例与蛋壳强度、蛋壳厚度极显着正相关(P<0.01);蛋白比例与蛋重极显着正相关(P<0.01),与蛋黄比例、蛋壳比例极显着负相关(P<0.01);哈氏单位与蛋黄比例极显着负相关(P<0.01),与蛋白比例显着正相关(P<0 . 05)。

康丽[3]2004年在《微卫星标记与丝羽乌骨鸡开产性状的相关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利用选自家禽基因组中的20个微卫星标记,对经过品系纯繁选育的丝羽乌骨鸡BF、BM两品系共180个个体的基因组DNA进行多重PCR扩增,经分析后,计算出各标记的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杂合度,通过与开产性状的相关分析,得出与性状相关的标记,并进行了同一标记不同基因型间的多重比较。 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多重PCR反应体系及组合的优化,将18个微卫星标记进行组合,其中包括2个叁重组合和3个四重组合,通过全自动检测,效果良好,表明多重PCR组合试验是成功的。 试验选用的18个微卫星标记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平均等位基因数为6.67个,多态信息含量为0.656,杂合度为0.658。通过标记与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有5个微卫星标记分别与不同的开产性状呈显着性相关。其中MCW0068、MCW0200与开产蛋重有关;MCW0068、MCW0154、MCW0208和MCW0128与开产体重相关。进而对与性状相关显着的标记进行不同基因型间的多重比较,结果发现:标记MCW0068中DE、AB、AA基因型,MCW0200中AD、DG基因型对开产蛋重影响显着;标记MCW0068中CE、DF、AB基因型,MCW0154中AD、CF基因型,MCW0128中CD、BB、EG基因型以及MCW0208中FH、DG等基因型对开产体重影响显着。 本试验研究为丝羽乌骨鸡蛋用性状的研究在分子水平上提供一定的基础资料,为进一步的QTL定位及早日实现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有利参考,从而通过分子育种技术结合常规选育方法,加速丝羽乌骨鸡新品系的育种进程。

孙桂荣[4]2002年在《丝羽乌骨鸡产蛋性状与微卫星标记的相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选用12对微卫星引物,通过对丝羽乌骨鸡多态性扩增,计算出这些微卫星标记座位的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群体杂合度;通过标记多态性与产蛋性状的最小二乘分析和多重比较,进行了分子标记与产蛋性状的相关分析,同时计算了产蛋性状间的表型相关。结果表明: 所选用的12对微卫星引物中,除1对微卫星引物成单态,2对微卫星引物扩增条带电泳效果不好,其余的均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并且所有扩增结果都能重复。微卫星标记座位平均检测到4.56个等位基因(3-7个)。9对微卫星引物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072。标记平均杂合度为0.7423。 通过最小二乘分析标记与生产性能检测到四个标记G31913、X82867、Z95315、G01672与叁种性能(四个月连产蛋量、开产蛋重、500天产蛋量)存在显着相关,标记G31913中基因型AB所对应的开产体重最小二乘均值最高,基因型BB、AA、AC、BC、DD、AD、BD、CC、CD所对应的开产体重最小二乘均值较低,两者间的差异显着或极显着;开产蛋重具有类似结果;Z95315的基因型CC所对应开产蛋重、开产体重最小二乘均值最高,并且均显着高于其余8种基因型所对应的开产蛋重、开产体重最小二乘均值,标记G31913的基因型AB和标记Z95315的基因型CC有望作为开产蛋重、开产体重早期选择辅助标记;标记G01672基因型为EE、AE所对应开产蛋重最小二乘均值高,而基因型为CE、CC所对应的开产蛋重最小二乘均值较低,两者间差异显着,等位基因E与开产蛋重有显着正相关,等位基因C与开产蛋重有显着负相关;标记X82867基因型CD所对应500日龄产蛋量最小二乘均值最小,显着低于AB型。在四个月连产蛋量、300日龄产蛋量中也是类似,即基因型为CD的产蛋量较低,而基因型为AB的产蛋量相应高。 此外,本试验中四个月连产蛋量分别与300日龄产蛋量和500日龄产蛋量呈较高的正相关以及300日龄产蛋量和500日龄产蛋量之间,亦存在较高的正相关;开产体重与开产日龄之间的相关系数也达到极显着:开产体重与开产蛋重为正相关;开产体重与四个月连产蛋量、300日龄产蛋量和500日龄产蛋量呈负相关;开产日龄与300日龄产蛋量和500日龄产蛋量存在极显着的负相关。

