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通用应用软件论文_王凯,王鑫,陈晞,高凌岳,张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通用应用软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应用软件,软件,蓝牙,虚拟现实,无线通信,软件工程,工业生产。

非通用应用软件论文文献综述

王凯,王鑫,陈晞,高凌岳,张宇[1](2016)在《浅析工程造价软件在非通用工业生产厂房成本价值确定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工程造价类软件是随建筑业信息化应运而生的软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工程类软件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由于非通用工业生产厂房(即特殊工业厂房),多是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和和机械设备布置的要求而设计的,不同行业所建设的非通用工业生产厂房的设计形式、房屋结构及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及建筑技术、工艺等差异较大。本文就非通用工业生产厂房的建(构)筑物的特征、最高最佳利用分析、成本价值确定所选用的估价方法等进行探讨,供广大估价师同行参考。(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信息》期刊2016年20期)

赵雪锋[2](2005)在《通用应用软件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脑应用的日益普及,有效开发高标准的计算机应用软件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而软件质量标准是否适用会直接影响到软件开发的成败。因此,建立合理的软件质量标准来降低软件质量开发过程中的风险,提高软件开发效率十分重要。本文从通用应用软件开发项目层面上,考虑到不同软件和项目参与方会影响软件质量的评价因素,提出了在统一框架的基础上具体针对不同的软件类型和软件项目干系方建立不同标准的思想。 本文首先从软件质量标准这一概念着手,通过文献整理,介绍了软件质量定义和发展过程。然后根据时间顺序介绍了国际权威的质量评价模型和国内的软件质量评价模型发展状况,对她们的不足进行了评价。其次,为进一步针对国内软件行业的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通用应用软件质量评价指标。本文从已有的指标中进行选择,通过数据统计,专家访谈等方法提炼出了国内适用的质量标准评价指标;探讨了这些指标相互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国内通用应用软件质量评价模型,并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对论文的基本假设进行了解答。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在于:(1)验证了文章研究前提:针对不同的通用应用软件类型和不同的软件开发项目干系人,软件质量指标存在不同;(2)提出了实用的模型:根据国内软件通用应用软件的具体分类和软件项目干系人不同,分别列举出了详细的软件质量评价模型。(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5-12-01)

皮兴忠,范秀敏,严隽琪[3](2005)在《VR Flier:一个面向虚拟现实通用应用开发的软件平台》一文中研究指出详细介绍了我们自主开发的面向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通用应用开发的软件平台VRFlier。它基于市场上的成熟工具库和自建工具库构建,具有跨平台、模块化、易扩展等特点,能够较为全面地支持不同领域和不同规模的VR应用开发。本文详细介绍了VRFlier的概念模型、系统结构、交互仿真处理机制、主流程、应用开发过程等。最后,给出一个基于VRFlier开发的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的应用实例。(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学报》期刊2005年05期)

陈怀申[4](2005)在《面向蓝牙通用应用规范的数据适配模块软件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蓝牙技术是一种无线数据与语音通信的开放性标准,它以低成本的短距离无线连接为基础,为固定或移动设备通信环境建立无线连接。近年来随着其它IT行业的发展和对无线业务的需求增长,蓝牙应用已经不仅局限于办公环境,在很多的场合利用蓝牙可以实现特定的系统功能。 本课题结合蓝牙应用的实际工程项目,从降低蓝牙二次应用开发难度角度出发,设计了面向蓝牙通用应用规范的数据适配模块。 与传统的HCI接口的蓝牙模块不同,它面向数据服务并具有简单操作方式和用户界面,适合作为无线数据适配终端应用于其它信息系统之中。内部集成了蓝牙核心协议栈和通用应用规范,降低了其使用者开发蓝牙应用系统的难度。 本文在深入研究蓝牙协议系统的基础上,对蓝牙协议的实现技术提出了解决方案。然后利用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和协议实现技术开发了这样的支持多个蓝牙应用规范的蓝牙数据适配模块。取得了以下的技术研究成果: 1.研究了蓝牙协议栈的软件实现技术,并对关键环节提出解决方案。 2.设计了移植性强的、便于功能改进升级的嵌入式软件结构。 3.定义了与蓝牙模块应用相关的BT指令语言,并实现语言的语法解析器。 4.设计并实现模块的系统运行状态机。 5.实现了所设计的蓝牙模块的基本协议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对某些功能优 化,其参数记忆和自动配置功能令使用变得更加方便。(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期刊2005-03-01)

