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制论文_韦晓娜,漆昌柱

导读:本文包含了脑机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机制,功能,知觉,灰质,氯胺酮,深度,模型。

脑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韦晓娜,漆昌柱[1](2019)在《情绪与运动专长对深度运动知觉影响的脑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专家-新手范式与ERP,探讨情绪与运动专长对深度运动知觉影响的脑机制。通过记录在不同情绪条件下,网球专家和新手(各22名)在完成预测碰撞任务时深度运动知觉过程的脑电数据,比较情绪对2组个体深度运动知觉产生影响的差异。结果发现:(1)正性情绪下的P1和N1-front波幅比负性情绪大;(2)专家组在TTC1条件下,正性情绪的P1潜伏期比负性情绪短;(3)正性情绪下,TTC1条件下专家组的SW平均波幅比新手组小。表明,不同情绪状态对深度运动知觉的影响与无关信息注意的抑制有关,正性情绪状态下,在此环节投入的注意资源更多;情绪与运动专长的交互影响体现在,正性情绪下网球专长高的个体对快速靠近物体的无关信息注意抑制速度快,工作记忆编码出现认知资源节省化。(本文来源于《天津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贾晓宁,马爽爽,胡海岚[2](2019)在《氯胺酮快速抗抑郁的脑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氯胺酮的快速抗抑郁功效被认为是"整个精神疾病领域近半个世纪最重要的发现"。氯胺酮快速抗抑郁的机制尚不明确。胡海岚团队的研究揭示了"反奖赏中心"外侧缰核的簇状放电是抑郁发生的充分条件。抑郁状态下,外侧缰核胶质细胞Kir4.1通道表达上调,引发簇状放电神经元比例上升,增强对下游奖赏中心的抑制作用。而氯胺酮则可通过阻断外侧缰核的NMDA受体减少簇状放电,释放对奖赏中心的抑制,产生快速抗抑郁效果。这一研究为抑郁症的治疗和诊断提供了全新的分子靶点。(本文来源于《生命的化学》期刊2019年05期)

何清华,孙雅晨[3](2019)在《重复决策个体差异的脑机制及其日常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每天都在做着各种决定,小到吃饭穿衣,大到结婚买房,这些都被称为决策。一些资料显示,平均每个人每天要做出大约35000个选择,意即除去睡眠时间之外,我们每小时需要做出大约2000个决定,或者每两秒钟就要做出一个决定。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绝大多数决策具有重(本文来源于《教育家》期刊2019年32期)

杜长德,何晖光[4](2019)在《基于视觉信息编解码的深度学习类脑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视觉信息编解码的角度出发,建立人类视觉神经信息与外界视觉刺激之间的映射模型,探索大脑视觉信息处理的过程,有望利用机器智能实现对人类视觉感知功能的模拟,从而提升计算机处理视觉信息的能力。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通过深度神经网络学习大量样本的内在规律和层次表征,其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最早的(本文来源于《张江科技评论》期刊2019年04期)

许可[5](2019)在《复发性抑郁症耳电针疗效脑机制的前扣带回功能连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前期我们研究发现,耳电针治疗轻中度抑郁症有效,但其脑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技术,分析耳甲电针治疗复发性抑郁症的脑功能网络连接(rs-FC)变化,探讨其脑机制。方法通过门诊及招募广告纳入了16例复发患者,采用耳电针刺激仪(华佗牌,SDZ-ⅡB,苏州医疗仪器有限公司)(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暨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期刊2019-08-22)

彭苏浩,陶丹,冷玥,邓慧华[6](2019)在《社会排斥的心理行为特征及其脑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排斥损害个体基本的归属需要,对个体的心理和生理会造成严重影响。根据需要威胁时间模型,社会排斥后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可以分为叁个阶段。社交媒体的发展使社会排斥出现了新的心理和行为特征。近年来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发现,突显网络和默认网络等网络中的一些核心脑区都参与了社会排斥各阶段的情绪和认知加工过程。未来研究应以需要威胁时间模型为基础,以脑网络方法为手段,探索社会排斥神经机制,预测排斥后的心理和行为反应模式。(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进展》期刊2019年09期)