周海龙[5]2003年在《丝羽乌骨鸡早期产蛋性能的模型拟合分析及与微卫星标记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试验采用Ali&Schaeffer(1987)提出的月产蛋模型拟合丝羽乌骨鸡的月产蛋量规律,拟合回归方程为: Y=-292.2505+611.2779(t/11)-384.0650(t/11)~2+164.8722ln(11/t-24.9171 ln~2(11/t)。利用逐步回归法得出丝羽乌骨鸡300日龄产蛋量的最优回归方程为:Y=75.9594-0.4309AFE-0.0039BWFE+0.5967M1+0.9787M3+0.2102M4+1.1977M5+0.7695Meven。同时还利用MTDFREML法,运用动物模型估计出丝羽乌骨鸡各产蛋性状的遗传力、遗传相关;用SAS8.2估计出表型相关。结果表明:丝羽乌骨鸡的开产日龄、开产体重及300日龄产蛋量的遗传力分别为0.22、0.43、0.26,而月产蛋量的遗传力很低,最低为0.02,最高为0.20;偶数月累积产蛋量、奇数月累积产蛋量的遗传力分别为0.13、0.12。无论是表型相关还是遗传相关,AFE、BWFE均与M1-M6、Modd、Meven、300Ds呈负相关;AFE、BWFE与300Ds间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94、-0.88。M1—M6相互间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的估计值在相邻月间都比较高,而随着时间间隔的增加而减小。在月产蛋量中M4与300Ds遗传相关最大,为0.77。 家禽产蛋性状属于繁殖性状,是低遗传力性状、限性性状和后期才能表现的性状,本试验同时选用10对微卫星标记对丝羽乌骨鸡新品系BF、KF共120个个体的基因组DNA进行了产蛋性能的微卫星标记分析。试验结果表明,10个微卫星标记的等位基因数为3—7个,平均为3.8个,平均杂合度为0.4700,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139。通过标记与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这10个微卫星标记都与不同的早期产蛋性状呈显着相关。对同一标记的不同基因型间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标记ADL0154的CC型,ADL0201的AA型,MCW0038的AA、AB、BB、BC、CC型,MCW0154的EE型,MCW0170的FG型,MCW0241的AC、BB型对AFE影响显着;标记ADL0154的CC型,ADL0201的AB型,ADL0345的AA型,MCW0038的AA型,MCW0154的BB、CC型,MCW0170的CF、CG、DF型,MCW0258的BB型对BWFE影响显着;ADL0345的AC型,MCW0154的BC、BD、CD型,MCW0170的DE型,MCW0241的AB型,MCW0246的BB型,MCW0258的AB型对300Ds影响显着。同时,还检测到一些标记的基因型与Modd、Meven、M1—M6间相关显着。

康丽, 朱庆[6]2008年在《微卫星座位与丝羽乌骨鸡蛋用系开产性状相关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采用多重PCR扩增结合荧光标记全自动电泳检测技术,对鸡基因组1号染色体和Z染色体上20个微卫星座位与丝羽乌骨鸡BM、BF两个蛋用新品系180个个体的开产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位于1号染色体上的MCW0068、MCW0200与开产蛋重相关显着(P<0.05);位于1号染色体上的MCW0068、MCW0208和位于Z染色体上的MCW0128与开产体重相关显着(P<0.05);而位于Z染色体上的MCW0154与开产体重相关极显着(P<0.01)。

