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病毒论文_郑阳臣,尹丽娟,刘大才

导读:本文包含了痘病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病毒,蛋白,特异性,山羊,疫苗,痘苗,载体。

痘病毒论文文献综述

郑阳臣,尹丽娟,刘大才[1](2019)在《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鸡痘病毒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旨在构建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重组鸡痘病毒。[方法]使用overlap PCR进行表达载体质粒的构建,使用菌液PCR和测序技术进行了鉴定;使用鸡胚成纤维细胞作为重组鸡痘病毒同源重组的介质,尝试了可能影响重组鸡痘病毒构建的不同条件;最后使用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对重组病毒进行了鉴定。[结果]将人工合成的痘苗病毒早晚期启动子SP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一同插入到鸡痘病毒载体质粒的多克隆位点,挑取LA平板上的重组子,菌液PCR及测序验证鉴定结果为阳性;利用重组质粒转染被野生鸡痘病毒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制备重组病毒,利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到含有重组病毒的在激发光下呈绿色的细胞;改进重组质粒转染的条件以达到更好的重组病毒包装成效,研究得出被野生痘病毒感染的细胞进行重组质粒传染制备重组病毒的效率是用野生痘病毒感染已转染重组质粒的细胞的6倍,且感染用野生病毒滴度高时重组病毒的制备效果更好;最后,用PCR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对重组病毒进行鉴定,鉴定结果为阳性。[结论]成功构建了表达GFP的重组鸡痘病毒。(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王璐瑶,宫英阑,郝雪飘,王建昌,张若曦[2](2019)在《山羊痘病毒与小反刍兽疫病毒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建立一种灵敏、准确、快速的山羊痘病毒(GTPV)和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双重PCR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GTPV、PPRV两种病毒的基因序列设计检测引物,在常规PCR基础上,对反应条件及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建立了这两种病毒的双重PCR检测方法,并进行了特异性、敏感性检验。结果显示:仅GTPV和PPRV核酸样品扩增出与预期目标相符的目的片段,而其他病原对照均未出现目的条带;GTPV的最低检出量为0.283 ng/μL,PPRV的最低检出量为6.459 ng/μL。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双重PCR检测方法可一次性同时完成PPRV、GTPV两种病原的检测,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本方法的建立为山羊痘和小反刍兽疫的临床诊断、流行病学研究、疫情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中国动物检疫》期刊2019年11期)

李文桂,陈雅棠[3](2019)在《重组鸡痘病毒疫苗的研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鸡痘病毒引起的鸡痘是一种常见的禽类传染病。鸡痘病毒可诱导感染的宿主产生细胞、体液和黏膜免疫应答,是一种理想的疫苗载体,可表达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的多种蛋白。这些病原体包括丙型肝炎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传染性喉支气管炎病毒、马立克病病毒、新城疫病毒、火鸡鼻支气管炎肺病毒、口蹄疫病毒、猪瘟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Ⅰ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猴免疫缺陷病毒、禽流感病毒、人乳头瘤病毒16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牛痘病毒、出血性肠炎病毒、狂犬病毒、猪园环病毒Ⅱ型、番鸭细小病毒、禽艾美球虫、鸡败血支原体、恶性疟原虫和伯氏疟原虫等。本文综述以鸡痘病毒为传递载体的病原体疫苗的研制现状。(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讯》期刊2019年05期)

