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实验论文_王大刚,程志红,李艾民,杨金勇,闫海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机械原理实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原理,机械,实验教学,教学改革,课程,机构,专业。

机械原理实验论文文献综述

王大刚,程志红,李艾民,杨金勇,闫海峰[1](2019)在《《机械原理》理论课程-实验课程-上机实践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开展《机械原理》理论课程—实验课程—上机实践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以典型实例——牛头刨床机构分析为主线,通过理论课程建立机构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力等参数的理论解析公式;结合理论解析公式,通过上机实践课程制作机构运动简图动画以揭示机构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力等参数的理论动态演化曲线;结合理论课程知识,通过实验课程运用零件、组件搭建出机械可动的牛头刨床机构,以及通过传感器和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测试上述参数的实际动态演化曲线;对比分析理论和实际动态演化曲线差异,分析误差原因。通过一体化教学实现创新实践、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及现代测试等综合能力培养。(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9年48期)

王雨,王英,王恒,陈嘉瑶,黄海波[2](2019)在《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机械原理实验教学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增强现实(AR)技术开发了一款机械原理实验教学辅助系统。该系统包括实验基础理论讲解模块、模型虚拟实验模块和机构运动仿真实验模块,并被打包为手机应用的形式。学生可以使用Android手机学习机械原理实验教学内容。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提高了虚拟实验教学的趣味性与交互性体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来源于《实验技术与管理》期刊2019年11期)

汤赫男,谢湘淼,钟绍武,葛寒,付文文[3](2019)在《“机械原理”课程实验教学中的空间机构与柔性机构拓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空间机构和柔性机构引入传统"机械原理"课程的实验教学实践中,实现平面刚性机构向空间机构和柔性机构拓展的创新型实验教学模式。增强"机械原理"课程在整个机械专业教学体系中的拓展和延伸作用,探讨刚性教学要求和柔性拓展式授课相融合的实验教学方法,以满足教学主体的弹性需求。(本文来源于《工业和信息化教育》期刊2019年10期)

赵婕[4](2019)在《新工科背景下机械原理实验教学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机械原理实验教学是学生将机械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的必要手段,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适应新工科对机械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针对传统机械原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几点改进措施,希望可以对学生的培养发挥作用。(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9年79期)

张美琴,刘波,廖文海[5](2019)在《构建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培养目标要求的机械原理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好的适应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培养目标要求,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在分析我校机械原理实验教学的现状与不足的基础上,开展机械原理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主要包括:1.优化实验内容设置,增设开放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构建符合机械认识规律的实验教学体系;2.确立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实验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法。3.对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毕业要求及其指标点,构建机械原理实验的实验考核和评价体系,合理评价学生实验达成度。(本文来源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枭,于晓华,李晓宇,刘成,钟毅[6](2019)在《纯Fe表面机械研磨处理对Ti原子扩散特性影响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及实验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空位对纯Fe晶格常数、局域态密度和热力学参数的影响规律,结合Ti原子在纯Fe中的过渡态搜索,阐明了空位对纯Fe表面Ti原子扩散特性的作用机制。模拟计算表明,引入空位后,体系晶格常数和局域态密度减小,Helmholtz自由能和结合能降低,声子振动内能、熵值和等容热容增加。bcc-Fe的3×3×3超胞含一个空位和两个空位时Ti原子的扩散势垒分别为0.659 eV和0.353 eV。不同温度下体系的扩散系数表明,纯Fe经表面机械研磨处理(SMAT)后,其在673 K即可达到未机械研磨时1 073 K的Ti原子扩散效果。在实验验证环节,借助扫描电镜(SEM)、能谱(EDS)仪和X射线衍射(XRD)仪观察及表征了Fe试样经SMAT处理和673 K双层辉光等离子渗Ti处理后的微观组织、截面元素分布及渗层物相结构。结果表明,增加空位浓度可以有效降低等离子渗钛温度,纯Fe表面生成了12μm左右的渗Ti层。本工作可为通过调控空位浓度实现低温渗钛的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06期)

徐斌,张海峰[7](2019)在《机械工程专业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教学是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当前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基于多层次的实验教学改革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9年16期)

