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硬化性结肠炎的CT影像特征

静脉硬化性结肠炎的CT影像特征

(浙江省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浙江桐乡314500)

【摘要】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对诊断静脉硬化性结肠炎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017年4月30日期间行CT检查发现、并经临床证实的静脉硬化性结肠炎患者6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42~77岁,对静脉硬化性结肠炎CT影像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静脉硬化性结肠炎均有不同范围肠系膜静脉钙化及肠壁肿胀增厚表现。结论:CT检查对诊断静脉硬化性结肠炎特异性较高,技术优势明显,能帮助临床作出确定性诊断。

【关键词】结肠炎;缺血性;肠系膜静脉硬化性肠炎;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3-0176-02

1.资料与方法

收集并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4月30日期间行CT检查发现、并经临床证实的静脉硬化性结肠炎患者6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42~77岁,患者主要症状以腹痛、腹泻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伴有恶心、呕吐。实验室检查部分患者粪便潜血试验阳性。设备使用Philips,Brilliance16排螺旋CT,患者取仰卧位,双臂抱头,扫描定位图及常规腹部平扫,层厚5mm,层间距5mm。增强患者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100ml碘普罗胺(370mgI/ml)后再注射20ml生理盐水,注射速率4.0ml/S;扫描准直器宽度为16mm×0.75mm;管电压120KV,电流441MA;螺距1.5,矩阵512×512,从膈面至耻骨联合范围扫描,重建层厚1mm,间隔1mm,图像传至PhilipsEBW4.0工作站作后处理,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技术,结合薄层原始图像进行综合分析,观察肠系膜血管分支走行,管腔粗细及腔内有无充盈缺损等征象,由2名具有多年影像诊断经验的医师进行分析、诊断。

2.结果

6例患者中,3例患者病变累及范围为右半结肠及升结肠系膜静脉,3例患者病变累及全程结肠及直肠系膜静脉,表现为结肠系膜小静脉及结肠壁多发钙化灶,结肠壁增厚,管腔狭窄

图1a~c患者女性,53岁,腹痛腹泻一周;上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显示:肠系膜上静脉各分支广泛钙化,伴有肠壁增厚。

图2a~d患者男性,47岁,腹泻腹胀半月;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性期,门静脉高压;上腹部CT平扫显示肠系膜上下静脉分支广泛钙化,累及全程结肠及直肠,伴有不同程度肠腔狭窄。

图3a~c患者男性,42岁,腹痛伴便血二周;上腹部CT平扫及MPR重建显示病变主要累及肠系膜上静脉及分支。

3.讨论

静脉硬化性结肠炎又称肠系膜静脉硬化病或特发性肠系膜静脉硬化病(IMP),是以肠系膜上静脉的分支及结肠壁静脉管壁广泛钙化并结肠壁增厚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罕见的缺血性结肠炎[1]。是缺血性结肠炎的罕见原因,临床上以腹痛、腹泻为主要表现,可伴有恶心、呕吐、粪便潜血试验阳性等非特异性症状[2],部分患者可表现为便秘、便血、肠梗阻等。极少数患者可出现肠穿孔。多排螺旋CT因扫描速度快,空间、时间分辨率高,利用CT血管成像技术,结合强大的后处理功能使得肠系膜血管的影像得以清晰显示。本病多见于老年人,女性患病率略高于男性[3-4]。全球报道仅百余例,大多来自日本。2003年日本学者首次提出肠系膜静脉硬化性结肠炎的概念,并陆续报道了7例IMP[3];病理学改变:结肠外观呈褐色,结肠壁增厚,黏膜下层纤维化变性显著,静脉壁增厚、纤维变性和钙化。

影像学主要表现为:①腹部平片显示腹部沿结肠分别存在线性钙化灶。②X线钡灌肠可显示右半结肠肠腔狭窄或息肉样隆起。③CT检查其影像表现具有特征性;即肠系膜静脉分支管壁的广泛钙化及结肠壁静脉的广泛钙化,伴有结肠壁的广泛增厚,肠系膜血管CTA更有助于IMP的诊断及确定病变范围。静脉硬化主要发生在肠系膜上静脉各分支,亦可发生在门静脉主干及门静脉属支,或两者均发生,肠系膜下静脉亦可受累,主要累及的右侧分支包括回结肠静脉、右结肠静脉、中结肠静脉,结肠壁静脉钙化以右半结肠最显著。

发生机制:目前该病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可能发生于静脉系统长期处于高压环境下,如右心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5],本组病例有2例患者明确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病史。亦有研究认为可能是毒性物质在结肠被细菌分解后易在近端结肠吸收,致结肠黏膜呈暗紫色[5]。此外,某些毒素或生化制剂可能通过静脉回流发挥重要作用。已报道的大部分亚洲IMP患者有长期中草药服用史,本组病例有2例患者有长期的中草药服用史,具体成分不详,此外,追问该患者的家族史均有慢性腹泻的病史。但目前尚无法明确他们是否也是IMP患者。

治疗措施:主要依据病变严重的程度:若患者有中草药服用史,应首先停药,并给予营养支持。临床症状较轻的患者可建议随访,给予保守治疗;如果出现症状明显、肠管坏死的表现,则需进行手术,手术方式多为结肠次全切除,术后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此外,部分患者合并结肠癌,考虑该疾病有并发结肠癌可能,建议尽可能早期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KusanagiM,Matsui0,KawashimaH,eta1.Phleboscleroticcolitis:imaging-pathologiccorrelation.AJRAmJRoentgenol,2005,185:441-447.

[2]MarkosV,KellyS,YeeWC,eta1.Phleboscleroticcolitis:imagingfindingsofarareentity.AJRAmJRoentgenol,2005,184:1584-1586.

[3]陈利军,兰延宏,许华,等.计算机断层扫描诊断静脉硬化性结肠炎一例[J].中华消化杂志,2013,33(5):353-354.

[4]陈利军,陈士新,马宁,等.二例静脉硬化性结肠炎的CT特征[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4,48(8):700-701.

[5]YaoT,1washitaA,HoashiT,eta1.Phleboscleroticcolitis:valueofradiographyindiagnosis--reportofthreecases[J].Radiology,2000,214:188·192.

标签:;  ;  ;  

静脉硬化性结肠炎的CT影像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