孙平平,鞠明岫,马强,李正男[4](2019)在《苹果茎痘病毒内蒙古分离物基因组序列和生物学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RT-PCR结合RACE技术获得了苹果茎痘病毒(Apple stem pitting virus,ASPV)内蒙古‘金红’苹果分离物(ASPV-NM)全长基因组序列(登录号:MK239268)。该分离物基因组除去Poly A尾共有9 286个核苷酸,与17个已经报道的ASPV分离物全长基因组序列核酸一致性为70.6%~79.2%;基于全长基因组、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NA-dependentRNApolymerase,RdRp)基因和外壳蛋白(Coatprotein,CP)基因分别将分离物ASPV-NM划分到组Ⅲ、组Ⅲ和组Ⅰ;在ASPV-NM基因组中检测到1个显着的重组事件;将ASPV-NM摩擦接种到西方烟37B上,可引起显着的褪绿黄化症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典型的病毒粒子。(本文来源于《园艺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张红云,郑敏,罗满林,韦英益,孙文超[5](2019)在《麻鸭源禽痘病毒的形态观察、分离鉴定及动物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对麻鸭源禽痘病毒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组织嗜性和易感动物进行初步探索。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广西邕宁发病麻鸭皮肤痘疹样本,结果显示,呈鸭源禽痘病毒阳性;电镜观察负染标本和超薄切片,病毒粒子符合典型的痘病毒形态特征;HE染色镜检组织切片,符合痘病毒感染的病理学特征;利用SPF鸭胚和鸭胚成纤维细胞进行病毒分离,经IFA和PCR方法检测证实成功分离到1株麻鸭源禽痘病毒;对麻鸭15种组织597份样本进行检测,发现痘疹中病毒含量最高,其次为食管、喉头、气管,而在肠道和法氏囊中未检测到病毒;同居感染试验发现麻鸭、阳江鹅和樱桃谷鸭均可感染该病毒,而鸡和番鸭未见感染。结果为鸭源禽痘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组织嗜性和宿主范围研究,以及其诊断和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何宇乾,段笑笑,刘枢清,张严琦[6](2019)在《羊痘病毒活载体疫苗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广义的"羊痘"包括山羊痘、绵羊痘和结节皮肤病,是羊、牛等反刍动物的重要皮肤传染病,叁者分别由山羊痘病毒(Goatpox virus, GTPV)、绵羊痘病毒(Sheeppox virus, SPPV)和结节皮肤病病毒(Lumpy skin disease virus, LSDV)感染引起,也可交叉感染。GTPV、SPPV和LSDV同属于痘病毒科(Poxviridae)羊痘病毒属(Capripoxvirus)成员,叁者统称"羊痘病毒(capripoxvirus, CaPV)"。CaPVs基因组为两端共价闭合的线性双链DNA,对外源基因容纳性较强。病毒本身具有强启动子,可启动外源基因的转录进而对其进行蛋白表达。因此,CaPVs是理想的活疫苗载体,可在体内表达外源抗原并诱导特异性免疫反应。文章综述了CaPVs的基本特征、弱毒活疫苗及CaPV活载体疫苗的研究进展,以期为CaPV活载体疫苗的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15期)

