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地颗粒对慢性肾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及MCP-1和TGF-β1的干预作用

参地颗粒对慢性肾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及MCP-1和TGF-β1的干预作用

论文摘要

目的:观察参地颗粒对慢性肾炎脾肾亏虚证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凋亡、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收集符合慢性肾炎脾肾亏虚证纳入标准的患者,1∶1入组随机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服用缬沙坦胶囊,治疗组服用参地颗粒,疗程12周。另收集正常体检者全血及血清标本作为正常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肌酐(Scr)、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24 h尿蛋白定量及PBMC凋亡率、血清MCP-1和TGF-β1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中医症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为67.8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第8周及第12周,两组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水平均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cr、eGFR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GN患者PBMC凋亡率及Fas表达和血清MCP-1、TGF-β1的表达较正常人群高(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CGN患者PBMC中的Bcl-2表达较正常人群减少(P<0.01);治疗后其表达增加(P<0.05);且治疗组升高水平更高,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地颗粒可改善CGN脾肾亏虚证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减尿蛋白。同时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下调Fas蛋白的表达,降低PBMC凋亡率,下调患者血清MCP-1、TGF-β1的水平。

论文目录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研究方法
  •     1.2.1 诊断标准
  •     1.2.2 病例选择标准
  •     1.2.3 病例收集及分组
  •     1.2.4 干预措施
  •     1.2.5 观察指标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   2.2 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比较
  •   2.3 肾功能水平比较
  •   2.4 PBMC凋亡率及凋亡调控蛋白Bcl-2、Fas水平比较
  •   2.5 血清MCP-1、TGF-β1表达水平比较
  • 3 讨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金华,张磊,王亿平,吕勇,王东,王立媛,章雪莲,胡岚,包娅琼,高雅晨

    关键词: 参地颗粒,慢性肾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单核细胞趋化蛋白,转化生长因子

    来源: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9年24期

    年度: 2019

    分类: 医药卫生科技

    专业: 中医学

    单位: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

    基金: 安徽省卫计委中医药科研项目(No.2016ZY13),2016年安徽省中医发展专项资金(卫办秘[2016]680号),安徽中医药领军人才项目(中医药发展秘[2018]23号)

    分类号: R277.5

    页码: 3060-3065

    总页数: 6

    文件大小: 491K

    下载量: 94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参地颗粒对慢性肾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及MCP-1和TGF-β1的干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