周艳[7]2004年在《微卫星标记多态性与丝羽乌骨鸡屠宰性能的相关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以丝羽乌骨鸡为材料,在鸡1号染色体和Z染色体上分别选取15对和5对微卫星标记,应用多重PCR技术进行扩增后,产物在:ABI3100-Avant遗传分析仪上全自动检测。采用Cervus2.0分析各标记位点的等位基因数、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以及等位基因频率;运用SAS6.12进行分子标记与13个屠宰性状(包括宰前活重、全净膛重、半净膛重、肌胃等)非均衡数据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还进行了多重PCR条件的优化和引物配套组合的筛选。结果表明: (1)经过对多重PCR条件和引物组合的反复优化,最终成功筛选了可用3个泳道检测的5套多重PCR组合(3个四微卫星组合和2个叁微卫星组合)。用ABI3100-Avant遗传分析仪检测,结果表明本次多重PCR组合试验比较成功。 (2)所选用的20对微卫星引物中,除MCW0101和MCW0181因扩增效果不理想而剔除外,其余18对标记均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平均检测到6.83个等位基因(5-8个),平均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833和0.805。 (3)通过GLM分析,筛选出13个多态性位点与所选用的丝羽乌骨鸡的13个屠宰性状存在显着相关。 LEI0146与宰前活重相关显着;MCW0154、LEI0134和LEI0146与半净膛重相关显着,其中LEI0146与半净膛重相关极显着;LEI0146与脚重呈显着相关;LEI0146和MCE0036分别与心重相关显着和极显着;LEI0146和MCW0200均与肝重相关极显着;MCW0313、LEI0134、MCW0331与肌胃相关极显着;MCW0254和LEI0134与胸肌重、腿肌重相关显着,其中MCW0254与腿肌重相关极显着;MCW0154、LEI0134和LEI0146与全净膛重相关显着,其中LEI0146与全净膛重相关极显着;MCW0168、MCW0258、MCW0331、LEI0106、LEI0146、MCW0112均与全净膛率显着相关,其中MCW0258和LEI0146与全净膛率相关极显着;LEI0134、MCW0331、LEI0106、LEI0146、MCW0112与半净膛率相关显着,其中MCW0258和LEI0146与半净膛率相关极显着;MCW0258和MCW0200与胸肌率相关显着,MCW0200与胸肌率相关极显着;MCW0177和MCW0258与腿肌率显着相关,其中MCW0258与腿肌率呈极显着相关,表明以上微卫星标记可作为进一步QTL定位和标记辅助选择研究的参考。

徐日福[8]2005年在《中国部分地方鸡种MHC B-LBⅡ、B-G基因变异及其群体遗传结构研究》文中提出鸡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是指16号染色体上的一组紧密连锁、高度多态的基因群,位于MHC B区的基因群包括B-F(Ⅰ类)、B-L(Ⅱ类)和B-G(Ⅳ类)叁个基因座,它们所编码的抗原决定着机体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其不仅与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密切相关,而且对许多重要经济性状也有一定影响。将MHC与分子生物学、免疫遗传学、群体遗传学等相结合研究,将成为家禽遗传育种,尤其是抗病育种领域的焦点。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与群体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以12个中国地方鸡品种为实验材料,对其MHCB-G基因和B-LB Ⅱ基因的遗传变异及群体遗传结构进行研究,取得了如下结果: 1.采用RT-PCR和RACE技术,获得了鸡的MHC B-G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推导出了相应的MHC型B-G抗原分子氨基酸序列,并对其抗原性进行了初步预测。 2.对中国8个地方鸡品种B-G基因第二外显子序列的遗传多态性进行研究表明,核苷酸的多态变异位点为37个,其中简约性信息位点29个,单变异位点8个;各变异位点的核苷酸变异指数为0.206-1.462;第二外显子核苷酸异义替换率为9.26±1.92%,高于同义替换率,2.34±0.90%。 3.发现了属于10个等位基因主型的31个B-G新等位基因,利用人和哺乳动物的等位基因命名规则对其进行命名,并将DNA序列提交GenBank数据库;GenBank收录号分别为:AY744339-AY744348,AY792330-AY792338,AY792340和AY792342-AY792352。对B-G新等位基因在中国地方鸡品种中的不均衡分布及其不同等位基因间的系统发生关系进行了分析。 4.对中国8个地方鸡品种B-LB Ⅱ基因第二外显子序列的遗传多态性进行研究表明,核苷酸的多态变异位点为68个,其中简约性信息位点51个,单变异位点17个;序列同源性达90.6%-99.5%;核苷酸异义替换率为14.64%±2.67%,高于同义替换率,2.92%±0.94%。为鸡B-LB Ⅱ基因多态性进化机制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料。 5.共发现了34个B-LB Ⅱ新等位基因,对其进行命名后,将DNA序列提交GenBank;GenBank收录号分别为:AY744338,AY744349-AY744363,AY770594-AY770606和AY7786309-AY7786313。并对B-LB Ⅱ新等位基因间的系统发生关系进行了分析。 6.对B-LB Ⅱ基因和B-G基因第二外显子所分别编码的β1、类Ig-V结构域氨基酸序列的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抗原性、亲水性和疏水性进行了初步预测。 7.本研究首次对部分家禽(家鸡、雉鸡、鹌鹑)B-LB Ⅱ基因第二外显子与哺乳动物(人、猪、奶牛、绵羊、山羊、小白鼠和大鼠)MHC Ⅱ类β基因第二外显子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序列在家鸡间的同源性达91.1-97.8%,家鸡与雉鸡、鹌鹑间