张如倩,刘洁琼,李先春[7](2019)在《社会互动视角下人际公平形成的脑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最后通牒博弈任务被广泛用以探究公平行为,以往研究大多集中于对博弈中某一方决策行为和神经机制的探讨,但是人际公平可能是互动双方重复博弈的结果。因此只考察单个大脑活动,并不足以揭示由互动双方共同完成的社会认知活动的脑机制。因此,本研究结合修改版的最后通牒博弈任务和基于f NIRS的超扫描技术,从群体脑水平上考察人际公平形成的脑机制。行为结果显示,相比无惩罚条件,惩罚下提议者的分配金额更高,且惩罚力度越强,分配越趋近公平分配。f NIRS的结果显示,惩罚下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顶下小叶和颞-顶联合区的脑间活动同步性显着强于无惩罚条件,而且两条件的分配金额差异越大,右侧顶下小叶的脑间活动同步性差异也越大。综上,脑间活动同步性可以作为惩罚下人际公平形成的客观脑指标,研究为探讨人际公平的内在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来源于《心理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张连成,高淑青,郑程浩[8](2019)在《自控损耗的生理、心理与脑机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自控损耗的生理、心理和脑机制叁个视角分别探讨导致自控损耗现象的可能原因。其中,自控损耗的生理机制主要是从血糖与自我控制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心理机制主要是从动机水平、时间感知、内隐信念和解释水平4种视角进行阐释;基于错误相关负波指标和腹内侧前额叶皮质、背外侧前额叶皮层等脑区的活动可以揭示自控损耗的脑机制。未来研究需要在生理机制上探索两个问题:(1)血糖可否作为自控损耗的能量基础?(2)葡萄糖促进自我控制的机制是什么?在心理机制方面,(1)应进一步厘清哪些机制是导致自控损耗的普遍原因;(2)需根据自控损耗的不同领域,分析其产生的独特机制。在脑机制方面,(1)探寻不同类型的自控任务是否激活了相同的脑区;(2)是否可以量化脑激活指标与自控损耗程度的关系。此外,生理、心理与脑机制交互影响自控损耗的问题亦值得关注。(本文来源于《心理技术与应用》期刊2019年07期)