张文华[5](2003)在《论我国非通用应用软件产业的竞争策略——从Michael E. Porter价值链角度进行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信息技术在我国得到了迅速普及,并发展成为独立的信息产业。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它已经足以影响到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非通用应用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软件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运用Michael E·Porter的价值链理论对该细分产业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产业的发展有所帮助。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明确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简单介绍价值链及其相关理论,并进行传统产业和非通用应用软件产业的实证分析;研究美国模式、印度模式和我国的该产业现状,进行类比分析;最后根据以上分析,提出我国发展非通用应用软件产业的策略方法。具体如下: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有叁方面的内容:第一,分析该产业的原因和目的。2003年十六大的召开,从政策上确立在今后几年加大对软件产业的支持力度。但作为软件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非通用应用软件产业中的大多数企业普遍存在种种问题,企业运行的各个价值活动尚待进一步改善。因此,选择软件产业中的非通用应用软件产业作为研究对象。本文试图通过运用价值链理论对该产业的分析,并将我国与美国、印度的发展轨迹相比较,将提出我国发展非通用应用软件产业的竞争策略。第二,明确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软件的分类不同。本文根据软件的使用特点对软件进行了分类——操作系统、通用应用软件和非通用应用软件(也称为定制型应用软件)。同时,以杀毒软件和非通用CRM软件为例,阐明了通用应用软件和非通用应用软件在生产开发、市场营销等价值链活动中的差别;第叁,确定研究方法。本文最主要的研究方法有两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即运用价值链理论对非通用应用软件产业进行了专题分析;不同国家、不同产业之间的类比分析,即美国、印度和中国的非通用应用软件产业的发展模式类比分析,以及传统产业和非通用应用软件产业之间的类比分析。第二章为“根据Porter的价值链理论对非通用应用软件的分析”,共分为四部分:第一,简单介绍Michael E·Porter价值链理论、影响价值链的竞争景框、以及价值链与竞争优势的关系。在价值链理论的介绍中,主要说明了组成价值链的各种基本活动、辅助活动的定义;在竞争景框方面,主要介绍了地理景框、纵向景框、细分景框和产业景框;在竞争优势方面,介绍了叁种基本的竞争战略:成本领先战略(Cost Leadership Strategy)、标歧立异战略(Differentiation Strategy)和目标集聚战略(Focus Strategy),并说明了竞争优势如何来自于价值链的各个价值活动。第二,根据上述的理论对一般企业的价值链和竞争优势来源进行实证分析。主要是对Dell计算机公司生产计算机的各个价值活动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包括特有的销售渠道——直接销售、特有的生产经营方式——按订单生产、针对细分市场的各个服务方式等在内的价值链基本活动,以及包括采购、技术开发和充分应用IT系统的企业基础设施等在内的辅助活动等。第叁,对非通用应用软件产业的竞争景框和价值链的特点进行了理论分析:非通用应用软件产业和其他产业存在很大不同,因此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和使用的竞争景框方面都存在很大不同。本文从地理景框、产业景框、细分景框和纵向景框方面提出了该产业适用的范围;在构建了该产业特有价值链图的同时,对各种基本活动、辅<WP=3>助活动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第四,阐明了价值链理论分析非通用应用软件产业的缺陷。由于价值链是从微观的角度来分析企业,因而仅仅局限于使用该理论,则会忽略其它重要的外部因素,比如国家经济状况、法律法规、市场支持度等。因此,本文除了利用价值链分析非通用应用软件产业以外,还对企业发展的外部因素进行了分析。第叁章为“我国和美国、印度非通用应用软件产业的现况分析”,主要是对美国、印度和我国非通用应用软件产业的竞争景框、价值链类比分析,包括各国地理景框、产业景框、细分景框和纵向景框等竞争景框的分析,以及企业基本活动、辅助活动等价值链的分析。其中,在分析美国和我国的现状中,分别采用了对典型企业——IBM、典型应用产业——制造业的分析。第四章为“我国非通用应用软件产业的发展策略”,包括叁个部分:第一,选择适合我国非通用应用软件企业发展的活动空间,即选择较狭窄的纵向景框,同时在此基础上进行企业间的联合以弥补狭窄景框带来的不利;选择较狭窄的细分景框,以便在企业规模较小时其中力量为目标市场提供服务,实施目标集聚战略;既不照搬印度的“出口导向型”,也不能模仿美国的“全球导向型”的地理景框,而是在我国国情和目前的世界经济形势下采取以国内为主,以开拓国际市场为辅的策略。第二,优化我国非通用应用软件企业价值活动的各个环节,包括减少一些细分市场过度供给,而另外一些细分市场供给不足的现象,丰富软件产品的种类,扩大软件企业提供的服务种类;在技术开发方面,应该积极进行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企业与投资公司之间的横向联合;注重质量管理,树立全球观念等。第叁,创造有利于我国非通用应用软件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包括加强中介领域职能,充分利用行业协会对软件行业的指导和推进作(本文来源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期刊2003-03-01)

