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范例的机器翻译论文_张卉媛,杨士超

导读:本文包含了基于范例的机器翻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机器翻译,深度,机器,自然语言,神经网络,人工智能,英语。

基于范例的机器翻译论文文献综述

张卉媛,杨士超[1](2019)在《谷歌和百度机器翻译系统对军事英语文本中句子翻译之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对比了谷歌和百度机器翻译系统对同一军事文本的句子翻译的表现,并得出结论:两种机器翻译系统对军事英语文本中句子的翻译与十年前相比有非常大的进步,谷歌翻译在句子结构的处理上更优,两种机器翻译系统的标点符号均不够规范。而且,两种机器翻译系统可以互补参照。(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上旬刊)》期刊2019年12期)

曹庆香[2](2019)在《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翻译的机器化,各式各样的翻译软件应运而生。我们每天在这些软件的帮助下,完成不同类型的课题要求,受益颇多,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大量时间。它们内存大、用途广,也颇受科技类等较正式文体的偏爱。我们都知道翻译不是简单的字对字的罗列,而是有生命的文体,尤其是在文学类等文体,讲究的是意境。至少在目前看来,机器翻译和软件翻译无法在文化色彩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进入新时代,我们应该具备良好的翻译素养,把握好翻译的大致走向,以应对社会的发展需求。(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9年33期)

刘谕静[3](2019)在《机器翻译在大学英语翻译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学生翻译调研作业与学生访谈,分析了机器翻译对大学英语翻译课程的积极作用。学生采用机器翻译软件来验证自己的翻译;通过与机器翻译版本的对比,提高学生对句型和词汇的理解和判断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教育》期刊2019年33期)

侯悦文[4](2019)在《基于sequence to sequence的神经机器翻译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的技术和研究领域之一,通过创设具有阶层结构的人工神经网络,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人工智能,近几年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机器翻译也可以使用神经网络中的循环神经网络中sequence to sequence架构[3]进行实验。本文使用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编码器-解码器模型将一个语言的句子编码成固定长度向量,并使用一个语言模型来解码为另一个语言的句子。我基于这个模型构建了一个英法的机器翻译模型,经过评估能实现机器翻译的效果。(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9年33期)

陆正扬[5](2019)在《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中,来自科大讯飞和腾讯的同声传译产品进行了比拼。现今,语音识别技术和机器翻译不完全成熟,同声传译工作仍由人类主导。机器同声传译的难点之一——机器翻译,属于自然语言处理学科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从机器翻译基本概念出发,讨论相关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法,希望可以做出自己的贡献。(本文来源于《科技传播》期刊2019年22期)

庞盈羽[6](2019)在《谈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的关系——从机器翻译与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发展角度》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从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大发展以来,社会上就存在"机器翻译是否有一天会取代人工翻译"的忧虑,此种忧虑显然将"机器翻译"和"人工翻译"两者放在了对立的位置。本文笔者将从机器翻译与计算机辅助翻译(CAT)发展的角度切入,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论述机器翻译和人工翻译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相辅相成的。此外,笔者通过知网的文献检索,发现关于机器翻译与计算机辅助翻译这一主题,以往大多数的研究都着眼于"机器翻译的准确性""机器翻译的应用""在本科翻译教学中的应用""CAT的技术原理研究"等等技术以及应用层面的研究,很少有研究将CAT以及机翻技术的发展和机翻与人工翻译的关系这个问题联系在一起,本文将尝试对此问题进行研究。(本文来源于《科学大众(科学教育)》期刊2019年11期)

么畅,张梦迪,王瑞兵,侯纪淳,申文廷[7](2019)在《机器翻译应用在文学性文本的表现——以高级英语第一课《中东集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机器翻译"这个概念起源于上世纪,最早的机器翻译采用基于语法规则的方法来进行翻译。但随着大数据以及深度学习技术的出现,机器翻译在当今社会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以高级英语第一课《中东集市》为测试材料,选择了目前翻译市场上比较流行的叁个免费在线机器翻译软件,总结了机器翻译在翻译文学性较强的文本时出现的几个问题。(本文来源于《传播力研究》期刊2019年33期)

袁美琳[8](2019)在《机器翻译和计算机辅助翻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简要分析了翻译技术在现代生活不同领域的重要性,介绍了机器翻译和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历史,探讨了计算机辅助翻译中使用的主要工具及新技术对专业翻译的影响,旨在使译者认识到机器翻译及计算机辅助翻译在翻译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作用,提高新技术的应用能力,不断提升翻译的高效性和竞争力。(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46期)

林倩,刘庆,苏劲松,林欢,杨静[9](2019)在《神经网络机器翻译研究热点与前沿趋势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机器翻译是指利用计算机将一种语言文本转换成具有相同语义的另一种语言文本的过程。它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研究和应用的快速发展,神经网络机器翻译成为机器翻译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该文首先简要介绍近一年神经网络机器翻译在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影响,然后对当前的神经网络机器翻译的研究进展进行分类综述,最后对后续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中文信息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周春芳[10](2019)在《机器翻译和跨文化交际:发展、问题及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收集整理了机器翻译和跨文化交际的相关概念、机器翻译的进程和机译系统的分类,对机器翻译的发展和现状进行了简要介绍,对机器翻译和跨文化交际的关系以及机器翻译在跨文化交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梳理和思考,希望有对有兴趣了解机器翻译和跨文化交际及其应用的人士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11期)

基于范例的机器翻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翻译的机器化,各式各样的翻译软件应运而生。我们每天在这些软件的帮助下,完成不同类型的课题要求,受益颇多,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大量时间。它们内存大、用途广,也颇受科技类等较正式文体的偏爱。我们都知道翻译不是简单的字对字的罗列,而是有生命的文体,尤其是在文学类等文体,讲究的是意境。至少在目前看来,机器翻译和软件翻译无法在文化色彩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进入新时代,我们应该具备良好的翻译素养,把握好翻译的大致走向,以应对社会的发展需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于范例的机器翻译论文参考文献

[1].张卉媛,杨士超.谷歌和百度机器翻译系统对军事英语文本中句子翻译之对比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

[2].曹庆香.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的对比分析[J].科技风.2019

[3].刘谕静.机器翻译在大学英语翻译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

[4].侯悦文.基于sequencetosequence的神经机器翻译模型研究[J].价值工程.2019

[5].陆正扬.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J].科技传播.2019

[6].庞盈羽.谈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的关系——从机器翻译与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发展角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

[7].么畅,张梦迪,王瑞兵,侯纪淳,申文廷.机器翻译应用在文学性文本的表现——以高级英语第一课《中东集市》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9

[8].袁美琳.机器翻译和计算机辅助翻译研究[J].智库时代.2019

[9].林倩,刘庆,苏劲松,林欢,杨静.神经网络机器翻译研究热点与前沿趋势分析[J].中文信息学报.2019

[10].周春芳.机器翻译和跨文化交际:发展、问题及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论文知识图

一1系统功育踞欺示意图系统功育

标签:;  ;  ;  ;  ;  ;  ;  

基于范例的机器翻译论文_张卉媛,杨士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