施晋升,李峰,吴思慧,俞力超,刘黎琼[7](2019)在《携带抗FAP×抗CD3双特异性抗体重组溶瘤痘病毒的构建及其抗癌活性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携带抗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ibroblast activation protein,FAP)和抗小鼠CD3分子的双特异性抗体溶瘤痘病毒(r VVDD-BiTE. FAP),并体外检测该病毒对过表达FAP小鼠肺癌细胞株抑制作用。方法:利用同源重组技术将PF17R启动子调控的Bi TE-FAP基因和PSEL启动子调控的DsRed基因克隆入缺失痘苗生长因子(vaccinia growth factor,VGF)基因的v SC20亲本病毒TK基因处,经软琼脂空斑筛选获得VGF和TK双基因缺失的重组溶瘤痘病毒r VVDD-BiTE. FAP。采用空斑计数法比较重组溶瘤病毒和亲本病毒v SC20在小鼠肺癌细胞株中的复制能力;采用MTS法检测重组溶瘤病毒r VVDD-BiTE. FAP和r VVDD-GFP对小鼠肺癌LLC细胞株的抑制效果,并用MTS、LDH实验进一步检测溶瘤病毒和小鼠脾脏T细胞对靶细胞的协同杀伤效果,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IL-2和IFN-γ的表达。结果:通过同源重组技术和软琼脂空斑法筛选获得r VVDD-BiTE. FAP重组溶瘤痘病毒。r VVDD-BiTE. FAP与亲本病毒具有同等复制能力;小鼠T细胞能够增强r VVDD-BiTE. FAP抗肿瘤效果。结论:r VVDD-BiTE. FAP具有高效抗肿瘤活性。(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李柳,王国平,洪霓[8](2019)在《苹果茎痘病毒编码的TGBp及CP蛋白互作和亚细胞定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苹果茎痘病毒(Apple stem pitting virus,ASPV)是一种正义单链RNA病毒,其基因组包含5个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其中ORF2、ORF3和ORF4构成的叁基因盒编码病毒运动蛋白(Triple gene block protein,TGBp),共同介导病毒的胞间运动及长距离运输;ORF5编码病毒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在编码TGBp的植物病毒中,根据TGBp在初级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可分为大麦病毒属型(hordei-like)和马铃薯X病毒属型(potexlike)。在病毒的运动中,这两种类型之间的区别是CP是否参与病毒的胞间移动。目前对ASPV的TGBp和CP生物学功能尚缺乏研究,根据ASPV的TGBp的二级结构及分类地位,将该病毒归为potex-like型。本研究对ASPV分离物HB-HN6的TGBp和CP的亚细胞定位特点及蛋白间互作特点进行了研究。采用酵母双杂交核系统对ASPV分离物HB-HN6的3个TGBp及CP蛋白间互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TGBp1和CP有较强的自身互作,CP可与3个TGBp蛋白发生互作,TGBp1与TGBp3存在互作。该结果表明CP可能通过与3个TGBp互作而形成复合体,并在病毒的运动中行使功能。进一步通过农杆菌浸润接种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这些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特点,发现该病毒的TGBp1在细胞膜及类似内质网处有明显的定位信号,该亚细胞定位特点与已报道的potex-like型病毒竹花叶病毒(Bamboo mosaic virus,BaMV)和马铃薯X病毒(Potato rirus X,PVX)的TGBp1的定位不同,这两种病毒的TGBp1主要定位在胞质与胞核;TGBp2定位于内质网,而TGBp3主要定位于周质内质网,偶有定位于核膜,该定位特点与BaMV与PVX的TGBp2和TGBp3的亚细胞定位相似;CP定位于核质和细胞膜。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这些蛋白在ASPV侵染及移动中的功能提供了参考信息。(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7-20)

陈晓倩,吴国华,郭小腊,杨静,吴金恩[9](2019)在《绵羊痘病毒甘肃古浪株RING finger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绵羊痘病毒甘肃古浪株RING finger蛋白的基因进行克隆,表达以及序列分析,初步探究绵羊痘病毒RING finger蛋白是否具有E3泛素连接酶活性,为阐明其在绵羊痘病毒感染过程中对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的调控作用奠定基础.【方法】以绵羊痘病毒甘肃古浪株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RING finger基因.利用Pfam数据库、DNAstar等软件进行序列及遗传进化分析;将RING finger基因片段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中,构建pGEX-SPPVRFP重组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并进行SDS-PAGA和Western-blot分析.【结果】绵羊痘病毒RING finger基因由723个核苷酸组成,编码的240个氨基酸的分子量约为28.5 ku,具有RING finger结构域.不同羊痘病毒株间RING finger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9.2%,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8.3%.不同的RING finger蛋白都含有8个保守的半胱氨酸和组氨酸.SDS-PAGA分析显示,重组SPPVRFP大小约为55 ku,Western-blot分析显示,重组SPPVRFP不能与绵羊痘病毒阳性血清反应.【结论】成功克隆、表达并纯化了绵羊痘病毒RING finger基因,对SPPV GS-GL株RING-finger蛋白进行序列分析,推测其可能具有E3泛素连接酶活性.(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辛佳亮[10](2019)在《表达山羊痘病毒N1L基因重组痘苗病毒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山羊痘病毒(Goatpox virus,GTPV)N1L基因(gN1L)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以痘苗病毒天坛株(vaccinia virus Tiantan,VTT)N1L基因(vN1L)片段为左右同源重组臂,构建了含有VACV早/晚期强复合启动子(PE/L)、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及大肠杆菌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gpt)基因的转移载体质粒pLR-EGFP-gpt。分别向pLR-EGFP-gpt插入vN1L和gN1L基因表达盒,构建了转移载体质粒pLR-EGFP-gpt-N1Lrev和pLR-EGFP-gpt-gN1L。将上述构建的叁个转移载体分别与VTT共转染于BHK-21细胞中,通过逐代对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病毒蚀斑进行筛选和鉴定,最终获得了缺失vN1L基因的重组毒株VTTΔN1L、缺失后再拯救vN1L基因的重组毒株VTTN1Lrev及用gN1L基因替换vN1L基因的毒株VTTgN1L。通过体外细胞试验和动物体内试验评估重组病毒与亲本毒株的稳定性、宿主范围、复制以及毒力的差异。结果显示:构建的叁种重组病毒均可在BHK-21细胞中稳定遗传15代以上,且宿主范围无明显差异;VTT N1Lrev在BHK-21细胞中的复制速度最快,其次分别为VTTgN1L、VTT和VTTΔN1L。初步证实vN1L和N1L基因具有促进病毒复制速度的功能。体内外毒力试验显示:VTTN1Lrev毒力最强,其次分别为VTTgN1L、VTT和VTTΔN1L,其中VTTgN1L和VTT的毒力并无明显差异,VTTΔN1L毒力最低。结论,vN1L和gN1L基因均是病毒复制和毒力的相关基因,且gN1L基因可部分恢复gN1L基因的功能。(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9-06-01)

