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转胎头术纠正枕横位和枕后位28例临床分析

手转胎头术纠正枕横位和枕后位28例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714.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4-0108-02

绝大多数的头位难产都是因胎头位置异常造成的。其中持续性枕横位和持续性枕后位的发病率最高。适时采用手法旋转胎头位置(亦称手转胎头术)可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减少产妇痛苦。与胎头吸引器或产钳旋转胎头方法相比,手转胎头术更为安全有效,且容易掌握。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6年2月~2009年3月,我院分娩总数为410例。其中难产总数101例,占分娩总数的24.63%;头位难产68例,占难产总数的67.33%。枕横位及枕后位38例,占头位难产总数的55.88%,其中对28例持继性枕横位及枕后位施行了手转胎头术,成功25例,失败3例,成功率为89.29%。孕妇年龄23~32岁,平均年龄27.5岁。初产妇l8例,经产妇10例。宫口开大4~6cm8例,7~9cml6例,宫口开全4例。

1.2胎头位置胎头在-1~220例,0~ll6例,+2以下者2例,胎方位为持续性枕横位者16例,持续性枕后位者12例。

1.3施术方法在常规外阴消毒下进行。根据腹部测量检查胎儿大小,结合骨盆测量判定能经阴道分娩的孕妇,如为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当官口扩张至4cm以上,宫缩良好者可进行手法旋转;如宫缩欠佳,则需给催产索以增强宫缩,间歇时.将右手伸入产妇阴道内、如为枕左后位,术者右手手心朝上,四指放在胎头的后侧面,拇指放在胎头的侧面,握住胎头,轻轻上推,使胎头前额超过产妇骶骨岬,呈枕右前位即停止旋转,并继续轻握胎头,待有宫缩时引导胎头下降、入盆.相继取出右手。如为枕右后位,术者右手心朝下,四指放在胎头的前侧面,将胎头向顺时针方向旋转1800,使胎头额骨超过产妇骶骨岬、呈左前位即可。如为枕横位,可按扰后位同样手法向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各旋转1350,将枕左横位转为枕右前或将枕右横位转为枕左前、胎头方向转正后,可加强宫缩,促进胎头下降,等待自然分娩。

1.4分娩方式手法旋转的28例中,自然分娩l8例,胎吸6例,剖宫产4例,生后l分钟Apgar评5~7分5例。8~10分23例,新生儿体重≤2499g3例,2500~2999g8例,3000~3499g12例;3500~3999g3例,≥4000g2例。

2讨论

2.1手转胎头术旋转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是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妇痛苦的有效方法。胎头位置异常是构成难产的主要原因,而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则又是胎头位置异常的重要因素。采用手转胎头术旋转至枕前位可使胎头最小经线通过骨盆.胎儿顺利娩出,故手转胎头术可降低头位难产率,且操作方便,成功率高,见效快。本组成功率约90.29%。

2.2施术者必须认真做好术前检查。在观察产程中,如腹部检查发现耻骨联合上胎头于腹中线两侧不对称,产程图曲线异常,宫颈扩张延缓、停滞和胎头下降阻滞及产妇过早屏气时,则提示有胎头位置异常可能,应内诊检查。如为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所致者,应行手转胎头术予以纠正。

2.3手法旋转时机。以宫口开大6cm以上,胎头在-2以下时为宜。过早会给操作带来一定困难,且不易成功,但过迟也会影响旋转成功率。宫口开全.胎头过低时,往往造成胎头紧嵌于阴道内或形成产瘤,会给手法旋转带来一定困难,本组中有两例持续性枕后位因产瘤2.5cm,胎头紧嵌阴道内而旋转失败行剖宫产结束分娩。

2.4操作期间要密切关注胎心变化。通常手法旋转不致引起胎心变化,若发生变化,可能与脐带因素有关,应停止操作。按其宫口扩张情况,采用剖宫产或阴道助产结束分娩。本组有2例旋转后胎心减慢分别为108次/分和116次/分。宫口均已近开全,给产妇吸氧,同时作会阴侧切胎吸助产,且脐带均已绕颈,新生儿l分钟Apgar评分7分、5分,吸氧后哭声良好。

本组资料表明,手转胎头术操作简单,易掌握,母婴损伤小,且可缩短产程,减少产妇痛苦。

标签:;  ;  ;  

手转胎头术纠正枕横位和枕后位28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