张玉佳[9](2019)在《韦氏成人记忆量表脑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以正常成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fMRI脑影像技术,结合脑结构特性和脑功能特性全面分析探讨韦氏成人记忆量表在长时记忆、短时记忆和瞬时记忆叁个维度中包含的分测验对应的脑机制。(2)同时,选择记忆的关键脑区内侧颞叶为核心区域,将内侧颞叶细分亚区作为种子点进行全脑大尺度动态功能连接分析,探究内侧颞叶不同亚区在韦氏记忆量表联想记忆分测验中对应的动态连接大脑环路。方法(1)公开招募并制定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志愿者、签订知情同意书,根据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被试人口学资料,用韦氏成人记忆量表施测获取记忆分量表得分和最终记忆商数,之后对被试进行核磁共振扫描获取静息态fMRI数据和T1结构数据。(2)基于MATLAB R2014a平台,采用DPARSF软件对功能数据进行预处理并计算ReHo和ALFF指标,分别用SPM软件中的DATERL工具包和Freesurfer软件,对结构像进行预处理并计算体素形态学指标(VBM)和皮层形态学指标(SBM),同时使用Dynamic BC软件包进行动态功能连接的分析,最后运用SPM软件和SPSS软件对核磁数据和量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韦氏成人记忆量表中长时记忆包含的分测验与脑功能和脑结构指标相关的研究结果:长时记忆中正数1-100与右侧颞上回的ReHo值呈负相关。倒数100-1与右侧岛盖部额下回和左侧楔前叶的的ALFF值呈正相关,与双侧额中回和右侧背外侧额上回的ReHo值呈正相关,与左侧脑岛的VBM值和体积值呈正相关。累加与右侧顶下缘角回的ALFF值存在正相关,与右侧颞中回和左侧距状裂周围皮层的ReHo值呈负相关,与左侧颞上回的VBM值存在负相关。(2)韦氏成人记忆量表中短时记忆包含的分测验与脑功能和脑结构指标相关的研究结果:短时记忆测验中包含的视觉再认与右侧梭状回和右侧颞下回的ReHo值呈负相关,与左侧内侧额上回和左侧颞上回的ReHo值呈正相关;与右侧颞下回的VBM值呈正相关,与右侧外侧枕叶的皮层厚度呈正相关。图片回忆与左侧颞上回的VBM值呈负相关,与左侧距状裂周围皮层和左侧枕中回的VBM值呈正相关。视觉再生与左侧顶上回和左侧中央旁小叶的ALFF值呈正相关,与右侧中央后回的ReHo值呈正相关,与双侧颞极:颞中回的VBM值呈负相关。联想记忆与右侧额上回的ReHo值呈正相关;与左侧额中回的VBM值呈正相关。触觉记忆与左侧额下回的ALFF值和ReHo值均呈负相关,与左侧楔叶的VBM值呈正相关。理解记忆与右侧额中回的ALFF值呈正相关,与左侧颞极:颞中回和左侧回直肌的ReHo值呈负相关,与左侧顶下小叶的ReHo值呈正相关,与左侧后扣带回和右侧梭状回的皮层厚度呈负相关。(3)韦氏成人记忆量表中瞬时记忆包含的分测验与脑功能和脑结构指标相关的研究结果:瞬时记忆测验中包含的数字记忆容量测试与右侧额上回、左侧中央沟盖、左侧内侧额上回、左侧颞上回和左侧中央后回的ALFF值呈正相关,与左侧枕中回的ALFF值呈负相关,与左侧舌回的ReHo值呈负相关,与右侧额上回、左侧中央沟盖、右侧中央前回和右侧缘上回的ReHo值呈正相关,与左侧颞上回和右侧距状裂周围皮层的VBM值呈正相关,与右侧后扣带回的平均曲率呈负相关。(4)韦氏成人记忆量表的记忆商数MQ与脑功能和脑结构指标相关的研究结果:MQ与左侧前扣带回、右侧中央后回的ALFF值和左侧补充运动区的ALFF值呈正相关,与左侧颞下回和右侧舌回的ReHo值呈负相关,与左侧前扣带和旁扣带脑回和右侧中央后回的ReHo值呈正相关,与左侧颞极:颞中回的VBM值呈呈相关,与左侧距状裂周围皮层的VBM值呈正相关。(5)韦氏成人记忆量表中联想记忆分测验与以内侧颞叶亚区为种子点进行的动态功能连接分析相关的研究结果:基于种子点的动态功能连接分析:发现内侧颞叶不同子区域左右脑的分布在联想记忆的参与程度上存在差异,联想记忆检索中涉及的一些子区域具有不同的功能,主要集中在视觉词汇识别,语音、语义信息处理,上下文检索,信息编码和情境化。结论本研究首先对韦氏成人记忆量表与脑部功能、结构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各个分测验与全脑中部分区域的ReHo,ALFF,VBM,SBM等指标存在显着相关,这说明韦氏记忆量表能够从脑结构和功能方面反映个体记忆能力。其次,在本研究中,我们确定了不同MTL子区域动态功能连接的皮质区域,并描述了其在联想记忆检索中的功能作用。本研究为韦氏成人记忆量表的神经生物学基础提供了理论支持,可以为临床相关疾病的评估做参照,让我们对疾病所产生的记忆缺陷机制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19-06-20)