束婧婷[9]2008年在《鸡肌苷酸相关候选基因遗传效应及表达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肌苷酸(Inosine monophosphate, IMP)是重要的风味物质,对肌肉的鲜味程度起着巨大作用,目前世界上已有不少国家以肌苷酸的含量作为肉类新鲜程度的指标之一。肌苷酸(IMP)在体内的合成代谢过程十分复杂,从头合成涉及十种关键酶。本研究以鸡肌苷酸合成代谢相关酶中的谷氨酰胺磷酸核糖焦磷酸酰胺转移酶(GPAT)基因、5-氨基咪唑核苷酸羧化酶/5-氨基咪唑-4-(N-琥珀酰胺)核苷酸合成酶(AIRC)基因和氨基咪唑氨甲酰核苷酸转甲酰基酶/次黄嘌呤核苷酸环水解酶(PURH)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和测序相结合的方法,在丝羽乌骨鸡、萧山鸡、白耳鸡、藏鸡等4个地方鸡种以及1个外来鸡种-隐性白羽肉鸡群体中对鸡GPAT、AIRC和PURH基因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扫描并分析其与肌肉肌苷酸含量之间的关系;利用相对定量RT-PCR法检测了ADSL、GARS-AIRS-GART、GPAT、AIRC和PURH等5个候选基因在白耳鸡不同组织中的时空表达规律;同时结合本实验室已有的对ADSL、GARS-AIRS-GART基因多态性研究结果,在白耳鸡群体中对ADSL、GARS-AIRS-GART、GPAT、AIRC和PURH基因进行多基因聚合分析,探讨不同基因组合之间合并基因型对肌肉肌苷酸含量的效应大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鸡IMP合成代谢过程中紧密连锁的谷氨酰胺磷酸核糖焦磷酸酰胺转移酶(GPAT)基因、5-氨基咪唑核苷酸羧化酶/5-氨基咪唑-4-(N-琥珀酰胺)核苷酸合成酶(AIRC)基因为候选基因,对该两个基因的启动子区域、所有外显子和部分内含子区域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扫描。共检测出6个多态位点,分别为GPAT基因外显子2中29777处的碱基A缺失突变、内含子4中G34993A突变、内含子5中T35188A突变、AIRC基因外显子3中T1993C突变、外显子8中C5406G突变以及启动子区G-158C突变,将核苷酸序列翻译成相应的氨基酸序列后发现,位于编码区的突变均为沉默突变。2.在GPAT基因中,仅在外显子2的多态位点上存在显着的基因型效应,AA型个体胸肌IMP含量显着的高于AB型与BB型个体,AB型个体IMP含量稍高于BB型,但二者之间差异不显着。AIRC基因的两个多态位点在5个鸡种中均存在显着的基因型效应,在外显子3中CC型个体胸肌IMP含量显着高于TC型和TT型个体,TC型个体IMP含量均值稍高于TT型个体,但两者之间的差异不显着;而在外显子8中,CG型个体的胸肌IMP含量最高,并显着高于CC型和GG型个体,GG型个体IMP含量也显着地高于CC型个体。两基因启动子区的多态位点也与胸肌IMP含量之间存在着显着相关,GG型个体胸肌IMP含量显着高于GC型和CC型个体,GC型个体IMP含量稍高于CC型个体,但两者之间的差异不显着。推测GPAT/AIRC基因应是肌肉肌苷酸含量的主效QTL或与其主效QTL紧密连锁,有望用于标记辅助选择。3.以鸡IMP合成过程中的氨基咪唑氨甲酰核苷酸转甲酰基酶/次黄嘌呤核苷酸环水解酶(PURH)基因为候选基因,对该基因的所有16个外显子、外显子/内含子的结合区域以及3’侧翼部分序列进行SNPs扫描。共检测到两个多态位点,分别为外显子9中的A8023T突变和外显子16中的T17446C突变(从转录起始位点开始计起所得到的核苷酸位置),但这两个突变均为沉默突变,并没有导致对应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异。两个SNPs位点在不同鸡种中的基因型分布差异显着,进一步的关联分析显示,仅外显子16中的多态位点与肌肉IMP含量之间存在着显着的关联,其TT型个体胸肌IMP含量显着高于CT型与CC型个体,CT型个体IMP含量稍高于CC型,但二者之间差异不显着,初步认为该位点可以作为肌肉IMP含量的辅助选择标记。4.在白耳鸡群体中对肌苷酸合成相关酶基因(ADSL、GARS-AIRS-GART、GPAT、AIRC和PURH基因)在不同组织和肌肉中的表达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在白耳鸡的不同生长阶段(3,6,9,12和15周龄)不同组织中均检测到了5个基因的mRNA,在某些时期的表达量上存在强弱之分,但没有发现有和无的差别,说明IMP合成过程中的5个基因是通过作用于一系列不同的组织器官而发挥其生理功能;并且ADSL、GARS-AIRS-GART、GPAT和PURH基因在所有组织中表达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明显的时序性变化:12周龄前随着周龄的增加,表达量不断增加,在12周龄时达到最高,而后开始下降;而AIRC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随着周龄的增加并没有一定的规律,可能是由于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特殊的调节机制。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ADSL与GARS-AIRS-GART,GPAT与AIRC) mRNA表达量之间均存在显着或极显着的正相关,ADSL与AIRC、PURH与GPAT/AIRC基因mRNA表达量之间也存在显着的正相关,这些结果说明IMP合成涉及的关键酶的调控存在关联,它们之间存在着协同作用,并最终影响着肌苷酸的含量。5.在较大规模的白耳鸡群体中对IMP合成过程中的5个相关酶基因进行多基因聚合效应分析,分别分析了单基因、两基因、叁基因、四基因以及五基因聚合后对胸肌IMP含量的影响效应大小,结果表现出五基因合并效应>四基因合并效应>叁基因合并效应>两基因合并效应>单基因效应,合并基因型的效应不是各自基因型效应的简单相加,但却要高于最好的单个基因型效应,这提示我们在分析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时,需要同时对多个位点组成的合并基因型(单倍型)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得到基因与性状之间的真实相关性,这个结论对于利用DNA标记进行辅助选择特别有意义,表明评估品种或种群的遗传改良必须以合并基因型的影响效应为准。