夏斯伟,周海,董香龙,徐晓明,梁华[8](2018)在《机械原理实验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实验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考核及学生学习主动性四个方面分析了机械原理实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以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改善教学效果为目标,从实验项目模块化、改进考核方式、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必须服务于实验教学叁个方面,论证了改进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8年46期)

何世伟[9](2018)在《机械原理及设计虚拟仿真实验的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机械学科传统实验教学存在诸多不利,如学生多设备少、安全性不足、设备落后、设备损耗大、地点限制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采用Unity3D叁维引擎作为开发工具,综合运用叁维建模、渲染、数据可视化等先进技术,融合国内外的先进教育理念,开发了一套集学习和训练为一体的机械原理及设计虚拟仿真实验系统,主要工作如下:1)轴系、汽油发动机虚拟装拆实验的设计开发。采用SolidWorks对实验所需的600余个零部件建立了叁维参数化模型,根据零件间父子关系和装配序列等设计了一系列实验操作,编写大量C#程序,实现了接近实物操作效果的虚拟装配和拆卸,可用于补充或替代轴系和汽油发动机的真实装拆实验。2)提出面向装配序列规划的最小生成树方法。通过引入装配关系密切值l,定量的计算了零件间相互装配关系的密切程度,运用破圈法快速获得最佳装配序列,为虚拟装拆实验提供理论支持。3)常用机构的设计及动态运动仿真。对平面连杆和凸轮机构优化算法、运动学分析等深入研究,以此为基础通过Matlab/GUI开发参数化设计软件,提高了设计效率的同时实现了动态运动学仿真。4)系统集成与发布。研究各软件的接口技术,应用Unity3D设计软件UI,通过程序对实验模块进行搭接,集成为一个完整的实验系统。通过虚拟实验系统,学生可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进行实验操作,平台界面友好,形象逼真,易于操作,便于扩充,运行可靠,可以实现异地协作和实验资源共享,达到了虚实结合、以虚促实的预期目的。图43幅;表6个;参47篇。(本文来源于《华北理工大学》期刊2018-11-21)

徐春明,周艳,孙瑛,蒋国璋,李公法[10](2018)在《机械原理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机械原理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其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文章介绍了当前实验教学存在的弊病,并且为了解决机械原理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更新实验设备、优化实验项目、改进实验教学方法、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改革考核机制等一系列措施。(本文来源于《大学教育》期刊2018年11期)

机械原理实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增强现实(AR)技术开发了一款机械原理实验教学辅助系统。该系统包括实验基础理论讲解模块、模型虚拟实验模块和机构运动仿真实验模块,并被打包为手机应用的形式。学生可以使用Android手机学习机械原理实验教学内容。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提高了虚拟实验教学的趣味性与交互性体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机械原理实验论文参考文献

[1].王大刚,程志红,李艾民,杨金勇,闫海峰.《机械原理》理论课程-实验课程-上机实践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

[2].王雨,王英,王恒,陈嘉瑶,黄海波.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机械原理实验教学系统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

[3].汤赫男,谢湘淼,钟绍武,葛寒,付文文.“机械原理”课程实验教学中的空间机构与柔性机构拓展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9

[4].赵婕.新工科背景下机械原理实验教学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9

[5].张美琴,刘波,廖文海.构建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培养目标要求的机械原理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

[6].王枭,于晓华,李晓宇,刘成,钟毅.纯Fe表面机械研磨处理对Ti原子扩散特性影响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及实验验证[J].材料导报.2019

[7].徐斌,张海峰.机械工程专业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

[8].夏斯伟,周海,董香龙,徐晓明,梁华.机械原理实验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8

[9].何世伟.机械原理及设计虚拟仿真实验的设计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8

[10].徐春明,周艳,孙瑛,蒋国璋,李公法.机械原理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8

论文知识图

装调平台Fig6.15Assemblageequipmen...1学生对槽轮机构的叁维仿真与实验测试(...教学管理的TRIZ解决问题流程机械原TRIZ理论求解问题的流程设计加工的零部件渐开线齿轮的范成原理实验的交互式软件

标签:;  ;  ;  ;  ;  ;  ;  

机械原理实验论文_王大刚,程志红,李艾民,杨金勇,闫海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