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伴蛋白尿32例临床分析

小儿肺炎伴蛋白尿32例临床分析

小儿肺炎伴蛋白尿32例临床分析

邓晓波(黑龙江省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56)

【中图分类号】R72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8)19-0032-01

【摘要】本文对小儿肺炎伴蛋白尿32侧进行临床分析,提出本组发生蛋白尿的主要因素是发热性蛋白尿:循环性蛋白尿以及应用链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蛋白尿,以上改变轻者可随热退、循环改变、停药而恢复,重者可造成严重肾脏损害,故强调在应用链霉素和庆犬霉素治疗过程中,要认真执行尿常规检查,不可掉以轻心。

【关键词】肺炎蛋白尿

小儿肺炎伴蛋白尿临床屡见不鲜,我所2005年初至2007年初收治小儿炎138例,其中32例伴蛋白尿,占肺炎总数23%左右。为探讨小儿肺炎伴蛋白尿的原因、性质,本文就32倒作如下临床分析。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32例中,男20例,女12例,l岁以下16例,2~3岁12例,4岁以上4例,由此可见多为3岁以下,在32例中就有28例。

1.2发热情况:体温在37.2℃~38℃12例.39℃~40℃20例,可见与体温高低成正比。并发症:并发心力衰竭者8例,心肌炎2例,霉菌感染5例。抗菌素应用:用庆大霉素加青霉素20例,而且超过1周;用白霉素4例,用青霉素加链霉素8例,均超过1周以上。尿的改变:蛋白微量15例,蛋白+~++12例,其中有的伴少许脓细胞,有的少许红细胞。

1.3预后:32例尿中蛋白及其它改变均伴肺炎,治愈后而恢复正常。

2讨论

正常肾小球有留住血浆蛋白的能力,仅少部分滤过面允许白蛋白及其他小分子蛋白滤过,且通过的蛋白又有95%在近端的肾小管吸收,故尿常规化验的Pr阴性,当尿中蛋白排出量超过正常时,即称蛋白尿。尿蛋白的产生机理,目前认为有以下几种:(1)肾小球滤过增加:由于肾不球滤过膜的改变,肾小球基底膜未受损时,血蛋白滤过增多(白蛋白滤过升高)超过了肾小管的再吸收能

力的限度时,就发生小球性Pr尿。(2)肾小管再吸收减少:在肾小管滤过正常的条件下。由于肾小管的功能障碍,经肾小球滤过的蛋白不能再吸收所致,蛋白质将过多地从尿中排出,造成小管性蛋白尿。此外血液中异常增加的蛋白经过肾小球滤过,但不被肾小管重吸收,以造成泌尿系统病,由于尿路的组织成伤崩溃或分泌物混入尿中而出现Pr尿。本组32例肺炎发生蛋白尿不外乎那些能够导致肾小球滤过膜的改变或肾小管再吸收障碍的因素,根据以上资料,提出以下几点:①发热:在32例病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当发热时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强,滤过的蛋白质超过了肾小管的再吸收能力。因而产生蛋自尿,即所谓热性蛋白尿。②药物:32例中的20例应用庆大霉素加青霉素;8例应用链霉素加青霉素,而且疗程均在7~10天。众所周知,庆大霉索和链霉素均可引起肾脏损害,尤其对肾小管细胞的损害而致肾小管的再吸收功能障碍,引起所谓药物性蛋白尿。③循环系统并发症:32例中心衰8例、心肌炎2例,二者均可导致血液循环不良,使肾缺血缺氧,因而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滤出增多,超出了肾小管的再吸收能力,而发生蛋白尿,即所谓循环性蛋白尿。以上发热和循环系统并发症,如心衰、心肌炎引起的蛋白尿属于良性蛋白尿,一般没有肾脏的实质性损害,随热退和血液循环改善而恢复,关于药物所致的蛋白尿,则是肾脏的病理性改变,轻者停药后经过治疗迅速恢复,重者可造成严重肾脏损害。因此在使用中要严密注意观察,认真执行常规查尿,一旦出现尿的改变,立即停药,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标签:;  ;  ;  

小儿肺炎伴蛋白尿32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