许锋[10]2008年在《四个地方鸡种GH基因内含子3的多态性及其与蛋品质的关系》文中指出本实验以叁黄鸡、常羽乌皮麻鸡、青脚麻鸡以及丝羽乌骨鸡4个中国地方鸡种共286个个体为材料,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了生长激素基因内含子3的PCR-AvaⅠ-RFLP多态性,并分析了GH(Growth Hormone)基因内含子3多态性与蛋品质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如下:(1)鸡生长激素基因内含子3上存在两个AvaⅠ酶切位点(位点A,B)。A位点上,四个品种的鸡都以A2基因为优势基因,基因频率要高于A1基因,除青脚麻鸡外的叁个品种均处于Hard-Weinberg平衡状态;B位点上,叁黄鸡和青脚麻鸡以B2基因为主,常羽乌皮麻鸡和丝羽乌骨鸡中B1基因频率要高于B2基因,且仅有丝羽乌骨鸡处于Hard-Weinberg平衡状态。联合A、B位点共发现8种基因型组合,受4个等位基因控制。(2)就酶切位点A而言,纯合的A2 A2基因型对蛋黄颜色、蛋壳强度两个性状有显着负向降低的效应(P<0.05);纯合的A1 A1基因型对哈氏单位有显着负向减少的效应(P<0.05)。(3)就酶切位点B而言,纯合的基因型B2 B2对蛋黄颜色、蛋壳强度、肉斑叁个性状有正向增加的效应(P<0.05);在蛋壳颜色的性状上,杂合的基因型B1B2样本蛋壳颜色深于纯合的基因型B2B2样本(P<0.05)。(4)对A、B位点综合考虑,结果发现,叁黄鸡中纯合的A1A1B2B2和A2A2B1B1这两种基因型组合所占比例较多,青脚麻鸡以及丝羽乌骨鸡都以纯合的A2A2B1B1基因型组合为主,这在常羽麻鸡中出现比例也较高。总体上,这四个地方品种以A2A2B1B1基因型组合为主。(5)蛋黄颜色、蛋壳强度、哈氏单位、壳色这些蛋品质性状存在品种效应。丝羽乌骨鸡的蛋黄颜色、蛋壳强度、蛋重极显着的低于其他品种(P<0.01),蛋壳颜色显着高于其他品种;乌皮麻鸡的蛋黄颜色极显着的高于其他品种(P<0.01);叁黄鸡的蛋重显着高于其他品种;青脚麻鸡的蛋壳强度显着高于其他品种。