岳东剑,靳军[6](1995)在《通用应用软件操作学习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针对DOS命令及各类软件的操作学习而提出的一种通用应用软件学习系统,本系统以一个TSR程序为核心,通过对记录的一个操作序列文件进行编辑,制作成带有注释、提示信息的演示学习脚本文件,再通过TSR进行演示和操作测试,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微计算机应用》期刊1995年05期)

胡家振[7](1990)在《通用应用软件运行的计算机管理及其在VAX/VMS系统上的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对通用应用软件运行进行计算机管理的问题,并结合VAX/VMS系统子程序介绍了其实现方法.文中的思想对一般应用软件的开发也是有用的.(本文来源于《人民长江》期刊1990年11期)

非通用应用软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电脑应用的日益普及,有效开发高标准的计算机应用软件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而软件质量标准是否适用会直接影响到软件开发的成败。因此,建立合理的软件质量标准来降低软件质量开发过程中的风险,提高软件开发效率十分重要。本文从通用应用软件开发项目层面上,考虑到不同软件和项目参与方会影响软件质量的评价因素,提出了在统一框架的基础上具体针对不同的软件类型和软件项目干系方建立不同标准的思想。 本文首先从软件质量标准这一概念着手,通过文献整理,介绍了软件质量定义和发展过程。然后根据时间顺序介绍了国际权威的质量评价模型和国内的软件质量评价模型发展状况,对她们的不足进行了评价。其次,为进一步针对国内软件行业的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通用应用软件质量评价指标。本文从已有的指标中进行选择,通过数据统计,专家访谈等方法提炼出了国内适用的质量标准评价指标;探讨了这些指标相互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国内通用应用软件质量评价模型,并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对论文的基本假设进行了解答。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在于:(1)验证了文章研究前提:针对不同的通用应用软件类型和不同的软件开发项目干系人,软件质量指标存在不同;(2)提出了实用的模型:根据国内软件通用应用软件的具体分类和软件项目干系人不同,分别列举出了详细的软件质量评价模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通用应用软件论文参考文献

[1].王凯,王鑫,陈晞,高凌岳,张宇.浅析工程造价软件在非通用工业生产厂房成本价值确定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

[2].赵雪锋.通用应用软件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5

[3].皮兴忠,范秀敏,严隽琪.VRFlier:一个面向虚拟现实通用应用开发的软件平台[J].系统仿真学报.2005

[4].陈怀申.面向蓝牙通用应用规范的数据适配模块软件设计与实现[D].大连海事大学.2005

[5].张文华.论我国非通用应用软件产业的竞争策略——从MichaelE.Porter价值链角度进行的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

[6].岳东剑,靳军.通用应用软件操作学习系统[J].微计算机应用.1995

[7].胡家振.通用应用软件运行的计算机管理及其在VAX/VMS系统上的实现[J].人民长江.1990

论文知识图

2007年奖励与表彰十九、2007届优秀硕士学位...2007年奖励与表彰十九、2007届优秀硕士学位...隔震结构隔震结构与非隔震结构破坏...北京市1988~1989年北京市建材科技成果流场网格俯视图

标签:;  ;  ;  ;  ;  ;  ;  

非通用应用软件论文_王凯,王鑫,陈晞,高凌岳,张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