痘病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建立一种灵敏、准确、快速的山羊痘病毒(GTPV)和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双重PCR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GTPV、PPRV两种病毒的基因序列设计检测引物,在常规PCR基础上,对反应条件及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建立了这两种病毒的双重PCR检测方法,并进行了特异性、敏感性检验。结果显示:仅GTPV和PPRV核酸样品扩增出与预期目标相符的目的片段,而其他病原对照均未出现目的条带;GTPV的最低检出量为0.283 ng/μL,PPRV的最低检出量为6.459 ng/μL。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双重PCR检测方法可一次性同时完成PPRV、GTPV两种病原的检测,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本方法的建立为山羊痘和小反刍兽疫的临床诊断、流行病学研究、疫情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痘病毒论文参考文献

[1].郑阳臣,尹丽娟,刘大才.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鸡痘病毒的构建[J].生物技术.2019

[2].王璐瑶,宫英阑,郝雪飘,王建昌,张若曦.山羊痘病毒与小反刍兽疫病毒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中国动物检疫.2019

[3].李文桂,陈雅棠.重组鸡痘病毒疫苗的研制现状[J].生物技术通讯.2019

[4].孙平平,鞠明岫,马强,李正男.苹果茎痘病毒内蒙古分离物基因组序列和生物学特征研究[J].园艺学报.2019

[5].张红云,郑敏,罗满林,韦英益,孙文超.麻鸭源禽痘病毒的形态观察、分离鉴定及动物试验[J].中国兽医学报.2019

[6].何宇乾,段笑笑,刘枢清,张严琦.羊痘病毒活载体疫苗研究进展[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

[7].施晋升,李峰,吴思慧,俞力超,刘黎琼.携带抗FAP×抗CD3双特异性抗体重组溶瘤痘病毒的构建及其抗癌活性观察[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8].李柳,王国平,洪霓.苹果茎痘病毒编码的TGBp及CP蛋白互作和亚细胞定位分析[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9].陈晓倩,吴国华,郭小腊,杨静,吴金恩.绵羊痘病毒甘肃古浪株RINGfinger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序列分析[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9

[10].辛佳亮.表达山羊痘病毒N1L基因重组痘苗病毒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D].广西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接种羔羊痂皮组织的细胞培养物中病毒...接种羔羊痂皮组织的PCR扩增结果病毒粒子的电镜负染照片系统敲除重组痘苗病毒中EGFP...重组鸡痘病毒基因组DNA的PCR鉴...和ConA刺激淋巴细胞转化增殖检测结...

标签:;  ;  ;  ;  ;  ;  ;  

痘病毒论文_郑阳臣,尹丽娟,刘大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