参考文献:

[1]. 利用多重PCR进行丝羽乌骨鸡产蛋量与微卫星标记的相关分析[D]. 孟凡玲. 四川农业大学. 2004

[2]. 丝羽乌骨鸡微卫星位点多态性及其与蛋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D]. 孟祥军. 四川农业大学. 2004

[3]. 微卫星标记与丝羽乌骨鸡开产性状的相关分析[D]. 康丽. 四川农业大学. 2004

[4]. 丝羽乌骨鸡产蛋性状与微卫星标记的相关研究[D]. 孙桂荣. 四川农业大学. 2002

[5]. 丝羽乌骨鸡早期产蛋性能的模型拟合分析及与微卫星标记关系的研究[D]. 周海龙. 四川农业大学. 2003

[6]. 微卫星座位与丝羽乌骨鸡蛋用系开产性状相关分析[J]. 康丽, 朱庆. 遗传. 2008

[7]. 微卫星标记多态性与丝羽乌骨鸡屠宰性能的相关分析[D]. 周艳. 四川农业大学. 2004

[8]. 中国部分地方鸡种MHC B-LBⅡ、B-G基因变异及其群体遗传结构研究[D]. 徐日福. 华中农业大学. 2005

[9]. 鸡肌苷酸相关候选基因遗传效应及表达规律研究[D]. 束婧婷. 扬州大学. 2008

[10]. 四个地方鸡种GH基因内含子3的多态性及其与蛋品质的关系[D]. 许锋. 四川农业大学. 2008

标签:;  ;  ;  ;  ;  ;  ;  ;  ;  ;  

利用多重PCR进行丝羽乌骨鸡产蛋量与微卫星标记的相关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