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语文课的“源头活水”

用好语文课的“源头活水”

广东省连南民族初级中学513300

2014年9月28日至30日,全国中语会中南六省研究中心2014年年会在广东韶关隆重召开。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参加了此次年会,并有幸地观摩了广东北江实验学校孔维波副校长的《水调歌头》、广西桂林清风实验学校蒋国荣老师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湖北武汉吴家山第三中学高能英老师的《放牛》这三节研讨课,非常受益,很受启发,也从中看出了执教者深厚的学养和扎实的基本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师定要用好语文课的“源头活水”。

一、课文诵读,语文课“源头活水”之流

三节研讨课,异中有同,风采照人。就其共性而言,此三节课,从学科特点上看,三位执教者都突出了“读”这一语文教学标志性特点。教师不仅能声情并茂地范读,而且能用不同的形式技巧性地引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在读中品、读中悟、读中获取真知,真正体现了语文教学的重点和课标的要求,凸显语文教学的语文味。其中我印象最深而又最为钦佩的是广东北江实验学校的孔维波老师,此时,他读《水调歌头》的那范儿依旧萦绕,触人心脾;他指导学生给五字句、六字句、三字句断句,指导学生用怎样的语气朗读问句时那较真的劲儿历历在目,催人奋进。一句话,他是文人。

诵读,尤其是教师的范读,它就像涓涓细流,静静地流入学生的心田,随后,它会泛起阵阵涟漪。

二、问题设计,语文课“源头活水”之船

从问题设计上看,三位执教者在问题设计上都非常用心思,做到了植根文本,深挖开去,又兼顾了学生的认知特点,迁移拓展,有深度且环环相扣。这三节课,教师看似只是给学生抛了一个核心问题,实际上,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又生成了无数个问题,真正做到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例如,在执教《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教师抛给了学生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词中哪个字体现了豪迈之情?”学生找到“狂”字后,教师又接着出示问题的样式:苏轼的狂形(狂举、狂言、狂想、狂兴……)表现在词中___,因为___。生生结合句式围绕“狂”字争相议论,你一言我一语,将苏轼的狂态暴露无余,师生间学得不亦悦乎。蒋国荣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有意识地为他们解决疑难问题提供了桥梁和阶梯,引导学生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一句话,她是能人。

语文课要精心设计问题,它就像船,载着学生驶向知识的海洋。

三、放手学生,语文课“源头活水”之岸

新课标要求上看,三位执教者都体现了“放”这一教育理念,做到了收放自如,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比如,第一节课中,九(8)班学生54人,参与男生11人次,女生16人次,齐读3次;第二节课中,九(4)班学生51人,参与男生6人次,女生5人次,齐读5次;第三节课中,七(15)班学生58人,参与男生13人次,女生16人次,齐读6次。这些数字,明显体现了学生活动面广,积极性高,气氛热烈,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学得愉快,教师落个轻松,一举两得。一句话,他们都是教育高人。

语文课要放手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就会驾驶求知的船只驶向知识的彼岸。

四、教师素养,语文课“源头活水”之源

纵观这三节研讨课,横看教师自身素养,无论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是教师的专业素养、知识储备,都给我莫大的“压力”——肚子要有“墨水”。

叶澜教授曾经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前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旅程。”如果教师胸无点墨,怎能应变这意外?享受风雨后的彩虹?再看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教育信息化、网络化,林林总总的书刊,无时不在的电视,庞大而系统的计算机网络,都在告诫我们教师:学生的成长不再简单,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在拓宽,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博览群书,与时俱进,不然我们会成为现代教育的落伍者。

又回到我们观摩的三节研讨课中,执教者从古论今,谈今论古,不曾含糊,毫无杂乱;执教者提纲挈领,条理清晰,抓住至高点逐一升华生辉;执教者新旧知识有机衔接,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整合,熠熠生辉……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无不显示了他们拥有足够的“墨水”,也不仅是“一桶水”,而是“活水”,是源源不断的“活水”,语文教师自身的素养就是“源头活水”之源。

总而言之,语文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让语文课的“源头活水”不断地涌出;语文教师要重视诵读,敢于范读,让语文课的“源头活水”成为汹涌江流;语文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乘风破浪驶向知识的海洋;语文教师还要放手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到达知识彼岸。

标签:;  ;  ;  

用好语文课的“源头活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