桂茹洁[10](2019)在《面孔吸引力对时间知觉的影响及其脑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的追求也越来越高,面孔吸引力的重要性已日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社会心理学领域中越来越多的研究也已经证实面孔吸引力会对人际交往、求职竞选、择偶等诸多方面产生影响。而时间作为人类的存在方式,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人们面对不同吸引力面孔时,对于时间的长短感知及其准确性会发生变化,这便是面孔吸引力影响时间知觉的体现。但是目前关于面孔吸引力的高低对于时间知觉的影响的内在机制尚无定论,不同吸引力面孔是如何在时间信息加工过程中发生作用还是未知,以往相关研究均采用行为学实验,缺乏深入的脑机制探究。并且已有研究均以西方女性为被试,既没有从男性视角去探讨这一问题,也缺乏来自东方文化背景下的实证研究。为此,本研究通过在时间复制任务中操纵不同吸引力水平的女性面孔图片,观察男性被试对时间长短的知觉变化以及对时间估计的准确性差异,并利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试图探究男性在对女性面孔加工过程中大脑活动的时间进程以及对时间知觉产生影响的内在神经机制。通过对行为学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无论时距长短,高、低吸引力面孔条件下的复制时距均显着长于中等吸引力面孔。而高吸引力面孔仅在长、短时距上的复制时距长于低吸引力面孔,在中等时距上两者无显着差异。另外,时间估计的误差值在高、低吸引力面孔下随着时距的增加而降低,无论时距长短,在高吸引力面孔条件下对时间估计的误差值均大于中、低吸引力面孔,中等吸引力面孔在中、短时距上对时间的估计的误差小于低吸引力面孔,但在长时距上显着上升,与后者相近。脑电结果显示:在P1、P2成分上,均只表现出面孔吸引力的主效应,高吸引力面孔下的波幅显着高于低吸引力和中等吸引力面孔,同时低吸引力面孔下的波幅也高于中等吸引力面孔。在N170成分上,不同吸引力面孔在短时距上无显着差异。在中等时距上,低吸引力面孔条件下的波幅显着大于高、中吸引力面孔,但后两者间差异不显着。在长时距上,高、低吸引力面孔带来的N170波幅无显着差异,但均显着大于中等吸引力面孔。同时,高吸引力面孔在长时距上能够诱发显着大于中短时距的N170波幅,而低吸引力面孔的波幅尽管在中等时距上的波幅大于长短两种时距,但是差异并不显着。由此得出以下结论:1)面孔吸引力影响个体的时间知觉,具体表现为对时间估计的长短和对时间估计的准确性的影响。2)注意在面孔吸引力影响时间知觉的过程中起作用,个体对高、低吸引力面孔在早期加工阶段均存在注意偏好,相比中等吸引力面孔,个体对高、低吸引力面孔当前时距的感知更短,对高吸引力面孔的时间估计准确性也更低。3)面孔吸引力对时间知觉的影响受到时距的调节,对中、低吸引力面孔当前时距的估计随着时距增加而降低,且对前者的时间估计准确性在长时距上达到最低;而高吸引力面孔受时距影响不大,始终表现为对当前时距的低估及较低的时间估计准确性。(本文来源于《武汉体育学院》期刊2019-06-01)

脑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氯胺酮的快速抗抑郁功效被认为是"整个精神疾病领域近半个世纪最重要的发现"。氯胺酮快速抗抑郁的机制尚不明确。胡海岚团队的研究揭示了"反奖赏中心"外侧缰核的簇状放电是抑郁发生的充分条件。抑郁状态下,外侧缰核胶质细胞Kir4.1通道表达上调,引发簇状放电神经元比例上升,增强对下游奖赏中心的抑制作用。而氯胺酮则可通过阻断外侧缰核的NMDA受体减少簇状放电,释放对奖赏中心的抑制,产生快速抗抑郁效果。这一研究为抑郁症的治疗和诊断提供了全新的分子靶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脑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韦晓娜,漆昌柱.情绪与运动专长对深度运动知觉影响的脑机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9

[2].贾晓宁,马爽爽,胡海岚.氯胺酮快速抗抑郁的脑机制研究[J].生命的化学.2019

[3].何清华,孙雅晨.重复决策个体差异的脑机制及其日常应用[J].教育家.2019

[4].杜长德,何晖光.基于视觉信息编解码的深度学习类脑机制研究[J].张江科技评论.2019

[5].许可.复发性抑郁症耳电针疗效脑机制的前扣带回功能连接研究[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暨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2019

[6].彭苏浩,陶丹,冷玥,邓慧华.社会排斥的心理行为特征及其脑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9

[7].张如倩,刘洁琼,李先春.社会互动视角下人际公平形成的脑机制[J].心理学报.2019

[8].张连成,高淑青,郑程浩.自控损耗的生理、心理与脑机制研究进展[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9

[9].张玉佳.韦氏成人记忆量表脑机制[D].山西医科大学.2019

[10].桂茹洁.面孔吸引力对时间知觉的影响及其脑机制[D].武汉体育学院.2019

论文知识图

静息状态下大脑功能网络[98]胶质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Survivin蛋白...应用Price方程的动态模拟对照绍hoeehst33258染色,细胞核未见DNA...利用图片命名范式研究双语脑机制利用图片命名范式研究双语脑机制

标签:;  ;  ;  ;  ;  ;  ;  

脑机制论文_韦晓娜,漆昌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